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西1992~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广西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科学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2~2006年广西疫情报告资料和19个县疫苗接种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992~2006年广西累计发病5 84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3/10万,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每间隔4~5年出现一次流行高峰;14个地级市均有病例发生;发病以6~7月为主;职业以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发病多于女性,0~14岁组病例占绝大部分;1995~2005年0~14岁儿童乙脑疫苗接种率较低.结论 病例分布广泛,呈高度散发,发病有显著季节性,主要集中在低年龄儿童,需提高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海南省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系统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2008年乙脑病例流行病学分布情况,为制定乙脑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监测病例定义。进行报告、个案调查,采集血和脑眷液标本进行实验室诊断。采用贝西公司生产的试剂盒检测病例标本的乙脑IgM抗体,评价标准按照使用说明书;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监测病例报告率比2005年增加了1.14%;血标本采集率99.2%,脑脊液标本采集率27.5%,确诊病例数22例,发病率0.26/10万,与往年发病率持平,略有升高。无暴发疫情,部分县发病数较往年增加,发病高峰在6月上旬,年龄主要集中在3-6岁。结论2008年乙脑监测系统运行情况正常,为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制定免疫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将监测数据经过网络直报上报给国家。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梅州市乙型脑炎流行特征,为乙型脑炎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ELISA检测方法对梅州市2003~2011年乙脑病例检测和分析.结果 2003~2011年梅州市五华等6县区共发生乙脑病例102例.流行高峰为6月份.最小年龄8个月,最大年龄13岁,以6~10岁(59.80%)为多见.发病地区以五华县68例(66.67%)为主.临床表现以高热、嗜睡、昏迷、抽搐和锥体受损为主.结论 梅州市乙脑发病呈高度散发(除2003年外),有严格的季节性和年龄特征,儿童对乙脑无免疫力是引起发病的根本原因,乙脑疫苗的及时接种是预防乙脑发病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了解流行乙性脑炎(乙脑)的发病规律及临床特点,以便临床及时干预,把乙脑的致残率、死亡率降到最低限。方法,回顾性调查1987~2006年乙脑病人病历,总结2003年爆发流行乙脑病人救治经验和教训。结果 每隔3-5年出现一次较大的乙脑流行,临床表现有三大症状:发热、抽搐、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的病人死亡率高。结论,乙脑虽然是一种急性传染病,但不是一种新的传染病,其流行有明显季节性,尤其集中于蚊虫密集的秋夏季;只要预防工作到位、诊疗急时,乙脑的发病率、死亡率就会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市2004~2009年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情况.方法 对县区上报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各县区共上报流行性乙型脑炎共34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98/10万,最高年份为2006年(1.79/10万),最高县区为栾川县,8月份最高,6岁以下为高发年龄.结论 我市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呈低水平,但部分县区仍较高.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16年(1980~1995)中收治的604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作回顾性流行病学分析,乙脑发病年龄以10岁以下儿童为主(45.2%),7、8月为高峰(93.0%),每年平均收治38例,其中1990年乙脑发病率最高,每隔3年发病数似有增多趋势,死亡71例,病死率11.8%,老年人病死率高于小儿(P〈0.01),成年人。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滨州市2013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疫情特征,为乙脑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滨州市2013年乙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滨州市2013年乙脑发病率为1.08/10万,病死率为29.27%。发病时间集中在8~10月;40岁以上病例占73.17%;病例以农民居多,占68.29%。6个月后随访,后遗症发生率为24.39%。结论滨州市2013年乙脑发病率、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较高,病例以40岁以上成人为主,重点职业人群为农民,应采取综合措施来减少乙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广西乙脑流行趋势和特征,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回顾性统计广西全区1960-2010年乙脑疫情资料.结果 1960-2010年全区共发生乙脑65 384例,死亡11 875例,年均发病率为3.38/10万,年均死亡率为0.61/10万,病死率为18.16%;发病流行以1960年代和1970年代为重,年均发病率分别为8.59/10万和9.24/10万,20世纪70年代以后广西开始持续推广使用乙脑疫苗,包括流行季节前突击接种和纳入免疫规划管理,1980-2000年代的年均发病率分别为1.75/10万,1.34/10万,0.44/10万;全区所有县和市辖区都有病例发生,但病例主要集中于桂西北、桂南和桂东地区,这些地区为乙脑的高发区;发病主要集中于5-9月份;患者以0~14岁农村散居儿童为主.结论 广西乙脑发病流行呈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季节性;发病主要集中在低年龄儿童;经过持续多年的乙脑疫苗突击接种和纳入免疫规划管理,广西乙脑防控已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南地区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10-08—2010-09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7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7例中,治愈20例,治愈率为54.1%。好转16例(43.2%),死亡1例,病死率为2.7%。结论本组乙型脑炎流行病学特点以农村、市郊为主,高度散发。发病年龄以6岁以内为主,男孩多于女孩。及时、对症救治,及早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是降低该症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监测系统建立及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掌握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疫情动态,分析乙脑疫情报告质量,评价监测系统建立效果。方法建立乙脑病例专报监测系统,收集历年乙脑疫情资料及建立监测系统后乙脑病例监测资料,分析乙脑监测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海南省近年乙脑发病疫情仍呈周期性,2003年为发病高峰年;监测系统建立后,2001-2003年全省共监测到疑似病例51例,经实验室确诊19例(2001年确诊0例),呈高度散发,发病季节仍为5.7月,皆无明确乙脑疫苗免疫史。结论乙脑病例监测系统能大幅度提高了乙脑病例监测的敏感性、及时性,有效的降低了漏报率、误诊率,并加强了监测,提高乙脑疫苗接种率,能有效地控制乙脑疫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酸碱失衡及低氧血症的规律。方法 对49例临床上不同类型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于临床上不同的发展阶段进行血气分析。结果 68例次血气分析中有55例次伴酸碱失衡,占81%,呼吸性碱中毒的几率最高,占41.4%。死亡组酸碱失衡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 流行性乙型脑炎酸碱失衡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5-2013年海口市秀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秀英区疾控中心)监测到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情况,研究其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监测到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秀英区疾控中心9年间共监测到78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均经实验室确诊;年龄主要集中于学龄前儿童和小学生,14岁以下儿童占98.7%,其中散居儿童占51.30%、小学生占33.30%、幼托儿童占14.10%;男女发病比例为1.52:1;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详的病例分别占14.1%、38.5%;所监测到的病例分布在全省的15个市县,覆盖率为68.18%,呈高度散发;发病高峰在4~6月份、10月份。结论秀英区疾控中心9年来所监测到的乙型脑炎以散发为主并有明显的季节性,乙脑疫苗接种率低,应提高疫苗接种的覆盖率,同时加强环境卫生的管理,以构筑有效免疫屏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和了解我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变化趋势,为提出和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0年昭通市疫情报告资料、专病报告系统统计资料、乙脑专题调查资料进行搜集与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0年昭通市报告流行性乙型脑炎1 015例,全市11县、区均有病例报告,地区分布呈散在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节为主,8月份为发病高峰期,5~10月发病数占全年发病数的97.46%。男女发病比例为1.79∶1,14岁以下占发病总数的87.38%,发病以学龄前儿童为主,其次为学生。结论应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准确分析流行趋势,采取综合防制措施。乙脑疫苗的有效接种是预防、控制乙脑流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青岛市2008-2010年肺结核病疫情情况,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8-2010年青岛市人口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共报告活动性肺结核病人8 211例,发病率分别是37.46/10万、34.39/10万、36.4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4,P<0.01),年平均报告发病率36.09/10万;发病特点是:全年均有发病,3~6月份为发病高峰,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发病率高,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段以25~54岁为主,占72.8%。结论青岛市结核病防治形势仍十分严峻,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在农村,需加强对外来务工及在家待业人员的调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管理可疑患者,做好外来务工的宣传教育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广西1990~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西1990—2008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动态变化趋势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探索经济有效的乙脑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990~200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的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0~2008年共报告乙脑病例7973例,死亡608例,年均发病率为0.93/10万,年均病死率为7.63%;乙脑报告发病率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个别年份波动较大,病例主要集中在河池、玉林、百色、贵港、钦州等市,发病季节性明显,5~8月份为流行季节,以〈15岁儿童发病为主,无向大年龄移位趋势。结论广西乙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乙脑预防控制取得显著成效,但个别年份发病率波动较大,仍存在局部暴发流行的隐患,今后几年应采取疫苗取常规免疫和季节性突击接种相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4):104-107+112
目的 分析25例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7~9月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25例确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血及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治疗情况和最终结局。结果 25例确诊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其中男15例,女10例,发病年龄19~83岁,平均(45.8±19.6)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25例(100%),平均体温(39.1±1.2)℃,头痛21例(84%),意识障碍16例(64%),抽搐15例(60%),呼吸困难19例(76%);GCS评分介于5~15分,APACHEⅡ评分介于5~29分。实验室检查血液白细胞升高23例(92%),中性粒细胞升高18例(72%),淋巴细胞下降18例(72%),脑脊液压力升高6例(24%),脑脊液白细胞升高22例(88%),脑脊液蛋白升高20例(80%),发病3个月随访病死4例(16%),13例患者遗留认知功能障碍和运动功能障碍。结论 成人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病情重,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抽搐及呼吸困难,血常规多表现为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升高,淋巴细胞下降,脑脊液表现白细胞、蛋白升高常见,病死率高,部分病例可留有严重后遗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3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致脑炎/脑膜炎病例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方法对河北省脑炎、脑膜炎监测点2007-2011年报告的病例流行病学进行调查,并采集急性期血清和脑脊液,采用传统的ELISA方法检测乙脑IgM抗体。结果 2007-2012年报告的1 812例脑炎脑膜炎病例中,30例病例血清和/或脑脊液标本乙脑IgM抗体检测阳性,男女性别比为2∶1,平均年龄16岁,70.0%的病例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发病以夏秋季为主。平均每个病例伴有5种以上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平均每个病例住院21 d。结论乙脑主要侵犯低龄儿童,而且会引发较为严重的临床表现。需加强乙脑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措施防制,以有效控制乙脑的流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江苏省发生6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进行随访,分析病例的基本情况、流行病学史、免疫史、临床表现与治疗情况,从而为乙脑临床诊断和科学制定防治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13—2017年江苏省发生63例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实验室结果和疫情资料, 结合现场调查进行分析。结果 结合临床症确诊的63例乙脑病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34例,乙脑的发病主要集中在<15岁的人群,以学生为主,占42.90%,乙脑患者血清/脑脊液标本109份,阳性率77.06%(84/109)。临床表现多起病急伴有发热,同时有头痛、精神怠倦、食欲差、恶心、呕吐和嗜睡,少数重型患者伴有呼吸衰竭。46.00%的病例曾接种过乙脑疫苗,接种疫苗后是否与临床症状出现有关尚不明确(P>0.05)。结论 主动开展人群抗体水平和蚊虫密度及种类监测,加强易感人群乙脑疫苗的免疫接种,是降低乙脑发病率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