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毅东  李猛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0):1243-1244
心率变异性作为唯一的一个能够定量反映自主神经的活性及其调节功能的检测方法,对评价许多心血管疾病和神经内分泌疾病过程中自主神经的变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它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和不能为其他任何检查所替代的特点,已得到了公认。RFCA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的手段。本文主要探讨RFCA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方法:选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280例,男118例,女162例;年龄12~69岁,平均38.7岁。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19例.左侧旁道147例,右侧旁道14例;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率变异性时域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RFCA后各指标值显著降低。结论:射频电流对心脏自主神经有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主神经系统与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2011年2月-2012年8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行左房环肺静脉消融术治疗阵发性房颤的患者82例,均接受三维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左房环肺静脉电隔离射频消融术。分别在术前3d、术后3d、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6个月定期随访,并进行12导联动态心电图(Hoher)监测,根据术后3d的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早期复发组(34例)和未复发组(48例);并根据3个月后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房颤晚期复发组(22例)和无复发组(60例)。分别记录早期、晚期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平均心率(MeanHR)及心率变异(heartratevarability,HRV),进行比较分析,包括时域指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超过50mm的N—N间期所占百分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功率(10w frequency,LF)、高频功率(high frequency,HF)、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LFIHF)。结果82例患者均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术后未复发组与复发组比较,早期MeanHR降低,HRV指标均显著降低,LF/HF升高;晚期仅有反应迷走神经的指标显著降低,LF/HF升高。结论迷走神经的持续降低可有效地减少房颤的晚期复发。  相似文献   

4.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32-235
目的:观察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RFCA)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纳入120例阵发性心房颤动行RFCA术治疗患者,利用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便携式远程心电记录仪监测术后3个月内快速房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并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心房颤动早期复发组与无复发组,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内心电图与24小时动态心电图,分析HRV、DC的变化特点与早期复发的关系。结果:120例患者均完成3个月随访,早期复发54例。心房颤动RFCA术后HRV指标显著降低,两组相比,早期复发组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H)下降更显著,早期无复发组DC下降更显著。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早期复发与总功率(TP)、低频功率(LF)无相关性(P>0.05),早期复发与高频功率(HF)、L/H及DC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RFCA术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L/H显著下降可能与心房颤动早期复发有关,DC显著降低可能与消融术后早期窦律的维持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应用射频消融术(RFCA)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04例快速心律失常患者病例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分析射频治疗术成功率和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半年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一次治疗成功率为97.12%(101/104),复发率为3.96%(4/101).结论 运用射频消融术治疗快速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一次治疗效果,治疗过程安全性好,做好消融治疗能量强度和持续时间控制,能取得较好临床效果,适宜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心率变异性(HRV)时域和频域分析对35例发性室上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后的自主神经功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例房室结折返性心运过速者行慢通道消融后HRV显著降低,21例房室旁道折返性心动过速者消融旁道后HRV亦明显下降,射频消融术有可能损伤副交感神经纤维致HRV降低,房室结改良术较旁道消融更易损伤副交感神经纤维,房室旁道的消融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7.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4):452-455
目的:观察右室流出道不同部位起源的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前及术后的心率变异性及其变化。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射频消融术的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RVOT-VPC)患者102例,按室性早搏起源不同分为间隔组和游离壁组,再分为男性和女性亚组,对患者术前与术后心率变异性变化进行分析。结果:(1)消融术前心率变异性指标:1室间隔组女性患者术前rMSSD显著低于间隔部女性患者;2两组患者的频域指标总功率、低频功率(LF)高于正常值范围,男性患者术前LF/HF<1,女性患者LF/HF>1。(2)消融术后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变化:与术前比较:1间隔组女性患者术后:时域指标rMSSD、PNN50显著降低;频域指标HF、LF显著降低;2游离壁组女性患者术后rMSSD显著降低;3间隔组女性LF/HF值术前术后均高于游离壁组女性,但无显著差异;4室间隔和游离壁男性室早患者的心率及HRV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3)消融术后心率变化:1间隔组女性患者中,术后最高心率和平均心率均显著降低;2两组男性患者心率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VOT-VPC患者的交感和迷走神经兴奋性增高,射频消融术后,间隔部起源的室性早搏女性患者的反应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张力的HRV指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心率变异性测定了以了解慢性肾炎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状态,并探讨其机理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0名正常人,40名肾功能正常期、18名肾功能不全代偿期、21名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19名肾功能衰竭期和14名尿毒症期的慢性肾炎患者,进行了心率变异性测定。心率变异性以SDNN、SDANNindex、SDNNindex和rMSSD作为观察指标。结果:慢性肾炎患者随着肾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SDNN、SDANNindex、SDNNindex、rMSSD逐渐降低。结论:慢性肾炎患者随着肾功能的减退,心率变异性下降,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下降,有可能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颈椎病合并眩晕的心率变异性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患有颈椎病合;并眩晕的患者32例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率变异性测定,并与32例无 眩晕的颈椎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合并眩晕组最小心率及平均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01),提示合并眩晕的颈椎病患者HRV减低,其主要原因可能是自主神经中枢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率变异性(HRV)改变特点。方法:采用HRV的时域分析法对25例DCM病者、22例非DCM心衰病者及24例健康人进行HRV对比分析。结果:DCM病者HRV各时域指标SDNN、TRIA、SDNN5、SDANN、PNN50、RMSSD均明显低于正常人组(P<0.0001)和非DCM心衰组(P均为0.001以下);DCM病者HRV降低程度与心功能级别显著相关,而与室性心律失常、左室舒张期末径、心胸比例无关。结论:DCM病者心脏植物神经改变可能是一种器质性损害;对DCM患者,HRV降低可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的心率变异性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原发性高血压早期的心率变异性改变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630042)成战鹰,陈运贞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之一,但具体地位不很清楚。由于高血压可致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也可引起继发性自主神经改变。心率变异性是反映自主神经活性的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降低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进行了变异性的临床分析,根据心率变异性时域法测定SDNN>50定为第1组,SDNN<50定为第2组。结果 通过统计分析发现两组患心衰程度、心律失常发生率、死亡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率变异性降低与心肌梗死预后有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及迷走神经兴奋(EVN)的相关因素。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396例,DSA引导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术中进行心率和HRV监测,根据术中是否出现EVN分为EVN组和非EVN组,对两组的HRV参数低频指标(LF),高频指标(HF)及LF/HF进行比较,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EVN的相关因素,以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评定抑郁、焦虑发生情况,分析抑郁、焦虑与EVN的关系。结果原发性三叉神经痛396例患者术中出现EVN者23例,EVN组较非EVN组LF及LF/HF明显降低,HF增高(P〈0.05),相关因素筛选结果抑郁是EVN的密切相关因素,抑郁患者为27例,其中出现EVN20例(74.07%),焦虑伴抑郁者为23例,出现EVN3例(14.29%)。结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5.8%患者可出现EVN,抑郁是术中EVN的密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4.
包淑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313-13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42例子宫肌瘤患者,在B超的引导下,用射频消融治疗仪治疗直径<5cm子宫肌瘤,功率设定为30W,时间设定15~20min,凝固肌瘤组织。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子宫肌瘤的大小、形态及临床症状的变化评定其效果。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5.7%,其中治愈率为61.9%,好转率为33.8%,无效率为4.3%。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靠、疗效肯定的微创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5):11-14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后阵发性房颤患者心率减速力(DC)对复发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1月在心内科行左房环肺静脉消融术(CPVI)治疗阵发性房颤(PAF)的患者80例,分别在术前、术后3 d、3个月和6个月定期随访,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根据术后3个月的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未复发组(56例)及复发组(24例)。记录各时期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患者的心率减速力、心率加速力(AC)和心率变异(HRV),并比较分析。结果 (1)术后即刻患者与术前比较HRV、DC值、AC值绝对值均明显降低(P0.01);(2)与术前相比,无论复发组还是未复发组术后各时段DC值均下降(P0.05),而在复发组,与术后即刻相比,术后3个月DC值升高(P0.05)。未复发组,术后各时段DC值保持在较低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DC4.5 ms患者的复发率53.5%(15/28)高于DC≤4.5 ms的17.3%(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PVI术后即刻未复发组与复发组DC值均降低,提示迷走神经功能降低;术后3~6个月复发组迷走神经功能恢复较快,未复发组迷走神经保持在较低水平;术后3~6个月DC值4.5 ms患者复发率增高。  相似文献   

16.
杨焱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6):147-147,149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5月~2011年5月我院妇产科门诊的2891例宫颈糜烂患者,自愿选择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2800例回院复查,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结果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糜烂治愈率100%。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宫颈糜烂效果显著、出血少、恢复快,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局部射频消融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已经成为继手术切除、介入治疗后的第3大肝脏肿瘤治疗手段,由于其疗效确切,在小肝癌的治疗方面,射频消融疗效与手术切除相近,因此被认为是小肝癌的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射频消融术可经皮、经腹腔镜手术和经开腹手术三种.局部消融治疗的特点包括:直接作用于肿瘤,具有高效快速的优势;治疗范围局限于肿瘤及其周围组织,对机体影响小,可以多次治疗.现将2009年-2010年收治的32例经皮经肝、腹腔镜下、开腹直视下射频消融术治疗肝脏肿瘤,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射频消融术是通过心内电极导管输入一定的物理能量(30赫兹--300赫兹),利用热能造成局部细胞蒸发、脱水,导致细胞不可逆性坏死,从而破坏心动过速或折返途径,达到根治或控制心律失常的一种介入治疗方法.该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反复发作性阵法性室上速,旁道合并房颤或其他快速性心律失常而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药疗及不愿长期药疗的患者,主要的适应症:预激综合征、心房颤动伴房室旁路前传折返性室上速、特发性室速、房速、房扑、局灶性房颤.  相似文献   

20.
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9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在B超引导下,采用射频治疗仪专用穿剌针治疗直径<5cm、孤立性子宫肌瘤98例。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子宫肌瘤的大小、形态及临床症状的变化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达97.9%。治愈36例,其中术前肌瘤直径3cm以下者25例,3~5cm者11例;有效60例,其中18例肌瘤直径缩小50%以上,42例缩小不足50%;无效2例,其中1例因失访视为无效,1例再行手术切除。所有病人均无手术损伤的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子宫肌瘤安全、可靠、有效,是一种微创治疗子宫肌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