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讨论影响心肺复苏(CPR)成功的主要因素。方法:对128例心肺复苏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在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实施下复苏成功率有显著提高。结论:胸外心脏按压的开始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就越高;应用2010年心肺复苏指南对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复苏成功率可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萨勃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萨勃心肺复苏机是一种全自动的、同步胸外心脏按压、间歇正压通气呼吸器.心脏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急危病症,胸外心脏按压是保证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以往徒手胸外心脏按压是我科心肺复苏最为常用的急救技术,然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按压位置、深度、频率等都直接影响着心肺复苏的成功与否.2009年我科引进了美国密执安公司生产的1007型萨勃心肺复苏机,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2月152例心肺复苏患者(全部为院内抢救)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萨勃机(62例)和标准心肺复苏术(90例)进行复苏,除颤、药物应用等基本相同.其中超长心肺复苏患者20例,使用萨勃机心肺复苏仪12例,标准心肺复苏8例,排除就诊时间影响因素后,比较两种方法对心肺复苏成功率及存活率的影响.结果 萨勃心肺复苏机心肺复苏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标准心肺复苏技术,差异有显著性(P≤ 0.05).结论 应用萨勃机辅助心肺复苏,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中规范化急救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Jb脏骤停行心肺复苏治疗的患者90例,就其临床规范化急救护理对治疗结果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90例患者中,抢救成功79例,占87.8%,有效抢救时间为(32.05±6.37)min。结论:心肺复苏抢救是否成功和有效与复苏开始的时间、熟练的抢救配合和电除颤时间均具有密切相关性。使患者生存率和生命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院前影响心肺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院前2001年6月—2005年6月382例心肺复苏病例,分析复苏过程中各因素对复苏结果的影响。结果382例患者中抢救成功23例。CA患者的年龄、应急反应时间及开始复苏时心电图表现与复苏结果有关;复苏方法中通气方式、肾上腺素剂量对复苏结果有影响。结论年龄小的CA患者复苏成功率高;应急反应时间越短,复苏成功率越高;CA通气方式选择球囊-面罩通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0例患者在急诊救治中采用心肺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5月—2017年8月该院收治的行心肺复苏的患者30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予心肺复苏治疗。观察患者经心肺复苏后抢救成功率。结果 30例患者经心肺复苏后,抢救成功率为63.33%,且5 min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5 min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术是心脏骤停患者主要救治方法,且越早实施心肺复苏患者抢救成功率越高,能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种因素对心肺复苏(CPR)结果的影响,总结经验以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6月-2009年6月69例心肺复苏患者心脏骤停的病因、开始复苏的时间、早期除颤等因素对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69例患者,复苏成功16例,复苏失败53例,复苏开始的时间越早,复苏成功率越高。结论:心肺复苏成功率与心脏骤停的病因、开始复苏的时间、早期除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采用萨勃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与徒手人工标准心肺复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英德市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102例进行心肺复苏的患者进行临床对比分析研究,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51例采用萨勃心肺复苏仪进行心肺复苏,对照组51例进行徒手人工标准复苏。两组患者除心肺复苏手段不同外其余治疗措施均相同。排除患者到达医院时间,对两组患者抢救过程中收缩压、血氧饱和度以及心肺复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血氧饱和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肺复苏成功率、存活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萨勃心肺复苏机能提高心肺复苏有效率,提高复苏后存活率,可广泛应用于院内院外抢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喉罩通气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和相关护理配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喉罩通气抢救心搏、呼吸骤停重危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1次插入成功,2例第1次置入后漏气明显,改换型号或重新放置均成功,平均置入时间35.7 s,使用喉罩通气平均22.8 min。结论喉罩用于急诊心肺脑复苏抢救可及时有效开放气道,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提高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种不同的通气方式在急诊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对复苏效果的影响,总结3种通气方式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急诊过程中进行心肺复苏治疗患者230例分为3组,在心肺复苏时甲组采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乙组采用喉罩-气管插管,丙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比较3组心肺复苏成功率、急诊存活率及气道成功开放所用的时间。结果甲组45例心肺复苏成功,存活36例;乙组41例心肺复苏成功,存活32例;丙组27例心肺复苏成功,21例存活。3组心肺复苏效果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甲组和乙组气道开放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心跳恢复时间以及意识改善时间均明显低于丙组(P均<0.05),且甲组和乙组以上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复苏后1 h和3 h的p H、p(O2)、p(C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和喉罩-气管插管用于心肺复苏通气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患者气道成功开放用时短,痛苦减轻,有利于心肺复苏的成功进行。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促进心肺复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正>现代心肺复苏建立人工通气是首要问题,迅速建立有效的人工通气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我院从2004年开始对呼吸心搏骤停插管困难患者使用食管-气管联合导管(ETC)盲插法,并给予积极护理,大大缩短了插管时间,提高了插管成功率,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71例患者均意识突然丧失,伴大动脉搏动消失。男38例,女33例;年龄18~76岁,平均54.0岁。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组33例,施行常规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呼叫麻醉科医生行气管插管。观察组38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因素对心脏骤停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并分析如何改善急诊心肺复苏护理配合,提高急救成功率.方法:将77例心跳骤停患者分为存活组、有效组、死亡组,对心跳骤停发生时间(TCA)、CPR时间(TC)及除颤开始时间等方面的护理配合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77例患者中,复苏成功27例,死亡50例.结论:及早复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发生在 CCU病房中心脏骤停患者的心肺复苏的程序 ,以便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近年来在 CCU病房心肺复苏成功的 16例患者 ,其中 6例心跳骤停患者尚存不规则的呼吸 ,首先给予心脏电除颤 ;7例呼吸完全停止的患者先进行人工通气及胸外心脏按压再给予电除颤 ;3例心脏静止患者给予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2 m g,异丙肾上腺素1m g,阿托品 2 m g治疗。结果 :16例心脏骤停的患者按上述程序复苏 ,心肺复苏取得了成功。结论 :对发生在 CCU病房中心跳骤停的患者采取上述程序进行复苏 ,能提高心脏复苏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纳洛酮对心肺脑复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山市博爱医院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60例心脏骤停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在第一时间内均行胸外按压并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建立至少2条以上的静脉通道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推注和补液升压,严密心电监护。对照组患者采取上述抢救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纳洛酮药物治疗。抢救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和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33.33%,对照组患者的复苏成功率2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实行心肺脑复苏时加用纳洛酮能提高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中山市人民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40例心肺复苏患者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期心肺复苏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心肺复苏观察率,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肾上腺素用量、电除颤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心脏按压开始时间、年龄、性别,对影响心肺复苏观察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肾上腺素使用量、电除颤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心脏按压开始时间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中,显示心脏按压开始时间、气管插管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肾上腺素用量为患者心肺复苏的保护因素。观察组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及建立通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影响心肺复苏的因素众多,早期实施电除颤、气管插管、心脏按压,常规使用肾上腺素,能够提升患者心肺复苏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效果。方法将76例心脏骤停患者分成2组,观察对目击下即院内心脏骤停患者与非目击下即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应用胸外挤压及电除颤技术的抢救效果。结果目击下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非目击下患者。及早应用电除颤和心肺复苏者明显高于晚用电除颤的患者。结论心肺复苏的时间最为重要,电除颤技术的尽早应用也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心搏呼吸骤停患者心肺复苏(CPR)成功的因素,旨在提高CPR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08年10月我中心CPR的605例患者。结果:CPR成功率与患者的心搏呼吸骤停时间,复苏开始时间,点电击除颤早晚,基础原发病,抢救半径,患者年龄等方面有关。结论:快速到达现场,快速诊断,快速CPR,可明显提高院前CPR成功率和存活率。心搏呼吸骤停是临床危重症,现场复苏成功是最终复苏成功和康复出院的关键的第一步。心搏呼吸骤停也是院前最常见的危急症,50%以上者发生在院前,且多在症状发生后2h内死亡,因此院前CPR显得非常重要。对挽救生命和降低病死率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我中心2004年10月~2008年10月CPR的605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影响CPR(CPR)成功因素,从而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突发性心脏骤停患者的抢救体会,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效果。方法将76例心脏骤停患者分成2组,观察对目击下即院内心脏骤停患者与非目击下即院外心脏骤停患者应用胸外挤压及电除颤技术的抢救效果。结果目击下心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非目击下患者。及早应用电除颤和心肺复苏者明显高于晚用电除颤的患者。结论心肺复苏的时间最为重要,电除颤技术的尽早应用也是抢救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实施不同通气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中山市中医院诊治的110例急诊心肺复苏患者,分为3组,常规组40例实施常规气管插管,喉罩组35例实施喉罩-气管插管,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组35例实施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比较3组患者心肺复苏成功几率、气道开放时间及存活率。结果:常规组中19例心肺复苏成功,10例存活;喉罩组中,22例心肺复苏成功,14例存活;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组中,28例心肺复苏成功,20例存活,3组患者心肺复苏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和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组气道开放时间、心跳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时间及意识改善时间比常规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组和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复苏后1 h和3 h的氧分压(PO2)、p H、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肺复苏通气中应用面罩气囊口咽通气管-气管插管及喉罩-气管插管疗效显著,有助开放气道,减轻痛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参附注射液联合针刺百会空在呼吸心脏骤停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提高复苏成功率。方法:以我院抢救的呼吸心脏骤停患者110例为研究样本,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予新版心肺复苏指南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参附注射液并联合平衡针,采用Utstein模式进行登记,观察并记录复苏成功后的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计算患者的复苏成功率和成活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现场复苏成功率分别为43.3%和12.0%,成活出院率分别为5.0%和0。治疗组心肺复苏成功率和成活出院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方面,治疗组患者在心肺复苏成功12 h、1 d和3 d这3个时间点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1 h、3 h、6 h这3个时间点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方面,治疗组患者在心肺复苏成功1 h、3 h、6 h、12 h、1 d5个时间点上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在3 d时间点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标准化的心肺复苏中联合使用参附注射液及平衡针,可以明显提高呼吸心脏骤停患者的现场心肺复苏成功率和出院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前心肺复苏联合醒脑静对呼吸心跳骤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呼吸心跳骤停在我院治疗的156例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分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78例为对照组,予"院前心肺复苏+院内基础治疗"处理;治疗组78例,予"院前心肺复苏+院内(基础治疗+醒脑静)"处理。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院前心肺复苏对照组成功率为6.4%,总有效率为65.4%;治疗组成功率为7.7%,总有效率为64.1%;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心肺复苏对照组成功率为29.4%,总有效率为56.8%;治疗组成功率为42.0%,总有效率为76.0%;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及时有效的院前心肺复苏能提高患者的有效生存率;同时,院内继续心肺复苏时联合醒脑静治疗,能再次提高患者的有效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