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MRI和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RI和CT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比较MRI和CT的诊断价值。结果手术结果显示,80例疑似患者中,65例确诊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I检查的诊断灵敏度、诊断准确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T检查,漏诊率低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灵敏度、准确度、阴性预测值较高,漏诊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蔡春柳 《医疗装备》2023,(10):15-18
目的 探讨CT联合MRI诊断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医院收治的76例疑似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及MRI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联合MRI诊断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价值。结果 手术病理结果显示,76例患者中,71例确诊为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占93.42%;其余5例均为髋关节滑膜炎,占6.58%;经Kappa一致性度量,CT诊断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差(Kappa=0.215,P <0.05);MRI诊断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一般(Kappa=0.418,P <0.001);CT联合MRI诊断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0.819,P <0.001);CT联合MRI诊断成人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准确度、灵敏度均高于CT、MRI单独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联合MRI对Ⅰ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检出率高于CT、MRI单独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骨疲劳性骨折的CT、MRI影像特点。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疑似股骨疲劳性骨折的42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RI以及CT检查,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手段对股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价值以及影像学特点。结果42例疑似股骨疲劳性骨折患者中,关节镜检查确诊20例为股骨疲劳性骨折,其中0级为8例,1级为7例,2级为3例,3级为1例,4级为1例。MRI诊断股骨疲劳性骨折的准确性为88.10%,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86.36%,阳性预测值为85.71%,阴性预测值为90.48%,均显著高于CT的50.00%、55.00%、45.45%、47.83%、52.63%(P<0.05)。结论CT与MRI在股骨疲劳性骨折的诊断中均有一定的价值,MRI诊断效能较为显著,必要时可联合两种方法进行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CT与MRI对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宜春市中医院接诊的76例疑似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先后接受CT与MRI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单独及联合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经手术病理检查,76例患者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55例,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12例,脑膜瘤5例,动静脉畸形4例;MRI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联合MRI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联合MRI诊断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较高,可为临床拟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收治的5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CT检查,并对CT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CT检查结果显示,共71个部位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12个为Ⅰ期,25个为Ⅱ期,34个为Ⅲ期,因患者都为高龄,故均进行手术治疗,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均符合CT表现,CT诊断率为100%。结论:CT检查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诊断有很高的价值,其可在疾病早期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部位。  相似文献   

6.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191-1192
目的探讨MRI与多排螺旋CT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67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术前分别行MRI与多排螺旋CT检查,比较其诊断准确性和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结果 MRI的总诊断准确率为97.01%,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的86.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早期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2.31%,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的6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股骨头坏死早期阳性征象检出率显著高于多排螺旋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多排螺旋CT比较,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具更高的准确性,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析CT与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征象,并比较两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检查和治疗的5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的109个股骨头坏死,分别进行CT与MRI影像检查,并对其影像学资料和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病例证实I-Ⅱ期股骨头坏死共计57个,CT检查显示28髋未见明显异常征象,29髋发现局部囊变及斑片状或条带状高密度硬化等征象。MRl检查均显示为不等的线状或片状高信号,并伴有少量关节腔积液。Ⅲ期:31个股骨头坏死,CT检查显示有29髋骨小梁缺失和细小囊性变形成,而MRl检查显示31髋骨小梁缺失,部分呈长Tl、T2信号。股骨头塌陷21例,CT检查发现19例,MRl检查发现21例。结论 MRI是股骨头坏死诊断的准确、有效手段,可提供不同时期的影像资料,诊断效果及准确性均优于CT,是临床股骨头坏死的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CT与MRI诊断股骨头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医院诊治的97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MRI检查,比较CT与MRI对不同分期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MRI对股骨头坏死Ⅰ期及不同分期的总诊断准确率均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实施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有近期明显外伤史且疑似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30例,所有患者实施关节镜检查与MRI检查,检查结果以关节镜检查为标准,对MRI检查诊断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经关节镜检查结果表明,30例疑似患者中17例为内侧半月板,其中15例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未损伤;13例为外侧半月板,其中12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例未损伤。经MRI检查诊断内侧半月板准确度为88.26%(15/17)、特异度为50.00%(1/2)、灵敏度为80.00%(12/15),外侧半月板准确度为84.62%(11/13)、特异度为50.00%(1/2)、灵敏度为90.91%(10/11),经MRI做检测外侧半月板损伤与内侧半月板损伤准确度、特异度及灵敏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出27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其中Ⅲ级14例占51.85%,Ⅱ级10例占37.04%,Ⅰ级3例占11.11%。结论: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实施MRI检查诊断准确性、特异度与灵敏度高,可为疾病诊断提供有效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影像学表现特征及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对其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了46例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男28例,女18例。病例均行普通X线平片、CT及MRI检查。结果X线平片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价值有限,CT及MRI对显示股骨头坏死表现各有特点。结论MRI对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最具重要临床价值,其次为CT。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MRI征象,评价ANFH的分期。方法52例双侧股骨头行低场MRI和和X线片检查,部分行CT检查,并将ANFH的影像学分期进行了和对比。结果(1)52例(66个股骨头)中,双侧15例,单侧37例。其中18个(27%)X线平片为阴性。(2)将ANFH的Mitchell分型与Hungerford分期列于对应表中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型和B型与0—Ⅱ期之间,C型和D型与Ⅲ、Ⅳ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P〈0.005)。(3)Ⅲ,Ⅳ期ANFH合并积液量比0—Ⅱ期明显多。结论低场MRI可准确的显示早期ANFH的病变范围,程度及信号特征。ANFH的MRI分型与影像学分期之间有密切的对应关系,且低场MRI的敏感性及诊断价值高干CT及X线平片。因此临床上凡是有髓部疼痛、功能障碍、长期饮酒及服用类固醇激素者检查都应进行MRI检查,力求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2.
分析我院2004年~2007年123例早期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的X线平片、CT以及MRI检查。123例患者在MRI检查中应用短时反转恢复(short TI Inversion-Recovery)序列通过抑制正常骨髓高信号及周围肌肉组织间脂肪高信号,使病变早期轻微水肿高信号显示出来,诊断早期股骨头无菌坏死,跟踪追查1至3年,93例患者出现股骨头塌陷,临床证实为股骨头无菌坏死,进一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齐春华  周树立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0):5498-5499
目的 探讨CT与MRI诊断早期老年股骨头坏死的表现特点以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 160例患者先后行CT和MRI扫描,并检测阳性率、确诊率及临床分期.结果 CT与MRI的检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的阳性检出患者经手术确诊率明显高于CT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T和MRI对阳性患者检测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和MRI具有相似的临床检出率,而MRI较CT具有更高的检出率.临床对老年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应综合多类影像学资料、并结合临床资料与经验,方可获得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早期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病人的各种影像学特征及各期的影像学表现。结果综合影像学所见,病人分为Ⅰ期3例,Ⅱ期7例,Ⅲ期6例,Ⅳ期4例。结论结合影像学特征对本病作出早期诊断至关重要,以利于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CT和MR检查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采用X线、CT和MR检查,对获取的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价,由多人分组给出诊断结果并统一诊断结果。结果:MR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出率最高,其次是CT检查方法,而X线检查对应的检出率最低,不同检查方法阳性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X线、CT和MR都有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出,但是MR检查对应的阳性检出率最高,有助于患者尽早实施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邓珍萍 《现代预防医学》2015,(14):2666-2668
摘要:目的 采用流行病诊断学方法探讨MRI 在膝关节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6例临床疑有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并与关节镜所见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前交叉韧带损伤中,位于股骨髁附着点、韧带中部和胫骨附着点的损伤分别有8例、40例、8例;后交叉韧带损伤中,位于股骨髁附着点、韧带中部和胫骨附着点的损伤分别有3例、5例、4例。MRI检查结果与关节镜比较,MR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的灵敏度为96.42%,特异度为10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0%。MR诊断后交叉韧带损伤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96.08%。阳性预测值为88.89%。结论 MRI对诊断交叉韧带损伤的灵敏度、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较高,是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临床诊断的一种无创性首选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