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2015年桂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15年桂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对2015年儿科门诊及儿科病区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1704例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出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2015年桂林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的MP总阳性率为18.19%,女性患儿MP阳性率(22.48%)高于男性患儿(1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1岁、1~<3岁、3~<6岁、6~14岁患儿MP阳性率分别为6.25%、18.59%、25.56%、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季、夏季、秋季、冬季MP阳性率分别为21.56%、15.29%、16.52%、18.4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是导致儿童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其感染具有性别和年龄差异。主要流行季节为春冬季节,6~14岁儿童为MP感染高危人群,应着重做好MP感染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提供相关资料。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回顾性分析2006年全年4196例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结果在4196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739例,阳性率为17.61%,男女患儿阳性率分别为14.77%和22.66%。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阳性率也逐步增加。1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2~14岁)5.38%。在1岁以内的患儿中,小于半岁的患儿阳性率不到1.00%,远低于半岁至1岁的患儿(9.70%)。全年均可发病,但春夏季阳性率较高。结论肺炎支原体好发于一岁以上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全年均可发病,春夏季阳性率较高。半岁以下婴儿阳性率太低,检测肺炎支原体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闽南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抗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测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法)对2013年7月至2014年4月份来该院儿科门诊及儿科病区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IgM检出情况调查与分析。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阳性率较其他地区高为总阳性率26.9%,其中男性阳性率25.1%;女性阳性率30.1%;0~1岁患儿阳性率16.8%;1~2岁患儿阳性率31.5%;2~3岁患儿阳性率33.9%;3~6岁患儿阳性率32.5%;6~9岁患儿阳性率43.0%;9~12岁患儿阳性率22.3%;12~15岁患儿阳性率23.5%;2013年7~12月MP-IgM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9.0%、19.8%、20.1%、30.6%、28.1%、43.1%;2014年1~4月MP-IgM检出阳性率分别为24.3%、23.0%、25.3%、29.6%。结论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呈升高趋势,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检测对儿童肺炎的鉴别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 收集2010年1~12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342例呼吸道疾病患儿血清,采用被动凝集法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Ab)检测,MP-Ab滴度≥1:80判为阳性.结果 342例患儿MP-IgM抗体阳性102例,阳性率为29.8%.2010年<1岁、1~3岁、3~6岁、6~14岁各不同年龄组中MP-IgM阳性率分别是10.5%、30.3%、35.6%和30.0%.一、二、三、四季度MP感染的检出率分别是:44.3%、15.4%、22.7%和31.1%,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一、四季度MP-IgM感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二、三季度(P<0.01).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占有较高比例,阳性率与年龄、季节有关.  相似文献   

5.
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但多以呼吸道感染为多见,仅依据临床表现一般难与细菌、病毒及结核菌感染作鉴别。自2001年8月至2002年4月,我科引进胶体金标记技术,对收治儿科住院的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抗体(Anti-Mp-IgM)检查,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23例。现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检测对象本院儿科以呼吸道感染收治的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4月~15岁。其中,上呼吸道16例,气管炎18例,支气管炎14例,肺炎12例,均于入院后3天清晨空腹抽血作血清Anti-Mp-I…  相似文献   

6.
45例小儿支原体肺炎高敏C-反应蛋白检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明杰  王萍  王坤  韩媛媛 《检验医学与临床》2009,6(24):2108-2108,2110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者高敏C一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对45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和43例同期住院的非支原体性肺炎患儿同时测定hs—CRP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hs—CRP阳性率(35.6%)低于非肺炎支原体感染者的hs—CRP阳性率(58.1%)。结论联合测定hs—CRP和肺炎支原体抗体IgM可在一定程度上诊断和鉴别诊断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患者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探讨社区医院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方法用日本富士瑞必欧被动凝集法试剂盒对本院628例怀疑Mp感染儿童血清进行Mp-IgM抗体检测,按患者年龄、咳嗽时长及季节分成不同组,分析各组阳性率。结果 628例患者标本中有230例结果呈阳性,检出率为36.6%,其中4~6岁组发病率高达50.5%,咳嗽超过15d的患者阳性率高达58.3%,各季节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传染性强,具有小规模爆发流行特征,青少年群体应注意防治,长时间咳嗽不愈的患儿应做Mp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小儿慢性咳嗽的关系。方法:对确诊的150例慢性咳嗽小儿和对照组126例小儿采用ELISA方法定性检测慢性咳嗽患儿血清中的Mp特异性IgM抗体,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50例慢性咳嗽患儿中,Mp—IgM阳性46例,阳性率30.60%,对照组126例患儿中,MPAb阳性15例,阳性率11.9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p感染可能是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以及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提供相关资料。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回顾性分析2006年全年4196例患儿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结果。结果在4196例患儿中共检出阳性739例,阳性率17.61%,男女性患儿阳性率分别为14.77%和22.66%。男女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一岁以内患儿阳性率明显低于其他年龄段,其他年龄各段之间阳性率无明显差异。在一岁以内的患儿中,小于半岁的患儿阳性率不到1%,远小于半岁至1岁患儿的阳性率(9.7%),春、夏季发病率较高。结论肺炎支原体好发于一岁以上儿童,女童感染机会高于男童,全年均可发病。半岁以下婴儿阳性率太低,检测肺炎支原体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0.
3576例呼吸道感染者血清Mp—IgM抗体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门诊及儿科病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为临床诊断、治疗积累经验,提供资料。方法采用ELISA法检查呼吸道患者血清中肺炎支原体(Mp)IgM抗体。调查2008年2月至2009年1月共计12个月的门诊及儿科住院患者3576例肺炎支原体IgM检查出分布情况。结果在3576例患者中共检测出阳性716例,其中男390例,女326例,阳性率分别为20.9%及19.0%,性别间感染率无统计学意义;在各年龄段中,以1~3岁组及4~6岁组检出率最高;小于1岁组最低,经统计学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在划分的春、夏、秋、冬四季中,以冬、春季检出率最高,夏、秋季次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肺炎支原体在1~6岁阳性检出率最高,男、女患者在性别上无差异;呈散发型,但以冬、春季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小儿不同C反应蛋白(CRP)水平呼吸道疾病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情况,为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湛江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疾病住院患儿,每月随机抽取50例,合计600例,记录下患儿的年龄、发病季节、入院时诊断,并在入院时检测患儿CRP与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水平,分析比较不同CRP水平下不同呼吸道疾病组、不同年龄组、不同季节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MP-IgM阳性率)情况.结果 CRP正常组MP-IgM阳性率显著高于CRP异常组(P<0.05).CRP正常水平时MP-IgM阳性率:婴幼儿组较年长儿组高,秋季组与冬季组较春季组高,支气管肺炎组(肺炎组)与毛细支气管炎组(毛支组)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组(上感组)高,毛支组较急性支气管炎组(支炎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异常水平时MP-IgM阳性率:婴幼儿组与年长儿组及不同季节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组较上感组与支炎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正常水平下,婴幼儿、秋冬季、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CRP异常水平下,肺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支原体感染率高,临床上均要加强检测,及早诊断与治疗,以减少肺炎支原体所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鉴别诊断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效能和临床应用前景.方法 收集有关血清CRP鉴别诊断小儿CAP的临床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CRP阳性率高于支原体肺炎患者、病毒性肺炎和正常健康人(均P<0.001);支原体肺炎患者血清CRP阳性率亦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和正常健康人(均P<0.001);而病毒性肺炎患者血清CRP阳性率则高于正常健康人(P=0.01).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CRP显著高于支原体肺炎患者、病毒性肺炎患者及正常健康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患者血清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溶性白细胞介素受体(sIL-2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60例小儿肺炎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病毒性肺炎20例(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20例(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20例(细菌性肺炎组)。选择3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CRP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中sIL-2R、G-CSF水平。比较不同病原体感染肺炎患儿血清sIL-2R、CRP含量;比较不同年龄肺炎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分析肺炎患儿体温与血清G-CSF水平关系。结果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sIL-2R、CRP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支原体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病毒肺炎组,细菌性肺炎组血清CRP水平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60例肺炎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为61.7%,其中1~2岁患儿的血清G-CSF阳性率最高。60例患儿中发热患儿血清G-CSF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发热患儿。结论测定血清中G-CSF、sIL-2R、CRP水平有助于小儿肺炎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患儿性别、年龄及季节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0月1342例患儿MP-IgM抗体(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结果分别与患儿性别、年龄及季节的相互关系。结果 1342例患儿中MP-IgM抗体检出阳性471例,阳性率35.1%。其中1~5岁儿童发病最多。男女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季发病率较高。结论 MP是引发儿童肺炎的主要原因之一,血清被动凝集法检测MP-IgM具有操作简便、敏感度高、能早期诊断等优点,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检测结果 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的相关性.方法 112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入院后24 h内检测PCT、hs-CRP,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细菌性肺组炎PCT与hs-CRP呈正相关(r=0.855,P<0.01),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的PCT与hs-CRP均无相关性(P>0.05),细菌性肺炎组PCT和hs-CRP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P<0.05).支原体肺炎组hs-CRP阳性率与病毒性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性肺炎患者PCT 与hs-CRP检测结果 呈正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鉴别诊断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力衰竭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对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的2012年10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3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力衰竭的患儿及同时期肺炎支原体感染无心力衰竭的对照组11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力衰竭组患儿≤1岁30例(56.6%),44例听诊心音均低钝。与对照组比较,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力衰竭组呼吸困难、基础疾病和混合感染比例更高,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更高,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水平更低。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中小婴儿、合并心脏基础疾病、混合2种及以上病原菌感染、高C反应蛋白、高乳酸脱氢酶、低血红蛋白水平可能更容易出现心力衰竭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对肺炎支原体IgM抗体和DNA检验结果分布规律的分析,探讨其对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2014年全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0~16岁儿童肺炎支原体IgM抗体(MP-IgM)和肺炎支原体DNA(MP-DNA)检测数据。其中MP-IgM 114 374人次; MP-DNA 8 014人次,分析性别、年龄、季节等与该指标阳性率的关系; 收集同时进行MP-IgM和MP-DNA检测的患者5106例,分析不同年龄两指标阳性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①不同性别、年龄和季节MP-IgM和MP-DNA检测阳性率不同,女性的检测阳性率均高于男性; 1~3岁的MP-IgM和7~12岁的MP-DNA阳性率分别高于其他年龄段; MP-IgM检测阳性率以春秋季为高,而MP-DNA则以夏秋季为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不同标本类型MP-DNA阳性率有所差异,以肺泡灌洗液的阳性检出率最高,为49.95%。③MP-IgM和MP-DNA阳性一致性与年龄有关,以4~6岁和7~12岁符合率较高,分别为35.2%和45.8%。结论 ①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发病人群以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为主,女性多于男性,秋季高发。②肺泡灌洗液是MP-DNA检测最佳标本类型。③<1岁和1~3岁宜采用MP-DNA和MP-IgM联合检测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呼吸道感染儿童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探讨肺炎支原体在不同季节、年龄段患儿的感染现状。方法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来该院就诊的5 403例0~14岁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采用被动颗粒凝集法测定肺炎支原体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 403例怀疑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检出阳性率为67.8%。2~3岁和3~4岁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4.9%和18.4%。此外,每年10月份至次年1月阳性率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有上升趋势,0~6岁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主要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于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患儿中实施生化检验,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95例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患儿作为观察组,与同一研究时间段从我院选取95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实施生化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结果肝功能、心肌功能各项指标对比分析,观察组均显著较高,差异显著,P<0.05;血沉水平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患儿高于健康体检儿童(P<0.05)。结论通过在支原体肺炎合并肝损伤、心肌损伤患儿中实施生化检验,可通过较高的肝功能、心肌功能各项指标水平较高对患儿病情进行判断,继而为临床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多层螺旋CT(MSCT)联合血清肺炎支原体免疫球蛋白M(MP-IgM)、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检测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诊断效能。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86例疑似支原体感染肺炎小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金标准将患者分为感染组(n=38)和非感染组(n=48)。采用MSCT对所有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并检测血清MP-IgM和MP-Ab水平,采用ROC曲线分析MSCT联合血清MP-IgM、MP-Ab对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的诊断效能。  结果  MSCT图显示,小儿支原体感染肺炎表现为支气管充气相、支气管壁增厚、磨玻璃影、网状影和支气管血管束增厚,此外还可见明显的呈扇形分布的薄片影。在38例感染患儿中,发生在单侧左肺的有15例(39.47%),发生在单侧右肺的有17例(44.74%),发生在双肺的有6例(15.79%);MSCT与金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2);感染组MP-IgM阳性和MP-Ab阳性率均高于非感染组(P < 0.05);根据临床诊断为准制作ROC曲线,其中3项联合的诊断价值最高,其与MSCT、MP-IgM、MP-Ab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MSCT联合MP-IgM、MP-Ab对支原体感染肺炎小儿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