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微血管性心绞痛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测定了14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X组)血脂、空腹和餐后2h血糖、胰岛素水平变化,并选择20例正常人(C组),15例冠心病人(D组)作对照。结果:①X组与D组餐后2h胰岛素、胰岛素/血糖比值显著高于C组(P<0.05)。②X组的糖耐量异常者占71.4%,D组占40%,均高于C组,X组比D组更高(P<0.10)。③餐后2h胰岛素与甘油三酯和apoB呈正相关,与apoA1呈负相关。结论:微血管性心绞痛存在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餐后高胰岛素血症及血脂代谢紊乱,与内分泌代谢的X综合征有其共同点。  相似文献   

2.
该文对41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其空腹血清胰岛素,C-肽/胰岛素比值,胰岛素峰值/空腹胰岛素比值,胰岛素高峰出现时间。结果表明:微血管病变组空腹胰岛素浓度明显高于非微血管病变组(P<0.01),空腹C-肽/胰岛素比值明显低于非微血管病组。微血管病变组餐后1小时胰岛素高峰出现率明显低于非微血管病变组,餐后3小时胰岛素高峰出现率高于非微血管病变组(0.05>P>0.01),两组之间的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BMI、胰岛素峰值/胰岛素空腹值,胰岛素敏感指数之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该文对41例п型糖尿病者进行胰岛素释放试验,测定其空腹血清胰岛素,C-肽/胰岛素比值,胰岛素峰值/空腹胰岛素比值,胰岛素高峰出现时间。结果表明:微血管病变组空腹胰岛素浓度明显高于非微血管病变组(P〈0.01),空腹C-肽/胰岛素比值明显低于非微血管病组。微血管病变组后1小时胰岛素高峰出现率明显低于非微血管病变组,后3小时胰岛素高峰出现率高于非微血管病变级(0.05〉P〉0.01),两组之间的年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安全性及临床依从性。方法将6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心绞痛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心绞痛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尼可地尔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及患者依从性。结果治疗12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的66.6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治疗后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运动总时间延长、ST段压低最大程度降低(P<0.01),对照组治疗后平板运动试验检查运动总时间延长、ST段压低最大程度降低(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与对照组的6.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服用尼可地尔药物依从性为83.3%。结论尼可地尔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的效果显著、安全,患者用药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塞与高胰岛素血症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45例2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及51例非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患者与38例健康对照组分别进行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C肽(FCP)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定。结果:前两组患者血清空腹胰岛素、C肽均高于对照组,ISI低于对照组。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组FINS,FCP高于非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组,ISI低于非糖尿病组。结论:2型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IR)和高胰岛素血症(HINS),HINS可能与糖尿病腔隙性脑梗塞患者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彭红侠 《中原医刊》2007,34(23):49-5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音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相关因素。方法测定249例(其中微血管病变125例,无微血管病变124例)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胰岛素测定、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各时相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血糖曲线下面积显著高于无微血管痛变组(P〈0.01),各时相胰岛素值、胰岛素曲线下面积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其病程呈显著正相关,与胰岛素分泌呈显著负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痛程的延长、持续的高血糖、严重的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微血管性心绞痛实施尼可地尔治疗效果观察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作用。方法:从自2014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到我院住院、治疗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表法将10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分成两组,即参照组(n=50)与研究组(n=50),对参照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实施传统的抗心绞痛治疗措施,对研究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实施传统抗心绞痛治疗措施加尼可地尔药物治疗措施,对比分析两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情况。结果:经过不同方式的治疗后,研究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且血管内皮功能改善情况也优于参照组,组间存在较大差异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结论:将尼可地尔药物治疗措施应用在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临床治疗工作中能够获得较为良好的临床效果,不仅能够提高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而且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的生存质量,促使其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IR)与高血压合并脑卒中的关系。方法:92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脑血栓组)38例、腔隙性脑梗死(脑梗死组)26例及脑出血组28例。测定三组急性期与恢复期空腹血糖(FPG)、空腹血胰岛素(Fins)、血脂,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与对照组(非神经科住院患者)比较。结果:急性期三组I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脑血栓组及脑梗死组的IS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脑出血组IS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合并脑梗死存在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外周动脉内皮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方法:选取3组受试对象,20例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20例正常对照和三支病变的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患者,分别测量静息条件下、反应性充血后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变化,同时测量各受试对象的颈总动脉内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结果:反应性充血所引起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在微血管性心绞痛和CAD组无显著差别(P>0.05),但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颈总动脉内膜厚度在微血管性心绞痛和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05),但显著低于CAD组.微血管性心绞痛组有1例颈总动脉IMT≥0.8 mm,CAD组有18例,正常对照组则未见改变.结论:研究发现微血管性心绞痛患者外周动脉内皮功能明显受损,颈总动脉IMT可帮助鉴别微血管性心绞痛和CAD.  相似文献   

10.
糖耐量低减及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胰岛素原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糖耐量低减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真胰岛素、胰岛素原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2例(A组),糖耐量低减者66例(B组),糖耐量正常的健康对照者54例(C组),用放免法检测空腹真胰岛素、胰岛素原、免疫反应性胰岛素、C肽的浓度,同时检测血溏、血压,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结果:发现A组和B组真胰岛素、胰岛素原、免疫反应性胰岛素、C肽的浓度和胰岛素抵抗的程度在肥胖者均比非肥胖者高(P<0.05),胰岛素原、免疫反应性胰岛素及C肽在C、B、A组水平依次递增(P<0.05),真胰岛素水平在C、B组呈递增趋势,但A组比B组略有下降。结论:糖耐量低减者及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原分泌增加现象,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真胰岛素分泌减少现象,高胰岛素原血症可能是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的表现,同时也可能作为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监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精胰岛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07例,按随机原则分为A、B、C三组,各组均用硝酸甘油10mg,1次/d。静脉泵入,同时睡前皮下肌注不同剂量的甘精胰岛素,分别为10U、14U、18U,于用药前和用药后2周,分别检测心电图、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B),并于2周内记录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甘精胰岛素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患者以上指标均有明显降低(P〈0.05),甘精胰岛素用18U心绞痛发作频率低,持继时间短,较其他两组明显(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各组无明显差异。结论:甘精胰岛素10U、14U、18U均有良好的控制血糖、稳定心绞痛作用,但18U剂量下作用更强.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贾中军 《中外医疗》2013,(35):51-51,5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病人胰岛β细胞功能.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48例,以72例无微血管病变患者为对照组,76例并发微血管病变患者为观察组,采用馒头餐试验,对两组患者胰岛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曲线下总面积等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比.结果 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馒头餐试验各时段血糖水平与血糖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胰岛素分泌指数、馒头餐试验中各时段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病人存在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衰退现象,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对患者高血糖症状进行积极控制,给予胰岛素补充治疗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防治中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梗塞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脉介入(PCI)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对2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行PCI术,按梗死前48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A组(有心绞痛)106例;B组(无心绞痛)114例,观察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梗塞前心绞痛通过缺血预适应保护心肌,减少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及蛋白激酶C抑制剂(PKCI)在冠心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2例心绞痛患者(AP)、41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0例正常对照者(NC)血小板胞浆PKC及PKCI活性,血小板胞膜PKC活性。结果: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胞浆中PKC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心绞痛组低于急性心肌梗塞组,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胞浆中PKCI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其中心绞痛组低于急性心肌梗塞组;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小板胞膜PKC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心绞痛组高于急性心肌梗塞组。结论:PKC可能与冠心病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5.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与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24h尿白蛋白排泄量(UAE)将58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尿白蛋白正常组(I组)和微量尿白蛋白组(Ⅱ组)比较两组血脂,血压,冠心病及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差异,结果示:Ⅱ组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A1与载脂蛋白B100的比值(ApoA2/ApoB100)较I组降低(P〈0.05),冠心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示:ApoA1,ApoA1/Apo  相似文献   

16.
刘少奎  初南  刘莹  应晓扬 《现代医学》2002,30(3):148-150
目的:探讨糖尿病(DM)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糖尿病对梗死前心绞痛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137例AMI患者分成4组,I组:DM伴AMI患者有梗死前心绞痛(14例);Ⅱ组:DM伴AMI患者无梗死前心绞痛(18例);Ⅲ组:不伴DM的AMI患者有梗死前心绞痛(43例);Ⅳ组:不伴DM的AMI患者无梗死前心绞痛(62例)。比较各组患者肌酸激酶心型同工酶(CK-MB)峰值、射血分数、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Ⅲ组CK-MB峰值明显低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I、Ⅱ和Ⅳ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身血分数和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Ⅲ组组无心源性休克发生,发生率显著低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Ⅲ组病死率最低,明显低于I、Ⅱ和Ⅳ组(均为P<0.05);I、Ⅱ和Ⅳ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不伴DM的AMI患者心肌有保护作用,但DM伴AMI患者梗死前心绞痛的心肌保护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胰岛素抵抗(IR)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共73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3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9例,另选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15例作为对照组。血浆hs-CRP水平测定采用微粒增强免疫投射比浊法,血清胰岛素含量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依据稳态模式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衡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采用Gensini积分系统。结果:冠心病患者IRI和血浆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患者中,AMI组和UAP组IRI和hs-CRP高于SAP组;冠心病患者Gensini积分与IRI、hs-CRP,IRI与hs-CRP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921,0.669,0.619,P均〈0.01)。结论:IR和hs-CRP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状态有关,2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的:探讨冠心病胰岛素抵抗与纤溶活性的相互关系。方法:前瞻性研究,测定60例冠心病病人(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和30例急性心肌梗死)和30例正常人的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PA)和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活性;以及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BG)。对测量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痛病人FBG无明显变化,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PAI活性明显较对照组增高,t—PA活性校对照组明显下降。时60例冠心病病人ISI与纤溶活性备指标进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FBG、Fins、ISI、胰岛素释放指数与PAI活性呈正相关,与t-PA活性呈负相关;急性心肌梗死组FBG、Fins、ISI与PAI活性呈正相关,与t—PA活性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病人的纤溶活性异常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19.
赵娴 《大家健康》2016,(4):137-138
目的:为有效治疗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患者,临床探究前列地尔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3~2015.4期间96例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8例、治疗组48例。对照组给予相应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剂,观察病患恢复情况。结果:联合组有效率为93.8%较单一组81.3%高,单一组患者临床胸痛改善情况较联合组差,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率差别无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较单一组患者心功能指标恢复好,P<0.05。结论:临床对心脏微血管型心绞痛患者采用前列地尔治疗,患者症状改善良好,心率恢复良好,可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敏感性与其他代谢异常的关系。方法用正常血糖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26例健康者和84例高血压病患者的葡萄糖代谢率,用盐负荷升压及减钠降压试验测定盐敏感性。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葡萄糖代谢率比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84例高血压病患者中有47例(55.9%)存在胰岛素敏感性降低,50例(59.5%)存在盐敏感。按葡萄糖代谢率数值把84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高血压病合并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组(降低组)47例,胰岛素敏感性正常组(正常组)37例。经方差分析,纠正体重指数后,降低组的各项代谢指标仍比正常组高,盐敏感发生率分别为58.1%,21.7%(P〈0.01)。结论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加重了高血压病患者盐、血脂及血尿酸等的代谢紊乱,胰岛素抵抗可能是其他各项代谢异常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