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过程缓慢,病情复杂且顽固,病势缠绵,施治棘手。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研究中,已取得一定的成绩,笔者就近几年来国内中医药界对CAG治疗的研究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3.
《山东中医杂志》2017,(3):253-256
对近5年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包含名老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专方加减治疗、辨证分型论治、中成药治疗、中医综合治疗等方面的内容。其治疗方法,无论是辨证论治,还是专方加减、中成药治疗以及综合治疗,均有显著临床疗效。认为中医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建议建立统一标准、探究疗效机制、加大样本量、增加双盲实验、进行随访等。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丛军  蔡淦 《河南中医》2007,27(7):81-84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癌前状态或癌前疾病,而在CAG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则被公认为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因此,CAG的研究和治疗受到广泛的重视。CAG目前病因不明,西医学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中医学辨证属“胃痛”、“胃痞”等范畴,运用各种方法治疗卓有成效。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对CAG的治疗有关报道作一综述。1病因病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错综复杂,中医学认为其多由外邪犯胃,饮食失调,情志内伤,或体质素虚等原因所致。病变脏腑在胃腑,肝、脾在病机中起重要作用,胆与肾也与…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认为中医治疗萎缩性胃炎(CAG)疗效显著,相对现代医学治疗手段有一定的优势;且积极治疗CAG对防止癌变亦具有重要的意义。故加强中医治疗CAG的研究,对指导临床用药、提高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治旨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周学文 《中医药学刊》2002,20(5):558-559,587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疑难病。病机以脾胃虚弱、升降升常为本,热毒侵袭、肝胃郁热为标,久病入络、气血淤滞为变,治疗应当以健脾和胃、调畅气机为基本治疗大法,根据其病程时期的不同治疗侧重角度各异,其中脾胃升降失常贯穿于始终,所以理气消痞,以“痞满”论治是治疗的常法,在其活动期常存在肉腐浸淫,胃膜失养的情况,可以以痈论治,气滞于中,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当以痛论治,此二者为变法,临床用药当以降助运,以升复降,升降相因,注重寒热并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下简称CAG)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其癌变率为2.55%~7.46%。为此,笔者就近年来国内中医药治疗CAG的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 对于CAG的病因病机,有人认为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胃之(气)阴液枯竭,不能濡养所致。有人认为是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肾水不足,肝火犯胃,灼伤胃阴,阴枯而胃萎;有人认为是脾胃湿热,肝胃失调,气机不畅,日久化火化毒,熏蒸灼伤胃阴,而致阴枯胃萎;有人认为病程愈长,阴虚愈多;有人认为血瘀可存在于CAG的全过程。对老年CAG的病机,有人认为多虚寒夹瘀,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渐虚,影及于脾,病情反复不愈,本病标证又多见瘀血,胃镜检查粘膜白相为主,腺  相似文献   

8.
9.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指胃黏膜上皮遭到反复损害后导致的黏膜固有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的一种病证。其临床表现不规律,缺乏典型症状,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特别是CAG伴有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有癌前病变之说,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大量研究观察证实,多数胃癌也同其他一些上皮肿瘤一样,遵循一种规律发生并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进展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荣莱 《中医杂志》1989,30(3):50-53
慢性胃炎具有病程缓慢、证候多有潜变、病理组织不易恢复正常的特点。近年来,中医对慢性胃炎的治疗已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临床疗效也逐年有所提高。本文通过对临床观察较细、诊断比较明确、疗效判定比较科学的有关资料的整理分析,就本病临床研究的进展情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程度、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将43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辨证分为6个证型:肝胃气滞证59例,肝胃郁热证35例,脾胃虚弱证168例,脾胃湿热证52例,胃阴不足证24例,胃络瘀血证93例。分析各证型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程度、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 (1)各中医证型在不同程度胃粘膜萎缩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肝胃气滞证与脾胃虚弱证、胃络瘀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3);(2)各中医证型在不同程度肠化生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肝胃气滞证与胃络瘀血证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33);(3)各中医证型在不同程度异型增生分布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证型分布与胃黏膜病理改变程度、H.pylori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中医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感染之一,经研究表明,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胃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所以,控制H.pylori感染成为治疗H.pylori相关性胃病的重要课题。由于  相似文献   

13.
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纯性肥胖症是指并非由于其他疾病或医疗的原因,仅由于能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而引起的肥胖.它是独立于继发性肥胖之外的一种特殊疾病.单纯性肥胖占肥胖者的95%以上,可以发生在人类的不同年龄阶段,如儿童期、中年期以及老年期.中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有着十分显著的效果,并且在现代医学治疗方法单一、疗效不甚明显的情况下,中药很好地填补了本病的治疗空白,同时在治疗肥胖的前提下也可以较好改善相关指标,得到患者的接受和认可.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雒明池 《天津中医药》2007,24(4):281-282
[目的]探求中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有效方法。[方法]将78例CAG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32例)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26%,其中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9.13%,胃镜下形态改善总有效率为84.78%,病理变化总有效率为71.74%,清除幽门螺杆菌(Hp)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提示中药具有缓解和消除症状,改善胃镜下形态,清除Hp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佳乐  李慧臻 《陕西中医》2019,(11):1646-1648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程长,病情易反复发作。中医药在CAG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疗效。中医临床可以运用辨证论治的理论,选用经验方、中成药、中医外治法等措施有效地治疗CAG,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中医病因病机和辩证论治的杂乱多样;临床研究尚无同意诊断标准;临床研究对疾病远期疗效观察不足。结合近年来中医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本文从辨证论治、中药方、中成药和中医外治的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从中医辨证论治、专方治疗、固定方加减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认为中西医结合效果较满意,其病机及中医治疗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正>帕金森病(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的神经系统慢性变性疾病,以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为主要临床症状。除了典型的运动症状之外,还常伴有一些非运动症状,PD的非运动症状主要包括精神神经障碍、睡眠障碍、感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1])。PD目前尚无完全治愈的方法,临床上的治疗只是在延缓疾病的进展及控制临床症状,抗帕金森药物的应用让大部分PD患者的运动症状得到了控制,但对其非运动症状没有改善。PD中的某些非运动症状甚至会早于运动症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外敷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是指排便不顺利的状态,包括粪便干燥排出不畅和粪便不干亦难排出两种情况。一般每周排便少于2~3次(进食物的残渣在48 h内未能排出)即可称为便秘[1]。由于疾病、人工气道的建立以及长时间卧床等原因,常使患者胃肠功能紊乱,出现腹胀,导致患者营养失调,影响机体的康复;便秘引起腹胀,这是最常见的原因[2]。近年来有许多采用中医药方法治疗便秘的临床报道,现综述如下。1便秘的病因分析1·1病因病机便秘的病症首见于《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太阳司天,病阻痹,大便难,阳气不用,病本于肾。”《素问·气厥论》云“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有“大便难”,“不大便”,“脾约”,“阴结  相似文献   

19.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嗜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1].  相似文献   

20.
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越  谢胜 《环球中医药》2011,4(5):396-399
中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痛"、"胃痞"等范畴,通过辨证治疗常可以逆转或稳定其病理异常表现.近年来中医应用非药物疗法治疗本病的研究渐多,本文从针刺调理脾胃功能、穴位埋线疏通经络、穴位注射培脾土化瘀滞、温敷以固后天之本等方面,对近5年来治疗本病的非药物研究状况作一综述.发现临床试验尚有些许不足,如存在小样本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