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孤立性血尿的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血尿是小儿肾小球疾病最常见临床表现之一 ,且可以是唯一的临床表现 ,而其病理类型可以多种多样。究竟小儿孤立性血尿见于哪些病理类型?本文通过对45例孤立性血尿的病理分析对此问题作一初步分析如下。对象及方法一、对象我院1999年3月~2001年3月对45例孤立性血尿的患儿施行肾活检术。男25例 ,女20例 ;年龄2~14岁。孤立性血尿的诊断标准 :①离心尿 ,红细胞≥3个/HP ,3次以上 ;②红细胞形态为肾小球性 ;③24小时尿蛋白定量<0.5g;④无浮肿、高血压 ,肾功能正常二、方法所有患儿均在B超引导下实施肾活检…  相似文献   

2.
血尿是儿科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而非临床诊断。其病因较多,既可为肾脏本身病变的症状,也可继发于全身性疾患,临床诊断较困难。现将孤立性血尿(isolated hematuria,IH)的临床与病理中几个问题进行讨论,并参考有关文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63例临床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的临床与病理关系。方法符合条件者行肾穿刺活检进行光镜、电镜和免疫荧光镜检查。结果临床分为持续镜下血尿(A)13例,发作性肉眼血尿(B)6例,A+B28例,持续肉眼血尿(C)16例。病理以IgA肾病最常见(44.4%)。不同临床表现类型的血尿之病理类型无明显差异,但B之病理以IgA肾病更常见。病变程度似以A+B和C表现者相对偏重。结论IgA肾病是小儿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的主要疾病之一。掌握肾治检的适应证对无症状肾小球性血尿患儿进行肾病理检查,对明确诊断、指导治疗、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儿孤立性血尿的病理类型。方法对符合孤立性血尿诊断标准的23例患儿,行B超定位引导,局麻或全麻后,采用负压吸引行小儿经皮肾活检;肾穿标本用特制邮寄盒远程送检,肾组织进行光镜、电镜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8例(34.9%),微小病变性肾病(MCN)5例(21.7%),IgA肾病(IgAN)4例(17.4%),薄基底膜肾病(TMN)3例(13%),Alport′s综合征(AS)、局灶性节段性硬化(FSGS)I、gM肾病(IgMN)各1例(各4.3%)。结论孤立性血尿患儿以MsPGN、MGA及IgAN为主,TMN、FSGS占一定比例,极少数患儿可出现严重肾小球硬化改变。  相似文献   

5.
儿童肾小球性血尿321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血尿为儿童时期一常见症状,其发病率位居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第四位,绝大多数儿童血尿的病因是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性血尿)。本院自1985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以血尿为首发及主要症状的患儿428例,381例临床拟诊为肾小球性血尿,其中321例接受了。肾活检病理检查。现对此321例肾小  相似文献   

6.
以孤立性血尿为表现的薄基底膜肾病5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薄基底膜肾病(TBMN)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对54例临床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经肾活检证实的TBMN患儿进行分析。所有患儿行肾穿刺,分别进行光镜、免疫荧光和电镜观察及基底膜厚度测定。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皮肤基底膜(EBM)Ⅳ型胶原α1、α5和肾小球基底膜(GBM)Ⅳ型胶原α1、α3和α5链表达。结果所有病例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均匀性变薄,无基底膜分层、撕裂等改变,部分病例存在节段性足突消失。4段基底膜厚度分别为(170.7±45.0)nm、(175.6±47.9)nm、(181.8±36.3)nm和(170.0±32.9)nm。EBM和 GBMⅣ型胶原α链检测,发现异常2例。结论薄基底膜肾病主要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确诊有赖肾活检电镜基底膜厚度测定,须与Alport综合征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血尿的定位对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该文通过测定尿α2 巨球蛋白 (α2 MG)的含量来区分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方法 采用双夹心酶免疫测定法 (ELISA法 )测定 18例正常对照组 (A组 )、2 1例非肾小球性血尿 (B组 )及 2 3例肾小球性血尿 (C组 )的尿α2 MG的含量。结果 B组尿α2 MG 0 .2 12±0 .132mg/L 明显高于A组 0 .0 17± 0 .0 16mg/L 和C组 0 .0 2 4± 0 .0 15mg/L,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而A ,C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尿α2 MG可作为区分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血尿的定位对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该文通过测定尿α2 巨球蛋白 (α2 MG)的含量来区分肾小球性及非肾小球性血尿。方法 采用双夹心酶免疫测定法 (ELISA法 )测定 18例正常对照组 (A组 )、2 1例非肾小球性血尿 (B组 )及 2 3例肾小球性血尿 (C组 )的尿α2 MG的含量。结果 B组尿α2 MG 0 .2 12±0 .132mg/L 明显高于A组 0 .0 17± 0 .0 16mg/L 和C组 0 .0 2 4± 0 .0 15mg/L,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而A ,C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尿α2 MG可作为区分肾小球性与非肾小球性血尿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孤立性血尿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在儿童可高达83%。CMV感染可引起多种不同的感染综合征,而CMV对上皮细胞的易感性,引起人们对CMV感染与肾脏疾病的关注。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孤立性血尿患儿血清标本CMV特异性IgM,同时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尿中 CMV-DNA,以探求CMV感染与孤立性血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儿童IgA肾病临床与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儿童IgA肾病(IgA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肾穿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表现为孤立性血尿的儿童IgAN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其中男36例,女16例;平均年龄10、2岁。结果发作性肉眼血尿占78.8%,Lee病理分级Ⅲ级占78.8%,有肾脏不良病理表现占48%。发作性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Lee病理分级、肾脏不良病理表现百分率、肾脏免疫球蛋白沉积类型、IgA沉积强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227,0.845,0.276,0.957)。肾脏免疫荧光Fg、C1q阳性者肾脏不良病理表现百分率分别高于Fg、C1q阴性者(P=0.013,0.048)。结论 表现为孤立性血尿儿童IgAN以发作性肉眼血尿多见,Lee病理分级以Ⅲ级多见,常有肾脏不良病理表现,血尿与肾脏病理严重程度不成正比,即使是表现为镜下血尿者也应及早行肾活检。肾脏Fg、C1q沉积可能与肾脏不良病理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孤立性血尿患儿尿中Ⅳ型胶原 (CL_Ⅳ )及层粘连蛋白 (LN)水平的变化及与肾脏病理的关系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对50例正常儿童和进行肾穿刺病理活检的33例孤立性血尿患儿尿中CL_Ⅳ、LN进行检测。结果显示 ,孤立性血尿患儿尿中CL_Ⅳ、LN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01) ;病理诊断为肾小球局灶节段性透明变性和硬化组尿中CL_Ⅳ、LN水平高于轻微病变组 (P<0.01)。提示孤立性血尿患儿尿中CL_Ⅳ、LN水平变化与肾小球轻微病变、肾小球局灶节段性透明变性和硬化等肾脏病理变化相关 ,能间接反映肾脏病理变化严重程度 ;检测尿CL_Ⅳ和LN水平对监测孤立性血尿患儿的病情变化、判断预后、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尿微量白蛋白(urinemicroalbumin,UMA)在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透射比浊法对 60例增生性肾炎2 4hUMA进行了测定。结果:单纯性血尿、急性肾炎及紫癜性肾炎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而急性肾炎及紫癜性肾炎又明显高于单纯性血尿病人(P<0.01);紫癜性肾炎病人UMA虽然高于急性肾炎,但两者比较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UMA随着系膜细胞增生程度的加重而明显增加 (轻、中、重度MsPGN间相互比较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UMA的测定不仅可作为肾脏病变的早期指标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肾小球疾病血尿的发生机制与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血尿(hematurla)是指尿液中红细胞排泄超过止常,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血尿一般分为肉眼血尿与镜下血尿两种。肉眼即能见尿呈“洗肉水”色或血样甚至有凝块者称为“肉眼血尿”。肉跟血尿的颜色与尿液的酸碱度有关:中性或弱碱性尿颜色鲜红或呈洗肉水样,酸性尿呈浓茶样或烟灰水样。仅在显微镜下发现红细胞增多者称为镜下血尿。  相似文献   

14.
儿童单纯镜下血尿的诊断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Wei M 《中华儿科杂志》2004,42(10):741-743
血尿是小儿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在临床上从不同的角度对血尿进行了不同的分类,如根据尿中红细胞量的多少,将血尿分为肉眼血尿和镜下血尿;根据有无临床症状,分为有症状血尿和无症状血尿;根据尿中红细胞来源,分为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等。肉眼血尿或伴有腹痛、尿痛、尿频、尿急等症状的血尿因其症状突出,一般会引起患儿家长的关注,而对于更大量的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检完全正常而只是尿检中发现为数不多的红细胞者,家长和医生往往  相似文献   

15.
16.
小儿无症状性微小血尿的诊断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微小血尿是指尿检RBC <2 0个 /HP无症状血尿 ,1986年中华儿科学会对 2 1个省市 2 2 4 2 91名健康儿童进行尿筛查 ,尿检异常率 0 .85 % ,其中无症状血尿包括微小血尿在内的构成比为 4 9.30 %。 1974~ 1989年日本东京预防医学会针对中小学生尿筛查结果显示无症状微小血尿发生率小学生为 5 8.6 % ,中学生为 37.7% ,提示微小血尿在泌尿系统异常中是最常见症状 ,且长期 (2年 )随访发现无症状血尿大约 4 0 %基本恢复 ,但约 5 0 %无变化 ,且有 10 %有恶化倾向。微小血尿组与尿沉渣RBC >2 0个 /HP组进行对比 ,改善率无明显差异[1] ,说明血尿程…  相似文献   

17.
为从红细胞免疫角度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儿的免疫发病机制,用郭峰法检测了31例MsPGN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免疫粘附功能,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提示:(1)作为检测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经(RCR)和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RR)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ICR)差异不显著。(2)作为检测白细胞免疫功能的肿瘤料花环率(TNR)和肿瘤淋巴细胞花环率(TL  相似文献   

18.
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是儿童期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 ,发病机制复杂 ,目前有关研究认为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的数目及结构的改变导致蛋白尿及肾小球硬化。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的临床治疗较为困难 ,目前无一种方案的应用可取得完全缓解 ,早期联合、多环节针对发病机制用药的综合治疗方案可取得较好的缓解率。  相似文献   

19.
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儿TGF-β1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探讨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患儿血浆、尿液转化生长因子_β1(TGF_β1)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0例MsPGN,并对照观察30例轻微病变(ML)、24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和30例对照组儿童血浆、尿液中的TGF_β1水平。结果MsPGN组血浆、尿液中TGF_β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FSGS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MsPGN组TGF_β1水平与系膜增生程度、间质炎症细胞浸润及蛋白尿严重程度相关。结论血浆、尿液中TGF_β1检测可间接反映MsPGN的病情严重程度,对估计MsPGN严重程度及进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微量血检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儿的红细胞表面抗体,对其方法学与诊断学进行探讨。方法: 对145例疑为AIHA患儿用微量方法检测直接Coombs试验及红细胞表面单价抗体,并对其中30例病人进行了静脉血脱纤维蛋白后的Coombs试验,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145例标本共检出AIHA 13例 ,所有患者Coombs试验阳性,其中单价抗体IgG阳性有7例,IgG +C31例 ,IgG +IgM +C33例,IgM +C32例。同时对30例检测对象进行了微量血与脱纤维蛋白血的对比,其中 4例阳性者,两种检测方法一致;2 6例阴性结果中微量血假阳性率3.85% ,脱纤维蛋白血假阳性率为7.69%,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方法洗涤后红细胞上清液分析显示,3次洗涤后上清液中所含总蛋白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用微量血检测红细胞表面抗体诊断AIHA与静脉脱纤维蛋白血检测结果基本一致,采血少,操作方便,且易于复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