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损伤严重度与心肌肌钙蛋白I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创伤患者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与损伤严重度的关系。方法将326例创伤患者按简明损伤定级与损伤严重度记分(AIS90-ISS)法分为轻伤组、重伤组及严重伤组,于入院时、第3天、第7-10天测定血清cTnI含量,并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创伤早期(伤后3d内),轻伤组的血清cTnI含量变化不是很明显,第3天的异常率仅为9.4%,重伤组及严重伤组血清cTnI含量变化比较明显,异常率分别为31.2%、69.0%;严重伤组的血清cTnI〉0.20μg/L例数达28例,即达到了心肌缺血阳性界值率为66.7%,且持续时间长。血清cTnI含量于第3天达高峰,第7-10天明显下降;不同AIS90-ISS评分患者的血清cTnI、心电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创伤早期可并发心肌损伤,且损伤程度与创伤严重度有相关性,cTnI的测定对诊断心肌损伤、判断病情严重度和评价预后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心血管疾病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由于心脏疾病的早期症状不典型而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极大,因此恰当地应用与心脏疾病发病密切相关的标志物,就能有助于对这些患者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一般认为,理想的反映急性心肌损伤的生化标志物应具备的特点主要有: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具有高度的灵敏性、血中的心肌损伤标志物浓度与损伤程度呈一定关系,窗口期应足够长,检测方法应该操作简便、费用合理、速度快(在1h内);其诊断价值已经临床证实。尽管还没有一个心脏标志物完全达到这些要求,但心肌肌钙蛋白(cTn)满足了上述大部分要求,成为目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创伤患者心肌损伤的发生率以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与损伤严重度的关系.方法 将326例创伤患者按简明损伤定级与损伤严重度记分(AIS90-ISS)法分为轻伤组、重伤组及严重伤组,于入院时、第3天、第7~10天测定血清cTnI含量,并同时进行心电图检查.结果 创伤早期(伤后3 d内),轻伤组的血清cTnI含量变化不是很明显,第3天的异常率仅为9.4%,重伤组及严重伤组血清cTnI含量变化比较明显,异常率分别为31.2%、69.0%;严重伤组的血清cTnI>0.20μg/L例数达28例,即达到了心肌缺血阳性界值率为66.7%,且持续时间长.血清cTnI含量于第3天达高峰,第7~10天明显下降;不同AIS90-ISS评分患者的血清cTnI、心电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创伤早期可并发心肌损伤,且损伤程度与创伤严重度有相关性,cTnI的测定对诊断心肌损伤、判断病情严重度和评价预后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是目前反应心肌损伤的较理想的标志物,其特异性、敏感性、诊断时间窗均优于肌酸激酶同工酶,本文就肌钙蛋白用于诊断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6.
肌钙蛋白检测对风湿病心肌损伤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I(TnI)、肌钙蛋白T(TnT)与风湿性疾病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 以固相层析法定性检测241例风湿病患者,其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7例,干燥综合征(SS)组31例,系统性硬化症(SSC)组18例,多发性肌炎(PM)组11例,类风湿关节炎(RA)组72例,强直性脊柱炎(AS)组42例的TnI、TnT,且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其阳性率还与CK-MB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除AS组外,各组血清TnI、TnT阳性率均较CK—MB阳性率高,其中SLE、SSC、RA组有显著性差异。同组血清TnI、TnT阳性率对比没有差异,对照组三项检测全部正常。结论 血清TnI、TnT检测可作为判断风湿病心脏损伤的敏感指标,起到早期心肌损伤的预警作用.以便及早给予保护心脏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谈论介入治疗对冠心病的血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对象筛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本院心血管内科救治的37例冠心病病人,依照医治方式的不同归为两组,对照组(n=18,常规形式医治)与观察组[n=19,实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医治]。分析两组的实验室指标水平、心功能、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病人的TC、LDL-C、TG及HDL-C水平更低,cTnI水平更高;PCI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病人的LVEF高于对照组,LVESV、LVEDV、LVPWT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病人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实行PCI,所取的医治疗效十分理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心肌肌钙蛋白Ⅰ诊断心肌损伤特异性评价及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评价血清肌钙蛋白I(cTnI)的测定对急性心肌梗塞及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特异性及其应用价值。对1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20例稳定性心绞痛、26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UAP)、45例健康人进行血清cTnI、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的测定。CtnI>2.3为阳性。AMI发病后2hcTnI阳性率为50%,发病10h5d为100%,发病第10、14d分别为70%、20%。UAP26例,血清CInI升高者5例,其中2例发生AMI。5例血清cTnI升高者仅有1例心肌酶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究分析冠心病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我所在学习医院2010—2013年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共10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究其防治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出现周边血管并发症状共9例,出现冠状动脉穿孔心包填塞以及冠状动脉无血流并发症各1例,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患者共8例,出现造影剂肾病患者2例,出现过敏反应以及肾功能损害并发症各1例,无患者死亡。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需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对其出现的并发症需要采取及时有效的对应处理,大部分并发症均能够有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行PCI术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让急性心肌梗死的血液运输功能重建。结果 15例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后行急诊PCI术均成功重建血液运输功能。结论 PCI术的治疗效果不仅与主治医生的专业技术经验相关,更离不开护理人员周到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王宏斌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7,35(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血浆心钠肽(ANP)和脑钠肽(BN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3月我院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232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23例及对照组109例。观察组给予PCI治疗对照组给予非PCI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1 d、治疗后1 d及治疗后3个月血浆ANP和BNP水平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 d和3个月后血浆ANP和BNP水平较治疗前1 d和对照组下降(P0.05),但对照组仅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PCI治疗后血浆ANP和BNP水平下降,可对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冠脉支架植入术及常规药物治疗后对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冠脉支架植入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结果治疗1周及1个月后实验组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每5分钟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及其均值(SDNNindex)、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差50ms的相邻RR间期占RR间期总数的百分比(PNNS0)均较对照组升高,3个月后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支架植入术能有效改善心肌缺血和心率变异性,从而有效防止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左卡尼汀对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6月住院的STEMI并行急诊PCI的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标准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左卡尼汀(2.0 g,qd,iv-drip)共2周,对照组给予相应的安慰剂.分析治疗前后脑纳肽(BNP)、超声心动图(uCG)参数中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试验结果,比较两组参数间的差别.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各组治疗后BNP水平显著下降,LVEF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BN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LVEF改善更加明显,6 min步行试验行走距离显著延长(P<0.05).结论 临床应用左卡尼汀能够最大限度保护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细胞,以保存左室收缩功能,促进心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可地尔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4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治疗组术前给予尼可地尔、阿托伐他汀钙。对照组单纯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测定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h肌钙蛋白I、肌酸肌酶同工酶、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术后肌钙蛋白I阳性例数、肌酸肌酶同工酶大于参考值上限2倍的例数、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较阿托伐他汀组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尼可地尔能够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术后心肌损伤减少、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下降,可以更好地保护心肌、抑制炎症反应,有利于减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靳秀芹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0,(6):121-122
目的:研究冠状动脉内心电图ST段改变对冠心病患者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判断价值。方法:纳入8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纳入时间段为2018年2月~2019年2月,所有患者均在本院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PCI治疗,在术前及术后分别测定患者cTnT(血清心肌钙)的水平,同时记录患者手术过程中心电图ST段的改变情况,术后,c TnT平均水平≥0.1ng/mL的患者判断为心肌损伤,纳为损伤组,而cTnT<0.1ng/mL的患者判断为无心肌损伤情况,纳为无损伤组。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ST段改变对冠心病患者PCI相关心肌损伤的影响情况。结果:患者术前的cTnT水平均正常,30例(37.5%)患者在术中表现为ST段改变阳性(有意义的ST段改变),50例(62.5%)患者表现为ST段改变阴性(无意义的ST段改变);术后,损伤组37例(46.25%),其中27例(72.91%)为ST段改变阳性,无损伤组43例(53.75%),其中3例(6.98%)为ST段改变阳性,组间差异显著(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T段改变阳性是心肌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冠心病PCI患者术中心电图ST段的改变对其相关心肌损伤有着准确、敏感的监测价值,可作为判断PCI患者心肌损伤的经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循环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变化,探讨粘附分子sICAM-1及sP-Selectin的表达在体外循环围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择期在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患者11例,分别于诱导后切皮前(T1)、转流20min(T2)、停机1h(T3)、停机6h(T4)及停机24h(T5)抽取动脉血,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的浓度及肌钙蛋白Ⅰ(cTnl)的浓度。结果 TNF-α、1L-6:与T1相比,在T2、T1、T4、T5均明显升高(P〈0.05),sICAM-1、sP-Selectin:在T3、T4、T5均较T1明显升高(P〈0.05),cTnl:在T3、T4、T5均较T1明显升高(P〈0.05)。结论 体外循环可引起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的表达上调,有可能加重围术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李杨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21,(1):57-59,62
目的 探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患者,在术后早期进行渐进式心脏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2018年营口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并行P C 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术后进行6个月的渐进式心脏运动康复护理干预,对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静脉溶栓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65例60岁以上的ST段抬高的(AMI)老年患者,31例接受急诊PCI治疗,34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近期效果。结果溶栓组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率为58.8%,急诊PCI组IRA再通率为96.8%;6个月时左室射血分数(LVEF)溶栓组为40.2%±6.3%,急诊PCI组为53.8%±6.7%,筹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并发症、住院期间病死率、再发心绞痛和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溶栓组比率明显高于急诊PCI组(44.1%:9.7,P〈0.05)。溶栓组平均住院天数为8.5d,PCI组平均住院天数为18.5d.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更能尽快、及时有效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CTFC在急性心肌梗死PCI中的价值及腺苷干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实验(TIMI)帧数(CorrectedTIMIFrameCount,CTFC)的价值及应用腺苷前后的变化。方法CTFC测定以造影剂充盈冠状动脉开始至冠状动脉远端某一解剖标志显影之间的帧数来表示,以<30帧为血流正常者,≥30为血流缓慢者。67例AMI后10~15d行冠状动脉造影和介入治疗,PCI前后分别经冠状动脉内注射腺苷注射液20mg,并观察CTFC的变化,PCI后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观察住院期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67例AMI患者CTFC为12~93帧,平均42.23±20.41帧,PCI术后的CTFC较术前明显减少(P<0.01),各梗死相关动脉和血流缓慢者PCI前应用腺苷后的CTFC较腺苷应用前均明显减少(P<0.05);血流正常者PCI治疗前、后以及血流缓慢者PCI后冠脉内应用腺苷前、后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血流正常者LVEF明显高于血流缓慢者(P=0.001),MACE发生率血流缓慢者明显高于血流正常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和CTFC呈负相关趋势(γ=-0.21,P=0.002)。结论CTFC测定结果重复性好,与病人的心功能、MACE发生率相关性良好,不受检测者临床经验的限制,评价梗死相关动脉血流优于TIMI血流分级。而PCI前后冠脉内腺苷应用可明显降低CTFC,减少无复流或慢复流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