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胫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最佳效果的生物力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胫骨交髓内钉远端不同锁钉方式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分析锁钉固定最佳效果的力学因素。方法:实验于2001—04/06在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选择成人新鲜尸体胫骨标本6具(第一军医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提供),每具标本先后模拟骨折愈合、稳定骨折及不稳定骨折3种状态。4枚锁钉按胫骨自上向下位置分别编为1,2,3,4号。①骨折愈合组:安装交锁髓内钉模拟骨折愈合。②稳定骨折组:中段横行锯断模拟稳定性骨折,分为远端两枚锁钉;远端3号锁钉固定;远端4号锁钉固定。③不稳定骨折组:胫骨中段制成1.5mm骨缺损模拟不稳定性骨折,分为远端两枚锁钉:远端3号锁钉固定;远端4号锁钉固定。采用MTS试验机,轴向加载0-1000N,加载速度为50N/s,按制备顺序先后分别测量不同状态远端两枚锁钉处应力应变情况。结果:6具胫骨标本均进入结果分析。各组胫骨交锁髓内钉远端锁钉的应力应变:分别在4号钉2枚,3号钉2枚,4号钉1枚,3号钉1枚不同状态固定下,不稳定骨折组应力应变显著大于稳定骨折组[(6.47&;#177;0.49)&;#215;10^-4比(4.57&;#177;0.46)&;#215;10^-4mm/N,(8.10&;#177;0.64)&;#215;10^-4比(4.97&;#177;0.05)&;#215;10^-4mm/N,(9.18&;#177;0.65)&;#215;10^-4比(5.82&;#177;0.76)&;#215;10^-4mm/N,(11.10&;#177;1.04)&;#215;10^-4比(6.67&;#177;0.40)&;#215;10^-4mm/N,P〈0.05];稳定骨折组应力应变大于骨折愈合组。②不同状态锁钉固定应力应变比较:4号钉2枚〈3号钉2枚〈4号钉1枚〈3号钉1枚。结论:在远端两枚锁钉中,靠近侧的锁钉应力应变更大。远端改用一枚锁钉固定后,远端锁钉承受的应力应变进一步显著增加,且以离骨折线较近的一枚锁钉固定应力应变更大,易发生断裂及退钉,故应以两枚锁钉固定远端并远离骨折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小切口开放复位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骨折31例。结果:经术后8个月 ̄2年的随访,所有骨折均达骨性愈合,平均骨愈合时间3.4个月。结论:交锁髓内钉治疗是一种操作安全、方便、创伤小、愈合快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2000年3月~2004年10月,应用有限扩髓交锁髓内钉治疗96例开放性胫骨骨折患者,按Gustilo分型:Ⅰ型49例;Ⅱ型30例;Ⅲ型17例(均为Ⅲa型)。根据骨折稳定性和部位决定行动力型还是静力型固定。结果72例得到随访,2例骨不连(占2.7%),4例膝关节痛(占5.6%),表浅感染10例(占13.9%),均治愈。结论交锁髓内钉在治疗Ⅲa型以下的开放性胫骨骨折中具有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6.
7.
8.
9.
胫骨骨折是长管状骨骨折中最常见的骨折之一。2006-01—2008-06我院应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46例并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研究膨胀髓内钉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的疗效. [方法]40例胫骨干骨折患者,19例采用膨胀髓内钉、21例采用传统交锁髓内钉内固定.分析比较其手术难易程度、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术中膨胀髓内钉组手术难度明显降低;术后平均随访18个月,膨胀髓内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4周,并发症发生率为0.0%,交锁髓髓内钉组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9周,并发症发生率为38.1%.[结论]膨胀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优于交锁髓内钉的新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交锁髓内钉置入内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生物力学和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17):3329-3332
学术背景: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置入治疗胫骨干骨折已日益成为胫骨干骨折治疗中的首要手段,但治疗过程中仍存在着髓内钉疲劳断裂、髓内钉置入后应力变化、角度偏移等问题,为此开展对髓内钉生物力学性能的研究分析显得尤为重要.目的:通过对髓内钉力学性能的分析,认识交锁髓内钉置入后的生物力学性能变化.检索策略:由文章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2004-01/2007-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交锁髓内钉,胫骨骨折,生物力学,影像学".共检索文章98篇,对资料进行初筛,纳入标准:①与交锁髓内钉植入后的生物力学和影像学分析密切相关.②同一领域部分内容与本文主目相关的电子版文章.排除标准:①重复性研究.②只与影像技术有关的研究.文献评估:文献的来源主题为交锁髓内钉生物力学性能和影像学对交锁髓内钉置入后生物相容性及生物力学的评估,入选文献58篇,6篇为综述,其余为临床或基础实验研究.资料综合:①交锁髓内钉内固定置入治疗胫骨骨折具有较好的生物力学性能,其置入定位、定向、控制深度等过程决定置入后效果.②为了保证置入的髓内钉位置准确,深度正确,必须对骨折的两端、位置、角度等有着精确的定位,所以很多学者进行了交锁髓内钉置入后相应的力学研究,同时也提出了许多相关的辅助和监测技术.③研究表明,影像技术有利于辅助交锁髓内钉的置入与固定,更好的监测其置入后的生物性能.结论:交锁髓内钉置入后力学性能和几何构型,对其置入后固定胫骨骨折促进骨折愈合的速度、方式及质量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朱延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3):234-235
目的观察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采用切开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段骨折21例进行随访观察。结果18例获随访,全部骨性愈合,功能恢复良好,无膝痛、跛行、膝关节僵直等。结论股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段骨折固定牢固、坚强,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手术不需要大型设备,适合基层医院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交锁髓内钉是目前国内外应用于长管状骨骨折内固定的主流,但其静力性固定特性将有可能导致材料的力学失败,引起相关并发症,基于此,设计了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并进行生物力学测试.方法:实验于2006-10/12在南方医科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①自制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的结构:由锁钉和髓内钉组成,髓内钉的近端增加了2个夹角为60°轴向控制板,轴向控制板正面为梯形,斜角为10°,厚0.8 mm,高度为8 mm.②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与交锁钉生物力学比较:将8对新鲜尸胫骨标本用线锯在胫骨中段制成OTA分类A1型骨折模型,分别用胫骨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与交锁钉固定,安装在MTS858实验机上,进行抗压缩、弯曲及扭转测试分析,施加的轴向负荷为700 N,测试速度0.1 mm/s;弯曲负荷为300 N,速度0.1 mm/s,扭矩4 Nm,速度0.3 (°)/s.结果: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压缩应变值明显小于交锁钉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 0.01),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抗的扭转刚度、冠状面和矢状面弯曲刚度与交锁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在抗弯曲和抗扭转方面能达到或接近交锁钉的强度,在抗压缩方面强于交锁钉.说明轴向控制动力性锁钉能起到动力性固定的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性能,是治疗胫骨骨折的一种可供选择的新型髓内固定器械,能够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小切口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股骨远端骨折采用小切口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股骨远端骨折AO/ASIF分类,A型16例,C型8例.结果 本组病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4个月),平均愈合时间为4.6个月,无术后感染,1例远端锁钉断裂,经制动后骨折愈合.按Neer等膝关节评分标准进行评价,优15例,良6例,优良率87.5%.结论 小切口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对软组织破坏少,骨折愈合率明显提高,用于治疗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手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背景骨延迟愈合、交锁钉断钉是静力型带锁髓内钉的常见并发症,而抗旋转、防短缩功能差仍是动力髓内钉目前尚未完全解决的问题.目的对静力性交锁髓内钉的结构进行改良,探讨其动力交锁的性能与力学原理.设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成都军区总医院临床实验室完成.研究对象为志愿捐献的股骨干标本.干预将标本制成为横断骨折和粉碎骨折交锁钉固定模型,将外带锁髓内钉远端的圆形锁孔改为长形锁孔,近端改为翼状,对骨折模型进行固定并做轴向压缩载荷实验和扭力实验.并根据尾翼的形状和宽度进行对比性研究.主要观察指标横断骨折和粉碎骨折模型折端的压力、锁钉承受的剪力和尾翼的最大扭矩.结果动力性固定组骨折断端加压力为(3
593.4±142.0)~(5 712.3±149.3)N,静力性固定组为(2 671.9±23.9)~(2 995.2±28.1)N(P<0.01);动力性固定消除了髓钉与锁钉间的剪力,有效防止了断钉,并消除了骨折端的应力遮挡;齿状尾翼的防旋转能力可达11.3
N·m.结论改良髓内钉起到了动力固定的加压效果和静力固定的轴向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132例。按照手术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微创组和髓内钉组,微创组采用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而髓内钉组采用交锁髓内钉固定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疗效,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Johner-Wruh术后功能评价。结果 微创组手术平均时间以及术中平均出血量均显著少于髓内钉组(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髓内钉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Johner-Wruh术后功能评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和交锁髓内钉治疗成人胫骨中下段骨折均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不良反应发生以及术后功能无显著差别,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17.
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使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应用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远端骨折 2 6例 ,均行有限切口复位 ,骨缺损者Ⅰ期植骨。术后早期持续被动运动 (CPM )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经CPM锻炼 2周 ,均能无负重主动屈膝 90°以上。随访 6~ 2 6个月 ,平均 12 .5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 ,平均愈合时间 4 .6个月 (3~ 6个月 )。按Kolmert评定标准 ,优 10例 ,良 9例 ,可 3例 ,优良率88.5 %。结论 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远端A、C1、C2 型骨折 ,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骨愈合率高、膝关节能够早期活动的优点 ,是一种良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凹槽交锁髓内钉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德国aap公司Birigid非扩髓凹槽交锁髓内钉治疗57例开放性胫骨骨折.髓内钉直径平均7.8mm.结果所有患者得到4~22个月随访.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8周.1例Ⅲa型伤口感染,2例Ⅲ型骨折延迟愈合,经改动力化后获得骨性愈合,无断钉发生,无骨不连.结论Biorigid凹槽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时机,彻底清创,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适应症范围广,术后早期活动,骨折愈合率高,感染率低以及不扩髓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背景:交锁髓内钉是治疗股骨骨折的常用内固定器械,术中是否常规提拉加压,以及术后是否及时动力化,对骨折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通过干扰各种因素来提高骨折愈合率是人们研究的重点.目的:观察股骨静力交锁髓内钉生物力学性能及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甲醛浸泡的成人尸体股骨标本8对,制成中段横形骨折模型后分别用静力型交锁髓内钉(髓内钉组)、TiNi环抱式接骨板(环抱器组)、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加压钢板组)固定,测试抗轴向压缩、抗三点弯曲和抗扭转力学性能,计算应力遮挡率.结果与结论:髓内钉组与加压钢板组相比,抗轴向压缩性能和抗三点弯曲性能相当(P>0.05),但抗扭转性能较弱(P<0.05);与环抱器组相比,抗轴向压缩性能和抗三点弯曲性能较强(P<0 05),而抗扭转性能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髓内钉组的应力遮挡率与加压钢板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明显高于环抱器组(P<0.01).提示交锁髓内钉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靠,但应力遮挡率较高,临床应用时需及时对其动力化,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