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综合ICU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和病原菌组成,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为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治疗策略提供临床数据。方法通过对2011年1月-2013年l2月医院综合ICU行血液净化245例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导管感染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45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3例,感染率为9.39%;检出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共9株占39.1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抗菌药物使用、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使用导管输液、免疫抑制剂应用是导管感染的高危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APACHEⅡ评分、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和免疫抑制剂应用是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应加强血液净化治疗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危险因素控制,以减少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白血病PICC置管患者150例,统计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经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探讨PICC置管后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50例患者中出现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20例,感染率13.33%,共检出病原菌2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株占50.00%,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0株占50.00%,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外周血象<2.0×10~9/L、穿刺次数≥6次、化疗次数≥11次、留置时间≥11个月、伴有糖尿病是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白血病患者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原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化疗前应积极处理合并症,选择合理的导管种类、穿刺和封管方式,根据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药物,缩短置管时间,从而减少PICC相关性血流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深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对策。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老年恶性肿瘤深静脉置管患者489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与药敏情况,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疾病、肿瘤部位、治疗方式等资料,归纳老年恶性肿瘤患者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老年恶性肿瘤静脉置管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为13.70%(67/489);共培养分离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40.96%,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革兰阴性菌45株占54.22%,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真菌4株占4.82%。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奈替米星和阿米卡星较敏感;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三腔导管、院外维护、恶性肿瘤晚期是老年恶性肿瘤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恶性肿瘤置管患者并发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较高,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应针对患者个体情况结合影响因素制定个性化医护措施,降低深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相关性及其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4年10月ICU 92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发生相关性、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922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78例,感染率8.5%;股静脉部位置管感染率明显高于锁骨下静脉置管与颈内静脉置管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共分离鉴定出病原菌86株,革兰阳性菌占59.3%、革兰阴性菌占34.9%、真菌占5.8%;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为76.9%~100.0%;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头孢吡肟、氨曲南和哌拉西林高度耐药,耐药率为66.7%~1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和庆大霉素高度耐药,耐药率分别为81.8%和72.7%。结论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较高,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旨在详细了解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1月在医院因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术化学治疗的乳腺癌患者210例,分析患者的年龄、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的部位、穿刺部位、感染类型、住院时间、相关危险因素以及病原菌的分布和耐药性等。结果患者的穿刺季节、并发症、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以及免疫功能等相关因素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有关(P<0.05),其中并发症、导管维护周期、导管移动以及免疫功能为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10例乳腺癌患者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感染32例,共分离出病原菌46株,革兰阴性菌24株占52.2%,以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球菌15株占32.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7株占15.2%,以白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为主;乳腺癌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感染患者病原菌耐药性相对较高,特别是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青霉素、头孢唑林、阿莫西林等,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均>80.0%,但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以及两性霉素B的耐药率<40.0%。结论临床工作中可以通过规范操作、营造舒适卫生环境、增强患者免疫力等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引导置管的感染,同时对于感染患者在行抗菌治疗时,一定要进行药敏试验,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性强、安全性高的抗菌药物,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并能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90例,术后均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分析全部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讨论感染原因及干预措施。结果 9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20例,感染率22.22%,共检出病原菌20株,革兰阴性菌6株占30.00%,革兰阳性菌13株占65.00%,真菌1株占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三腔导管、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间>10d、有合并症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术前应积极处理合并症,选择合理的导管种类、穿刺和封管方式,根据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药物,缩短置管时间,从而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风险,保障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肿瘤化疗患者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病原学情况,为预防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4964例置管化疗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21例患者进行病原菌及感染相关因素调查和分析.结果 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0.42%,21例感染患者中14例为置管部位及导管尖端病原菌培养阳性,占66.67%,7例患者无局部感染症状,占33.33%;21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升高等全身感染症状;感染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1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10株占47.62%,革兰阴性杆菌7株占33.33%,真菌4株占19.05%,主原病原菌为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丝酵母菌属,分别占23.81%、14.29%、14.29%;年龄≥60岁、PICC留置时间≥7d、留置部位为贵要静脉是感染高发的相关因素.结论 加强置管操作与维护管理、尽可能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加强随访、增加患者营养、提高免疫力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患者医院感染病原学特征及情景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为降低感染率提供参考。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医院行PICC置管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8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法进行宣教,试验组采用情景式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收集医院感染患者资料,分析病原菌种类、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16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例,医院感染率5.0%,其中试验组患者医院感染1例,感染率1.3%,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7例,感染率8.8%,试验组患者医院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37,P0.05);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23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株占34.8%,革兰阴性菌11株占47.8%,真菌4株占17.4%;患者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导管留置时间≥3个月是PICC置管后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PICC置管后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情景式健康教育能够显著降低医院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医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90例,术后均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分析全部患者临床资料,统计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讨论感染原因及干预措施。结果 9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中心静脉导管感染20例,感染率22.22%,共检出病原菌20株,革兰阴性菌6株占30.00%,革兰阳性菌13株占65.00%,真菌1株占5.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三腔导管、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时间>10d、有合并症是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导致心脏术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原因较多,应针对危险因素术前应积极处理合并症,选择合理的导管种类、穿刺和封管方式,根据药敏试验科学使用抗菌药物,缩短置管时间,从而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感染风险,保障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0.
587例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分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VC-RI)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控制CVC-RI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医院2004年1月-2009年12月587例中心静脉穿刺并置管患者取导管尖端进行细菌培养,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87例患者平均相关性感染率为14.1%,其中革兰阳性菌占分离菌的47.0%,革兰阴性菌占分离菌的38.5%,真菌占分离菌的14.5%。锁骨下静脉、贵要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后导管相关性感染率分别为7.8%、8.5%、18.4%、28.9%,置管时间≤7、8~14、≥15d的导管相关感染率分别为6.9%、7.5%、38.9%。结论尽量选择锁骨下静脉和贵要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规范穿刺技术、严格置管护理、减少留置时间,可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