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4 毫秒
1.
靳莉莉  李静 《中国校医》2017,(5):351-352
目的观察人工气道专业护理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病例选自于2014年5月—2015年6月本院ICU病房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共7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工气道专业护理。观察比较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人工气道留置所需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人工气道留置时间、人工气道所需费用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气道专业护理明显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缩短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减少人工气道所需费用,且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分析神经外科术后患者的气道护理方法和护理中的安全管理对策。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0例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气管插管一般护理的同时增加定时定量向管内注入生理盐水的方法,痰痂的形成得到控制,对照组的患者只给予气管插管一般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内壁形成痰痂的情况和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痰痂形成率和肺部感染率明显比对照组小,观察组痰痂形成率为6.67%,肺部感染率为1.67%。对照组痰痂形成率为63.34%;肺部感染率为8.33%(均p0.05)。讨论:神经外科手术后的患者,大多处在昏迷状态,采取必要的护理措施加强临床护理,进行预防干预要急时,防止发生意外。护理过程中预防与控制痰液附着气管壁形成痰痂,对神经外科手术后昏迷病人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感染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李珊珊 《医疗装备》2022,(22):143-145
目的 探讨振动排痰仪联合精细化护理在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精细化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排痰,观察组采用振动排痰仪进行干预,两组均干预至出院,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转归、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腋温恢复正常时间、痰液消失时间、啰音消失时间、白细胞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痰菌转阴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转归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振动排痰仪联合精细化护理能帮助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有效排出痰液,缩短啰音消失时间,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亦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气道管理模式对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神经外科2015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气道管理模式进行护理,并针对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数据进行分析统计。结果: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率5.26%低于对照组15.78%,P0.05;观察组气道损伤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救占比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行不同气道管理护理,临床效果较好,具备临床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介人品管圈工作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1月-9月期间,我院ICU收治的建立人工气道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行品管圈工作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不同时段痰痂形成率、日吸痰次数、意外脱管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异常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呛咳、人工气道阻塞、肺部感染以及气道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人工气道护理中介人品管圈工作模式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意外脱管率,减少吸痰次数,改善急救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析细节化护理管理理念在神经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该院在2018年2月-2019年1月搜集的41例神经外科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实验组(应用细节化护理管理方法),再搜集该院在2017年2月-2018年1月搜集的41例神经外科患者一般资料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神经外科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发症(低氧血症、误吸、排痰不畅)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神经外科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发症(低氧血症、误吸、排痰不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神经外科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细节化护理管理理念能显著降低神经外科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平均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7.
陈慕媛 《中国校医》2014,28(2):158-159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患者人工气道湿化管理的方法。方法对70例神经外科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系统化人工气道湿化管理。设立气道湿化管理小组,进行系统的呼吸道护理、气管套管护理、湿化管理。结果70例患者中5例昏迷患者咳嗽反射消失,未实施堵管,1例切开局部出血,5例他科带入耐药菌者现痰培养显示耐药菌培养转阴;其他患者加强护理后均顺利拔管,康复出院,无并发症。结论系统化人工气道湿化管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节约社会资源、增强护士职业价值观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人工鼻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气管切开中的应用.方法:将48例神经外科昏迷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与实验组,对实验组气管切开患者进行人工鼻的应用.观察患者的刺激性咳嗽和痰量等临床症状.结果:实验组的患者刺激性咳嗽和痰量等临床症状都得到了改善,并且实验组中患者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相比常规组也有明显的改善,实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显著减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鼻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气管切开中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并且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率,同时提高了临床护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于ICU脑出血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诊治的ICU脑出血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比较差异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ICU脑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护理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对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及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护理方式将25例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划为对照组,26例接受综合护理干预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每日排痰量、痰痂形成率、吸痰次数、吸痰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每日排痰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次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吸痰所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痰痂形成率、肺部感染率等并发症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外伤后气管切开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较好,促进患者排痰,减少痰痂形成率及肺部感染,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对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100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标准化抢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家属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抢救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风险护理管理在非气管切开口腔癌患者气道护理中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医院收治的60例口腔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行风险护理管理,分别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肺部感染率、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率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后给予集束化护理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两组患者均早期建立人工气道,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接受集束化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机械通气时间、肺部感染情况以及肺部感染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观察组ICU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肺部感染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应用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能够明显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及病死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对患者术后感染护理干预方法对护理质量的影响并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神经外科科患者术后感染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3月在我院神经外科就诊12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A、B两组,各64例患者。A组为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B组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护理。观察护理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的变化,并且通过发放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两组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通过护理后的随访,观察组的术后院内感染发生率为4.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5%,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观察组为95.4%,对照组患者满意对为82.3%,两组患者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神经外科患者实施完善条件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的降低神经外科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能够显著的提高神经外科的护理质量,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并对医院护理工作水平提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对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妇产科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无缝隙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医护态度、医护水平、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缝隙护理管理可降低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我院放射科收治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科室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的18.00%(P<0.05)。观察组护士的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文书书写及技术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68.00%(P<0.05)。结论 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8年5月—2019年5月,将接受门诊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常规门诊风险管理);观察组60例(护理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满意度、投诉以及风险事件。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3.33%,明显低于观察组96.67%(P<0.05)。对照组患者投诉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护理人员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合格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通过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患者投诉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人员理论及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高唐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神经外科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改善护理措施,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依从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依从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理危险因素主要为科室管理不够详细、护理人员职业素养较低,根据这些问题进行相应措施的改进,降低了危险因素,有效提升了患者的护理依从率及护理满意率,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积极保暖护理对剖宫产手术产妇低体温发生率及切口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的89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4)。对照组实施常规手术护理,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积极保暖护理。比较两组术后低体温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低体温发生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率为4.5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89%(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结论行剖宫产术期间实施积极保暖护理可有效降低产妇低体温发生率及切口感染率,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促进产妇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8年3月-2019年5月神经内科患者120例,对照组60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在该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风险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是5.00%,对照组风险事件总发生率为3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达93.33%,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1.67%,观察组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神经内科护理除常规护理外采取风险管理护理进行干预,其风险发生率得到显著降低,护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