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2 毫秒
1.
目的探讨伴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s,AVM)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the femoral head,ANFH)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9支股骨头滋养动脉伴AVM发生在17例ANFH患者的介入治疗,即先行超选择栓塞AVM,然后超选择旋股内侧动脉、旋股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等股骨头滋养动脉的主干和主要分支行介入溶栓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评估此类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行AVM栓塞和介入溶栓术治疗,成功率达100%,经临床3~48个月随访,并采用血管造影与临床症状改善及骨质改变等方面进行疗效判定。优良率100%,血管造影改善率100%,显示治疗后股骨头供应血管计数明显增多,股骨头染色区域增大。临床症状改善率100%,股骨头坏死区病灶稳定,见增生、硬化及囊变缩小。结论伴AVM的ANFH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DSA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评价DSA对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分析18例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治疗前后股外、内旋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表现及造影技术有关问题,着重介绍了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结果:本组资料经介入治疗后患侧血管DSA较治疗前明显改变者占61.1%,可见股外、内旋动脉分支增多、增粗、头上、下支明显延长至股骨头区,明显改善了血供情况,无明显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成正比。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明显改善血液供应,减轻疼痛症状,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新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储玉山  曹建民  黄健  朱小庆   《放射学实践》2011,26(11):1211-1215
目的:通过对股骨头供血动脉行超选择性DSA,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153例(194髋)ANFH行股骨头供血动脉超选择性血管造影.骨循环研究协会(ARCO)分期Ⅰ期22髋,Ⅱ期98髋,Ⅲ期74髋.根据血管造影表现,在其供血动脉内注罂粟碱30 mg、尿激酶50...  相似文献   

4.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DSA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通过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99例ANFH病人的132髋及正常对照10个髋作了股动脉DSA。Ⅰ期2髋,Ⅱ期38髋,Ⅲ期50髋,Ⅳ期42髋,经对侧股动脉穿刺插入5F单弯C形导管,越过髂总动脉分叉,到达患侧股动脉。造影条件为碘必乐(300mgI/ml)每秒5ml,总量12~15ml连续减影至静脉期造影剂消失为止。结果:99例的132髋中130髋(98%)显示有股动脉造影的异常改变。动脉供血异常109髋,实质期股骨头染色76髋,静脉系统异常49髋。结论:ANFH股骨头血液动力学改变是复杂的,其发病机制不可能用单一的原因,如股骨头供血障碍,微循环血流瘀滞或静脉流出道阻塞加以解释;可能是由多种因素所致,多阶段发生的疾病。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应用价值。资料及方法:对23例经常规CT和/或MRI确诊ARCO国际分期Ⅰ-Ⅳ期的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患者进行介入治疗,术中行DSA造影,并分别在术后2-13个月复查DSA。运用Seldinger法穿刺对侧股动脉,将导管超选择送至患侧股深动脉的旋股内、外动脉及髂内动脉的闭孔动脉行DSA造影,造影剂总量8—12ml,流率4ml/s,采集速率4帧/秒。结果:所有受检股骨头均成功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且图像清晰,能清楚显示相应股骨头区域的血供情况,包括靶动脉的走行、分支、实质期染色情况、病理改变的部位及程度、血管开通情况等。结论:DSA能实时地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提供准确、直观的诊断依据,并引导介入治疗的操作,在从血供变化的角度评价疗效方面,DSA则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材料与方法 对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将溶栓药物和血管扩张药直接注入旋股内、外动脉和闭孔动脉。结果 20例病人在治疗后髋部疼痛及关节功能障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和改善。随访X线平片可见股骨头明显修复。血管造影及DSA显示股骨头区血管数目基本达到正常。结论 通过介入治疗股骨头血性坏死,是一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病机理。方法选择经临床和影像检查确诊、并经介入治疗的78例113个缺血坏死股骨头的血管造影资料与45例46个正常股骨头血管造影资料对照分析。结果观察组股骨头供血动脉发育变异28例(35.9%),51支血管,其中髂内动脉壁支变异17支(33.3%),旋股内侧动脉变异29支(56.9%),旋股外侧动脉4支(7.8%),旋股内外侧动脉共干1支(2.0%)。对照组股骨头供血动脉发育异常5例5支,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结论股骨头供血动脉发育变异可能是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一个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常见病,病因复杂。临床病程分为4期,可分为创伤性和非创伤性两大类。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原因是由于突然发生供血动脉断裂所致的缺血;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病机制的最后结果是血管内形成栓塞^[1]。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我院从1998年起开展此顶技术,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DSA表现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对38例ANFH患者的5 3髋先常规行股动脉DSA ,后在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内灌注溶栓、扩血管药物,即在每支血管内注入稀释后的尿激酶2 0万u、丹参10ml及川芎嗪2 0mg;术后保留导管于动脉内,经导管每日注入同剂量的药物及肝素钠4 5 0 0u ,连用3天后拔管,治疗后复行股动脉DSA检查及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以评估疗效。结果:术后DSA示治疗后所有患者股骨头区血管计数较治疗前增多(P <0 .0 5 ) ,患侧髋关节疼痛症状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股骨头X线平片及/或CT、MR随访1~16个月(平均9.5个月)示Ficat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结论:ANFH的DSA表现是复杂多样的,其发病机制可能是多因素所致,而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无菌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股骨头无菌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经临床、X线、CT或MRI检查证实的54例患者,按股骨头坏死的ARCO分期:Ⅰ期6例,Ⅱ期38例,Ⅲ期9例,Ⅳ期1例。其中有外伤史39例,长期应用激素史9例,原因不明者6例。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将4~5F Cobra导管超选择插入旋股内、外动脉,注入溶栓、扩血管及骨营养药物。结果a)本组54例中有52例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疼痛缓解或减轻,约占96.3%;髋关节活动范围均有不同程度改善。b)旋股内、外动脉经介入治疗后血管管径增粗,分支增多,显影时间缩短,骨坏死囊变区染色变浅,回流加速。C)介入治疗后54例患者随访3个月一2a,其中,Ⅰ期患者6例、Ⅱ期患者30例、Ⅲ期患者3例,在X线、CT或MRI片上显示坏死骨有不同程度吸收,伴不同程度的新骨形成。结论本组大多数病例经溶栓、扩血管及骨营养药物的联合使用,临床症状明显改善,X线、CT及MRI片见坏死骨吸收、新骨形成,说明此法对改善股骨头血液供应具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骨头缺血坏死 (ANFH)是临床常见病 ,其病因复杂 ,治疗方法较多 ,疗效多不满意。本文根据我院收治的ANFH患者用介入方法治疗 ,初步探讨了ANFH对介入治疗的敏感性 ,并将我们对ANFH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  我们于 1 997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8月间收治 59例ANFH患者。其中双侧ANFH 38例 ,单侧ANFH 2 1例 ,男 50例 ,女 9例 ,年龄 2 4~ 67岁 ,病程 1个月至 3年。接受过激素治疗 2 8例 ,长期饮酒 32例 ,外伤史 6例 ,无明显诱因 3例 ,其中有 8例既有长期饮酒史又接受过激素治疗 ,2例均有外伤史及激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经股动脉插管溶通术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效果。方法 28例经临床和血管造影证实的股骨头缺血坏死患均接受了经股动脉插管溶通术治疗。该介入治疗操作是以Seldinger技术将5Fcobra导管经股动脉超选送至内,外侧旋股动脉后,进行血管造影与溶通治疗,结果 溶通治疗后,血管造影及DSA显示,股骨头缺血坏死病变区的血管计数明显增多。伴临床症状改善见于全部病例,其中,22例(79%)的疗效尤为显。结论 经股动脉插管溶通术能明显改善股骨头血供状况,它是目前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最安全,有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定量参数在评估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介入治疗术后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1例单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于介入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行髋关节DCE-MRI检查,获取患者病侧与健侧股骨头的容积转移常数(Ktrans)、组织间隙-血浆速率常数(Ke...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综合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相关问题。方法:86例共102个关节,病侧股骨头钻孔减压术后即行股骨头供血动脉灌注中西药物扩血管及溶栓治疗。结果:治疗后疼痛消失或缓解92.16%(94/102),疼痛缓解不明显7.84%(8/102),再次介入治疗后疼痛消失或明显缓解,总有效率100%。关节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血管造影显示股骨头供血小动脉增粗、增多、分布区延长,特别是1~2期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正常(43/57)。结论:股骨头钻孔减压术后即行动脉内灌注中西药物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安全,疗效肯定,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但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18.
基因治疗是指将外源性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或异常而引起的疾病,以达到治疗目的.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技术,已用于肿瘤、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疾病的治疗,为诸多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曙光.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也是骨科常见病,传统的手术疗法和保守疗法都有众多弊端,疗效难以令人满意,而基因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疗法,在骨科缺血性疾病的治疗中也展现了光明前景,大量动物实验已经证实了其可行性.该文着重介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基因治疗及早期监测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介入治疗(附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方法、疗效及术后康复治疗的措施。方法:股骨头缺血性坏死50例,单侧20例,双侧30例。采用Seldinger技术,对患侧的髂内动脉、旋股内动脉及旋股外动脉插管后,经导管灌注前列腺素E1、尿激酶和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经导管灌注治疗2次者35例,3次者15例。术后康复治疗生活指导24-36个月,运用CR摄片及螺旋CT扫描及临床表现评价治疗效果。结果:50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单侧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经介入治疗及术后康复治疗24-36个月,经CT扫描及CR摄片复查,病变稳定12例,明显好转8例;双侧患病的30例中,治疗后病变稳定16例,明显好转14例,总有效率100/%,其中稳定56/%(28/50),明显好转44/%(22/50)。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术后康复指导是确保取得治疗效果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