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芳贵  罗绍祥 《贵州医药》1992,16(3):177-178,F003
贵阳市于1991年7月1~9日连续爆雨成灾,降雨量达300毫米以上。涝灾后使历来未发生钩端螺旋体病(下称钩体病)的乌当区偏坡乡于1991年7月13~25日,在笋子冲寨发生了一起犬群后钩体病爆发流行,全寨27户、113人,发病26例,发病率为23.01%;另一起是该区的新堡乡麦冲半坡寨,于91年7月14~24日也发生了犬群钩体病爆发,有6户31人,发病7例,发病率为22.58%。均无死亡。这是贵阳市首次证实犬群钩体病流行。一般情况笋子冲和麦冲半坡都住在半高山上、村寨周围是丘陵地带,寨上与山丘森林植被较好。两村寨部份稻田位置低于村寨。笋子冲养犬19条,猪39头。麦冲半坡犬6条、猪10头。两寨的卫生条件差、垃圾、人畜粪到处堆放,爆雨时,雨水将垃圾、粪冲刷至稻田,有可能使人畜共患病的病原体污染田水。  相似文献   

2.
1993~2003年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和分析近期河南省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的流行特点、影响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 对河南省1993—2003年钩体病的疫情资料、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和监测资料予以整理和分析。结果 1993~2003年河南省共发生钩体病2298例,年均发病率为0.23/10万,死亡57例,病死率为2.48%。发病及死亡总体呈下降趋势。病例集中在黄河北岸的新乡地区,占总发病例数94.82%。8~10月为发病高峰,占全部病例的92.13%。临床分型以流感伤寒型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1.58%。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为62.50%,黄疸出血群为66.60%。年均鼠密度为4.09%,黑线姬鼠,褐家鼠为优势鼠种,在鼠肾中分离出13株钩端螺旋体,均为黄疸出血型。结论 我省钩体病人间主要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型,鼠类是主要传染源,流行形式为稻田型,以接触疫水为传播途径。疫区范围缩小是我省钩体病发病和死亡呈下降趋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李湖录  李观聪 《贵州医药》1991,15(6):366-367
1959年贵州省防疫站从修文县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现症患者血中分离出钩体病原菌,首次证实我区有钩体病存在。继后在一些县发生流行,流行菌群均为黄疸出血群。1990年5~9月在从未报过钩体病的关岭县花江区长田乡发生流行,先诊断为伤寒病,后经我们调查为一起犬群钩体病引起的流行,现将调查结果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怀远县钩端螺旋体病流行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庆  李玉珍  李俊 《淮海医药》2004,22(4):259-261
目的 了解怀远县钩端螺旋体病 (钩体病 )流行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 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点及调查对象 ,血清标本用显微镜凝集试验检测并与国家标准 1 5群 1 5株对照确定血清群 ,对动物肾标本接种培养鉴定血清群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县总感染率达 4 .37% ,感染血清群主要为黄疸出血群 ,占 97.5 6 % ,平均抗体滴度较高 ,为 1∶ 337.79,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但是县内不同河系分布有所不同 ,涡河以南感染率 (9.80 % )高于涡河以北 (0 .4 9% ) (χ2 =1 7.32 ,P<0 .0 1 ) ;农作物种植种类不同也有明显差异 ,水稻种植区感染率 (1 0 .0 6 % )明显高于非水稻种植区 (1 .98% ) (χ2 =1 5 .4 6 ,P<0 .0 1 ) ,黑线姬鼠为我县黄疸出血群钩体主要的动物宿主 ,感染率为 38.4 6 %。结论 怀远县钩体疫源地类型已由既往的经济疫源地向自然疫源地过渡 ,为混合型疫源地 ,流行形式与稻田型一致 ,以黄疸出血群为主 ,黑线姬鼠为主要动物宿主 ,并从血清学及病原学方面证实了“南黄北移”现象的存在 ,为怀远县乃至整个淮北地区钩体病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省发病率较高,且绝大多数为稻田型流行。由于致病性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是一种多宿主性病原微生物,查明农田生境宿主动物种类及主要动物传染源,对预防本病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多年来对我省各县、市进行大规模的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于后。材料和方法一、选点:已知疫区以出现病例为依据,未知疫区以人群血清学调查资料、追溯访问既往可疑病例及地理景观特点等为线索,在每个县、市、特区各选择2~3个调查点。  相似文献   

6.
应用圆形分布方法对山东省1965~1987年23年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钧体病)发病季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省钩体病平均发病高峰日为8月12日,三个不同流行强度平均发病高峰日仅相差5天。这说明我省钩体病发病有较强的季节性。各流行期的推算,为我们防治钩体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在天津曾有零星记载,但少较完整的报告。这次流行发生在天津郊县一个半山区自然村。洪水过后,发病50人,均经治愈。一、方法 (一)调查与记录:资料来源于临时病房简单的病历,按统一表格调查登记。畜间发病情况由本  相似文献   

8.
刘运良  杨光 《中国乡村医药》2007,14(8):54-54,74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流行区遍及世界各大洲,尤以东南亚为甚。我国有25个省市发现了本病的流行,南方是钩体病流行较严重的地区,发病众多,病势急剧,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钩体病寄生宿主多,菌型复杂,目前已知世界上有20个血清群180多种血清型,我国有18个血清群70个血清型,所以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基  相似文献   

9.
钧端螺旋体病(Leptospirosis,简称钩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以鼠类和家畜患病为主,人与动物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的急性传染病。1962年经血清学调查及病原体分离已证实天津有钩体病及动物宿主存在。1964年市郊雨后又有钧体病爆发,并从病人及家畜中分离到病原体,  相似文献   

10.
由犬群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引起暴发流行在我省还是首次发现。1981年6至11月,我们对安龙县新桥公社底西生产队本病的暴发流行进行了调查和处理,现报告如下:概况该队位于安龙县西面的苗族山寨,全队共80多户,476人,劳动力260人;整个村寨座落在大约100米至200米深的峡谷中,山谷底部海拨1200米左右,两排住房中间的耕作区贯穿一条小水沟。农作物以稻谷和包谷为主;猪牛有自由放养习惯;绝大多数农户均养有狗。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1.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目前报告已有19个血清群和180个血清型.七日热群(特别是其中的哈勒焦型)钩体是很多国家牛群中流行的钩体病的主要病原体,有时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菌苗是控制该病的主要措施之一,但全细胞菌苗并不能引起完全的保护,其有效免疲原成份尚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报告有关哈勒焦型钩体蛋白抗原的特性及其检定.  相似文献   

12.
关于钩端螺旋体病的神经系统后发症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省历年来钩端螺旋体病(以下简称钩体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属流感伤寒型,主要的致病钩体血清型是波摩那群,但眼和神经系统的后发症(以往称后遗症或并发症)较突出。本文根据1961年以来400余例有神经系统损害的钩体病住院病人,近数年门诊有关病例以及在本地区流行现场所见的有关病人、本地区其他医疗单位所提供的个别病案及病理材料,对钩体感染后神经系统后发症问题作一综述。钩体病出现临床上重要的神经系统症状,可区分为以下三种类别:1.急性期可以神经系症状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如脑膜炎、脑炎、脊髓炎、感染性精神病。2.先表现为流感伤寒型  相似文献   

13.
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病的诊断与分型鉴定主要采用凝集试验与凝集素吸收试验。现已确定抗体与补体结合在试管中能破坏钩体,这种杀钩体活性是由抗体-补体介导的,但特异性如何,未见报导,作者用同型和异型凝集素吸收后的血清确定杀钩体活性试验的特异性。选择3个钩体血清群(黄疸出血群、波摩那群和明尼群)的11个菌株,制备各型抗血  相似文献   

14.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的严重并发症和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早期充分的血液透析(血透)能为并发ARF的钩体病争取治疗的时机.1992年1月~2000年12月对17 例并发ARF的钩体病患者进行血透治疗.现将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钩体病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均采用显微镜凝集(MA)试验法。此试验法必须保存一套活的致病性钩体作为抗原,在基层单位使用时受到一定的限制。而钩体被动血凝(HA)试验操作简便,报告迅速,不仅可用于临床辅助诊断,还可作为钩体病流行过后的病因追溯调查和暴发时的疫情调查。现初步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肺弥漫性出血,是属钩体病并发症。在发病初期(2~5日),突然出现呼吸、循环等一系列进行性变化为主的肺弥漫性出血症状与体征,常导致肺窒息性弥漫性出血死亡。  相似文献   

17.
我县未使用麻苗前的1970—1976年间,麻疹平均年发病率为784.81/10万,居25种法定传染病的第四位;1975年发病率高达1240.53/10万,病死率达5.11%。使用麻苗后的1977—1986年间。平均发病率为322.72/10万,而计划免疫后的1983—1986年,平均年发病率为274.91/10万,1986年全县仅发病二  相似文献   

18.
致病性钩端螺旋体(钩体)血清型别复杂,宿主动物种类繁多,调查本地区钩体菌型及其分布,是对钩体病进行有效防制的一项基本工作。贵州省自1958年首次在贵定县从病原学证实本病存在~(1)之后,一些县市相继发生流行,并先后从病人及黑级姬鼠等动物中分离到钩体菌株。  相似文献   

19.
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经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后,能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和病死率。我们用试管法测定了青霉素G、氨苄青霉素、柱晶白霉素、强力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利福喷丁及甲氧苄氨嘧啶等八种抗菌药对我国常见的钩体群(型)13株的体外抗钩体  相似文献   

20.
乙肝疫苗接种后免疫应答的观察,不但是医疗、保建人员,也是接受疫苗接种者及其家长关注的问题。为了搞清免疫后抗体产生水平高低,及是否感染,以巩固免疫效果和对感染及时治疗,1991年3月,对170名接种者(测定组)和114名未接种者(对照组)、进行HBsAg和Anti—HBs测定,现报告如下: 对象及方法一、对象:测定组170人,对照组114人两组均是年龄在3—7岁幼儿园儿童。其中测定组在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