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所谓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就是利用内镜操作技术 ,将内镜插入十二指肠降部 ,寻找胰胆管开口的十二指肠乳头 ,再经活检孔插入造影导管 ,注入造影剂进行胰胆管造影 ,从而直接观察十二指肠乳头的形态及通过X线影象观测胰腺、胆囊、肝脏有无病变并进行内镜下治疗的一种技术手段[1] 。要取得ERCP的成功 ,不但要有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 ,还需要术前、术中、术后良好的护理配合。我科自 2 0 0 1年度重新开展ERCP以来 ,成功地为30余位住院患者进行了ERCP检查和相应的治疗 ,均取得了成功。现将作者的护理配合经验报告如下。1…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不同辅助插管对插管困难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插管效果及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到2021年12月来我院收治的9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依照患者不同辅助插管方式进行分组,分别为导丝组(36例,双导丝插管法)、针状组(30例,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法)、经胰组(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法)。观察三组患者的插管成功、插管时间、术后血淀粉酶临床效果情况。比较三组患者急性胰腺炎、多次插管、球囊扩张等不良事件情况,并分析研究急性胰腺炎影响因素。结果:治疗效果:导丝组、针状组、经胰组于插管成功(分别为55.6%、93.3%、71.4%,χ2=11.688,P=0.003)、术后血淀粉酶(分别为526.35±213.54U/L、186.35±53.54U/L、289.45±136.68U/L,F=42.197,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插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事件情况:三组患者急性胰腺炎(8.3%、26.7%、10.7%)、多次插管(16.7%、33.3%、17.9%)、球囊扩张(19.4%、26...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后使用负压引流并剪短鼻胆管外露部分对预防ERCP术后并发症及引流效果的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高邮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ERCP术后行鼻胆管引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于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常规使用抗反流引流袋连接鼻胆管末端利用虹吸原理进行引流,观察组将多余鼻胆管剪短100 mm后再采用负压圆盘式引流袋连接鼻胆管末端进行负压引流。结果:观察组在术后胰腺炎、胆管炎、术后胆汁引流量、腹痛缓解时间、血清总胆红素以及堵管和意外拔管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胆管置入术后给予负压圆盘式引流袋并剪短鼻胆管外露部分较常规引流方式更加简便、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前瞻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间我院肝胆胰外科收治的胆管结石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和治疗组(80例),应用胆囊切除术+胆总管切开术+T管引流术为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应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为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时间、术后引流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组80例患者中,无1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手术的成功率为100.00%,术后存在结石残留的患者有7例,结石的清除率为91.25%;在对照组80例患者中,无1例患者中转开腹手术,手术的成功率为100.00%,术后存在结石残留的患者有25例,结石的清除率为68.75%。治疗组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12.6563,P=0.0004<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者在手术后发生胆管炎、胰腺炎、出血、穿孔、胆漏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0%,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7.50%,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X2=12.1716,P=0.0005<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ERCP是诊断及治疗胆管结石的重要手段。应用ERCP+EST+LC治疗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联合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护理.治疗期间加强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观察患者术后的治愈情况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患者的一次治愈率为99%,只有一例需二次取石;仅1例患者术后发生高淀粉酶血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 相似文献
7.
《实用医技杂志》2019,(4)
目的分析联合应用核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胆管疾病的诊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疑似胆管疾病患者66例,均采取MRCP、ERCP诊断,检查结束后,比较ERCP诊断与MRCP诊断结果;统计MRCP误诊及漏诊情况。结果 ERCP准确度为91%,敏感度为93%,特异度为80%;MRCP准确度为82%,敏感度为84%,特异度为70%,整体而言,ERCP诊断效能更优;MRCP胆管结石误诊10%,漏诊8%;胆管肿瘤误诊17%;十二指肠良性狭窄误诊14%,漏诊14%。结论 ERCP诊断效果更优,但其临床操作较为困难,MRCP操作较为简便,但其诊断效果一般,临床在对胆管疾病进行诊疗过程中,应当注意将两种方式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慢性胰腺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采用ERCP诊断和治疗的4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ERCP检查,并内镜治疗,对腹痛和体质量变化的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8例慢性胰腺炎患者采用ERCP诊断共确诊39例,准确率为81.25%;治疗成功45例,成功率为93.75%。患者治疗后腹痛得到缓解,体质量增加,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诊断和治疗慢性胰腺炎的成功率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病情,值得在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儿童胆胰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8月因胆胰疾病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ERCP诊治的共33例14岁以下患儿的临床资料。针对其病因、治疗方法、诊治结果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3例患儿共接受40次ERCP诊疗操作,操作成功率为90.00%(36/40)。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2.50%(9/40),包括高淀粉酶血症4例(10.00%)、术后胰腺炎3例(7.50%)、腹痛1例(2.50%)、术后出血1例(2.50%)。结论 ERCP对于具备适应证的胆胰疾病患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诊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11.
《医学综述》2016,(7)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后鼻胆管冲洗对胆总管结石复发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行ERCP取石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3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CP+鼻胆管冲洗组(69例)和ERCP组(69例)。两组患者均行ERCP取石,ERCP+鼻胆管冲洗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行鼻胆管冲洗1周。比较两组患者的结石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3年后患者结石复发率和2次手术取石成功率。结果 ERCP+鼻胆管冲洗组患者血清淀粉酶高于ERCP组[(131±13)U/L比(81±8)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胰腺炎、胆管炎、出血等,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CP+鼻胆管冲洗组患者3年结石复发率低于ERCP组[13.0%(9/69)比29.0%(2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胆管冲洗能显著降低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取石后结石的复发率,且操作安全,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RCP治疗胆管疾病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方法:对16例不同病因胆管梗阻患者,先行ERCP检查,了解胆管梗阻的部位、程度及范围,在以此并结合胆管和乳头条件、全身状况等,选择相应的ERCP治疗,观察治疗效果和近期并发症。结果:EST取石一次性成功者10例,另3例结石较大,配合碎石器取尽,ERBD一次性放置成功1例,1例胆管狭窄放置胆道支架,1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放置胆道支架。术后早期发并发症3例。结论:ERCP治疗胆管梗阻疾病是安全、有效的,能使患者免于手术或为择期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在诊断和治疗儿童胰胆管疾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2010年6月之间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ERCP术的32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21例;≤12岁24例,〉12岁8例,平均年龄11.8岁;术前诊断为胆总管阻塞性疾病20例,慢性胰腺炎12例;≤12岁患儿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行ERCP术。结果32例患儿共进行r34次ERCP,其中31例进行1次ERCP,1例乳头狭窄患儿进行了3次内镜下支架植入术。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成功率为96.9%(31/32)。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4%(3/32),其中1例为急性胰腺炎,2例为高淀粉酶血症,经保守治疗后均好转。没有发生重症胰腺炎、穿孔、出血或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对29例(90.6%)患儿进行_r随访,随访时间2~6年不等,平均3.6年,无不良后果发生。结论ERCP作为儿童胰胆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具,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成人相似。在麻醉方式上,年龄越小的儿童更需要全身麻醉。在训练有素的内镜医师操作下,ERCP在诊治儿童胰胆管疾病中的应用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插管困难病例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 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12月我科常规ERCP插管困难的712例患者行针状刀乳头括约肌切开术,观察疗效和并发症. 结果 701例切开后插管成功胆管显影,成功率为98.5%.并发症共55例(7.7%). 结论 对于插管困难的病例,用针状刀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可安全、有效地提高ERCP诊疗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手法辅助法对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道疾病患者行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的作用。方法:在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道疾病患者行ERCP术中采用手法辅助法,协助医师插镜,使消化道屈曲部钝化或阻止伸展,促进消化道缩短,便于镜身通过屈曲部,从而顺利到达十二指肠乳头。结果:12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道疾病患者行ERCP术中采用手法辅助法,成功率为100%。结论:手法辅助法对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合并胆道疾病患者行治疗性ERCP术的作用显著,能有效提高ERCP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17.
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基本原理是在十二指肠镜直视下,将造影管经十二指肠乳头开口插入胰管和胆管,注射造影剂后在X线下观 相似文献
18.
浅议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并发症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镜设备的改进及内镜技术的提高,其在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其近期并发症主要为低氧血症和心脏意外、胰腺炎、穿孔、感染、出血等,远期并发症主要为结石复发、乳头狭窄、胆管炎、胆囊炎、复发性急性胰腺炎和(或)慢性胰腺炎、肝脓肿等。如何避免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发症发生后怎样采取积极措施和正确治疗仍然是临床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改良式垫枕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俯卧侧头位垫枕高度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操作的影响。方法60例ERCP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成A、B、c3纽,每组20例,在行ERCP时分别在患者胸部垫3cm、5cm、10cm三种不同高度的垫枕,观察不同高度垫枕对插管成功率和患者舒适度的影响。结果B组一次插管成功率90.0%(18/20)高于A纽的15.0%(3/20)、C组的20.0%(4/20)(P〈0.01);B组不舒适率15.0%(3/20),低于A组的90.0%(18/20)、C组的80.0%(16/20)(P〈0.01)。结论对行ERCP患者胸部垫5cm高度的垫枕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患者安全、舒适。 相似文献
20.
1目的 探讨胆管或胰管括约肌高压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罹患率及其预防。 2方法 64例胆管括约肌高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 3 2例及对照组 3 2例。研究组给予鼻胆管引流 ;72例胰管括约肌高压患者随机分为 3组 :鼻胆管引流(ENBD)组 2 1例、鼻胰管引流 (ENPD)组 2 6例及对照组 2 5例。观察每组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的罹患率。 3结果 胆管括约肌高压患者 ENBD组 ERCP后胰腺炎罹患率为 6.2 5 % ,对照组为 3 1.2 5 % ,两组胰腺炎罹患率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胰管括约肌高压患者 ENBD组胰腺炎罹患率为 4.76% ,ENPD组为 7.69% ,对照组为 3 2 .0 0 %。ENBD组及 ERPD组胰腺炎罹患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 ,而胰管括约肌高压者 ENBD组与 ENPD组相比 ,则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4结论 胆管或胰管括约肌高压患者 ERCP后胰腺炎罹患率均较高 ,但 ENBD对胆管括约肌高压患者 ERCP后胰腺炎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对胰管括约肌高压患者同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