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评估肾功能不全及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给予替考拉宁高负荷剂量用药方案的谷浓度水平,以及CRRT对其清除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2018年6月至2021年1月重症监护室使用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的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50 mL·min-1·(1.73 m)-2]患者,分为CRRT (CVVH模式)组和非CRRT组,给予高负荷剂量8~10 mg·kg-1,q12h×3剂。在替考拉宁给药第3剂及第6~8剂前测定血清谷浓度,CRRT组同时测定滤出液浓度,并计算替考拉宁滤过系数。结果:共纳入46例患者,给予替考拉宁高负荷剂量后,非CRRT组和CRRT组的第3剂前血清谷浓度达标率分别为79.17%和86.36%,第6~8剂前谷浓度达标率分别为83.33%和90.91%。用药前白蛋白水平<30 g·L-1的替考拉宁第3剂及第6~8剂前谷浓度显著低于白蛋白≥30 g·L-1组[11.88(8.99,14.26) mg·L-1 vs.16.92(12.46,24.30) mg·L-1,P=0.024;12.42(11.84,14.55) mg·L-1 vs.20.2(12.42,24.18) mg·L-1,P=0.007]。CRRT患者超滤率为(46.66±12.72) mL·kg-1·h,测定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和同时间点的滤出液浓度分别为:18.08(11.99,24.18) mg·L-1和(3.49±1.09) mg·L-1,替考拉宁滤过系数为0.180±0.049。结论:肾功能不全及行CRRT的危重症感染患者在替考拉宁高负荷剂量给药方案下可快速达到谷浓度目标范围,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影响替考拉宁血清谷浓度。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替考拉宁在肾衰竭患者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下的清除情况,优化替考拉宁首剂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临床药师通过2例CRRT患者替考拉宁治疗药物监测(TDM)协助医师制定和优化替考拉宁的给药剂量.同时测定替考拉宁在CRRT上机时和下机时的血药浓度、滤出液浓度和尿液浓度,计算该药物的滤过系数和清除比率,为不同CRRT...  相似文献   

3.
替考拉宁临床应用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和分析临床应用替考拉宁的用药合理性,为替考拉宁的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筛选2015年1月至12月期间使用替考拉宁的住院患者,提取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8例患者应用替考拉宁治疗,以肺部感染为主,占68.52%。病原学标本送检率达98.1%,送检样本阳性率为45.4%,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替考拉宁的37例(34.3%)。47例(43.5%)患者替考拉宁用药存在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未予起始负荷量(89.4%)、负荷剂量给药方案不合理(17.0%)以及未根据肾功能水平调整剂量(19.1%)等。结论:应继续规范替考拉宁的临床使用及给药方案,特别是负荷剂量及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剂量调整,提升替考拉宁合理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4.
俞婷婷  赵蕊 《中国药业》2012,(20):50-51
目的促进替考拉宁的合理使用。方法分析1例57岁肾功能不全患者因"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腹膜炎)"予替考拉宁抗革兰阳性菌感染的治疗过程。结果肾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替考拉宁需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且连续性血液净化与间歇血液透析时剂量调整略有不同。结论临床药师通过监护患者的肾功能与替考拉宁的剂量调整,可使临床用药更加安全、有效、合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替考拉宁在高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的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高龄下呼吸道感染病例52例,用替考拉宁治疗5—24d,观察患者疗效、给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监测患者替考拉宁的谷浓度。结果替考拉宁的谷浓度为(17.1±10.1)mg·L^-1,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在血药浓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前后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替考拉宁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时,血药浓度与疗效之间未见显著相关性,临床应用时应在血药浓度的监测下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6.
摘要:替考拉宁是治疗严重革兰阳性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替考拉宁半衰期长,蛋白结合率高,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 临床疗效与AUC/MIC相关。替考拉宁在不同人群中的药动学参数变异大,应监测替考拉宁谷浓度进行个体化用药方案的调整。 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对替考拉宁在危重症患者、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药动学、给药方 案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观察重症感染患者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Cmin)不达标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替考拉宁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19年3月入住我院重症监护室并监测替考拉宁Cmin的重症感染患者,根据替考拉宁Cmin的分布分为达标组(≥10μg·ml-1)和不达标组(<10μg·ml-1)。采集入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量、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血浆白蛋白信息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替考拉宁Cmin不达标的影响因素。结果:监测替考拉宁Cmin共57例次其中达标16例次不达标41例次。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单次给药剂量为重症感染患者Cmin达标的影响因素(P<0.05)。单次给药剂量为800 mg的患者谷浓度达标率最高(52.9%)。结论:单次给药剂量对替考拉宁Cmin达标率有明显影响,建议监测替考拉宁Cmin,并根据Cmin调整给药剂量优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定量考察特殊人群病理、生理因素对替考拉宁体内过程的影响,本研究拟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人群中建立替考拉宁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分析其用于预测替考拉宁血药浓度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肾功能不全患者的66个常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采用Monolix 2021R1软件以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群体分析,建立替考拉宁单房室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此外,收集2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的20个常规血药浓度监测数据,通过拟合优度参数法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结果:静脉给药的一房室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肾功能不全患者人群中替考拉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替考拉宁表观分布容积的群体典型值为148.9 L,清除率群体典型值为0.13 L/h,肾小球滤过率及体质量为影响替考拉宁体内消除的主要协变量,合并使用利尿剂等其他变量均未对替考拉宁的体内清除产生影响。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替考拉宁群体药代动力学模型稳健有效、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可为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替考拉宁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全志 《抗感染药学》2019,16(11):1935-1937
目的:比较不同维持剂量的替考拉宁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及其对细菌清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6月间收治的MRSA肺部感染患者83例资料,按给药剂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考拉宁400 mg,q12h给药,给药3次后,每日给药维持剂量400 mg(治疗14 d);观察组患者给予替考拉宁400 mg,q12h给药,给药3次后每日给药600 mg(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的总有效率、MRSA清除率、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测得值(Cmin)、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体温)复常时间,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临床症状(咳嗽咳痰、体温)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替考拉宁血药谷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RSA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00 mg维持剂量的替考拉宁可有效提高患者血药谷浓度,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轻微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负荷剂量替考拉宁治疗血液病患者合并革兰阳性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血液科合并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82例随机分成3组。A组(n=28)给予替考拉宁负荷剂量400 mg,ivd,q12 h,根据肌酐清除率不同,用药3~6次; B组(n=28)给予替考拉宁负荷剂量400 mg,ivd,q12 h,连用1 d; C组(n=26)给予替考拉宁负荷剂量800 mg,ivd,q12h,连用1 d。3组替考拉宁维持剂量均为400 mg qd,疗程最低10 d。比较治疗期间3组患者替考拉宁平均血药谷浓度(Cmin)和炎性指标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间替考拉宁Cmin存在显著差异(P<0.001),C组(28.45±9.07 mg·L-1)显著高于A组(15.07±4.81 mg·L-1)和B组(9.48±4.11 mg·L-1)(P<0.001)。A组达到目标Cmin(10~30 mg·L-1)的比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1)。A组和C组临床疗效及细菌清除率分别显著高于B组(P<0.01),A组和B组的肾毒性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显著低于C组(P<0.01)。结论:替考拉宁负荷剂量400 mg,依据肌酐清除率的不同,选择3~6次给药,治疗血液科患者革兰阳性菌感染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利奈唑胺患者的肾功能对该药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影响,为肾功能不全患者安全使用利奈唑胺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因革兰阳性菌致肺部感染在空军总医院住院、单独或联合应用利奈唑胺治疗的肾功能不全、肾功能正常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为用药前后血小板计数和血清肌酐、尿素氮水平。为排除联合用药的影响,按照年龄、住院时间匹配原则,选择同期因感染住院且肾功能正常、未使用利奈唑胺但使用利奈唑胺联合疗法中的另外1种抗菌药物的患者,作为单独应用该种抗菌药物的对照。结果应用利奈唑胺患者共43例,其中肾功能不全患者(肾功能不全组,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38~93(74.8±14.2)岁,16例联用利奈唑胺和其他抗菌药物,包括替考拉宁(1例)、美罗培南(4例)、万古霉素(1例)、甲硝唑(1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6例)和头孢哌酮舒巴坦(3例);肾功能正常患者(肾功能正常组,21例)男17例、女4例,年龄38~90(73.8±13.7)岁。替考拉宁、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甲硝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组各22例。应用利奈唑胺的时间:肾功能不全组为1~13(5.4±3.6)d,肾功能正常组为2~13(5.9±3.0)d。肾功能不全组应用利奈唑胺前后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07±94)×109/L和(131±97)×109/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功能正常组患者应用利奈唑胺前后小板计数分别为(208±89)×109/L和(181±94)×109/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59.1%(13/22)与28.6%(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现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均无出血症状,停药3~10(5.7±3.3)d后均逐渐恢复至基线水平。肾功能不全组中联用甲硝唑、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者各1例,均出现血小板减少;联用美罗培南者4例,3例出现血小板减少;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者3例,2例出现血小板减少;联用亚胺培南西司他汀钠者6例,3例出现血小板减少。而替考拉宁、美罗培南、万古霉素、甲硝唑、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组患者用药前后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仅有头孢哌酮舒巴坦组的1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轻度)。肾功能不全组患者联用利奈唑胺和上述6种抗菌药物之一时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与单独使用其中1种抗菌药物的各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者肾功能对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发生率有一定影响。肾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利奈唑胺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一旦出现血小板减少应立即停药。  相似文献   

12.
赵娟  徐航 《中国药师》2015,(12):2110-2111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为重症患者制定个体化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 )抗凝方案的思路与方法。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血小板减少重症患者CRRT的抗凝治疗方案的制定过程,分析患者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及凝血功能,排除由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的因素,制定了在补充血小板前提下以局部枸橼酸抗凝的CRRT抗凝方式。结果: 患者CRRT顺利进行,CRRT治疗3天后,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转至普通病房。结论:临床药师深入临床,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保证了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在老年重症急性肾衰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救治老年重症急性肾衰竭(SARF)中的作用。方法40例老年重症ARF患者应用CRR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尿素氮、肌酐、电解质、动脉血气分析和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血尿素氮、肌酐显著下降(P<0.05)电解质紊乱、酸中毒得到纠正,高血容量状态得到改善,40例患者16例存活,24例死亡,CRRT治疗中血液动力学保持稳定。结论老年重症ARF患者应用CRRT是安全有效的,可延长其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胡振杰  刘丽霞 《天津医药》2018,46(6):571-576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重症肾脏医学的发展,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已经从旨在纠正几个危及生命的肾功能损伤(AKI)的严重并发症扩展到进行肾脏支持,并得到广泛应用,但随之带来了许多争议和问题,包括启动CRRT的时机、治疗剂量和选择什么样的滤器膜材质。60年的争论和研究并没有得出一致结论,而这种争议恰恰反映了重症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并不存在“一成不变(one size fits all)”的治疗模式,而应该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个体化的精准CRRT”治疗模式。本文旨在通过对以上3个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进行合理化、个体化、精 准CRRT治疗提供依据,让更多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在危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总结CRRT用于危重患者治疗中的护理技能和经验。方法对23例行CRRT治疗的危重症患者的观察护理,进行监测生命体征、保持血管通畅、严格无菌操作、预防感染、体液管理和心理干预等护理。结果经CRRT治疗及综合护理,23例患者中16例患者治愈、3例患者病情稳定后转院、4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综合性护理措施提高了治疗效果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危重患者在进行CRRT治疗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保证CRRT的顺利进行,从而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探索临床药师为借助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提供术后抗下呼吸道感染药学服务的切入点。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两例分别借助ECMO和CRRT的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术后抗下呼吸道感染治疗。通过查阅文献,明确在ECMO和CRRT下不同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为患儿抗菌药物的正确选择和合理使用提供建议和指导。结果:医生采纳了临床药师的建议,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2例患儿的感染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结论:ECMO和CRRT的运用会影响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常规经验性用药治疗可能无法达到目的。临床药师深入临床实践,查阅文献,熟练掌握抗菌药物PK/PD特点,分析提出用药建议,有助于为患儿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糖尿病肾病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的药学监护切入点。方法: 通过对主要治疗药物包括降糖药和降血压药,以及治疗并发症药物如利尿剂、降脂药及改善微循环药物进行监护,结合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饮食健康教育,发挥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作用。结果: 临床药师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以及对临床药师的信任度,并保证了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结论: 临床药师为提高糖尿病肾病伴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安全合理用药,并延缓其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Meropenem is a well established carbapenem antibacterial with a wide spectrum of activity against Gram-positive and Gram-negative bacteria, including beta-lactamase producer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Because of its clinical and bacteriological efficacy, meropenem is an important antimicrobial drug in the treatment of serious infections in adults and in children. Meropenem is predominately excreted unchanged in the urine, and thus dosage adjustments are necessary in patients with renal insufficiency and those undergoing intermittent haemodialysis (IHD) or various forms of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 such as continuous venovenous haemodialysis, continuous venovenous haemodiafiltration (CVVHDF), continuous venovenous haemofiltration (CVVHF) or 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 (CAPD). The half-life of meropenem (approximately 1 hour in healthy volunteers) is prolonged up to 13.7 hours in anuric patients with end-stage renal disease. In patients receiving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half-life is influenced by drug-specific factors as well by membrane and treatment modalities (IHD, CRRT or CAPD). Plasma meropenem concentrations reach a peak of between 53 and 62 mg/L aft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meropenem 1g intravenously to healthy volunteers, up to 53 mg/L after meropenem 0.5g in haemodialysis patients, and between 18 and 45 mg/L after meropenem 1g during CRRT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Approximately 50% of meropenem is eliminated by IHD, 25 to 50% by CVVHF and 13 to 53% by CVVHDF. Such differences are not negligible and demonstrate the great influence of the treatment modality on the elimination of the drug during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Thus, physicians run the risk of underdosing with this antimicrobial drug because of the quite different recommendations in the literature. Because of the excellent tolerability profile of meropenem, such underadministration should be avoid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