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调查,其内容包括患者的社会环境状况,心理状况和影响患者透析因素。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单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分析,为透析质量持续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血液净化科412名MH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2例MHD患者中,高磷血症358人(86.99%),钙磷乘积大于55mga/dl。194人(47.15%),iPTH达标率为13.59%。首次透析使用血管通路为临时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者345人(83.74%),而以动静脉内瘘作为长期血管通路者395人(95.87%)。412例血红蛋白值为99.35±21.38g/L,其中女性95.50±23.66g/L,男性105.4±11.21g/L,两者均低于正常值(P〈0.05);其中血红蛋白≥100g/L占46.8%,血红蛋白≥110g/L占26.70;乙型肝炎抗原标志物和丙型肝炎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14.08%和9.47%;尽管有服用降压药物,本组大于140/90mmHg的高血压患者仍有343人(83.25%),其中使用3种以上降压药物的为315人(76.45%)。全部患者中每周透析三次者仅为214人(51.94%),透析频次与医保种类密切相关,每周透析三次患者的构成比,省医保)市医保)居民医保)自费。结论本中心MHD患者中,仍有部分患者未能很好的控制血磷、PTH水平,贫血、高血压的发生率仍高且达标率低,而医保类型的报销额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透析充分性,透析质量有待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成熟和提高越来越的尿毒症患者选择了血液透析,血液透析的确能够有效挽救病人生命并且能使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生命得到延续,但患者可能受疾病本身、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86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49例进行心理干预,常规护理组37例进行常规护理,入组当日与12周后采用HAMD量表和SF-36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心理护理组的HAMD评分在实施心理护理12周后评分显著下降(P〈0.01),SF-36评分升高(P〈0.05),常规护理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健康有益。  相似文献   

5.
血液,腹膜透析患者各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衰竭(CRF)进入尿毒症终末期时,病人全身各个系统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神经、精神症状的出现较为常见.患者也因年龄、病程长短、家庭情况、经济收入及疾病造成痛苦的程度不同而存在着各种复杂的生理、心理状态.笔者现将我院近3年收治的56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各种心理状态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也相应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血液透析患者存在着心理问题,因此对患者要进行心理干预.同时护士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感情沟通,取得患者的信任.此外,注重科学,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从事血液透析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和爱岗敬业精神,还要具有精通专业知识和较宽的知识面(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医学心理学等知识),通过运用自己的科学知识,娴熟的业务技能,提高患者的认识,以消除其恐惧、焦虑的心理.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促进患者的家庭体系朝着健康和谐的方向发展,更好的发挥家庭在帮助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的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及聚合酶链反应 (PCR)法检测了 38例血液透析 (血透 )患者抗 HCV抗体及HCV RNA ,研究其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以期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丙型肝炎在血透患者中的传播。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 :选取 1997年 5月上旬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血透的全部患者 38例 ,其中男 2 6例 ,女 12例 ,年龄 2 4~ 6 6岁 ,平均 (46 2± 16 7)岁 ;均为碳酸氢盐透析 ,透析时间 0~ 81个月 ,平均(11 2± 8 7)个月 ,输血次数 0~ 5 2次 ,平均 (6 8± 9 0 )次。2 .方法 :(1)抗 HCV抗体…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年龄段及透析年限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为个体化的透析饮食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3月在我市2家三甲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200例。记录患者基本资料及透析治疗信息;采用24h膳食回顾调查法获取膳食蛋白质摄入量,性别(男/女)、年龄段(岁)、透析年限(年)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膳食蛋白质摄入量的影响。结果: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膳食蛋白质摄入量全部不足:男性患者蛋白质平均摄入量为(65.37±13.27)g,女性患者蛋白质平均摄入量为(75.26±11.69)g,其中,50岁—59岁年龄段男、女性患者蛋白质摄入量均明显偏低,尤其是男性患者。而不同透析年限的患者膳食蛋白质摄入量无明显差异。结论:膳食蛋白质摄入量不足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主要特点。男性患者较女性患者蛋白质摄入量高,但占推荐量比例偏低;50岁—59岁年龄段患者蛋白质摄入量明显偏低。建议维持性透析患者适当增加膳食蛋白质的摄入,50岁—59岁年龄段患者,尤其是男性,更迫切需要增加蛋白质量。  相似文献   

10.
血液透析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与心理紧张来源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不同血液透析(血透)患者的心理紧张来源的差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提高其生存质量。为此,我们调查了我院慢性血透患者109例,探讨本地区血透患者的主要心理紧张来源以及影响因素。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为1998年3月至6月在我院血液透析中心进行血透治疗的患者109例。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见表1。确诊为尿毒症时间为6个月~16年,接受血透的时间为5个月~15年。 2.方法:经本人同意后,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会人口学特征及心理紧张来源。紧张来源问卷是参照文献Nursing …  相似文献   

11.
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研究我国血透患者的心理状况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R)、多维度健康状况心理控制源量表(MHLC)、艾森克个性问卷(EPQ)及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专用的生活质量表对北京六个医院透析中心的92名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了心理状态的研究,并与美国及加拿大相同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本组的血透存在着抑郁、焦虑、恐怖等心理障碍,出现心理障碍的比例显著高于美国同类患者(P<0.01),且焦虑的发生率高于美国同类患者(P<0.01)。这些障碍与MHLC中机遇项分(CED)显著相关(P<0.01)。EPQ中神经质项分高者倾向于发生抑郁、焦虑等心理障碍。本组的血透患者客观生活质量较加拿大同类患者低(P<0.01),但在总的生活满意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生活质量与心理及躯体因素均呈显著相关,心理障碍与躯体症状也显著相关(P<0.01)。结论 本组的血透患者心理状态与美国加拿大同类患者相比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特殊之处。我们应该兼顾病人的躯体和精神两方面的健康,努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血液透析(HD)是尿毒症患者的不完全性肾替代疗法,它给尿毒症患者带来了生存机会.患者从未经血液净化的明显尿毒症状态过渡到平稳透析阶段称为血液透析的诱导期[1].由于治疗方式的改变,这段时期的患者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大多数患者在此阶段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抑郁、绝望等紧张情绪,为了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了解掌握有关的血液透析的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顺利进入维持性血透,我院从2009年3月~2011年3月对28例诱导期HD患者采取心理干预,效果切实可见.  相似文献   

13.
首次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由于对透析知识缺乏了解,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精神问题.因此,在实施各种治疗与护理的同时,我们采取了一定的心理护理手段,使患者能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顺利完成首次透析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内科住院病人心理反应相关因素的调查及管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耿莉华 《护理学杂志》1999,14(4):240-246
对内科住院病人采用问卷法进行心理反应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结果:心理反应阳性率为34.33%;与病人关系密切的相关因素是关心自己的治疗、亲属探视,对病情担心,对环境感到陌生,睡眠以及陪住等,通过分析提出转变护理模式,建立心理护理登记制度等护理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性病患者的心理调查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对148例门诊初诊的性病患者进行心理和就医行为调查,发现36.49%的患者有恐惧心理,37.84%患者就诊首先考虑保密因素,16.22%患者不相信自己患子性病,致使59.46%患者寻病7d以上才就诊。通过调查分析,对护士在性病医疗预防护理对策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江宁地区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现状。方法:选择2013年1月在本中心透析龄大于3个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其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138例,男86例,女52例,男女比例1.65∶1,平均年龄(50.71±14.44)岁。23.2%的患者原发病因不明。在明确原发病的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肾炎67例(占63.2%),糖尿病肾病14例(占13.2%),高血压肾损害8例(占7.5%)。透析龄≥5年占50.7%,透析龄≥10年占5.8%。单纯血液透析87例(63.0%),血液透析加血液透析滤过35例(25.4%),血液透析加血液灌流16例(11.6%)。94.9%的患者每周透析3次以上。自体动静脉内瘘132例(95.7%)。91.3%患者有高血压,52例(37.7%)患者血压未控制,有45例(32.6%)血红蛋白<110g/L;114例(82.6%)存在钙磷代谢紊乱,iPTH>300ng/dl者有67例(54.0%)。医保覆盖率100%。乙型肝炎感染者9例,丙型肝炎感染者17例,乙型和丙型肝炎同时感染者5例。结论:本中心血液透析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ESRD的主要原因,医保覆盖率较高,50.7%的患者透析龄在5年以上,但血压和血红蛋白的达标率低。相当比例的血液透析患者未能满意地控制钙磷代谢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相似文献   

17.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不断发展,血液净化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其中在中毒治疗方面已经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方法。为了解血液净化在中毒方面的使用情况,在中华医学会浙江省肾脏病分会倡议和领导下,对浙江省42家医院中毒患者的血液净化治疗情况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理干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焦虑及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35,自引:17,他引:35  
将 8 0例首次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4 0例。对观察组进行 8周的心理干预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宣教。两组在血液透析开始时及 8周后分别进行SAS、SDS评分。结果SAS评分差值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SDS评分差值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提示心理干预对减轻病人的焦虑情绪有一定作用 ,而对抑郁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抑郁状态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病人抑郁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 Zung抑郁自评量表对 5 8例 MHD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6 0 .3%的病人处于不同程度的抑郁状态 ;透析时间≤ 1年或伴有并发症者 ,其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透析时间 >1年或无并发症者 (P<0 .0 5 ,P<0 .0 1)。结论医护人员对初期透析及有并发症者应予以足够重视 ,做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 ,以减少或缓解 MHD病人的抑郁发生率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新乡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疾病构成,为早期控制原发疾病、延缓肾功能进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3月新乡地区4家综合医院36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3个月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不同原发疾病所占比例,与国内外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统计数据进行对比.结果(1)364例患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150例(占41.2%),糖尿病肾脏疾病98例(占26.9%),高血压肾损害43例(占11.8%),多囊肾病19例(占5.2%),梗阻性肾病14例(占3.8%),风湿病6例(占1.6%),血液病1例(占0.3%),其他33例(占9.1%);(2)与全国不同省份地区相比,尿毒症原发疾病前3位一致,仅有个别地区(2010年广州统计资料)显示糖尿病肾脏疾病比例已占据第1位,但不同地区的统计数据显示前3位原发病所占比例并不相同,说明尿毒症患者原发病疾病谱存在地区差异;(3)通过与1999年、2000年~2005年、2006年~2010年、2011年后不同时间段全国各地区透析登记资料对比,10余年来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害所占比例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糖尿病肾脏疾病所占比例与1999年、2000年~2005年、2006年~2010年相比具统计学差异(P<0.05),与2011年后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糖尿病肾脏疾病在尿毒症中所占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近5年登记资料糖尿病肾脏疾病正在逐渐成为尿毒症患者的主力军.结论(1)目前新乡地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原发疾病前3位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脏疾病、高血压肾损害,与全国各地市统计数据基本相同;(2)过去和现在国内尿毒症患者仍以慢性肾小球肾炎占首位,但糖尿病肾脏疾病、高血压肾损害比例明显升高;(3)不同地区间疾病谱存在差异;(4)现阶段的工作重点需要向控制糖尿病、高血压转移,最终才能延缓终末期肾脏疾病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