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B病毒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钢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1995,15(4):250-253
本文就EB病毒的一般特性及EB病毒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特别是与外周T细胞件淋巴瘤(PTL)和何杰金氏病(HD)关系的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提出EB病毒除了与B细胞性淋巴瘤有关外,与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和何杰金氏病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EB病毒与恶性淋巴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燕萍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2000,20(4):288-290
EB病毒是一种人类疱疹病毒 ,其表达的潜伏膜蛋白LMP1是病毒癌蛋白 ,与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关。EB病毒与何杰金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有关 ,而与非免疫缺陷性B细胞淋巴瘤的关系不明显。EB病毒能通过CD2 1感染B淋巴细胞 ,但EB病毒是如何进入T淋巴细胞 ,及其在恶性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仍不清楚。进一步揭示EB病毒在恶性淋巴瘤及其他相关肿瘤中的发生机制 ,有利于开发EB病毒的预防疫苗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霍奇金淋巴瘤EB病毒感染和p53蛋白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EB病毒在霍奇金淋巴瘤 (HL)潜伏感染和 p5 3蛋白表达的关系。 方法 :应用EBER 1寡核苷酸探针以原位杂交 (ISH)方法检测 72例HL组织中的EBER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p5 3蛋白表达。 结果 :发现HL中R S细胞EBER 1和p5 3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 5 3 2 0 %和 47 2 2 %。HL中EBER 1检出率明显高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组 (P <0 0 5 ) ,同时HL中的R S细胞含有EBV潜伏感染期中高拷贝 (RNA ,EBER 1)含量丰富 ,阳性信号在核仁蛋白膜表达。检测HL淋巴细胞衰减型 p5 3的阳性率较高。结论 :HL发生可能与EB病毒潜伏感染有关。EB病毒、p5 3之间可能存在内在联系并相互影响 ,p5 3蛋白阳性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肠道淋巴瘤与EB病毒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在肠道淋巴瘤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BV的DNA原位杂交及S-P法免疫组化技术(第一抗体为EBV、CD3、CD20、CD43、CD45、CD45RO、CD74等),观察24例肠道淋巴瘤患者(8例肠病相关T细胞淋巴瘤、16例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细胞淋巴瘤)EBV感染情况。以20例慢性结肠炎作为对照。结果:患者年龄21-92岁(平均52.8岁),男女之比为3.8:1。临床上均以腹痛、腹胀或便血就诊。组织病理学:T细胞淋巴瘤细胞多形性、核大,不规则,嗜血管性及大片坏死;B细胞淋巴瘤细胞中等大小,多呈圆形、椭圆形、胞质较少淡染,核稍大,核分裂象多见,可见“淋巴上皮病变”。24例淋巴瘤中检出(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EBV-DNA 14例(检出率为58.3%),其中T细胞淋巴瘤EBV的检出率为75%,B细胞淋巴瘤EBV的检出率为50%(P<0.01)。结论:肠道淋巴瘤的发生与EBV的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82例小儿何杰金淋巴瘤与EB病毒相关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了82例小儿何杰金淋巴瘤标本内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LMP),发现67例LMP阳性,其中混合细胞型阳性率为90.9%,年龄在3-5岁患者阳性率达100%,6-10岁患者阳性率为75%,而11-14岁的患者阳性率只有62%。这提示EB病毒和何杰金淋巴瘤关系非常密切,年龄越小,阳性率越高。混合细胞型与EB病毒的关系比其它各型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6.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主要通过唾液进行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以潜伏和裂解两种模式存在.目前已知EBV与多种淋巴瘤及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密切相关,EBV潜伏期表达产物在病毒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文旨在对EBV的感染特点及其与淋巴瘤和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淋巴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淋巴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方法:收集9例淋巴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进行EB病毒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证实其肿瘤细胞本质;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B病毒特征性DNA序列(EBV DNA);用RNA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编码的RNA(EBER1/2)。结果:9例淋巴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EBV DNA阳性7例(77.8%),EBER1/2阳性6例(66.7%)。结论:淋巴母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不同方法检测淋巴瘤标本中EB病毒LMP-1的表达率以选择一种敏感、可靠的检测手段.方法:运用SP法、CSA法检测EB病毒LMP-1在Raji细胞株细胞学涂片、123例淋巴瘤(其中104例NHL,19例HL)切片中的表达,部分病例结合PCR加以验证.结果:(1)细胞学涂片SP阳性细胞率为70±10%,CSA法100%阳性.(2)HL中,SP法检测LMP-1阳性率为6/19(32%),CSA法阳性率8/19(42%),PCR阳性率为11/19(58%).(3)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中SP法阳性率为3/104(其中B-NHL 1/79,1.26%,T-NHL 2/25,8%).CSA法阳性率为9/104,其中B-NHL4/79(5%),T-NHL 5/25(20%),ITCL达 2/10(20%).结论:SP法在检测低丰度抗原时漏检率较高,CSA法为一种较敏感、可靠的检测手段,结合PCR方法可有效检测低丰度抗原. 相似文献
9.
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与EB病毒、p53、p21ras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与EB病毒(EBV)感染p53、p21^ras蛋白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以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瘤细胞p53、p21^ras基因的表达及EBV寡核苷酸探针(EBER)原位杂交。结果:19例肠道NHL好发部位小于肠下段和结肠,以单发瘤结节多见,常伴有表面溃疡形成。经免疫组化证实3例为T细胞淋巴瘤(15.79%),16例为B细胞淋巴瘤(84.21%)。依WHO分类,T细胞淋巴瘤为外周T细胞性(2/19例)和T/NK细胞性(1/19例)。EBV-EBER原位杂交3/19例有阳性表达,均为T细胞淋巴瘤,阳性细胞占肿瘤细胞的30%-80%。B细胞淋巴瘤未见阳性。p53的表达共有12例,占全部病例的63.16%,11例有p21^ras的表达,为57.9%,有8例同时检出p53和p21^ras的表达。结论;肠道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发,并以惰性为多见,如为T细胞性淋巴瘤,提示多是侵袭性,且T细胞淋巴瘤与EBV相关性较高,而B细胞淋巴瘤无相关性。p53的表达与EBV感染无明显相关性,而p21^ras的表达与EBV感染似有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组织学类型T细胞淋巴瘤 (TCL)与EBV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 83例 (6种类型 )TCL进行研究 ,包括低度恶性 30例 (其中小多形 2 1例、小淋巴细胞性 9例 ) ,高度恶性 5 3例 (其中大 /中多形 31例、淋巴母细胞性 9例、间变性大细胞性 7例、透明细胞性 6例 )。采用PCR检测EBV特征性的DNA序列 (EBV DNA)和ISH法检测EBV编码的RNA(EBER 1/2 )。结果 :每种类型TCL均有EBV的阳性表达 ,低度恶性组与高度恶性组之间EBER 1/ 2表达率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各种类型TCL的发生发展均与EBV感染有关 ,但高度恶性组EBER 1/ 2的表达比低度恶性组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小儿恶性淋巴瘤31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材料与方法31例标本经10%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制片染色。其中29例用SP法行免疫组化标记,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做LCA、CD20、CD3标记,有瘤巨细胞者加做CD68,霍奇金淋巴瘤(HL)组做CD30标记。所有试剂均购自福州迈新公司。2 结果21 临床资料 男22例,女9例,年龄1~13岁,平均813岁。其中,3~7岁11例占355%,7~13岁17例占548%,均位该两个年龄组恶性实体瘤之首位;≤3岁3例占97%。部位:结内19例,依次为颈部13例,腹股沟3例,腋下2例,锁骨上1例;结外12例,依次为腹膜后5例,腹腔4例(均为肠道及其系膜),鼻咽部、窝及右下腹壁各1例… 相似文献
12.
伯基特淋巴瘤与EB病毒的关系及其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了解柏基特淋巴瘤和EB病毒的关系及p53和bcl-2蛋白的表达。方法 采用PCR、原位PCR及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了28例伯基特淋巴瘤石蜡包埋的组织块。结果 发现8例EB病毒DNA阳性,阳性率为28.5%,8例阳性病例做了原位杂交,其中3例为阳性。27例做了p53和bcl-2免疫组化检测,生病例各为12例(44.4%)和13例(48.1%)。Ⅰ ̄Ⅱ期和Ⅲ ̄Ⅳ期p53和bcl-2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13.
14.
探讨不同部位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00例不同部位的TML,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细胞EBV编码的RNA。结果(1)100例中EBER1/2检出率48%,结内TL检出率30%,结外TML检出率60%,结内,结外EBV检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EB病毒 (EBV)与中国南方地区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的相关性 ,以及EBV与不同类型NHL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技术 ,检测 2 0 6例石蜡包埋的NHL组织及 2 3例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中的EBV特异DNA序列。结果 (1 ) 2 0 6例NHL组织中 ,94例PCR扩增出EBV特异的DNA序列 ,阳性率 4 5 6 % ;对照组反应性增生的淋巴组织 2 3例中 ,5例阳性 ,阳性率 2 1 7%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 2 0 6例NHL中B NHL 1 2 8例 ,EBV阳性者 4 8例 ,阳性率 37 5 % ;T NHL 78例 ,EBV阳性者 4 6例 ,阳性率 5 9 0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EBV与中国南方地区NHL ,特别是T NHL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分析EB病毒膜抗原和EB病毒核酸的存在及其在鼻咽癌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抗EB病毒膜抗原(EBV/MA)的单克隆抗体检测51例病理确诊的鼻咽癌(NPC)活检标本的冰冻切片,以Southern杂交法检查20例鼻咽癌活检组织中EB病毒核酸(EBV/DNA)。结果 其中49例有EBV/MA的表达,经细胞形态学分析首次发现鼻咽癌细胞,增生上皮细胞以及正常鼻咽部上皮细胞都有BV/MA。而12例慢性炎症病例仅1例阳性,20例低分化鼻咽癌中17例存在与细胞转化有关的K片段。证实鼻咽癌组织中不仅有EB病毒核酸的重复序列W片段,还有与细胞转化有关的K片段的序列存在。结论 进一步表明EB病毒在鼻咽癌的发展中并非“过客”,而可能是其病原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EB病毒DNA整合与细胞癌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B病毒感染与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EBVDNA与细胞基因组DNA整合后可导致一些与细胞生长、肿瘤形成有关的重要基因表达异常,促进细胞恶性转化。研究病毒整合的方法主要有荧光原位杂交(FISH),Southernblot,多聚酶链反应(PCR)和反向PCR(IPCR),构建细胞或组织基因组文库并筛选阳性克隆等。 相似文献
18.
EB病毒相关与不相关的肠道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EB病毒相关与不相关的肠道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分型和肿瘤细胞属性。方法:运用EBER1/2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感染,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2例肠肠道原发T细胞淋巴瘤的免疫表型以及LMP-1、TIA-1、bcl-2和CD21的表达。结果:(1)27例(84.4%)为EB病毒相关淋巴瘤,其中11例(40.75)表达LMP-1。(2)32例瘤细胞均表达CD45RO,CD8+。4例(12.5%),CD4+8例(25.0%),CD56+9例(28.1%),17例(53.7%)为CD4-、CD8-、CD56-。TIA-1+31例(96.9%)。无1例表达bcl2-,CD21。形态上28例为多形性中一大细胞性,单形性中等大细胞性和多形性各2例。临床上多见于青壮年男性,以腹痛、便血、发热、体重下降为主要症状,预后较差(中位生存期1.7月)。(3)EB病毒相关与相关者出现便血和发热以及CD3,CD8、CD56的表达方面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我国,绝大多数肠道T细胞淋巴瘤为EB病毒相关,具有特殊临床病理表现和免疫表型。其肿瘤细胞源自不同T细胞亚群(包括细胞毒性T细胞)或者NK细胞。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确定CR2受体是否在EB病毒对T淋巴细胞的感染中起一定的作用。研究了CR2受体在T细胞的EB病毒对T细胞的感染。从正常人外周血分离的CD^+4和CD^+8T细胞其纯度达98%以上。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和双色荧光抗体染色并结合流式细胞分析仪分析的结果证明,在CD^+4和CD^+8T细胞检测不到CR2mRNA和细胞表面的CR2抗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