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评价与研究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对急性牙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在特定时间段内(2018年10月~2019年10月)选取66例急性牙髓炎患者,对其进行随机编号(1~66号),1~33号采取多次根管治疗(对比组,n=33),34-66号给予一次性根管治疗(研究组,n=33),比较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96.97%)高于对比组(81.82%),差异显著,P<0.05。结论给予急性牙髓炎患者一次性根管术治疗,临床总有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牙髓炎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将牙科120例牙髓炎患者(2018年1月到2020年6月间)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实际治疗方案分为:一次组(n=60)、常规组(n=60),对一次组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对常规组实施常规根管治疗,分析效果。结果一次组治疗后2年总有效率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一次组中并发症发生率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低,一次组治疗后2周C反应蛋白水平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低,一次组患者对治疗体验和口腔功能恢复满意度评分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牙髓炎实施一次性根管治疗效果良好,且可提升炎症控制效果,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在临床中应用一次法根管诊治根尖周病和牙髓病的疗效显著。方法本文主要选取我院在2018年5月~2019年5月就诊的110例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在采用随机抽选的方法后将这些患者分为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采取的治疗方法为一次法根管治疗术;观察组采用的治疗方法为多次法根管治疗术。结果观察组无论是从疼痛评分方面还是在疼痛率方法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时采用一次法根管治疗术,其临床疗效较为显著,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析牙周-牙髓联合病变采取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根管治疗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牙周-牙髓联合病变患者,统计52例,以随机法分组,即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6),对照组予根管治疗,且服用替硝唑片,实验组以此为基础采取盐酸米诺环素,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与对照组比明显提高(P<0.05);实验组各临床指标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较大差异(P>0.05)。结论牙周-牙髓联合病变采取盐酸米诺环素辅助根管治疗效果理想,应用安全性及可行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甲状腺良性肿瘤采取不同术式治疗的临床效果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共纳入病例52例,以双色球法分组,即参照组(n=26)和实验组(n=26),参照组予传统手术治疗,实验组采取全腔镜下良性肿瘤切除术,对比两组效果。结果实验组术后引流、疼痛及住院时间与参照组比明显减少(P<0.05);实验组美容评分与参照组比明显提升(P<0.05)。结论甲状腺良性肿瘤采取腔镜下良性肿瘤切除术效果理想,可缩短住院时长,降低躯体疼痛,提高美容效果,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口腔癌采取术前诱导化疗协同术后放疗的临床效果及运用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区间于本院就诊的口腔癌患者研究,统计5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2组,一组常规组(n=27),一组治疗组(n=27),常规组仅采取手术配合单一放疗治疗,治疗组采取术前诱导化疗配合手术及术后放疗,对比两组效果,如有效率、不良反应及近期生存率等。结果 (1)有效率:治疗组较常规组高P<0.05;(2)不良反应:治疗组不良反应,如放射性皮疹、恶心呕吐等高于常规组P<0.05;(3)近期生存率:治疗组1年、2年生存率与常规组比较高P<0.05;(4)Annexin A1、ING4:相比于常规组,治疗组Annexin A1明显降低,ING4升高P<0.05。结论 口腔癌采取术前诱导化疗协同术后放疗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近期生存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下鼻腔泪管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道插管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可行性。方法将慢性泪囊炎成人患者30只眼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20只眼均一次插管成功,对照组10只眼有8只一次成功,2只二次手术成功。结论鼻内窥镜下鼻腔泪管插管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根尖疏通对老年人根管治疗术后疼痛。方法病例选取时间开始于2018年4月结束于2019年9月,研究样本定义为62例我院收治的老年根管治疗患者,根据就诊次序分为两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为非根尖疏通,研究组进行根尖疏通。对比两种治疗方法术后12h、24h、48h、6d疼痛。结果研究组治疗12h、24h、48h、6d后,患者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中患者无剧痛、急性疼痛现象。老年人根尖牙周炎根管治疗中,根尖疏通可改善疼痛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中药溶液鼻腔冲洗对慢性鼻窦炎术后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 常规鼻内镜手术治疗的Ⅱ型3期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均同法予以围手术期综合治疗.术后第3天开始,实验组应用中药溶液进行鼻腔冲洗,对照组则用生理盐水同法冲洗,1次/d,连续1周.分别于术后2、4周观察术腔黏膜恢复情况,并测试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术后2周时,2组动物均见术腔黏膜肿胀,有少量结痂和少量分泌物,鼻腔纤毛传输速率无明显组间差异;术后4周时,实验组术腔病变明显减轻,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加快.随访结束时,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中药溶液鼻腔冲洗能够有效促进鼻内镜手术后的术腔康复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治疗慢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患者并发症的探究。方法 采取抽签法将我院58例慢性中耳炎患者列为本次项目研究对象,分为参照组(29例)、试验组(29例),信息采集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参照组行常规手术治疗,试验组行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对比2组骨导听阈、气导听阈、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2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组间具备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55%高于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79.31%;(2)试验组骨导听阈、气导听阈等均低于参照组骨导听阈、气导听阈,组间对比具备显著差异P<0.05;(3)试验组与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具备显著差异性P<0.05,试验组总发生率3.45%低于参照组总发生率24.14%。结论 治疗慢性中耳炎选取内镜下鼓室成形术可有效降低临床并发症,整体治疗效果显著,可全面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2月~2020年2月,从本院收治的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中选择50例进行研究,回顾患者病例,以不同的治疗方案作为分组标准,将5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只开展中耳乳突手术,实验组同期开展中耳乳突手术与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比两组听力改善效果、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听力改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实验组患者的EDTQ-7评分、听阈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咽鼓管功能障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中耳乳突手术时,同期开展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既能改善患者的听力状态,又能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析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实施布地奈德喷鼻治疗的同时联合实施阿奇霉素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予以选取,纳入时间起始于2020.3,终止于2022.3,样本共计120例,用盲选抽签法进行分组处理,参照组(60例)提供布地奈德喷鼻治疗,研究组(60例)基于参照组予以本组所纳入对象布地奈德喷鼻治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观察和比较组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6.67%)相比参照组(86.67%)要高(P<0.05)。组间治疗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IL-8(16.34±4.72)ng/L、CRP水平(3.15±0.49)mg/L均比参照组要低(P<0.05)。治疗前组间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相近(P>0.05),研究组治疗后1个月(9.85±3.31)0.25mm2/个、3个月嗜酸性粒细胞水平(5.17±1.69)0.25mm2/个均比参照组要低(P<0.05)。结论 在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术后联合实施布地奈德喷鼻治疗与阿奇霉素治疗的效果确切,可降低嗜酸...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牙体牙髓病患者接受多次法根管治疗与一次性根管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6月~2020年9月作为研究时间段,选取期间我院接诊的74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其中12例有牙源性上颌窦炎,另将随机数字表法作为分组依据,将全部病例分为对照组(行多次法根管治疗,纳入37例)、研究组(行一次性根管治疗,纳入37例),对组间牙齿咀嚼情况、治疗效果展开分析。结果研究组牙齿咬合力、牙龈指数(GI)、牙龈出血指数(SBI)在治疗后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效果(97.29%)优于对照组(78.38%),P<0.05。结论一次性根管治疗对改善牙体牙髓病患者牙齿咀嚼功能、临床症状有较好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析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采取布地奈德吸入诊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区间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患儿研究,总病例数96例,按数字随机法分组,分为参照组(n=48)、实验组(n=48),两组均辅以布地奈德吸入,基于此基础,参照组采取基础护理,实验组采取综合护理,对两组有关指标展开对比。结果 (1)干预效果:实验组与之参照组比高(P<0.05);(2)症状消失用时:实验组声嘶、咳嗽与发热等症状消失用时较参照组低(P<0.05);(3)家属满意度:实验组家属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高(P<0.05);(4)不良反应: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小儿急性感染性喉炎在布地奈德吸入诊疗中采取综合护理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及家属满意度,促进患儿恢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经鼻内镜下美敦力耳鼻咽喉动力系统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采用经鼻内镜下美敦力耳鼻咽喉动力系统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和术中出血量、黏膜恢复时间、鼻腔通气时间和数字疼痛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过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11.92±3.14)ml、黏膜恢复时间(5.14±1.96)d、鼻腔通气时间(2.43±0.67)d和数字疼痛评分(1.37±0.36)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中出血量(23.52±6.88)ml、黏膜恢复时间(7.81±2.87)d、鼻腔通气时间(6.45±1.78)d和数字疼痛评分(3.62±0.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内镜下美敦力耳鼻咽喉动力系统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良好,术中出血量少,缩短黏膜恢复时间和鼻腔通气时间,减轻患者疼痛,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估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经鼻内镜术后再采用糖皮质激素进行局部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以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为对象,自愿参与研究的患者有90例,研究时段为2020年3月-2022年3月,将入选患者随机划分至两个独立的小组单元,对照组患者数量:观察组患者数量=45:45,予对照组鼻内镜术方案,予观察组鼻内镜术结合糖皮质激素方案。对比效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后的鼻腔通气功能、鼻黏液纤毛清除功能、治疗效果、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显示前者均较优(P<0.05)。结论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术结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疗法后,鼻腔通气以及鼻黏液纤毛功能均得以改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疗效显著,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经验.方法对512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分成初期组和近期组进行鼻内镜手术,术后随访1年以上进行比较.结果参照1997海口会议标准,初期组治愈率为61.6%,好转率为33.0%,无效率为5.4%;近期组治愈率为88.4%,好转率为11.6%.结论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熟悉鼻窦解剖,术中行中鼻甲成形术,完整切除钩突,同期矫正鼻中隔偏曲,控制术中出血,可有效防止手术并发症发生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窦球囊扩张术,术后随访3个月至1年,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鼻内镜检查开放的26个窦口中有25个窦口开放完好,1个出现窦口狭窄;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鼻窦球囊扩张术治疗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鼻窦球囊扩张术与传统鼻内镜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患者接受程度的差异。方法 将50例慢性上颌窦炎患者随机均分入两组,其中A组25例行鼻窦球囊扩张术,B组25例行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术。术后随访12个月,评价临床疗效、安全性、患者手术舒适度。结果 术后检查及随访期间,A组脱落病例2例,B组脱落病例3例,共对45例患者进行评价。45例患者症状均明显改善,术后鼻内镜检查A组开放的33个窦口中有30个窦口开放、黏膜恢复良好,1个窦口狭窄,2个窦口周围黏膜水肿;B组开放的32个窦口中,27个开放完好,2个窦口狭窄,3个窦口黏膜水肿。两组患者术后均无视力改变、眼部肿胀及脑脊液鼻漏等其他并发症发生。A组与B组术后3个月、随访结束(术后12个月)SNOT-20评分以及CT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随访结束后(术后12个月)Lund -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得分以及手术舒适度评分(出院当天)A组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 鼻窦球囊扩张术与传统内镜在治疗慢性上颌窦炎方面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但在术后远期黏膜恢复及手术舒适度方面,鼻窦球囊扩张术明显优于传统鼻内镜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干眼症患者行泪道栓塞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数据遴选本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2例干眼症患者,“随机抽样法”分药物组(自体血清治疗,n=16)、栓塞组(泪道栓塞术,n=16),2组临床疗效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前比较临床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与药物组比较,栓塞组BUT指标、SIT指标及LLT指标更高,FL指标更低;栓塞组治疗有效率(87.50%)高于药物组(56.25%),栓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低于药物组(37.50%),χ2=3.865,4571;P=0.049,0.03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泪道栓塞术治疗干眼症可提高泪液分泌量、泪膜脂质层厚度,增强疗效、保证治疗安全,值得推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