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厌食症是以小儿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为特征,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较长,一般为2月以上,各年龄段小儿均可发病,但以1~6岁的城镇儿童较多见[1]。中医认为小儿厌食多与乳食不节、喂养失当导致脾胃不和,受纳运化失健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脾胃。厌食症若长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君英 《光明中医》2008,23(7):1049-1050
厌食症是指小儿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常见脾胃疾患。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病程较长,一般为2个月以上。长期厌食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营养状况以及智力发育。因此对小儿的成长造成极大的伤害。中医在对小儿厌食症的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文就中医在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彭志春 《国医论坛》2000,15(4):51-53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常见病症,属于祖国医学“恶食”、“伤食”、“食积”、“疳积”、“痰滞”等范畴。中医认为小儿厌食多与乳食不节、痰湿滋生、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情志不舒有关,其病重在脾胃。近几年来本病有日渐增多趋势。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将近5年来有关资料综述如下。1 辨证分型治疗审证求因,辨证施治是中医药治疗本症的原则。该病常见的病机有脾胃虚弱、食滞、肝郁、虫积等;常用的治法有理脾、和胃、消食、舒肝、驱虫等,使用的药物有焦三仙、陈皮、砂仁、…  相似文献   

4.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的一种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是常见的摄食行为异常。小儿素能食而今不欲食,或小儿素纳呆,临床表现以厌食偏食为主症,面黄消瘦,精神不振,毛发焦悴,皮肤肌肉松弛,身长、体质量等较同龄小儿差。中医认为本病有先天不足,有后天脾胃失调,多为饮食不节,食伤脾胃所致。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大多补充锌剂等,疗效不甚满意。本院张吕夫主任为北京市名老中医,行医50余载,学验俱丰,临床治杂病有独到之处,尤善治小儿疾病,在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方面有丰富经验。兹就张老有关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脾虚型小儿厌食症与血浆神经降压素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症 ,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的病症。临床上可分为脾胃不和型、脾胃气虚型、脾胃阴虚型及肝旺脾虚型等 ,因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征 ,故以脾胃气虚型最为常见。许多研究表明 ,小儿厌食症的发生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有关[1] ,而胃肠激素对胃肠运动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2 ] 。因此 ,我们推测胃肠激素的变化在小儿厌食症的发病机理中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作用。为此 ,对 35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进行了血浆神经降压素 ( neurtensin,NT)的检测。资料与方法1 观察组本组病例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  相似文献   

6.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恶食"、"伤食"、"食积"、"痰滞"等范畴。其临床表现为小儿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慢性食欲障碍性疾病。中医认为多与乳食不节、痰湿内生、禀赋不足、脾胃虚弱、情志不舒等因素有关,其病位在脾胃。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临床疗效好。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手段众多,注重从整体出发,调理各脏腑的功能,达到阴平阳秘、阴阳平衡。本文从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自拟汤药、中成药、外敷法、针灸及按摩法等方面对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近况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小儿厌食症的中医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病证。中医又名恶食,食欲不振,脾虚纳呆,古籍未列专章,其论述仅于脾胃病等章节中散见。近几年来本病日渐增多,中医药治疗厌食症文献报道也日益增多,本文就近期文献作一综述,以供参考。病因病机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归纳起来可分以下几个方面: 一、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小儿时期“脾  相似文献   

8.
史桂平 《浙江中医杂志》2006,41(11):641-641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症之一,系指小儿较长时间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至拒食的一种病症。笔者在临床上立足于调补脾胃,分型论治收效满意。小儿脏腑娇嫩、脾胃薄弱是其生理特点,加之饮食不调,食不知饥饱,导致脾胃不和,脾运不健,胃纳呆滞为小儿厌食症的主要病机。因此,运脾、醒脾、健脾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使脾胃运化得健,升清降浊有序。在具体运用时,笔者常分为以下三型。  相似文献   

9.
儿童厌食症的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的一种病证。近年来此症日渐增多,故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和重视,相继开展了中医药治疗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本文对1978年以来有关儿童厌食症的资料加以综述,以供参考。中医对厌食症的认识厌食,又名恶食,食欲不振,脾虚纳呆,古籍未列专章,其论述仅于脾胃病等章节中散见。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所致。综合文献,病因病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饮食不节,喂养不当:小儿时期“脾常不足”,饮食不能自调。有些家长过于溺爱子女,片面强调高营养食品,盲目投以肥甘厚味,超越了脾胃的正常运化能力;或姿意投其所好,任儿过食生冷;或进食不定时,饥饱无度。以上种种因素,皆可损伤脾胃,导致厌食症。二、无天不足,脾胃虚弱:素禀不足,脾胃弱,或疾病迁延,损伤脾胃,使受纳运化机能低下,以致厌食、拒食。  相似文献   

10.
小儿厌食症在临床较为常见是指小儿因脾胃失调不欲进食,甚至拒食的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较长时间不思饮食、纳差纳呆、食欲差甚或拒食。由于长期食少可致身体瘦弱,气血不足,易感受其他疾病,影响生长发育。中医治疗本病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1.
“儿宝进食糖浆”治疗小儿厌食症31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间纳呆,食欲减退,见食不贪、见食而烦甚至拒食而言。本症不包括消化道器质性病变或其他疾病引起的食欲不振。现代医学认为本病与缺锌有关,中医则认为由于脾胃不和所致。据临床观察,本病大抵分实、虚两证,而以实证居多,证见食欲明显减少或食后恶心,有时腹痛而据按,大便干燥,舌苔白腻,脉实数有力。笔者应用自制“儿宝进食糖浆”治疗厌食症属实证者310例,收到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厌食症患儿胃肠激素及胃电图变化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葛小平  陈华  盛丽先 《中医杂志》2001,42(1):40-40,52
厌食症是儿科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病症,可分为脾胃不和、脾胃气虚、脾胃阴虚及肝旺脾虚等类型。由于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故以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最为多见。近年来对小儿厌食症发病机理的研究逐渐深入,许多研究表明,小儿厌食症的发生与胃肠运动功能紊乱有关,而胃肠激素对胃肠运动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探讨胃肠激素及胃电图与小儿厌食症的内在关系,我们对69例厌食症患儿进行了胃电图的检测,对其中36例脾胃气虚型厌食症患儿进行了血浆神经降压素(neurtensin,NT)、酪神经肽  相似文献   

13.
厌食症是指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见食而烦,甚则拒食的一种消化功能紊乱症。严重者可造成营养不良及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笔者用加味异功散治疗小儿脾胃气虚型厌食症45例,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脾胃病症,以小儿长期见食不贪,食欲不振,甚则拒食为特征。张新建教授认为本病的发生多与小儿"脾常不足"的体质特点及小儿饮食结构失衡有关,提出治疗本病多从调理脾胃入手,倡导应用运脾开胃法,并注意饮食结构的调整。主张将其分为脾失健运型、湿困脾胃型、脾胃气虚型、脾胃阴虚型,辨证论治,屡获良效。  相似文献   

15.
陈雪丽 《陕西中医》2006,27(3):265-26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将92例小儿厌食症患儿按中医辨证分为脾胃不和、脾胃气虚、脾胃阴虚、肝郁脾虚4型,分别采用平胃散、参苓白术散、沙参麦冬汤、逍遥散进行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4.6%。提示:中医辨证分型施治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欧阳作理系重庆市江北区中医院主任中医师,2013年全国名老中医药传承工作室专家,重庆市名中医,第二批重庆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小儿脾胃病的诊疗。五十余年的临床观察与实践,总结出小儿厌食症临床常见有脾胃气虚、脾胃阴虚、脾胃阳虚、气虚夹食、气阴两虚五种证型[1],而婴幼儿厌食症中气阴两虚最为多见。现将其从气阴两虚治疗小儿厌食症经验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实用儿科学》[2]诊断厌食症为体重增长停滞或  相似文献   

17.
小儿厌食症是指患儿长期食欲不振、食量减少甚至拒食的一种临床常见疾病。中医古籍中无此病名 ,但属祖国医学“恶食”、“伤食”、“食积”、“疳积”等范畴。本病不同程度地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近年在我国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故受到家长及医学界的广泛重视。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1 病因病机目前临床多数医家认为本病发生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汤一新等[1] 认为该病属脾阴不足者多 ,原因有三 :一是食品结构的改变 ;二是社会的因素影响 ;三是自然环境的影响。王宏等[2 ] 治疗 1132例小儿厌食症患者 ,得出小儿饮…  相似文献   

18.
耳穴压豆治疗小儿厌食症7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穴压豆治疗小儿厌食症70例李秀茹,杨焕霞伊盟中医院(017000)小儿厌食症在临床较为多见。因小儿具有“脾常不足”之特点,且食欲不能自调,食不能自节,导致牌失健运,胃不受纳,脾胃不和,脾胃虚损之厌食症。一般资料70例中,男性30例,女性40例;1~...  相似文献   

19.
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脾胃气虚型6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常见病症,其临床表现为不思饮食或食欲减退、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自汗等,排除其他消化系统疾病即可诊断.可分脾胃不和、脾胃气虚、脾胃阴虚三型,其病因多由于饮食不节,脾胃所伤而致.小儿厌食症直接影响到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中医的经络学说将五脏六腑与四肢百骸有机地连成一个整体,内脏疾病必然反映到体表.通过中医推拿刺激体表的穴位,能调整脏腑的功能,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20.
谢晓丽 《陕西中医》2012,33(4):443-44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分型论治与增食膏敷脐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疗效。方法:采用辨证分型(分为脾失健运型、脾胃气虚型、脾胃阴虚、肝旺脾虚型、气血虚弱型)论治与增食膏穴位敷贴治疗厌食症42例。结果:总有效率96%。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健脾开胃,益气养阴,疏肝理脾,补益气血,标本兼顾的功效,可有效增进患儿食欲,明显改善其厌食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