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机械取栓(MT)后早期颅脑CT所见的脑实质高密度征(CHD)是其术后常见征象,可能与对比剂外渗(CE)和(或)出血性转化(HT)相关。CHD具有一定部位和演变特点。非增强CT(NCCT)、双能CT、MRI等有助于甄别HT与CE,但不同检查方法的鉴别效能不同。CHD对于预测AIS的出血性转化、最终梗死体积以及神经功能预后具有一定价值。本文对CHD病理学特点、影像学检查的性质判别以及其预后评估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基于晚期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图像的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lberta stroke project early CT,ASPECT)评估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large vessel occlusion,AIS-LVO)患者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reatment,EVT)前侧支状态及指导EVT治疗的价值,以期为临床早期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5例AIS-LVO患者,均行头颅CT平扫、传统CTA扫描、晚期CTA扫描,由2名经验丰富(工作经验≥5年)的影像科医师通过3种扫描方法图像分别对早期侧支状态进行ASPECT,比较3种扫描方法主观评分、客观评价指标[噪声、信噪比(SNR)]、辐射剂量。所有患者均行EVT治疗,统计EVT治疗后3个月预后情况,比较不同预后患者3种扫描方法ASPECT,通过ROC曲线评价、对比3种扫描方法ASPECT预测EVT治疗预后的价值。结果头颅CT平扫ASPECT均较传统CTA扫描、晚期CTA扫描ASPECT评分高(F=9.205,P<0.001);晚期CTA扫描图像质量评分较头颅CT平扫、传统CTA扫描高,传统CTA扫描图像质量评分较头颅CT平扫高,晚期CTA扫描大脑中动脉M1段、颞叶图像噪声均较头颅CT平扫、传统CTA扫描低,传统CTA扫描大脑中动脉M1段、颞叶图像噪声均较头颅CT平扫低(P<0.05);晚期CTA扫描CDTIVOL、DLP、ED均较头颅CT平扫、传统CTA扫描低,传统CTA扫描CDTIVOL、DLP、ED均较头颅CT平扫低(P<0.05);预后不良患者治疗前通过头颅CT平扫、传统CTA扫描、晚期CTA扫描图像评估早期侧支状态ASPECT均较预后良好患者低(P<0.05);CT平扫、传统CTA扫描、晚期CTA扫描ASPECT预测AIS-LVO患者EVT治疗预后不良的AUC分别为0.717、0.791、0.854。结论晚期CTA图像ASPECT对于AIS-LVO患者EVT前侧支状态具有较高评估价值,可有效减少患者所受辐射剂量,为临床早期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依据,以利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MRI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HT)的诊断价值,并对其特征性表现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HT患者的CT、MRI表现,依据欧洲急性中风合作研究(ECASS)分型进行CT分型,参照该分型,根据MRI显示的脑梗死病变内出血灶的异常信号范围进行MRI分型,并进行HT的CT、MRI比较.结果 MRI检出HT例数明显多于CT,尤其是对出血性脑梗死(HI)的检出,MRI发现了HI 52例(86.7%)而CT仅7例(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对脑实质出血(PH)的显示,二者检出率比较无明显差别.MRI可以检出CT不易发现的微小岀血及亚急性期、慢性期岀血及幕下出血.CT显示的HT的数目、大小、范围较MRI小.同一病例MRI与CT显示的HT形态可能不同.结论 MRI诊断HT较CT更敏感,2种分型方法得出的结论不同.MRI分型对判断出血分期、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囊性包虫病的CT分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囊性包虫病的CT分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自2008年1~12月在我院行CT检查的包虫病患者85例,按照WHO标准化分型进行分型,分析其表现,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CT检出111个病灶,CL型16个病灶,CT表现为无壁的类圆形单房囊肿;CE1型15个病灶,CT表现为密度均匀的单房囊肿,并可显示囊壁;CE2型28个病灶,CT表现为多囊多分隔的子囊呈蜂窝征改变;CE3型6个病灶,CT表现为椭圆形单囊结构,内可见飘带状结构;CE4型10个病灶,CE5型36个病灶,CT表现为厚的钙化团块。结论:肝脏包虫病的CT分型有利于肝脏常见囊性疾病,如肝囊肿、肝脏脓肿和肝肿瘤等疾病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CT在颅脑损伤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 72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与CT资料 ,探讨CT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防中的应用价值 ,以提高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与治疗水平 ,降低颅脑损伤后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 1991~ 2 0 0 2年颅脑损伤患者 72例 ,均为男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腔镜术后Trocar部位疝(trocar site hernia,TSH)的CT表现特点以及与临床之间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例腹腔镜术后TSH并发肠梗阻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并与临床手术对照,结合相关文献对其发生率、发病机制、分型、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探讨该病的CT诊断特点。结果 2例患者CT像上均表现为左下腹壁小肠局部疝出并高位小肠梗阻,结合患者手术史,CT均拟诊为TSH;手术也均证实部分小肠嵌顿于Trocar切口内,近端小肠扩张积液。结论 CT对腹腔镜术后TSH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TSH的早期手术治疗也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MDCT动态增强扫描与灌注扫描对于肝细胞癌射频消融(RFA)治疗后肿瘤残余、再发与炎性反应带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在36例(45个病灶)肝癌患者RFA后的第1天、1、3、6、12个月行灌注及CT动态增强检查,观察、记录并比较其表现.结果 在肿瘤与炎性反应带的对比中,灌注扫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肝动脉灌注指数(HAP)在前3个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在CT增强扫描中1 d、1月组2种病变各期相CT值对比中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动态增强CT在RFA治疗后较长时间组中能够有效鉴别肿瘤与炎性反应带,而灌注扫描在RFA治疗后早期更具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有手术病理及细胞学诊断对照的43例肾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其中肾细胞癌38例,良性肾肿痛2例,炎性假瘤3例。重点讨论了CT对于肾肿瘤的诊断尤其是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CT分期。认为50%的肾肿瘤可以在早期健康查体中发现。肾肿瘤的密度,形态,钙化等CT征象的分析是鉴别诊断的关键,而CT分期更是临床治疗所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EVT)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东部战区总医院、2014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受EVT的201例急性BAO患者临床资料。预后不良定义为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3分。采用单因素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BAO患者EVT后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201例患者,平均年龄(62±12)岁,男性148例(73.6%),90 d预后不良126例(62.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低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100,95%CI=1.015~1.192,P=0.020)、高基线后循环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pc-ASPECTS)(OR=0.776,95%CI=0.604~0.997,P=0.047)、良好脑侧支循环(2级比0级,OR=0.315,95%CI=0.119~0.534,P=0.20)、血管成功再通(OR=0.313,95%CI=0.102~0.956,P=0.042)及低空腹血糖水平(OR=1.140,95%CI=1.002~1.297,P=0.046)是BAO患者EVT后90 d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亚组分析显示,低基线NIHSS评分(OR=1.098,95%CI=1.014~1.190,P=0.022)、良好脑侧支循环(2级比0级,OR=0.364,95%CI=0.134~0.992,P=0.048)是血管成功再通患者EVT后90 d良好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基线pc-ASPECTS、基线NIHSS评分、空腹血糖水平、脑侧支循环状态及血管再通状态是BAO患者EVT后90 d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基线NIHSS评分高和脑侧支循环差是早期成功再通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由于肺癌早期大多无明显症状,而常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以至造成误诊而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1],导致治疗后的生存率显著下降。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增加患者治疗后生存期,给临床及医技科工作者带来了新的要求[2]。现将我院研究的多层螺旋CT(MSCT)对早期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