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连欣  薛耀明  朱波  陆雯  刘宁 《热带医学杂志》2011,11(9):1001-1003,1010
目的观察低浓度葡萄糖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一氧化氮(NO)与活性氧(ROS)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12为研究对象,将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低糖组(2.8mmol/L葡萄糖)、无糖组(0mmol/L葡萄糖)。分别用2.8、0mmol/L葡萄糖干预HUVEC-12细胞,经过1、2、4、12h后,硝酸还原酶法测定NO产量,化学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Dihydroethidium荧光探针法测定细胞内ROS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低糖组与无糖组NO水平降低(P<0.01),NOS活性下降(P<0.01),细胞内ROS水平升高(P<0.01),均呈剂量依赖关系。同一浓度组内随着时间的延长,内皮细胞NO水平、NOS活性进一步降低(P<0.01),ROS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各指标都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结论低糖可导致内皮细胞功能障碍,NO水平降低,NOS活性下降,其机制可能与低糖导致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2.
胆固醇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胆固醇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CV304,分别以浓度为6.25、12.50、25.00、50.00 mg/L的胆固醇作用于ECV304细胞48 h,检测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浓度,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活性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浓度.结果 与无胆固醇组比较,胆固醇浓度为50.00 mg/L时培养液中LDH活性显著增加;25.0 mg/L,50.0 mg/L浓度组培养液中NO浓度显著降低;胆固醇浓度为6.25、12.5、25.0、50.0 mg/L组与无胆固醇组比较,随着胆固醇浓度提高,培养液中NOS活性逐渐降低,MCP-1浓度逐渐增高,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一定浓度的胆固醇能直接损伤人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影响内皮细胞的部分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3.
Hu YZ  Dong YG  Zhai YF  Lu JH  Wu MX  Zhou Y  He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2):2297-2300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诱导的内皮细胞毒性和炎症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HCY(0.1、0.25、0.5、1 mmol/L)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24 h,采用四氮唑蓝检测细胞存活率;辛伐他汀(1、10、20μmol/L)预处理人脐静脉内皮细胞1 h,然后与HCY(0.25 mmol/L)共孵育,采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Western印迹和ELISA分析不同时间点相关炎性因子蛋白的表达。结果HCY处理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而经过辛伐他汀(1、10、20μmol/L)预处理后,内皮细胞活性分别为47%±4%、68%±6%、89%±6%,明显高于单纯HCY(0.25 mmol/L)处理组(22%±3%,P均<0.01)。由HCY诱导的内皮细胞TNF-α、IL-6、MCP-1及ICAM-1的表达分别为0.23±0.05、0.14±0.03、0.13±0.04、0.21±0.07,与0 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对同型半胱氨酸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炎症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环维黄杨星D(CVB-D)对Na2S2O4诱导EVC304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VC304,Na2S2O4作为耗氧剂建立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用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与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力反映细胞损伤的程度,培养液一氧化氮合酶(NOS)活力与内皮素(ET)含量分析EVC304细胞的功能.结果:CVB-D能显著抑制Na2S2O4诱导EVC304细胞OD<,570>的降低和细胞培养液中LDH活力的增加,提高培养液中NOS活性,降低ET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P<0.05或P<0.01).结论:CVB-D对Na2S2O4诱导EVC304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NOS和ET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ET)对缺氧/复氧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程度的影响,了解EET血管保护的可能途径,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缺氧/复氧组、11,12-EET对照组、11,12-EET缺氧/复氧组、细胞外信号调节的蛋白激酶(ERK1/2)抑制组和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组。通过向培养瓶内通入混合气体(2%O2,5%CO2,93%N2)3h,复氧1h复制缺氧/复氧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的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ERK1/2的表达。结果11,12-EET在常氧条件下可对细胞造成轻度损伤,而在缺氧/复氧条件下能显著提高内皮细胞的存活率,降低LDH的漏出率,提高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并且促进eNOS、磷酸化ERK1/2的表达。结论11,12-EET具有拮抗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作用,这与其提高缺氧/复氧内皮细胞SOD活性、清除氧自由基、减少缺氧/复氧对eNOS及磷酸化ERK1/2表达的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当归CO2超临界萃取物对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过氧化氢(H2O2)建立体外培养的HUVEC细胞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损伤组、给药组,其中给药组给予当归CO2超临界萃取物预培养24 h后加入1.25mmol/L H2O2,继续培养2 h.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通过各种化学方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活性;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改变及凋亡.结果 当归CO2超临界萃取物能明显提高H2O2损伤的内皮细胞的存活率,提高细胞SOD和NO的活性,降低LDH和MDA水平,减少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恢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结论 当归CO2超临界萃取物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及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福辛普利与缬沙坦对氧化性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的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及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细胞培养液上清中 NO 的含量,细胞 ELISA 法测定细胞表面 ICAM-1 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图像分析测定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含量.结果 ox-LDL 可明显增加脐静脉内皮细胞各时点 ICAM-1 的表达,并减少 NO 及 NOS 的表达,且有浓度依赖性.福辛普利与缬沙坦均可显著抑制 ox-LDL 的上述作用,两者作用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抑制 ox-LDL 诱导的内皮细胞 ICAM-1 的表达,并增加内皮细胞 NO的合成,可能为福辛普利与缬沙坦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葡萄糖和胰岛素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可溶性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sEPCR)的分泌,阐明内皮功能损伤与糖尿病血栓形成的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葡萄糖组(5.5、20.0和40.0 mmol·L-1)、胰岛素组(0.1、1.0和10.0 nmol·L-1)、高糖(40 mmol· L-1)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对外源性过氧化氢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培养液中加入外源性过氧化氢(250 μmol/L)制作内皮细胞损伤模型,加入不同浓度的乌司他丁(100、500、1 500、3 000和5 000 U/ml),MTT法检测内皮细胞存活率,同时检测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一氧化氮含量和弹性蛋白酶活性,并测定内皮细胞黏附能力.结果 外源性过氧化氢可以显著降低内皮细胞存活率,同时培养液中LDH活性显著升高、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降低、弹性蛋白酶活性显著升高,内皮细胞黏附能力下降.乌司他丁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细胞培养液中弹性蛋白酶活性的升高,但是对细胞存活率、LDH的释放、一氧化氮的释放、细胞黏附能力均无明显改善作用.结论 本研究采用的乌司他丁剂量对外源性过氧化氢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无明显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豆苷元对乳鼠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制备缺氧/复氧损伤模型,测定细胞存活率、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肌酸激酶(CK)、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结果大豆苷元10~160μmol/L均能提高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的存活率和用MTT法测得的A570 nm值(P<0.01);抑制缺氧/复氧损伤引起心肌细胞的LDH和CK释放;减少MDA的生成,提高SOD的活性,抑制NOS活性,降低NO水平(P<0.05,P<0.01)。结论大豆苷元对乳鼠缺氧/复氧损伤的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败血症时肝细胞核Ca2+摄取及释放功能的改变。方法:通过结扎并穿刺盲肠制作大鼠败血症模型,差速离心制备细胞核,进行45Ca2+摄取和释放测定。结果:败血症早期组当介质中游离[Ca2+]为200、400、1000nmol·L-1时,核Ca2+摄取比对照组分别增加35%、95%、160%(P<0.01)。晚期组分别只有对照的87%~88%(P<0.05)。在10μmol·L-1三磷酸肌醇作用下,早期组1min内释出其摄入量的76%,而晚期组仅为52%,与对照组的63%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败血症时核钙摄取和释放功能呈早期增加,晚期减弱的双向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对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及其受体表达水平的调控方式。方法:Feulgen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测定HEL细胞DNA含量的变化,细胞传感器检测TPO与其受体MPL的特异结合,非放射性同位素细胞原位杂交法检测cmpl,tpomRNA。结果:rhTPO使cmplmRNA下调,IL3使cmplmRNA上调,EPO(erythropoietin)使cmplmRNA下调;未发现rhTPO、IL3、GMCSF、EPO影响tpomRNA的转录。结论:MPL是在转录水平调控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鼠肝内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化的性别差异及原因。方法:提取C57BL/6J小鼠肝微粒体,检测胆红素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BUGT)的活性及LubrolPx激活后活性,并以Northern印迹杂交检测肝内BUGT基因的表达,比较雌、雄小鼠之间的差别。结果:雄性小鼠BUGT活性比雌性小鼠高,激活后BUGT活性雄性小鼠比雌性小鼠更高,雄性小鼠肝内BUGT基因有更高mRNA水平的表达。结论:雄性小鼠BUGT活性高于雌性小鼠可能与基因表达及酶功能状态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4.
依普黄酮体外代谢性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依普黄酮与常用心血管类药物、激素类药物等在细胞色素P450酶介导的代谢过程中的相互作用.方法:以β-萘黄酮诱导的大鼠肝微粒体为酶源,将依普黄酮与普罗帕酮或雌二醇等共孵育,用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底物浓度,观察依普黄酮与这些药物在体外代谢中的相互影响.结果:①与未加入依普黄酮相比较,10 μg/ml普罗帕酮与50 μg/ml依普黄酮共孵育后,普罗帕酮的代谢受到抑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10 μg/ml雌二醇与10 μg/ml或100 μg/ml依普黄酮共孵育后,雌二醇的代谢几无影响(P>0.05).②与未加入其它药物相比较,20 μg/ml的依普黄酮分别与0.5 μg/ml的普奈洛尔或0.5 μg/ml的普罗帕酮或5.0 μg/ml的雌二醇共孵育后,依普黄酮的代谢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5,P<0.02).结论:依普黄酮与普罗帕酮之间代谢互受影响,而与雌二醇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质粒DNA 对离体大鼠骨骼肌肌质网Ca2+ATPase 活性及ryanodine 受体结合反应的影响。方法:参照Jones 等的方法比色测定肌质网Ca2+ATPase 活性;以3Hryanodine 作为配基,液闪测定肌质网Ca2+ 释放通道ryanodine 受体与配体的结合。质粒DNA 处理组预先将肌质网蛋白与质粒DNA37 ℃共同孵育30 min ,而后再测定肌质网Ca2 +ATPase 活性和ryanodine 结合反应。结果:预先用10、20 和30 μg pcDNA3 及pcDNA3/ANF处理后,肌质网Ca2+ATPase 活性分别较对照组升高45% (P< 0.05) ,68 %( P< 0.01) 和109 % ( P< 0.01) 及109 % ,118% 和145% (P值均小于0 .01) ;质粒pcDNA3 可明显降低ryanodine 受体的亲和力,并使Bmax 增强。结论:质粒DNA可能通过增强肌质网Ca2 +ATPase 的活性促进肌质网对Ca2 + 的摄入,通过影响ryanodine 受体而调控肌质网Ca2 + 释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大时心肌浆膜Na-Ca交换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结果:心肌浆膜囊泡(SLV)对Na~+依赖的Ca~(2+)摄取与Ca2+浓度呈正相关。左旋硝基精氨酸(L-NNA)组大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间Km值无明显变化,但最大摄取速率(Vmax)L-NNA组为对照组的74%。结论:L-NNA诱导的高血压动物心肌Na-Ca交换功能明显低于正常大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牛磺酸跨膜转运的特征及缺氧-复氧损伤后的改变。方法:用3H标记的牛磺酸在培养的家兔主动脉VSMC上进行实验。结果:VSMC的牛磺酸转运是钠浓度依赖的高亲和转运,Na+-K+-ATP酶抑制剂哇巴因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其转运。VSMC经缺氧-复氧处理后Vmax下降34%(P<0.01),但Km值无明显改变。结论:VSMC具有高亲和牛磺酸转运系统,缺氧-复氧处理可能损伤这一转运系统。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人胚肺成纤维细胞(简称2BS)核及染色质体外转录活性与代龄的关系。方法:用γ-~(32)PATP及~3H-UTP参入法测定衰老2BS细胞核及染色质的转录活性。结果:(1)衰老2BS细胞核的转录起始能力较年轻的下降44%(P<0.01);(2)衰老和年轻2BS细胞核内不与染色质结合的RNA聚合酶(RNP)转录活性无差异(P>0.05),而与染色质结合的RNA聚合酶转录活性则随增龄明显下降(P<0.01);(3)衰老2BS染色质体外转录活性较年轻2BS下降58%(P<0.01),对DNaseⅠ的敏感性也有所降低。结论:衰老2BS细胞核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可能是转录活性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银杏黄酮的体外葡醛酸反应及其药物相互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获得银杏黄酮体外代谢情况,预测银杏叶制剂与常用心血管类药物之间的代谢性相互作用的可能性.方法:银杏黄酮与普罗帕酮、硝苯地平、地非三唑和依普黄酮在经β-萘黄酮诱导的鼠肝微粒体中共孵育,以HPLC法测定孵育液中剩余银杏黄酮的浓度,观察共孵育药物对银杏黄酮葡醛酸结合反应的影响,并计算银杏黄酮3个苷元的酶动力学参数.结果:测得银杏黄酮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的Vmax值分别为(60±0.21)、(48±0.02)、(34±0.02)μmol·g-1·min-1,Km值分别为(24±0.05)、(148±0.09)、(110±0.03)μmol/L;当银杏黄酮浓度一定时,共孵育药物硝苯地平、普罗帕酮、依普黄酮和地非三唑对银杏黄酮的IC50分别为54~70、69~122、85~98和210~362 μmol.测得地非三唑对银杏黄酮3种苷元的抑制常数Ki值分别为57.6、50.5和33.1 mg/L;普罗帕酮的Ki值分别为33.6、59.5和45.2 mg/L;依普黄酮的Ki值分别为13.7、24.0和15.7 mg/L.普罗帕酮的[I]/[Ki]比值为0.002~0.003.结论:在银杏黄酮的3种苷元中槲皮素的代谢能力最强;硝苯地平、依普黄酮和普罗帕酮等对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的葡醛酸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根据硝苯地平的IC50值和普罗帕酮的[I]/[Ki]值,表明普罗帕酮与银杏黄酮之间的代谢性相互作用很弱,而硝苯地平与银杏黄酮合用需慎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流动力和肺淋巴引流对肺水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扩容手段使山羊血流动力、肺淋巴引流和肺水发生改变,定时监测这些改变的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在各项血流动力参数中,外周血管阻力(SVR)的变化对肺水的影响最为显著。SVR下降不仅可以缓解体液向肺循环中转移,肺淋巴引流也有所增加。肺淋巴流出管全部结扎的动物,肺水肿的发生并不如预料之迅速,但SVR的下降却甚突出,可能即因此缓解了肺水的聚集。正常的血流动力虽是肺水的来源和运行动力,但其疏导肺水的作用却比较间接。肺淋巴液的疏导主要取决于肺血水重、总肺水量和血管外肺水的多寡,其他因素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肺水本身可能具有一定的(自身)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