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带血运的组织并胚胎脊髓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带蒂的大网膜、椎旁肌并胚胎脊髓移植对损伤脊髓的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将动物分为胚胎脊髓移植 大网膜组、胚胎脊髓移植 椎旁肌组、胚胎脊髓移植组、损伤对照组。移植后1、2、4、8、12周,进行HE、Nissl、嗜银染色、电镜检查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查,观察移植存活、分化及其宿主之间的关系。结果 提供血运的胚胎脊髓移植到损伤的脊髓后,移植物膛逐渐增大,充满损伤的洞腔,并可在宿主脊髓内继续分化发育,与宿主脊髓形成部分纤维和血管联系。结论 带蒂的大网膜和胚胎脊髓组织联合移植能较好地修复损伤的脊髓。  相似文献   

2.
胚胎脊髓组织植入成年鼠损伤脊髓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胚胎脑组织移植术,观察胚胎大鼠脊髓组织在同种成年鼠损伤脊髓内存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将孕13~16d的胚胎大鼠脊髓组织移植入成年鼠脊髓T11-L1背外侧组织创伤后3~5d的腔隙内,胚胎脊髓组织在能在宿主鼠脊髓内存活,并生长发育成为成熟鼠脊髓组织构筑,移植组织存活率50%,胚胎鼠脊髓移植组织的存活受宿主脊髓损伤程度,供体胚龄,移植时间和部位,移植组织营养及供血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利用胚胎脑组织移植术,观察胚胎大鼠脊髓组织在同种成年鼠损伤脊髓内存活、生长情况。结果表明,将孕 13~16d 的胚胎大鼠脊髓组织移植入成年鼠脊髓 T11 L1 背外侧组织创伤后 3~5d 的腔隙内,胚胎脊髓组织能在宿主鼠脊髓内存活,并生长发育成为成熟鼠脊髓组织构筑。移植组织存活率为 50% 。胚胎鼠脊髓移植组织的存活受宿主脊髓损伤程度、供体胚龄、移植时间和部位、移植组织营养及供血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胚胎脊髓移植对脊髓内源性NGF影响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胚胎脊髓移植后,脊髓内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的表达及NGF多肽的合成。方法:采用分子生物学和免疫组化方法。结果:胚胎脊髓移植可以促进和在一定时间内增加损伤脊髓内NGF mRNA的表达和NGF多肽的合成;胚胎脊髓植入后早期能在宿主脊髓内表达和合成NGF;损伤和移植条件下,NGFmRNA的表达与合成主要在脊髓前角神经元。结论:内源性NGF在移植后的损伤脊髓中可能对再生轴突起重要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带血管周围神经与胚胎脊髓联合移植修复成鼠脊髓损伤模型。方法 成鼠胸髓左后柱损伤后 ,先用自体带血管正中神经转位移植 ,使神经与脊髓间形成一间隙 ,再植入胚胎脊髓 ,观察其生长、发育和分化情况。结果 术后 8周 ,有 60 %的动物存活。胚胎脊髓存活率为 10 0 % ,体积增长 3 78%。结论 该模型操作简便 ,动物存活率较高 ,能充分保证胚胎脊髓的存活、生长和发育 ,在脊髓损伤修复研究方面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超微结构角度对胚胎脊髓移植后宿主脊髓神经毡(Neuropil)重建、突触形成、突触分类等问题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电镜观察拍片作图像分析。结果:在移植术后60d内,移植组突触密度增加迅速,显著快于损伤组;但胚胎脊髓移植对再生突触的结构比例无明显作用,再生的突触中,先以Ⅱ型突触为主,此后Ⅰ型突触数量逐渐增加;从突触接触和囊泡类型来看,新生突触主要为轴-树型突触和含清亮囊泡的胆碱能型突触。结论:胚胎脊髓移植对损伤脊髓神经毡内再生突触的数量及成熟度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同种胚胎脊髓移植治疗成年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所造成的截瘫 ,至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本实验采用同种胚胎脊髓移植治疗成年大鼠脊髓损伤 ,通过观察植入的胚胎脊髓在宿主脊髓内的分化发育过程及对损伤脊髓再生修复的促进作用 ,为进一步探索脊髓损伤后再生修复的机制和胚胎脊髓移植的临床应用提供可能有用的实验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与分组  Wistar大鼠 96只 ,体重 (2 0 0± 2 0 )g ,雌雄不拘。随机分为两组 :①胚胎脊髓移植组 :72只 ;②单纯脊髓损伤组 :2 4只。1.2 截瘫模型制备  采用大鼠胸腰段 (T11 L1)脊髓左侧半横切损伤模型。1.3 胚胎脊髓移植 …  相似文献   

8.
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胚胎脊髓修复成鼠损伤脊髓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将妊娠14天胚胎脊髓植入急性损伤的成体脊髓后1、3、5、7、10、15和30天,用原位和斑点分子杂交技术对胚胎脊髓和正常脊髓内BDNFmRNA的表达变化作了定性和定量观察。结果在正常脊髓内,BDNFmRNA以前角运动神经元和少量胶质细胞分布为主;脊髓损伤后,杂交产物扩大到中小型神经元,同时更多的胶质细胞参与了反应;胚胎脊髓移植后,除移植物本身继续维持表达外,正常脊髓阳性反应神经元和胶质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损伤组原位和斑点分子杂交的反应强度明显高于正常组,而移植组的分子杂交反应又在很多时相点上显著高于损伤组。结论移植的胚胎脊髓除为自身和宿主脊髓提供神经营养外,也诱发了正常脊髓在发生过程中曾经拥有的合成机制,以增强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方式为自身的再生提供营养,同时也为移植物的发育分化提供合适的营养环境。  相似文献   

9.
郭庆山  王爱民  蒲渝  杜全印  孙红振 《重庆医学》2007,36(19):1993-1994,F0003
目的 观察已分化神经干细胞植入成年鼠损伤脊髓后的变化及检查修复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 以胚胎脊髓提取液(FE)诱导细胞/PGA支架复合物分化后,植入成年鼠损伤脊髓,观察分化细胞的存活和发育情况并评估动物的运动功能.结果 FE体外可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成神经元、星形和少突胶质细胞.植入脊髓后,分化细胞/PGA支架复合物(dNPC)内的细胞成分可以存活并继续成熟,动物BBB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dNPC含有已经分化的细胞,移植后各种细胞成分可以存活并继续成熟,对成年鼠损伤脊髓的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胚胎心肌细胞移植到急性梗死心肌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观察移植的胚胎心肌细胞在成年兔急性梗死心肌组织内的生长发育过程和其与宿主心肌组织的相互作用,以及对周围心肌血运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兔胚胎心肌细胞,经DAPI标记后,直接注入成年兔的急性梗死心肌组织内(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4wk后处死动物,进行组织学和电镜观察。结果 4wk后的心肌组织切片中,移植心肌细胞与宿主心肌细胞之间形成闰盘,其排列方向与宿主心肌肌纤维方向平行,同时,与对照组相比,心肌梗死区面积减少及移植区血管密度增高(P<0.05)。结论 移植的胚胎心肌细胞在受体急性梗死心肌内可以继续生长发育,逐渐分化成熟,从而稳定病损的心肌结构,改善心脏的收缩功能,同时,对改善周围血供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孕15~17d的Wistar大鼠胎脑新皮质组织移植到同种幼鼠大脑新皮质的相应区。分别于术后7、15、30、60、150d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追踪观察移植物存活、生长分化及其与宿主脑的整合和神经纤维联系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大部分移植物内的幼稚神经元不仅能存活,且能生长分化直至成熟,其形态结构和宿主脑神经元相似,移植物和宿主脑界面建立不同程度的整合,部分存活的移植物和宿主胞间形成纤维径路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浴超微结构角度对胚胎脊髓移植后宿主脊髓神经毡(Neuropil)重建、突触形成、突触分类等问题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电镜观察折片作图像分析。结果:在移植术后60d内,移植且突触密度增加迅速,显著快于损伤组;但胚胎脊髓移植对再生突触的结构比例无显著作用,再生的突触中,先以Ⅱ型突触为主,此后Ⅰ型突触数量逐渐增加;从突触接触和囊泡类型来看,新生突触主要为轴-树型突触和含清亮囊泡的胆碱能型突触。结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内微环境诱导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状况,确定胚胎干细胞脑内移植的最佳分化阶段。方法:将未分化的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和经维甲酸初步诱导分化的胚胎干细胞分别进行侧脑室内移植,通过苏木素伊红(HE)染色、尼氏染色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胚胎干细胞移植后的存活和分化情况。结果:未分化的昆明小鼠胚胎干细胞侧脑室内移植后.不能很好地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有形成畸胎瘤的倾向。而经维甲酸初步诱导分化的胚胎干细胞进行侧脑室移植后4周,移植物中有相当一部分细胞为NSE免疫阳性细胞.部分细胞的胞浆中可见尼氏小体。具有神经细胞的典型特征。结论:经过维甲酸诱导后,胚胎干细胞发生了向神经细胞的分化.在侧脑室微环境中可以存活.并朝着神经细胞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14.
胚胎脊髓及大网膜双重移植治疗急性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胚胎脊髓及大网膜双重移植对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建立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用胚胎脊髓及带蒂大网膜双重脊髓移植,并与单一胚胎脊髓移植的方法进行对照,用形态学技术观察两种移植方法中,移植物存活、生长情况,及移植后的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结果:双重移植组移植物的神经细胞存活、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移植后肢体功能恢复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网膜的吸收和供血功能有利于胚胎移植物的存活、生长,并对急性脊髓损伤后肢体功能恢复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哺乳动物胚胎脊髓神经细胞体外培养的细胞模型,提高培养用脊髓神经细胞的产率以及活性,使实验的细胞模型有良好的一致性和可比性。方法:18d的大鼠胚胎的脊髓经取材、分离、消化后作原代细胞培养,从细胞形态学及细胞计数角度观察细胞生长与分化过程。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观察了神经营养素受体TrKA、TrKB、TrKC在脊髓神经细胞的表达。结果:大鼠胚胎的脊髓神经细胞在体外条件下,可良好存活并有正常的表型分化,TrKA、TrKB、TrKC在细胞膜上呈阳性反应。其细胞数量(集落数)与形态以及存活周期可满足体外实验的基本要求。结论:这种分离培养方法简便、成功率高、稳定性强、细胞产量高且质量好,有助于离体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6.
胚胎早期胰腺发育中相关因子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人胚胎胰腺发育过程中相关因子表达的变化,为胚胎胰腺移植治疗糖尿病提供基础性研究。方法 对7~12周胎龄段的胰腺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析胰腺发育中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胰岛的分化和形成。结果 胰岛素、胰升糖素、生长激素抑制因子及细胞角蛋白在胚胎胰腺发育中7周开始表达,与胰岛的分化和形成一致,随着胎龄的增加表达增强;IGF-Ⅰ及Ⅶ因子在胚胎12周时出现在胰腺间质内。结论 胰岛素、胰升糖素、细胞角蛋白和IGF-Ⅰ在人胚胎胰腺的发育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与胰腺内外分泌腺的分化和形成有关;12周后的胚胎胰腺可以作为胚胎胰腺移植的供体。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胚胎神经上皮干细胞分别植入PD大鼠模型两侧纹状体内的存活、分化及对疾病的治疗情况。方法将GFP转基因鼠的胚胎神经上皮干细胞体外克隆增殖后,分别立体定向移植到PD模型鼠的毁损侧纹状体和健康侧纹状体内,术后观察动物的行为改变,分期取材后检测移植细胞的存活与分化状况,比较两种移植方式的治疗作用。结果移植后实验动物的旋转行为明显改善,移植细胞在宿主脑内存活良好,并分化出TH阳性神经元,损伤侧移植组效果更好。结论神经上皮干细胞植入损伤侧纹状体内的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小鼠胚胎干细胞植入大鼠脑内存活和增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ES细胞)植入大鼠的隔区和海马内后存活和增殖的情况。方法:以SD大鼠为宿主,将BrdU标记的ES细胞植入宿主的隔区和海马内,移植后1、2、3、4和8周后取脑,冰冻切片,进行尼氏、BrdU、PC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ES细胞存活和增殖的情况。结果:ES细胞移植入大鼠隔区和海马内后,从第1周到第3周,移植物呈团块生长,第4周移植物较第3周缩小,第8周未发现移植物;BrdU和PCNA(核增殖抗原)免疫染色结果阳性。结论:小鼠ES细胞移植入大鼠隔区和海马内后,可以存活增殖4周左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人胚胎生殖细胞移植于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区后的存活率和增殖分化能力,探讨人胚胎生殖细胞异种异体移植的可行性.方法 取5~9周人胚胎生殖脊细胞,分离、体外培养获得胚胎生殖细胞;用SD大鼠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分为对照组、移植组.分别在移植后1 d和1、2、4周处死大鼠,以抗人细胞核抗体MAB1281作为示踪剂,观察转录因子Nkx-2.5在移植大鼠心脏组织的阳性表达;分析人胚胎生殖细胞在宿主体内转化为心肌细胞的能力.结果 成功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移植组心肌梗死区抗人细胞核抗体MAB1281和转录因子Nkx-2.5均呈阳性表达,对照组均为阴性表达.结论 人胚胎生殖细胞植入心肌组织后,不仅在心肌内存活而且表现出向心肌细胞分化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应其龙  唐镇生 《上海医学》1994,17(4):191-194
本实验对胚脑组织进行了冷冻保存、培养和移植,以观察冻存后的胚脑组织在体外及宿主脑内继续生长,分化的情况。结果显示:培养4-5小时后细胞贴壁,1天后开始有轴突长出,在所有贴壁细胞中,有50%-58%能继续经培养后存活。把经冻存的胚脑细胞移植到幼鼠脑内,40-45天后尼氏染色切片观察,细胞形态正常,与周围宿主脑区有明显的界限。本实验证实冻存的胚脑组织复苏后仍保持继续生长,分化和建立突触联系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