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4月河南省淮滨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2)及观察组(n=44),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跨理论模型的健康教育。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的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分、冠心病自我管理量表(CSMS)评分以及SF-36量表(SF-36)评分。结果 2组患者干预前CSM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CSM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CSMS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GSES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前SF-36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干预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  相似文献   

2.
探讨医院-家庭协同无缝隙延续护理对老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2月在南阳市某三甲医院接受PCI治疗的148例老年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74例)和观察组(n=7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医院 家庭协同无缝隙延续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入院、出院及出院3个月时的心理状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生活质量[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MLHFQ)]及自我管理水平[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中发生不良反应4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41%。观察组患者术中发生不良反应1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2%。观察组患者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2组患者HAMA、HAMD、MLHFQ、CSM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及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HAMA、HAMD、MLHFQ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及出院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CSM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院-家庭协同无缝隙延续护理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PCI患者负性情绪,降低术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自我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黄洪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4):157-157,159
目的:探讨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采用新型健康教育护理模式,两组患者均连续干预15d。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新型健康教育护理应用于冠心病临床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与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艾滋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艾滋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两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自我管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提升艾滋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探讨Snyder希望理论模型在青年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2年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8例行PCI术的青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Snyder希望理论模型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希望水平、自我感受负担、自我管理能力及心绞痛评分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干预后Herth希望量表中现实与未来积极态度、采取积极行动、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3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Zarit护理负担量表(ZBI)中个人负担、责任负担2个维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中一般生活管理、疾病知识管理、症状管理、不良嗜好管理、急救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情绪认知管理7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中疾病认知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状态、发作程度、治疗满意度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Snyder希望理论模型应用于青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希望水平及自我管理能力,减轻其自我感受负担,缓解其心绞痛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选取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案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指导,观察组实施为期8个月的基于微信群的远程健康教育,包括健康教育医护小组、基于微信群的健康教育自我管理的指导、监督和评比几个环节,利用CSMS、SAQ量表比较2组患者疾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冠心病自我管理能力总分为(97.46±5.3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84.37±6.01)及干预前自身(74.35±3.39);除外一般知识管理,观察组各自我管理6个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自身;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各维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稳定情况、心绞痛发作频率、治疗满意度、疾病认知程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自身。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83.4%的观察组对象对基于微信群的健康教育表示很满意或满意,分别有76. 9%、82.1%的患者表示此种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指导自我管理实践、或对患者自我管理起到了监督的作用。结论基于微信群的健康教育对稳定性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影响具有促进作用,患者接受度较高,临床可借鉴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媒介模式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的冠心病(CH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天津蓟州区人民医院接受行PCI治疗的96例CHD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多媒介护理干预。应用中国心血管病人生活质量评定问卷(CQQC)评估两组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水平。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各条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量表各条目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条目得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条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各条目评分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各条目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媒介模式可提升PCI术后CHD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水平,促进生活质量的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对尘肺病患者的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在深圳市职业病防治院及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尘肺病科住院的169例尘肺病患者为对照组, 实施传统护理方案;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0月在两医院住院的131例尘肺病患者为研究组, 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干预8周后, 组织两组患者填写疾病认知问卷、自我效能量表及简明生存质量量表(WHOQOL-BREF)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水平、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改善等情况。
结果 干预前, 两组患者在疾病认知、自我效能、生存质量量表总评分, 以及各维度评分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周后, 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自我效能、生存质量量表总评分, 自我效能各维度评分、生存质量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干预前, 同时, 干预组以上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 除了生存质量量表的社会领域维度之外, 其他项目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或0.05)。
结论 传统护理和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帮助, 而采取慢性病自我管理模式的效果更为明显,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同伴教育对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同伴教育干预。观察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变化,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SAS及SD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SF-36各项评分较干预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显著(P<0.05);观察组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伴教育可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在妇科癌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江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妇科癌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出院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持续护理30 d。比较两组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自我管理能力、治疗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低于对照组,健康调查简表(SF-36)、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治疗依从性评分和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能改善妇科癌症患者负面情绪,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促进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于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对比两组的心功能[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室后壁厚度(LVPWd)]、自我管理能力。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的LVEF高于对照组, LVEDD、 LVPWd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症状管理、角色功能、情绪控制、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认知-行为干预可显著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功能状态与自我管理能力,促进其病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延续性4C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及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性4C护理。护理4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再入院率。结果护理4个月后,观察组的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再入院率为5.1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延续性4C护理有利于改善出院后的生存质量,减少病情反复发作,降低再入院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改善及预后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冠心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的心功能、心理状态(SAS、SDS评分)、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及自护能力(ESCA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认知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围术期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于本院接受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组干预前心理状态、睡眠质量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38.14±2.37)分、(40.11±2.8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5.26±3.19)分、(48.66±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睡眠质量评分为(8.42±2.11)分,低于对照组的(10.37±1.7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并发症发生率(11.11%)低于对照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干预联合放松训练可有效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状态,利于提升其睡眠质量,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黄杰  陈晗  石爽 《中国校医》2023,37(1):32-34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PCI(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术后患者心理弹性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为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方法抽取在本院接受PCI手术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85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其心理弹性水平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并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 185例冠心病PCI术后老年患者CD-RISC总分为(69.24±10.35)分,其中自强维度条目均分最高(2.91±0.48)分,其次为坚韧与控制(2.74±0.39)分、乐观(2.58±0.37)分;CSMS量表总分为(71.57±11.74)分,其中日常生活管理行为维度条目均分最高(2.79±0.36)分,其次为疾病医学管理行为(2.71±0.35)分、情绪管理行为(2.31±0.29)分。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r=0.792,P<0.001)。结论 老年冠心病PCI术后患者心理弹性及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较差,心理弹性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关系,临床应重视该类患者心理干预,提升其自我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中医情志干预结合个性化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伴焦虑患者介入术后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7月—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冠心病介入手术治疗并伴有焦虑的患者共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情志干预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疾病主观感受等;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对患者的焦虑状况程度进行考察。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50%,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541,P=0.019);护理前2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稳定程度、躯体活动受限程度、治疗满意度、疾病主观感受等方面评分均上升(P<0.05),同时观察组各项评分分别比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为(16.8±6.1)分,低于护理前的(26.1±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的(23.7±5.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15,P=0.005)。结论 冠心病伴随焦虑患者采用中医情志护理联合个性化健康教育进行干预,可以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态,对患者的疾病状况具有缓解作用,且对治疗效果具有提升作用,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LACE风险模型的院后护理对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再入院率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8年2月—2020年4月河南省某医院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院后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基于LACE风险模型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2个月时的遵医情况及二级预防知识知晓率;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2个月时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CSMS)得分及6 min步行试验(6MWT)距离;比较2组患者干预2个月内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及再入院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遵医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二级预防知识知晓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79.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患者CSMS评分及6WMT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CSMS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同时2组患者6WMT距离均长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为2.56%,低于对照组的2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入院率为2.56%,低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LACE风险模型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院后护理中,可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和二级预防知识知晓率,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运动耐力,预防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降低再入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延续性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0018年8月至0000年7月我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自我效能、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GSES评分、SDS评分、SAS评分、WHOQO...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我院收治的76例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疾病认知程度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遵医行为及疾病认知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后,观察组QLQ-C30功能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医护一体化护理在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患者遵医行为和疾病认知程度,进而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赵帆  王君 《中国校医》2022,36(1):12
目的 探讨基于记忆-遗忘规律的健康教育在改善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自我健康管理行为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住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住院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基于记忆-遗忘曲线规律制定的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干预后使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和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测量两组患者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自我健康管理行为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2, 1.88,P值均>0.05)。干预后,观察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为(83.58±9.54),高于干预前的(63.08±7.11),(t=11.11, P<0.001)。干预前,2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 P>0.05);干预后,观察组自我管理行为总得分为(118.44±8.42),高于对照组的(99.86±6.49),(t=-15.63, P<0.001)。结论 基于记忆-遗忘规律的健康教育,对冠心病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和自我管理行为有明显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