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究院前急救护理中流程管理法的实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抽选40例2017年8月~2019年7月期间本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其按照1:1的比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急诊收治及救治中实施常规管理,研究组收治及救治中实施流程管理法,对比两组患者急救治疗中各项时间指标以及急救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出诊反应时间、首次心电图时间、院前急救时间、急诊入院时间以及住院治疗总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较少,研究组血管再通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中流程管理法的实施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显著的促进作用,能够有效缩短院前急救时间,尽早为患者进行抢救治疗,提升急救成功率及急救质量,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对抢救时间、抢救效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2015年2月-2019年2月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抢救护理方案,观察组给予急诊护理路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抢救效率、抢救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心电图、静脉采血、静脉用药、急救总时间,住院时间、病死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各项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91%,低于对照组的27.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行急诊护理路径,能够减少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效果,减少患者PCI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33例急性心肌梗死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选取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记录两组患者急救各时间窗(分诊评估、心电图检查、急诊停留、总急救)用时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的抢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各时间窗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总有效率为9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9%(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有效减少急救各时间窗用时,降低临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预见护理在院前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应用效果加以探究。方法对该院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随机的将其分为观察者、对照组,每20例,观察组接受的是院前急救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反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结果观察者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均低于对照患者,两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预见性院前护理可以有效的缩短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利于患者预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06至2019-10在我院120站救治的1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救治流程进行分组,实施常规急救流程的患者设置为对照组(n=61),院前急救护理路径指导下实施急救流程的患者设置为观察组(n=75),对比两组患者院前急救项目时间、救治效果及急救护理满意度。结果 (1)两组出诊反应时间及急救反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现场救治时间、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及心肌总缺血时间均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院前急救人员到达时及治疗后症状缓解率、转运成功率以及急救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心理护理、服务态度及总分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时应用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可缩短现场救治时间、急诊室至首次球囊扩张时间及心肌总缺血时间,提高救治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是提升院前急救水平的有效方法。通过培训、宣传等模式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及家属自行救治水平,为患者心肌梗死争取宝贵的抢救时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急诊抢救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施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和急救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出诊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救治时间、溶栓或者介入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7.5%要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抢救成功率8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抢救时,实施对症处理及病情评估,加之急诊绿色通道的衔接等一系列优化急救护理过程,能够显著的提高急救的成功率和患者的满意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陈秋燕  卓梅娟  林玲 《医疗装备》2023,(10):147-149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对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医院收治的88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护理模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予以绿色通道护理,比较两组的救治效果、入导管室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95.45%)高于对照组(81.82%),入导管室时间(26.27±4.35)min、住院时间(10.43±2.07)d短于对照组[(37.26±2.98)min、(15.29±2.73)d],并发症发生率(2.27%)低于对照组(18.19%),护理满意度(95.45%)高于对照组(8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绿色通道护理路径可提高抢救成功率,缩短入导管室及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8.
陈卓 《中国校医》2019,33(6):477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某急救中心2018年1月—2018年4月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对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措施干预,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未实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院前急救小组首次医疗接触时间,住院时间、病死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等均明显少于或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4.29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住院治疗时间,降低临床病死率,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综合性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江门市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5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同时在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55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组,对照组均安排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均安排综合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救治情况、心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以及病死率差异。结果 救治情况:组间分诊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诊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时间均显著较实验组长,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指标:组间护理后的心功能指标比较,对照组LVED指标显著较实验组高,同时LVEF指标显著较实验组低,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组间护理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实验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致残率和病死率:组间致残率和病死率比较,对照组显著较实验组高,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其急诊抢救过程中开展综合性护...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农药中毒的院前急救经验,及对预后的影响,以此对患者入院前急救提供重要的参考。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02月我院收治的48例农药中毒一般资料,对48例中毒患者院前急救进行统计分析。根据不同救治方式,把48例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直接送院救治,观察组入院前实施院前急救,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阿托品用量、碘解磷定用量等明显比对照组少,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农药中毒院前急救可以有效提高抢救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何芳  何慧 《医疗保健器具》2013,(12):1565-1566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入选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我中心急救组分布据点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送院方式分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组(观察组,我中心急救车送入医院)40例和对照组(家属直接送入医院)40例,通过对我中心院前急救组分布据点院前急救后预后情况跟踪随访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管再通率、死亡率、抢救时间和住院时间、护理质量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血管再通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溶栓时间和抢救时间,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质量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质量满意度.有效提高血管再通率,降低死亡率和减少抢救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韦笑云 《现代保健》2013,(23):60-62
目的:比较预见性护理与常规护理在AMI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探讨AMI患者更好的院前急救方法。方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79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在常规急救护理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以2008年11月-2010年11月的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护理。比较患者急救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院前预见性护理干预不仅可以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而且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不采用其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22%、0.00%,对照组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7.78%、13.33%,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应急护理流程优化(ECPO)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抢救效果分析。方法:选取因心电图ST段抬高并急诊入院的AMI患者98例,按入院时间将2013年1-5月入院的患者归入观察组(51例),将2012年7-12月入院的患者归入对照组(47例);观察组实施ECPO措施,对照组给予常规应急护理方案,对比两组抢救效果指标水平、院内AMI的复发率以及院内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比率,以及两组患者对于护理流程的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留急诊室的时间及急诊球囊的扩张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77,t=2.928;P〈0.05)。观察组院内AMI的复发率与院内再行PCI治疗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006,x2=4.581;P〈0.05)。观察组患者对于护理流程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x2=11.055,P〈0.05)。结论:以ECPO措施对AMI患者进行抢救,效果十分显著,能有效缩短抢救时间,增加抢救成功率,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优化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围溶栓期用药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2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30例接受溶栓治疗的AMI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优化的AMI患者围溶栓期用药护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期间的低血压或低心率发生率、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且HAMD和HAMA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开展优化的AMI围溶栓期用药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天数,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张巍巍  夏宇 《中国校医》2022,36(2):94-96,99
目的 探讨危机管理结合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在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4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29例,2019年4月—12月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期间收治的6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0年1月—9月实施危机管理结合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期间收治的65例患者设为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流程对其急救效率的改善作用.方法 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选取本院收治的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试验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并对两组患者分诊时间、抢救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抢救与分诊时间均比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提高在机场公共场所发生意识丧失内科患者的院前诊断、院前急救水平的有效途径。方法对我急救中心2005年12月至2010年12月接诊的162例意识丧失内科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送院后病情跟踪。结果本组162例中,到达现场已死亡28例,现场和转运途中死亡2例,院前死亡共30例,院后死亡8例,总死亡38例,总病死率23.5%,院前病死率18.5%,送院患者110例,院后病死率7.3%。患者病因中,前三位分别为神经科疾病78例,心血管疾病28例,代谢性疾病16例,救治后病死率分别是10.3%、67.9%、0%。结论机场公共场所发生意识丧失的内科患者以神经科疾病和心血管疾病为多数,死亡率高。重视现场立即急救和心肺复苏是关键,提高急救人员的诊断水平,及时采用有效措施非常重要。建议现场检查血糖、心电图,院内检查头颅CT;院前及时稳定生命体征、对因、对症等治疗,并与院内配合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