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从晚期艾滋病(AIDS)病人中分离培养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毒株,对其生物学表型和基因型进行鉴定,了解中国临床HIV-1毒株的生物学特征,以期探讨HIV-1生物学特征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收集6例AIDS晚期病人的静脉全血,分离血浆和外周血单个核淋巴细胞(PBMCs);流式细胞仪检测CD4细胞,bDNA法检测病毒载量;PBMCs共培养法分离HIV-1毒株;终点稀释法滴定分离株的感染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分离株的env区;以MT-4细胞检测毒株的融合诱导性。结果6例病例中分离出3株能在PBMCs中连续稳定传代的HIV-1毒株,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50/ml)分别为6.3×10^3、10.2×10^3、2.51×10^3;3株毒株均为B亚型,均不能引起MT-4细胞病变。结论共分离出3株感染力相对较高、呈慢/高型复制动力学、M-嗜性、非融合诱导性的HIV-1 B亚型临床分离株。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离得到能够稳定传代的我国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流行毒株,并进行生物学表型鉴定。方法分离、活化正常人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离病人的PBMC,采用PBMC共培养和全血共培养的方法分离病人的HIV-1,通过培养上清内P24抗原含量检测病毒的复制情况。同时,标本采集后测定CD产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从270例HIV-1标本中,分离到可稳定传代的强阳性毒株58株,总分离率为21.48%。病毒载量与分离率呈正相关;CD4^+T细胞计数对分离率的影响没有显著性差异。病毒载量高的标本比病毒载量低的标本分离株的快高型比例大。提示毒株的生长动力学特征与病人的病毒载量相关。结论从我国5个地区的270份HIV-1感染者样本中,分离出58株原代分离毒株,丰富了我国HIV-1毒种库,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的艾滋病防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材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HIV-1感染者体内中和抗体状况,探讨HIV-1感染的病理机制.方法病毒的分离和培养采用共培养(co-culture)方法,从29例HIV-1感染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PBMC)分离了29株HIV-1原代病毒,中和实验采用病例血浆中和分离的相应病毒株,再感染经PHA刺激活化后的正常人PBMC,培养5天检测其HIV-1 p24抗原含量以判断中和效果.结果29例研究时象中,24例是无症状感染者,5例为AIDS患者.我们发现17例无症状感染者的ID50≥8,其中10例ID90≥8,4例产生高滴度中和抗体ID90≥64,交叉中和实验结果表明这4例感染者的血浆对异体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中和效应,其中尤以s7,s28作用最强.而AIDS患者中仅2例ID50≥8,其中1例ID90≥8,无1例产生高滴度中和抗体.结论通过对HIV-1感染者血浆中和效应的观察,表明多数感染者对自身同血源病毒的中和抗体滴度较低,但也有少数感染者能产生较高滴度的中和抗体,有必要深入研究其广泛的中和病毒效应;此外,早期无症状的感染者似比晚期有症状者对自体病毒的中和效应强,提示抗病毒治疗应于感染早期进行,以免机体体液免疫反应的进一步恶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CD4+T细胞DNA为模板,进行gp160扩增,构建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前病毒假病毒,通过中和试验验证其具有感染活性。方法选择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成功的病人3例,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纯化CD4+T细胞,提取DNA,以其为模板扩增gp160全长基因,并克隆到pcDNA3.1(+)表达载体上,酶切验证得到阳性克隆。将此阳性克隆和pNL4-3质粒共转染,获得HIV-1假病毒。用免疫兔血清验证假病毒的感染活性。结果成功地获得了1株假病毒。用免疫后的兔血清测定半数抑制浓度(IC50)的滴度约在1∶90~1∶270之间。病毒的加入量与细胞感染率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说明该假病毒感染系统可以通过细胞感染率较好地反映出感染性病毒的含量。结论获得了具有感染活性的HIV-1B/C重组型假病毒。  相似文献   

5.
保存时间对血浆样本HIV-1病毒载量测定值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保存时间对血浆样本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病毒载量测定值的影响。方法应用HIV-1核酸序列扩增系统技术(NASBA)对87份-20℃保存的HIV-1抗体阳性血浆样本分组,分别在第0、3、6、11、12、13、14个月进行HIV-1病毒载量检测。结果-20℃保存3个月的样本病毒载量无明显降低,平均下降0.210Log值(P〉0.05),6个月以后的样本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平均下降0.256Log值(P〈0.05),11、12、13个月以后的样本病毒载量明显降低,平均下降大于0.428Log值(P〈0.05),但病毒载量下降幅度与原始病毒载量无关(P〉0.05)。结论血浆样本在-20℃条件下保存6个月以上HIV-1RNA病毒载量水平降低明显,已不能真实反映原始样本病毒载量水平,用于病毒载量检测的血浆样本在-20℃冰柜中不宜超过3个月。  相似文献   

6.
HIV-1初筛试验阴性的AIDS患儿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性,7月龄,因发现口腔白斑半年、反复发热、咳嗽5个月,于2005年10月24日入院。其母在患儿入院时承认在生产时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确认试验为阳性。患儿为足月剖宫产,无产伤史。母乳喂养6天后改为人工喂养。2005年4月即出生后1个月,家长发现患儿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经局部治疗无效。同年5月起开始出现发热、咳嗽,均考虑支气管肺炎,予抗感染治疗尚有效,但仍反复发作,10月再次高热遂收入院。体检:体重、身高均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音.口腔黏膜及舌头可见散在白色斑片.双肺呼吸音粗.  相似文献   

7.
HIV-1中和抗体的作用与机制及实验室检测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中和抗体在防止病毒感染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中和抗体也能协同细胞免疫应答延缓感染者的疾病进程.HIV-1中和抗体主要通过结合HIV-1感染细胞过程中暴露的各种中间结构而干扰HIV-1进入靶细胞,从而阻断感染的发生.同时,病毒通过变异和外膜糖蛋白(Env)的高度糖基化发生免疫逃逸.目前中和抗体的检测主要依赖于体外中和试验,近年来研究者不断对该试验方案进行优化和标准化.对中和抗体作用的相关机制的逐渐阐明、相关检测技术的发展,必将推进疫苗研究的发展,并为疫苗评价提供新的可信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利用TZM-b1细胞系检测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对逆转录酶抑制剂(AZT、d4T、ddI、NVP)的药物敏感性,并用该方法检测中国抗病毒治疗失败者的表型耐药.方法 用两种实验室适应毒株SF33和ⅢB来评价TZM-b1细胞方法的敏感性;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共培养法分离扩增抗病毒治疗失败者的临床毒株;用TZM-b1法检测16例临床毒株对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表型耐药.结果 AZT、d4T、ddI、NVP对SF33/ⅢB毒株的抑制50%病毒复制的药物浓度(IC50)分别为0.009/0.005μmol/L、0.125/0.113μmol/L、0.495/1.905μmol/L、0.093/0.045μmol/L.16例临床分离毒株中分别有13(81.3%)株、13(81.3%)株对AZT和NVP耐药.其中7株(53.8%)显示对AZT高度耐药;对NVP耐药的均为高度耐药,其中8株IC50升高1 000倍以上.结论 TZM-b1细胞系可用来快速检测HIV-1病毒表型耐药.我国抗病毒治疗失败者的表型耐药主要表现为对AZT和NVP耐药.  相似文献   

9.
HIV-1疫苗研究新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国才  李妍  凌虹 《中国艾滋病性病》2005,11(6):468-470,473
1981年发现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以来的20年间,AIDS已成为全球最严重的感染性疾病和非洲地区人口死亡的首要原因。来自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最新的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到2004年底,全球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的人已达3940万,较前一年新增490万(http://www.unaids.org)。HIV感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蔓延,预防性疫苗是最有前景的控制HIV感染的策略,却面临着诸多科学的挑战,如:(1)缺乏对免疫与保护相关性的了解;(2)对灵长类保护试验与人体保护性疫苗相关性的知识有限;(3)HIV基因的变异及由此导致的病毒免疫学性状的变异对疫苗效力的影响。尽管如此,科学界一致认为研制出安全、有效的HIV疫苗完全可能。  相似文献   

10.
9株艾滋病病毒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从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血液中分离HIV,进行HIV分离株的生物学特征研究。方法 采集10份福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肝素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与健康人PBMC共培养进行HIV-1的分离,使用含神经氨酸酶(NA)的T细胞培养液提高病毒分离率,通过检测P24抗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电镜观察等确定病原分离结果。用H9及MT4细胞对分离的病毒进行细胞嗜性的研究。结果 从1  相似文献   

11.
美国的OrasureTechnology(口腔稳健技术公司 )于 2 0 0 4年 3月 2 4日收到美国 (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对它的O raquick快速检测HIV 1和HIV 2抗体方法的批准。此试验方法既可以用指尖血 ,又可以用静脉血同时检测上述两种抗体。这种单一的快速检验HIV 1和HIV 2两种毒株的方法可以为广泛的检查、治疗与预防HIV/AIDS所用。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 ,口腔稳健技术公司的总裁和执行长官MikeGausling说 :“在美国出现HIV 2较大流行的城市地区 ,和当要求检测HIV 2作为正常检查项目的一部分的国家 ,这种方法就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AID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采用干血点法检测艾滋病病毒1型(HIV-1)抗体。方法 用干血点法对391例吸毒者、HIV感染的高危人群进行了HIV-1抗体的检测,并用常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对比,阳性结果用免疫印迹法(WB)进行确认。结果 391例吸毒者中,共检出39例阳性,阳性率为9.95%,干血点法与ELISA法的结果完全一致,结果符合率为100%。39例阳性经WB法确认为HIV感染。结论 干血点法进行HIV-1抗体检测准确可靠,有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性,成本低廉,标本易采集,且样本无传染性,方便邮寄等诸多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家庭匿名检测HIV及不便采血的广大农村地区。  相似文献   

13.
HIV-1基因分型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艾滋病病毒1型(HIV-1)属于单股正链核糖核酸(RNA)逆转录病毒科(Retrovirid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其成熟病毒粒子含2个基因组,每个基因组全长约9.8kb,含3个结构基因、6个调节基因和两侧长末端重复序列。该病毒因具有高突变率、高重组率和高复制率等特点,故其基因组能快速变异,产生大量变异株,从而顺利逃脱宿主的免疫压力,致使HIV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总数日趋增多。  相似文献   

14.
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报道,在HIV感染高发地区,人群大规模接种麻疹疫苗后免疫力将受到影响。研究人员通过卫星图像随机选择赞比亚家族中9个月至5岁的儿童1015人,通过口腔液体样本检测麻疹病毒和HIV-1的抗体。853例(84%)有接种麻疹疫苗史。具有HIV-1抗体的儿童54人中33例(61%)有麻疹抗体,而无HIV-1抗体的儿童796人中568例(71%)有麻疹抗体。研究人员表示,在赞比亚HIV-1感染的高发地区,虽然强化接种了麻疹疫苗,但是人群的免疫力仍然令人堪忧。  相似文献   

15.
BED-CEIA HIV-1发病捕获酶联法应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病学的队列研究和一些实验室方法都可用于对目标人群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新近感染状况的估计,但各种方法在偏倚的控制、价格、技术等方面存在制约其被广泛应用的因素。BED HIV-1发病捕获酶联法(BED HIV-1 Incidence Capture EIA,简称BED-CEIA方法)作为一种可以估计目标人群HIV-1新近感染状况的实验室方法,已在各个国家得到了一定的规模应用。该文主要综述了BED-CEIA方法目前在国内外的应用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HIV-1感染者在长期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前后血浆中p24抗体和总HIV-1特异性抗体水平变化特点及其与HIV-1储存库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3年7月于我中心接受ART满5年的27例HIV-1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素酶免疫吸附试验和酶...  相似文献   

17.
面临艾滋病病毒(HIV)感染快速增长,乙型肝炎病毒(HBV)严重肆虐以及大量发生HIV-HBV重叠感染的严峻现实,研究我国HIV-HBV重叠感染后HBV对HIV感染的疾病进程的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综述了HBV的X蛋白诱导HIV-1复制和转录的研究进展,表明HBV重叠感染可能是加速HIV疾病进展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大量的研究结果证明,艾滋病病毒1型(HIV-1)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在病毒的免疫学控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病人临床病情了解的需要促进了各种检测和定量HIV-1特异性CTL方法的发展。最早的检测HIV-1特异性CTL的方法,是在^51Cr释放法(Chromium releaseassay,CR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方法虽然在检测CTL识别的抗原多样性方面非常有效,且能精确阐明被CTL识别的最佳表位,但实验周期长,所需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较多,有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19.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疗法(HAART)的广泛运用,使得在美国和一些发达国家,艾滋病(AIDS)发病率和AIDS相关疾病的死亡率大为降低。但是Chun等人首先发现在静止的记忆性CD4^ T淋巴细胞中,存在着潜伏的艾滋病病毒1型(HIV-1)病毒库。同时1997年底,分别有3个研究小组独立证明,在他们检测的接受HAART为期短至10个月、长达30个月的HIV感染者中,其血浆病毒水平已经被抑制到检出限以下,但仍然存在着一个病毒储存库,病毒可以从中分离出来。研究者逐渐认识到起初对于HAART疗效的估计过高。  相似文献   

20.
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早期的生物学特征及免疫学应答很可能是决定病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研究显示:在黏膜感染后出现的病毒准种是由单个病毒发展而来的,初始有效的免疫应答可驱动病毒逃逸突变的产生,这对抵御病毒的早期免疫反应和控制急性期病毒血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文章讨论了近年来关于HIV-1感染早期免疫应答动力学和特征方面的研究及其对研制有效预防性疫苗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