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章失语症病因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法对38例16/12岁~13岁不同病因所致失语症患儿的失语类型、CT、MRI表现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38例失语症患儿脑外伤占55.26%(21/38)、其次为脑炎31.57%(12/38);CT,MRI提示病灶大多位于左侧半球;同一类型失语可由不同部位损伤引起;同一部位损伤可出现不同类型失语:儿童失语症恢复的时间与病因及患病年龄有关:脑外伤恢复最快、脑炎次之;年龄越小,恢复可能性越大,恢复得也越快.结论:儿童失语症的言语症状和治疗预后与成人失语症有较大的不同,尽早对失语症的病因进行治疗和功能训练对提高失语病儿的言语功能恢复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失语症康复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失语症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 ,有助于预测愈后 ,缩短训练时间。方法 :对 50例失语症患者进行语言分类后 ,对照治疗前后的听理解及言语表达能力的恢复情况。结果 :听理解能力普遍提高 ,言语表达的提高参差不齐 ,均与每个人的相关因素有直接联系。结论 :完全性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恢复极为有限 ,表达可采取替代法 ,语言治疗的重点应放在提高听理解上。其它类型的失语症 ,其听理解、口语表达均可程度不同地得到改善。在治疗中充分利用患者的积极因素。在此基础上 ,训练方法是最主要的康复因素  相似文献   

3.
针刺治疗失语心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失语症是由于脑损害而致对各种语言符号的表达及认识能力受损或丧失。常见的病因有脑血管疾病、脑外伤、脑肿瘤、脑部炎症及脑退行性疾病等 ,针灸科临床多见于脑血管意外以及颅脑外伤所致之失语 ,笔者临床采用针刺治疗失语症 ,取得较好疗效 ,现介绍如下 :1治疗方法1 1取穴 :主穴 :百会、人中、内关、三阴交、通里、廉泉。配穴 :四神聪、头皮针 :言语区(运动性失语取运动区下2/5 ;命名性失语取言语二区 ;感觉性失语取言语三区 ;混合性失语三区皆取之)。1 2操作方法 :百会、四神聪等穴沿头皮向前斜刺约0 5寸 ,将G6805型治疗…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失语患者的早期语言康复指导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对失语患者的失语症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后,采用反复听觉语言刺激训练、言语构音训练及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训练,并注重加强支持性心理康复及发挥家属在训练过程中的积极配合作用。结果训练组语言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对脑卒中失语患者进行早期语言训练指导,能尽早恢复患者语言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急性脑血管病致交叉性失语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8例右利手右侧急性脑血管病引起失语的患者采用高素荣《汉语失语检查法》及失语类型分类进行失语诊断,经常规脑卒中治疗并辅以简单言语训练后,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语言能力复查。结果8例患者均符合交叉性失语的诊断标准,经常规脑卒中药物治疗及语言训练后,语言功能恢复较好。结论交叉性失语有两种类型:镜像失语及非典型失语。交叉性失语多数为非流利型失语。交叉性失语症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周铁宝  张昕红  赵福全 《中国民康医学》2007,19(19):830-830,832
目的:探讨蒙古族皮质下双语失语症的特点。方法:用脑CT或MR I扫描的高精确定位对病前已掌握两种语言的蒙古族皮质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进行定位,然后参考北京医院王新德修改的汉语失语症检查法进行言语测定,1月后进行复评。结果:双语失语症只见于部分皮质下脑血管病例,占52.12%;双语失语多为不完全性中度语言障碍,病灶主要位于尾状核头部、壳核、内囊前肢、放射冠区及基底节周围白质部分。结论:皮质下双语失语症的特点与国内汉语皮质下失语症基本一致,恢复表现为几种形式。皮质下双语失语症发生与病灶部位,大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唇边针治疗脑卒中致完全性失语的临床效果。方法:完全性失语4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针刺人中、哑门穴和PACE、Schuell言语训练疗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唇边针,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失语评分判定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自身治疗前后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经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唇边针刺同时施以言语训练可以提高脑卒中致完全性失语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两例脑挫伤恢复期患者,经外科手术、头部 CT 和脑电图证实为额叶(主要是左侧前额叶)损伤所致的言语障碍。其特征性表现为:①缄默;②对听语和书面语理解一般无明显障碍,但不能对复杂语句和逻辑推理;③口语表达能力以突然的方式恢复,恢复后可能经过气息声说话阶段,然后才恢复有声言语,主动言语少;④常伴有失写。对此从神经心理学方面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类言语障碍应归属于失语症范畴,建议命名为动力性失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言语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语言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以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为时间段,选取80例来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伴运动后失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并根据抛硬币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言语训练治疗,而后比较两组患者失语症评分(复述、读、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失语症评分以及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言语训练对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语言功能的改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言语治疗对运动性失语的治疗的重要意义.方法 通过对运动性失语患者进行言语功能训练,运用西方失语症评定(WAB)量表进行评定,选取50例运动性失语患者分组进行言语功能训练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 进行言语治疗训练的运动性失语患者,在言语治疗3个月内康复率76%,与对照组16%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言语治疗在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康复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交叉性失语特点,观察其康复效果.方法:按照交叉性失语诊断标准筛选病例,对30例右利手右侧病变引起的失语患者进行失语评定,并观察1个月后康复效果.结果:本组30例交叉性失语患者,占全部失语病例的2.21%,治疗后1个月内恢复23例,其中完全恢复12例.本组资料统计与多种文献报道数据及预后结果相似.结论:交叉性失语预后好,开发右侧大脑半球的语言功能为失语症患者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脑卒中恢复期言语障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釆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64例符合入组标准的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护理主要采用了常规单纯言语康复训练,而观察组除此之外还采用了循证护理对患者进行护理,分别于入院时及住院后3周为结点,采用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法(WAB)、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定(CADL)和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3周后2组患者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法(WAB)、日常生活交流能力评定(CADL)和改良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评分均较入院时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循证护理应用于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康复训练护理效果肯定,且能够更好地改善患者的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规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实针刺配合语言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位患者随机分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组(治疗组)和假针刺配合语言训练组(对照组),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均观察失语检查记录评分值及脑卒中后失语生活质量检查评分值(SAQOL-39)。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均有恢复患者语言功能的效果(P<0.05),且治疗组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达90.24%,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配合语言训练能有效治疗脑卒中后失语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不同压力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后失语症的效果。方法选取兰考县人民医院2014年收治的96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高压氧治疗1组(0.18 MPa压力)、高压氧治疗2组(0.20 MPa压力)及采用常规脑外科综合治疗的对照组,各32例。治疗前后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对所有患者的失语情况进行评价,并比较3组患者平均失语恢复时间。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BDAE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1组BDAE分级优于治疗2组(P<0.05)。治疗1组、治疗2组平均失语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组和治疗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后失语症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言语功能,建议采用0.18 MPa压力进行治疗,可确保有效及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智能手机言语训练结合头针治疗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的临床疗效,以期探索一种新型失语症中西医结合疗法.方法:选取脑卒中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4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23例,各组脱落3例,最终分别纳入20例.对照组进行头针治疗加常规言语训练,常规言语训练包括口颜面动作训练、听理解、复述、命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失语患者实施语言康复训练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脑卒中失语患者32例,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语言康复训练;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于语言康复前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本组经语言康复训练后,在听理解、口语表达、复述和阅读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书写和计算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卒中失语患者实施康复训练有利于其语言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窗Schuell刺激疗法联合高压氧舱治疗对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8月—2011年9月我院住院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早期治疗Ⅰ组(时间窗<24 h)、早期治疗Ⅱ组(24 h≤时间窗<7 d)、早期治疗Ⅲ组(7 d≤时间窗<14 d)和晚期治疗组(时间窗≥14 d),每组21例。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及Schuell刺激疗法,其他各组予以基础治疗及Schuell刺激疗法联合高压氧舱治疗。比较各组治疗后失语症评分总分及复述、说、朗读评分。结果治疗后各组失语症评分总分及复述、说、朗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Ⅰ组、早期治疗Ⅱ组、早期治疗Ⅲ组和晚期治疗组失语症评分总分、复述评分、说评分及朗读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治疗Ⅰ组失语症评分总分、复述评分与晚期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huell刺激疗法联合高压氧舱治疗能显著提高运动性失语患者言语表达能力,降低致残率,越早(<24 h)进行康复治疗,患者的言语功能恢复越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计算机辅助综合训练对脑梗死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计算机辅助综合训练,对照组采用计算机辅助综合训练,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对患者进行西方失语成套量表测验(WAB)和洛文斯顿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估。结果:治疗1个月后,患者语言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WAB比较自发言语、复述、命名及失语商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LOTCA比较定向力、知觉、视运动组织、思维运作及总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计算机辅助综合训练对脑梗死后非流畅性失语症患者语言康复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失语症(aphasia)是语言获得后的障碍,是由于大脑损伤所引起的言语功能受损或丧失,常表现为听、说、读、写、计算等方面的障碍。目前国内外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将失语症分为不同的类型,国内对失语症的分类是以Benson为基础的,运动性失语就是其中一种(motor aphasia)。早在《内经》就有失语的记载,《素问.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暗痱,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暗者舌强不能语。后世历代医家亦有不同发挥。中医卒中失语的病因可归  相似文献   

20.
脑血管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约1/3以上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失语症是脑血管病、脑外伤和脑肿瘤等大脑疾病的常见症状。不同失语类型具有不同的特征,针对这些不同的特征可以采取不同的康复方法进行语言训练,作者对丘脑性失语的特征进行了研究,力图对临床失语的康复治疗提供指导性建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1999年4月~2004年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