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婧 《黑龙江医药》2010,23(2):244-246
目的:评价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心肌梗死伴有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81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两纽,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120ra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北京工业大学研制2100型心脏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采集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对指标进行比较各组治疗后30min、1h、6h、12h、24h和14天观察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外周血管阻力(SVR),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结果:环磷腺苷葡胺注射后外周血管阻力较治疗前下降(P〈0.05),每搏输出量,心脏指数较治疗前升高(P〈0.05),较对照组的变化更明显。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AMI,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治疗组治疗后心功能比治疗前平均改善1.6级,总有效率为92.85%,其中显效19例(67.85%),有效7例(25.00%),无效2例(7.15%)。对照组治疗后心功能比治疗前平均改善1.1级,总有效率为82.14%,其中显效8例(28.57%),有效15例(53.57%),无效5例(17.8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治疗AMI,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C反应蛋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义  苑丽娟  赵艳丽 《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0):1709-1709
本文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探讨环磷腺苷葡胺对其治疗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3例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应用环磷腺苷葡胺12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0d;对照组用胞磷胆碱0.75mg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2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脑梗死疗效好、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环磷腺苷葡胺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6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治疗组34例,对照组按常规心衰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加环磷腺苷葡胺。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及心功能指标改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环磷腺苷葡胺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1例56岁急性冠脉综合征男性患者,因“突发胸闷头晕伴意识不清4 h”入院,既往无药物、食物过敏史。入院后因改善心肌细胞代谢予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120 mg,ivgtt),10 min后患者出现风团样皮疹,以肩背部及颜面部为主,伴有瘙痒。经皮肤科诊断为急性荨麻疹,遂立即停用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先后给予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 g,iv)、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5 mg,iv)和氯雷他定片10 mg抗过敏治疗,约3 h后患者症状缓解,皮疹消退。  相似文献   

6.
环磷腺苷葡胺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朱永军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9):1443-1444
目的 研究环磷腺苷葡胺(心先安)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确诊的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A组(治疗组)26例和B组(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为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心先安和美托洛尔,观察两组治疗3周后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的变化.两组治疗前后均作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容积、左心室收缩末容积.结果 心先安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在对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心功能的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心先安与美托洛尔联合应用对心力衰竭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常见危重症,表现为急性肺水肿,重者伴心源性休克,如治疗不当,致死率极高。为提高疗效,探讨其治疗新途径,本研究采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佐治急性心力衰竭获得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环磷腺苷葡胺120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0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0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改善情况以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环磷腺苷葡胺治疗心力衰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陈涛  陈丽华 《安徽医药》2015,(2):384-386
目的:探讨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26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B组、C组,每组89例。 A组给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培哚普利2~8 mg· d-1;C组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90~180 mg· d-1;疗程均为14 d。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半径及血浆氨基末端B型钠利尿肽前体( NT-proBNP)水平。结果三组患者间治疗前的NYHA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伴随着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增加,其NT-pmBNP水平也逐渐上升,三组患者中NYHA心功能Ⅱ、Ⅲ、Ⅳ级每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A组相比,B、C两组治疗之后NT-proBNP和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半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治疗之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半径和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C组比B组治疗之后的NT-proBNP浓度显著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NYHA心功能分级与左室舒张半径呈正相关关系(r=0.625,0.417;P>0.01),和左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关系(r=-0.361,P>0.01)。结论 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患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于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培哚普利能够使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并明显改善心功能分级,环磷腺苷葡胺联合培哚普利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时虽不能进一步改善左室射血分数,却能够使NT-proBNP水平降低,并且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MCA)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将100例CHF患者随机分对照组(50例),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治疗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MCA 150 mg加入250 ml液体中静脉滴注,1次/d,10 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组射血分数(EF)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BNP浓度明显下降。结论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加用MCA可提高CHF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尹菁  纪宇 《中国药品标准》2015,16(4):257-260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中葡甲胺的含量。方法:XDB-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庚烷磺酸钠缓冲液-乙腈(95:5),流量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195 nm。结果:葡甲胺在0.25~5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0.1%,其RSD为0.42%。结论:本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用于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中葡甲胺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用6min步行试验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环磷腺苷葡胺辅助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将89例因缺血性心肌病而导致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Ⅱ-Ⅳ级)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及静脉滴注环磷腺苷葡胺120mg,每日1次,10d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续3月,对照组(44例)采用常规治疗。结果用药3月后治疗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搏出量、短轴缩短分数及6min步行距离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葡胺,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功能,提高运动耐量,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陈建平  周际宇  陶琼 《齐鲁药事》2013,(12):693-694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进行含量测定。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TC-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用磷酸调节至pH 2.5)(5∶95),流速1.0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60 nm。结果该方法环磷腺苷浓度在0.010 30.257 5 mg·mL-1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平均回收率达到99.3%。结论本方法测定注射用环磷腺苷葡胺的含量高效、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麦全冬定与心先安联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吸氧、利尿剂、洋地黄、血管扩张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控制感染和对症支持疗法],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麦全冬定1.5g加入5%葡萄糖250ml,心先安1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2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心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及心脏指数均有显著改善(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全冬定与心先安联合应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明显,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何晓艳  梁建国  田洪 《中国药师》2011,14(5):682-683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中环磷腺苷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1%磷酸溶液-乙腈(95:5),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9nm,柱温为30℃。结果:环磷腺苷在0.051-2.054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0(n=6),平均回收率为99.61%(n=9),RSD为0.80%。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强,能简便有效控制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中环磷腺苷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与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8例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患儿随机分成磷酸肌酸钠(34例)与环磷腺苷葡胺组(24例),两组病例均按照新生儿窒息作综合处理,磷酸肌酸钠组加用磷酸肌酸钠静脉滴注,剂量为0.5g/次,1次/d,环磷腺苷葡胺组加用环磷腺苷葡胺静脉滴注,剂量为3~5mg/(kg次),1次/d,7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症状、体征、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改变。结果环磷腺苷葡胺组与磷酸肌酸钠组在有效率、改善CK-MB和cTnI方面临床结果相近。结论磷酸肌酸钠和环磷腺苷葡胺作用于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伤的不同环节,临床观察对改善心脏泵血功能、保护心肌细胞疗效相似,其预后相近,但环磷腺苷葡胺价格不及磷酸肌酸钠的1/5,能显著减轻患者负担,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何心  李雪峰  石春伟 《中国药房》2008,19(5):354-356
目的:考察舒血宁注射液与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应用显微镜、酸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考察舒血宁注射液与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分别在5%葡萄糖注射液和0.9%氯化钠注射液中配伍后的外观、微粒、pH值以及吸收度值的变化。结果:配伍液在25℃、6h内,外观、微粒、pH值及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结论:2药配伍基本稳定,可以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规定进行该品种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定,通过对3个不同批号的供试品分别用两种不同厂家生产的鲎试剂进行干扰试验,确定该品种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结果该品种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检测对鲎试剂的凝集反应无干扰作用,可以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项目。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准确,可用于替代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的热原检查。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环磷酸腺苷葡胺(MCA)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6例CHF患者随意分为两组:对照组(n=21)采用常规抗心衰治疗;治疗组(n=25)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将MCA12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14d为1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外周血中心钠肽(BNP)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d后,LVEF、CO均有所上升,LVDd和外周血BNP、CRP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治疗组较对照组LVEF、CO、LVDd和外周血CRP、BNP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心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而治疗组总有效率可达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A治疗CHF安全、有效,可有效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于沈阳市苏家屯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的方法,试验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依达拉奉,观察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