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一期经前路行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联合中药结核丸治疗胸腰椎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应用一期经前路行病灶清除、钛网植骨、钉棒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变节段包括胸椎结核(胸4-12)8例,胸腰椎结核(胸12-腰1)12例,腰椎结核(腰2-3)12例;单节段病变9例,相邻两节段节段病变8例,相邻三节段病变1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正规抗痨治疗,患者每天按时、按量服用中药结核丸,连续治疗1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术前疼痛及术后缓解程度;采用Frankel分级对术前脊髓损伤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定;根据术前、术后及随访X片评价脊柱后凸矫正效果及融合情况。结果:所有病例随访12~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22个月。术后所有患者疼痛均得以明显缓解;术前16例伴不全瘫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血沉均在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水平。术后3月钛网植骨开始融合,至末次随访时间均获得骨性融合;随访期间,无患者出现病灶复发、内固定断裂、钛网塌陷移位等情况。术前后凸畸形情况均得以不同程度的矫正,术后获得平均矫正度数(19.6°±7.8°)、(19.6°±7.8°)、(19.6°±7.8°),至末次随访矫形平均丢失(1.3°±1.7°)。结论:一期经前路病灶清除、钛网植骨内固定联合中药结核丸治疗胸腰椎结核安全有效,可有效实现病灶清除、解除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并雏持矫形效果的治疗目的,能发挥手术与中药治疗优势,达到优势互补,值得椎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35例脊柱胸腰椎结核患者,病变均累计2个或2个以上椎体,合并椎旁脓肿32例.患者术前脊髓神经功能损伤20例,Frankel分级:B级4例,C级10例,D级6例,血沉尽可能控制40mm/h以下后手术,手术方式均采用I期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或肋骨植骨或钛网植骨融合术,随诊观察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骨愈合情况.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5±0.5)h,平均出血量(650±150)ml.术中4例发生胸膜撕裂,行术中缝合,放置引流,术后无并发症发生;2例手术侧大腿前内侧放射痛麻木,经治疗后逐渐消失,1例术后1月余出现复发,伤口不愈合,经再手术后治愈,无大血管、神经损伤,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5年(平均17.6个月),骨融合时间平均6.5个月,术后神经功能均恢复至E级,1-2个月后血沉均恢复至正常,末次随访无一例出现明显矫正度丢失.结论: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是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对于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患者提供围手术期中西医护理干预措施的影响。方法:将收治86例接受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43例),科室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般术期护理服务,为干预组患者提供围手术期中西医护理干预措施,评价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98%)低于对照组(27.91%),P0.05。对照组患者对科室提供的疼痛干预、病情监测、饮食指导、健康教育等指标评分均低于干预组,P0.05。结论:护士为胸腰椎结核前路手术患者提供围手术期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科室护理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旁正中小切口经腹膜后入路治疗下腰椎结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至2015年3月于本科行腹旁正中小切口腹膜外入路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手术的下腰椎结核患者21例,其中9例辅以前路钛板固定,12例在前路病灶清除术前先行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以及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SR)、腰椎局部前凸角(LLA)。结果:21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切口一期愈合,平均随访(32.5±11.8)个月,无结核复发,均获骨性融合,VAS,ESR,ASIA及LLA均较术前显著改善。4例手术相关并发症均发生于前路手术时:2例为髂腰静脉撕裂,经压迫后止血;2例腹膜撕裂,及时修补后无并发症。结论:腹旁正中小切口经腹膜后入路可安全、有效清除下腰椎结核病灶,辅以内固定有助于重建脊柱力线,并达到固定和融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可行性、优点及临床意义.方法:自2008年8月-2011年2月对58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结核中毒症状及局部疼痛症状,术前融合节段后凸角(30.5±4.7),°38例存在脊髓压迫,ASlA分级B级4例,C级10例,D级24例.术前强化抗痨治疗2周,术中彻底清除病灶,45例采用钛网植骨,13例单独应用三面皮质髂骨植骨后行前路内固定.术后规则抗痨治疗1年.结果:全部病例随访0.8-3.0年,平均1.8年,无术后并发症,切口均甲级愈合.术后4个月ESR均正常,植骨块及钛网植骨块6月后融合,术后融合节段后凸角为(10.2±3.5)°,终末随访时矫正角度丢失(3.2±1.6)°.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并使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以及钛网的运用,可矫正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早期恢复脊柱支撑功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3月至2013年5月,采用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患者26例,男17例,女9例。年龄22~68岁,中位数46岁。胸椎结核11例,胸腰段结核8例,腰椎结核7例。单节段病变18例,2节段病变7例,3节段病变1例。15例患者存在发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21例患者合并椎旁及椎管内脓肿。脊髓神经损伤情况按照ASIA损伤分级,B级1例、C级4例、D级12例、E级9例。病程2~12个月,中位数7.8个月。围手术期进行抗结核药物治疗,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植骨融合、并发症发生、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脊柱功能恢复及脊髓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6~4.8 h,中位数3.2 h。术中出血量430~1800 m L,中位数610 m 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40个月,中位数20.5个月。植骨均融合,融合时间3~6个月,中位数4.1个月。均未出现感染及内固定物松动。1例术中出现胸膜破裂,予以修补并采用胸腔闭式引流后恢复;6例术后出现神经支配区一过性疼痛,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及理疗后症状消失;1例术后3个月出现髂窝脓肿,应用抗结核药物5个月后脓肿消失。术后18个月,脊柱后凸Cobb角(11.2°±5.3°)较术前(29.2°±13.8°)改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3.28±2.09)分]较术前[(40.2±14.1)分]降低。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良好,D级2例、E级24例。结核均治愈,随访期内未复发。结论:一期后路病灶清除纳米仿生骨椎体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植骨融合率高、并发症少,可以有效控制结核症状、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改善脊髓神经功能、促进脊柱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前路病灶清除加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采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病灶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84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最短1年2个月.最长随访6年,平均43.5月.观察患者均达到临床愈合,随访期内未见复发病例,脊柱后凸畸形改善,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有7例患者局部复发需要再次手术治疗;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内固定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围手术期护理使胸腰椎结核术后患者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及早康复,若有并发症发生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方法对36例胸腰椎结核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和营养支持。结果36例胸腰椎结核病人33例无并发症发生,有1例出现I度褥疮,1例呼吸困难,1例切口渗血,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细致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改善胸腰椎结核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联合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前路病椎切除同期植骨内固定治疗脊柱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手术治疗胸、腰椎脊柱结核患者35例,其中经前路病灶切除、自体髂骨椎体间植骨并前方或侧前方内固定18例;经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并后路内固定13例;单纯前路病灶清除术4例。结果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5~2.5年,平均2年后凸畸形矫正,矫正角度丢失不明显。ESR于术后1个月逐渐下降,3个月后达到正常范围。随访期内病灶未见复发。骨性融合时间平均5个月结论对合适的病例,该法可有效稳定脊柱、维持其畸形的矫正;达到牢固地融合,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2月至2011年7月,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脊柱后凸畸形患者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26 ~67岁,中位数54岁.胸椎结核4例,腰椎结核14例,胸腰椎结核5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腰背部疼痛和胸、腰椎后凸畸形.部分患者伴有乏力、纳差、低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所有患者均行X线、CT及MRI检查明确诊断.影像学资料显示椎间隙变窄或消失,病变椎体骨质破坏、椎体塌陷或死骨形成,椎旁脓肿形成,脊柱后凸畸形.单侧椎旁脓肿5例,双侧椎旁脓肿18例.脊髓损伤按Frankle分级,C级1例,D级4例.术后随访观察结核控制、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疼痛缓解、脊柱后凸畸形矫正、脊柱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失血量220~950 mL,中位数360 mL.手术时间120~200 min,中位数150 min.切口均甲级愈合.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中位数10个月.结核症状均缓解或消失.1例术后出现患侧胸腔积液和少量积气,经重新放置胸腔引流管后好转.5例脊髓损伤患者均恢复至Fran-kleE级.术后及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由术前69.33±18.46降至13.16±7.22、12.35±6.98;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术前(6.40±1.10)分降至(1.60±1.70)分、(1.20±1.20)分;后凸畸形Cobb角由术前15.08°±2.50°降至3.05°±0.80°、3.12°±0.60°.影像学检查证实植骨块位置均良好,均达到良好的骨性融合,椎间高度均无明显丢失.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移位等并发症发生;无结核复发.结论:采用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椎结核脊柱后凸畸形,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可有效控制结核症状,缓解腰背部疼痛,矫正脊柱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一期前路手术治疗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09年6月经一期前路手术治疗的20例腰椎结核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均无并发症发生,无复发,内固定位置良好,均达到骨性融合。手术前平均Cobb氏角平均27.6°,术后随访Cobb氏角平均为10.7°。结论:对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前路手术彻底清除病灶,植骨,内固定,可有效矫正脊柱畸形,获得良好的融合,彻底根治疾病,效果良好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4月,采用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7~82岁,中位数69岁。骨折节段位于T91例、T101例、T114例、T123例,L13例、L24例、L48例、L56例。Zoarski骨折压缩程度分级,轻度9例、中度14例、重度7例。创伤性骨折16例,骨质疏松性骨折14例。受伤至手术时间3~8 d,中位数4 d。术后随访观察患者腰背部疼痛、椎体高度恢复、后凸角度改善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35~60 min,中位数43 min。术中出血量4~9 m L,中位数5.4 m L。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量为3.0~5.0 m L,中位数3.6 m L。出现骨水泥渗漏4例。均未出现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4个月,中位数3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术前为(8.21±1.38)分,术后3 d为(2.26±0.92)分,术后3个月为(0.84±0.45)分。椎体前缘压缩率,术前为(37.97±15.21)%,术后3 d为(19.12±9.46)%,术后3个月为(22.56±6.72)%。椎体后凸角度,术前为11.54°±2.78°,术后3 d为6.16°±1.35°,术后3个月为5.82°±2.74°。结论:手法复位联合PKP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恢复椎体高度、矫正椎体后凸畸形,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期病变椎体切除椎体间植骨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的手术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病变累及1-5椎节的胸腰椎结核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随访1-4年,平均3.5年,结核病灶顺利愈合,术前伴有脊髓功能障碍的1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均基本恢复,植骨均融合,内固定无失效,畸形明显娇正,无复发病例。结论:前路一期病灶彻底清除、椎体间植骨、内固定的手术方式有利于病变切除彻底,椎管减压满意,脊柱稳定性重建可靠,术后结核无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腰椎结核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腰椎结核手术并发症的治疗与防范。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具有手术指征的腰椎结核患者78例,椎体存在明显破坏的患者18例,脊髓前方造成压迫的患者21例,脊柱存在稳定性破坏的患者11例,合并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14例。结果:术后患者胸背部位的疼痛症状与结核中毒的症状均逐渐消失,术后随访4个月至3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患者脊髓神经的症状均无加重。术后复查X线显示患者椎体序列与高度恢复情况良好,内固定位置较好,随访期内患者复发4例,复发率5.13%。结论:胸腰椎结核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时,能够选择行前路病灶清除并进行植骨内固定手术,但手术治疗存在并发症,必须严格了解手术适应证,对解剖结构熟悉,手术操作仔细,积极处理与预防术中与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临床疗效。方法:自2002年3月至2009年3月对25例胸腰椎结核患者行一期病灶清除术,经胸腰段前侧胸膜、腹膜外入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其中z-plate铜板内固定16例,Ventro Fix固定6例。植骨材料均为自体髂骨或肋骨。结果:全部病例随访1~3.2年,平均2.1年,除2例术后出现胸腔积液,经B超引导下穿刺抽液愈合。其余均无特殊并发症,切口均甲级愈合。18例存在不同程度后凸畸形,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8.9,随访平均丢失2.1。术后3个月融合率达57.0%,术后半年达83.0%,术后1~2年脊柱融合率达95.7%,全部病例未发生植骨块移位、沉陷。17例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术后均有明显改善,Frankel C级恢复至E级6例;B级恢复至D级4例,B级恢复至E级4例;D级恢复至E级3例。结论: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靠,但仍需更进一步大样本观察以确信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侧前方入路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本组40例,病变节段为胸11—腰2。取胸腹联合切口、Ⅰ期前路病灶清除、椎体间植骨、脊柱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后随访4~37个月,观察脊髓功能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脊柱稳定性情况,对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结果术后经影像学观察及Frankel分级评定脊髓功能,40例胸腰椎术后均获得良好的固定,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全部病例植骨呈骨性融合,平均融合时间为3.5个月。神经功能恢复:除2例A级无变化外,其余均有1~2级的恢复。矢状面Cobb角术前平均为28°,术后平均为12°,平均矫正16°,18个月后Cobb角丢失0~5.6°,平均2.1°。仅1例出现结核复发。结论侧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同期内固定治疗脊柱胸腰段结核,可较彻底清除病灶,有效椎管减压,部分矫正畸形,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固定牢靠,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是一种可行的、疗效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更有效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我院2007年6月~2010年2月收治的74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病例中经前路手术治疗36例,经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38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后路手术组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均显著少于前路手术组(P<0.01).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椎体前缘、后缘高度丢失率及Cobb角均有丢失,但丢失率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后路手术组植骨融合率明显优于经前路组(X2=15.67,P<0.01).结论:经后路手术明显减少了前路手术对患者的手术创伤,对后纵韧带完整患者来说,是一种更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34例合并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男14例、女20例;年龄41~73岁,中位数61岁;腰椎间盘突出症17例、退行性椎管狭窄症8例(胸、腰椎各4例)、退行性腰椎滑脱9例(Ⅰ度4例、Ⅱ度4例、Ⅲ度1例);骨密度T值3.1±0.3;病程4个月至5年,中位数16个月。均经后正中入路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螺钉选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术后观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10.4±38.7)min、术中出血量(189.6±75.2)m L、住院时间(10.5±2.6)d。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2例、脑脊液漏1例、神经根牵拉伤4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7.6±1.5)分,术后12个月时降低为(2.6±0.7)分。至术后12个月时,29例植骨完全融合、4例部分融合、1例融合失败,29例螺钉稳定、4例欠稳定、1例不稳定。术后12个月时按照日本骨科学会评分标准,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1例。结论:应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的胸腰椎退行性疾病,螺钉稳定性高,临床疗效好,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了12例胸腰椎结核术后复发的病人,采取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骨植骨、钉棒或肽网植骨肽板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8个月~3年,平均12个月,均未出现脊柱结核复发,脊柱畸形矫正,植骨融合率达100%。结论: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结核术后复发的一种安全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后路病灶清除脊柱短缩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骨缺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12月至2016年4月,在规范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采用后路病灶清除脊柱短缩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骨缺损患者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0~72岁,中位数47岁。病变节段位于T_(11)2例、T_(12)3例、L_14例、L_22例、T_(11)~T_(12)3例、T_(12)~L_15例、L_1~L_25例。合并脊髓损伤8例,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脊髓损伤分级B级3例、C级3例、D级2例。病程2~4年,中位数2.5年。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将去除的病灶组织送病理检查。术后定期进行X线检查,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分别在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2个月时,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在X线片上测量病椎相邻椎体后缘高度、病椎后凸Cobb角,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脊柱功能。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240 min,中位数178 min;术中失血量980~1550 m L,中位数1050 m L。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与术前诊断一致。2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50个月,中位数39个月;植骨均达骨性融合,融合时间5~9个月,中位数6个月。血沉和C反应蛋白,术前(65.6±18.2)mm·h~(-1)、(24.6±5.4)g·L~(-1),术后3个月时(15.8±2.7)mm·h~(-1)、(4.1±1.2)g·L~(-1),术后12个月时(12.3±1.9)mm·h~(-1)、(3.6±1.1)g·L~(-1)。病椎相邻椎体后缘高度,术前(66.5±6.3)mm,术后3个月时(54.2±6.4)mm,术后12个月时(52.6±5.9)mm;病椎后凸Cobb角,术前43.5°±6.8°,术后3个月时4.1°±2.0°,术后12个月时3.6°±1.4°;ODI,术前(43.5±4.9)%,术后3个月时(16.5±4.9)%,术后12个月时(7.2±1.6)%。末次随访时,合并脊髓损伤的8例患者,ASIA分级B级3例恢复至D级,C级3例及D级2例均恢复至E级。均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感染、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均未发生结核复发、播散和肝肾功能损伤。结论:在规范应用抗结核药物的基础上,采用后路病灶清除脊柱短缩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骨缺损,植骨融合好,可恢复脊柱序列、矫正脊柱畸形,有利于脊柱脊髓功能的恢复和结核控制,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