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春辉  刘兴琼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4):574-575,59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电针治疗,观察组采取甲钴胺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H-B面神经功能分级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显效和好转例数相当,观察组痊愈和无效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H-B面神经功能Ⅲ级和Ⅳ级的例数相当,观察组Ⅰ级、Ⅱ级、Ⅴ级和Ⅵ级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例数相当。结论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面肌的功能恢复,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08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又称贝氏 (Bell’s)瘫痪 ,为一侧面颊筋肉迟缓的病症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 2 0岁~ 5 0岁为多 ,男性多于女性。祖国医学称之为“口呙”、“口眼口呙斜”、“口僻”等。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0 8例病人均来自我院门诊病人 ;男 5 0例 ,女5 8例 ;年龄最大 79岁 ,最小 13岁。将以上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 60例 ,对照组 48例。两组病人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均基本一致 ,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有可比性。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见表 1。表 1 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比较组 别例数男女年龄 (Y)病程 (d)观察组 …  相似文献   

3.
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10年1月-2011年10月,笔者运用电针加穴位注射治疗该病3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2006-07~2009-06本院门诊病例,共159例。治疗组87例中,男39例,女48例;年龄9~75岁,平均年龄42.8岁;病程最短1天,最长12天,平均5.3天;均来自针灸科门诊。对照组72例均为本院神经内科同期收治病例;其中男33例,女39例;年龄11~76岁,平均年龄44.1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11天,平均4.6天。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5.
玉屏风散加味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济南市中心医院(250013)薛旗陈光明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玉屏风散穴位注射采用玉屏风散加味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我科凤存安教授所创立的治疗方法,我们用此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3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药物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7例,并与对照组35例进行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分析,2组在不同发病年龄、不同病程、不同疗程的疗效比较上二者总有效率接近,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愈显率比较上有着显著性差异(P<0.01),提示本疗法同对照组相比,疗程短、疗效好,具有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及肌电图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 将 80例患者分为穴位注射组 5 0例和对照组 30例 ,穴位注射组采用维生素 B1 2 及维生素 B1 注射液穴位注射 ,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 ,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面部肌电图变化。结果与结论 穴位注射组治愈率及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5 ,P<0 .0 1) ,治疗后穴位注射组募集电位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为优 (P<0 .0 5 ,P<0 .0 1)。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和贴穴位温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36例。两组病例均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电针和贴穴位温贴敷治疗。结果:经过3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77%(95%CI=88.80%~99.60%),对照组为75.00%(95%CI=60.85%~89.15%);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3.022 0,P=0.004 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电针和贴穴位温贴敷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的证据明确,其收益为OR=0.10(95%CI=0.02~0.49),NNT=5(95%CI=2.85~11.35)。  相似文献   

9.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02例,男58例,女44例,年龄最小6个月,最大86岁,病程最短一天,最长5个月,一般以3~7天为多见。中医辨证为风寒型87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将278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组,用电针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电针治疗组,用单纯针刺加特定电磁波治疗面神经麻痹139例作为针刺对照组.结果:通过对比观察发现,电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56%,针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81%,电针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刺对照组.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方法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1.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6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华宏 《江苏中医》2000,21(11):44-45
  相似文献   

12.
张杰  刘雅静 《中国中医急症》2007,16(10):1175-1176
目的观察针刺加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患者主穴取阳白、鱼腰、颧、地仓、颊车,配穴依症状不同选取四白、睛明、太阳、风池、翳风、合谷,睛明施捻转补法,余穴施捻转泻法;阳白、太阳与地仓、颊车分别予电针,各穴均留针20min,每日1次。15次为1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50例患者痊愈35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无效病例;治疗后患者面部各肌肉运动电位显著提高。结论针刺加电针对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针灸临床之常见病、多发病。笔者根据面神经分布特点结合经脉循行路线精选穴位 ,用电针治疗本病 2 61例 ,疗效显著 ,兹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临床收治本病患者 31 1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2 61例中 ,男 1 38例 ,女 1 2 3例 ;病在左侧者 1 2 5例 ,右侧者 1 36例 ;发病年龄多在 2 0~40岁 ,年龄最大者 78岁 ,最小者 7岁 ;病程在 1周内 98例 ,1周以上 1 63例。对照组 50例中 ,男 2 9例 ,女 2 1例 ;病在左侧者 2 4例 ,右侧者 6例 ;发病年龄多在 2 0~ 40岁 ,年龄最大者 72岁 ,最小者 5岁 ;病程在 1周内 2 0例 ,1…  相似文献   

14.
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于2005~2008年采用电针配合功能锻炼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80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方法:电针。结果:痊愈28例,好转17例,有效率100%。结论: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炎以及面部受风或着凉引起.一般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痉挛,导致神经缺血、水肿而致病,亦可能与面部的病毒感染有关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因为"正气"相对虚于内,头面部受风寒之邪侵袭所致.正如〈诸病源候论〉中所言:"偏风口歪是体虚受风,令口歪僻也."风寒之邪侵袭人体,引起经络阻滞,气血痹阻于经脉之中,导致筋脉失养而使本病发生.风寒之邪内侵则是本病发生的直接病因.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5岁最为常见.男性较女性多见.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从门诊确诊的面瘫患者中随机抽取95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中西结合治疗组38例、中药组28例和西药组29例。结果中西医结合组面瘫治愈率65.8%,明显高于中药组的28.6%(P〈0.01)和西药组的31.0%(P〈0.05),而中药组与西药组之间无明显差别:三组有效率分别为94,7%,85,7%,86,2%,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847,P〉0.05);依Portmann简易评分法,中西结合组面肌功能评分为17.5263±5.3864,明显高于中药组的13.4286±5.7053(P〈0.01)和西药组的13.6897±5.8009(P〈0.01),其面肌功能改善率86.92%±28.33%亦明显高于中药组的63.89%±30.11%(P〈0.01)和两药组的65.31%±30.82%(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在症状改善及痊愈率上远优于单一的中药疗法或西药疗法,从而可有效减轻面瘫后遗症程度及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姚黄 《河北中医》2005,27(6):446-447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组织急性水肿,面神经受压,或面神经的炎症所致的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属中医学口眼喎斜、喎僻范畴。2002-11~2004-11,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6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结合TDP在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3年12月-2016年9月某医院收治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3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15)和观察组(n=15)。对照组采用电针刺激治疗,观察组联合TDP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两组疗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面肌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面肌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4%,对照组为6.6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在电针刺激基础上联合TDP治疗效果理想,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自2005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川芎嗪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