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后清创引流在整形外科慢性溃疡中的应用。方法选取医院整形外科病房2015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80例慢性溃疡创面患者,随机将手术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溃疡研究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引流,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引流量、换药次数、创面愈合情况、感染控制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的术后日平均引流量为(56.93±10.41)ml多于对照组的(13.65±5.5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47,P<0.05);研究组换药次数(11.25±2.25)次,少于对照组的(25.64±3.5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1,P<0.05);研究组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5.36±1.36)d和(20.56±4.68)d,均短于对照组的(28.56±1.86)d和(30.91±7.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感染控制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感染控制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P<0.05)。结论 VSD能够有效降低整形外科慢性溃疡患者感染发生率,加速创面愈合,减轻疼痛,显著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成本,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在骨科创伤感染中应用的有效性。方法:把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骨科创伤感染的病人进行探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的病人除了进行常规治疗之外还进行VSD治疗,对照组的病人仅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两个星期的治疗,使用匹兹堡睡眠效果指数进行患者睡眠状况的评测,将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焦虑程度制成表格,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为期两个星期的观察和治疗后,观察组的患者睡眠状况和焦虑程度都有明显的改善,而对照组患者的睡眠状况和焦虑程度变化不大,骨科创伤感染的患者在接受治疗和护理后,获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VDS法对治疗骨科创伤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负压引流装置的改进对整形患者术后引流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整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引流装置改进的方法引流,对照组采用以往一次性负压引流球引流,比较两组负压引流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结果 观察组的置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1),切口甲级愈合率的比较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负压引流装置的改进达到整形患者术后引流要求,能有效地减少积液、积血、感染、皮瓣缘坏死等并发症,置管时间短,提高了患者伤口、皮片成活率,缩短患者住院天数,促进创面愈合,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研究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于本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以抽签模式抽选出58例,并将其以小组形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来进行探讨.其中,对照组仅选择传统开放式脓肿切开引流术为患者治疗方案,观察组治疗方案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96.55%>72.41%)),且P<0.05.结论:针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常规手术治疗基础上加以改良负压封闭引流术,患者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装置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提供经验参考.方法 将医院骨科行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生术后早期感染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抗感染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80 kPa负压引流,对照组予20 kPa负压引流,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引流术第3天C反应蛋白(CRP)为(8.21±4.92) 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56±5.63) mg/L;观察组患者12 h内引流量为(371.42±51.32) ml,总引流量为(524.51±59.51) ml,引流持续时间为(3.32±1.02)d;观察组患者12h内引流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总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引流持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感染控制时间为(5.63±2.9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9.28±4.2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封闭式高负压引流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感染时,引流第3天CRP及体温降低、12 h内引流量多、总引流量少、感染控制时间短,有利于患者感染的早日康复,可长时间的保留置换髋关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1例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VSD)治疗大面积溃疡创面患者的护理。方法患者分别经3次腰、臀、骶尾部创面清创和封闭负压吸引术,术后严密观察病情,重点加强对封闭式负压引流的管理,保持VSD负压引流通畅,及时解除负压失效及引流不畅的原因。结果感染创面的坏死组织得到彻底清除,有效地控制了全身感染,待创面肉芽生长良好后,给予创面清创、腹部取皮游离植皮术治疗,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创面愈合良好,无并发症发生,住院48 d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在骨外科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96个骨外科创伤病例,时间为2019年12月~2021年12月,以“信封法”为分组依据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实施传统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及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对比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临床相关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各项数据更令人满意(P<0.05)。结论:对骨外科创伤患者实施改良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更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有效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并减轻创面疼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究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于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50例骨科创伤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骨科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住院天数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达到100%,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P<0.05);实验组的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间形成明显差异(P<0.01).结论: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疗效显著,可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表现出了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合并感染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2月118例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合并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对照组58例,采用传统的换药、抗菌药物对症治疗等常规方法,观察组6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4.14%;观察组为90.00%;住院费用观察组为(14 942.7±4 283.3)元,对照组为(5 959.43±1 842.3)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软组织缺损、骨外露合并感染临床效果满意,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游离植皮以及皮瓣移植术联合方案应用于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患者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2年1—12月本院收治的70例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游离植皮以及皮瓣移植术的联合疗法,对比两组在炎症水平、疼痛程度、临床相关指标恢复情况、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的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炎症相关指标均较低,疼痛(NRS)程度较轻,临床相关指标恢复情况较佳,治疗总有效率较高,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四肢难治性感染创面患者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游离植皮联合皮瓣移植术的综合方案治疗下,病灶部位炎症及疼痛感得以大幅度减轻,治疗后恢复情况较佳,且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较低,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甲状腺手术不放置引流物的可行性及适应证等问题。方法随机将待手术的1450例良性甲状腺病人分成两组,其中不放置引流物的725例,放置引流物的725例,对近期效果以及远期效果等方面进行观察,了解放置引流物对手术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不放置引流物的725例在近期效果优于对照组,而远期效果二者差别不大。结论不放置引流物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但要掌握好适应证,如果有放引流物的适应证,就应放置,以免因小失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顽固性肺部感染改良体位引流痰液的治疗效果,并为其治疗提供干预对策。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7月行心胸外科术后发生顽固性肺部感染的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34例患者采取常规头低足高位引流痰液,观察组33例患者根据肺部感染病灶采取头低足高位、45°半卧位、头低足高俯卧位等体位引流,比较两周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主要评价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体位引流痰液后观察组PaO2为(96.32±6.26)mm Hg、PaCO2为(34.63±4.38)mm Hg、白细胞计数(10.15±2.71)×109/L、体温(36.46±0.53)℃、日痰量(451.24±36.18)ml、日脱氧时间(14.98±1.23)h、痰培养阴性28例、抗菌药物使用时间(13.53±1.68)d、肺部感染病灶缩小29例、住院时间(13.39±1.97)d,对照组分别为(72.32±5.98)mm Hg、(40.56±5.66)mm Hg、(13.78±3.15)×109/L、(37.15±0.93)℃、(324.86±24.36)ml、(7.84±0.95)h、22例、(24.35±1.26)d、23例、(25.25±3.12)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体位引流痰液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体位引流痰液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84.85%、对照组64.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胸外科术后患者顽固性肺部感染采用改良体位引流痰液效果显著优于常规引流痰液体位,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诊科预防清创缝合术后感染的临床效果,为预防感染发生提供参考资料.方法 选取医院急诊科清创缝合并给与护理干预患者196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急诊科清创缝合未给予护理干预患者140例为对照组,将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清创缝合术后7d,观察组感染9例,感染率4.59%,对照组感染16例,感染率11.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细菌培养,观察组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3.33%,表皮葡萄球菌占22.22%,对照组感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5.00%,表皮葡萄球菌占18.75%,溶血葡萄球菌占18.75%.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模式,能有效降低清创缝合术后患者的感染率,改善患者的伤口愈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式体位引流在消化外科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2013年5月-2015年5月医院消化外科92例肺部感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6例和研究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式体位引流,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恢复状况及肺部感染各项指标的差异,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治疗10d后,研究组白细胞计数及C-反应蛋白恢复天数、发热天数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发生肺不张4例,发生率为8.7%;对照组患者发生肺不张17例,发生率为37.0%;研究组患者肺不张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患者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式体位引流可以促进消化外科肺部感染患者恢复,疗效优于传统的体位引流,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烧伤整形外科医院感染现状及病原菌耐药性,为预防与控制外科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同顾性医院感染患者的病案资科,统计医院感染的原发疾病及手术种类、病原菌耐药率.结果 烧伤整形外科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8.1%、18.0%、17.2%、13.3%;以上病原菌均显示出较高的耐药性;59株葡萄球菌属中,检出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28株,检出率为47.5%.结论 务必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烧伤整形外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During two separate periods a total of 654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a clinical study relating preoperative bacterial colonization to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 in plastic surgery. During the second period one half of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ized to receive prophylactic azithromycin. Bacteriologica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nasal vestibulum during both periods, and additionally from the surgical field during the second period. All patients had preoperative chlorhexidine bathing. The bacteriological findings were categorized as either normal flora or potentially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as either having no growth. Surgical wounds were divided into four contamination classes. Postoperative follow-up was 30 days, and assessment of wound infection was based on a graded scale. We did not find an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lation between preoperative bacterial colonization and postoperative wound infection, regardless of place of sample collection, method of bacterial classification, class of contamination or use of prophylactic azithromycin.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究对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进行切口病灶清除手术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腰椎术后间隙感染提供一定借鉴。方法对比分析与回顾性分析相结合,调查2006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8例腰椎术后间隙感染患者治疗资料,根据其采用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12例患者采用抗菌药物输液及卧床休息保守治疗方法为A组;16例患者采用切口病灶清除手术治疗为B组,对A、B两组的治疗方法进行分析,并对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A组患者的平均疼痛消失、体温恢复时间分别为13、10周,多于B组患者的7、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平均红细胞沉降率正常时间、C-反应蛋白转阴时间分别为11、9.5周,多于B组患者的6.5、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3个月,长于B组患者的1.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住院花费分别为2.77万元,略少于B组患者的3.44万元。结论切口病灶切除手术疗效好、病程短,能够彻底清除病变部位的炎性组织、抑制细菌生长,减少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而引起的并发症,临床可推广该方法进行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产妇疤痕整形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为确保产妇瘢痕整形术后安全提供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2月-2017年2月行疤痕整形术产妇的临床资料,对产妇疤痕整形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采集感染产妇脓性分泌物等临床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查。结果 3000例疤痕整形产妇术后发生感染35例,感染率为1.17%;共检出病原菌42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18株,占42.86%;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占21.4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抗菌药物、手术时间、备皮时间、住院时间、残余创面及手术区内残留瘢痕组织为疤痕整形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瘢痕整形术后感染影响因素较多,为减少整形术后感染的发生,临床医师需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做好术前准备,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加强产妇产后营养,加速其术后康复,缩短疤痕整形术后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