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的时间、病原菌分布和危险因素,并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以便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3年1月185例起搏器置入老年患者,年龄6179岁,对其中感染的病例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时间、病原菌分布、感染危险因素、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85例老年患者发生囊袋感染21例,感染率为11.3%,感染时间发生于术后179岁,对其中感染的病例术后发生囊袋感染的时间、病原菌分布、感染危险因素、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进行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185例老年患者发生囊袋感染21例,感染率为11.3%,感染时间发生于术后16个月有12例,感染率57.2%,检出病原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首,有9株占52.9%;发生感染危险因素有囊袋大小不合适、手术时间>3h、基础疾病>2种、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导管室环境不合格等(P<0.05),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次数、使用抗栓药物、体质量指数无关(P>0.05);抗菌药物应用中以头孢呋辛和阿米卡星的用量最多,疗程为16个月有12例,感染率57.2%,检出病原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首,有9株占52.9%;发生感染危险因素有囊袋大小不合适、手术时间>3h、基础疾病>2种、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导管室环境不合格等(P<0.05),与患者的年龄、手术次数、使用抗栓药物、体质量指数无关(P>0.05);抗菌药物应用中以头孢呋辛和阿米卡星的用量最多,疗程为115d,其中DUI最高的是亚胺培南。结论要加强对老年患者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危险因素的防范及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118例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8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2例、15例次,感染率12.7%,呼吸道感染最常见,尿路感染其次;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包括年龄≥75岁、术前住院≥2周、心功能Ⅲ~Ⅳ级、肾功能不全,肌酐≥221μmol/L;感染者死亡率高.结论 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医院感染率相对较高,常有多种相关因素,应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老年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4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289例。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囊袋感染的细菌学培养及鉴定,Logistic回归分析囊袋感染风险因素。结果 289例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27例,感染率9.34%;术后6个月感染率4.50%,高于术后1个月感染率1.38%(P<0.05);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具有2型糖尿病史、手术时间、手术次数、导管室环境、囊袋大小、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贫血、白蛋白、操作人员手卫生是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高风险因素,术前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保护性因素。结论老年患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风险因素多样,且存在地区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6例老年患者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6例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平均年龄(71.6±12.6)岁。初次安置起搏器4例,原部位更换起搏器2例。其中近期感染2例,远期感染4例;浅表感染2例,深部感染4例。创面分泌物培养表皮葡萄球菌2例,耳葡萄球菌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例,无细菌生长2例。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6例患者经局部清创及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伤口均I期愈合;5例从对侧植入新起搏器的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复查时未见囊袋感染。结论老年患者是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易发人群,术前预防是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永久起搏器(PPM)植入手术囊袋内细菌存在情况及影响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感染机会.方法 收集2008年3月-2011年3月实施PPM手术的患者444例临床资料,采集患者一般信息,并在术中3个时间点取样进行细菌培养,第1取样点为切开皮肤分离置皮下形成囊袋的即刻,第2取样点为电极到位测试满意并固定后,第3取样点为30ml聚维酮碘/盐水、抗菌药物冲洗后.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6.22±12.50)岁,78.8%的患者为首次植入、20.3%为第2次植入、0.9%为第3次植入;3次取样点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5%、8.5%、4.1%;取样点细菌培养阳性率第1~3次分别为6.5%、8.5%及4.1%:第1、2取样点<44岁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9.0%)与其他年龄组为17.9%和25.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PM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细菌感染机会,囊袋中存在的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生理盐水、抗菌药物或聚维酮碘冲洗可明显降低囊袋内细菌存留机会.  相似文献   

6.
起搏器囊袋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186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手术持续时间、同部位手术次数、感染发生的时间、术后有无囊袋血肿、有无切口脂肪液化、有无使用抗菌药物、感染创面细菌培养结果、导管室无菌环境。结果21例囊袋感染,发生率是1.11%;术后6个月内发生囊袋感染的比例为61.9%,同部位手术次数、手术持续时间、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均与起搏器囊袋感染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6个月内是囊袋感染的高发期,第3次更换手术、手术时间3 h、囊袋血肿、切口脂肪液化和导管室无菌环境差是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2006-2012年我院收治的起搏器患者381例,感染10例,感染率2.6%.笔者分析了感染的原因与预防对策.1 原因分析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常见原因:植入后急性再次手术;起搏器囊袋过浅、过小或过大;无菌操作不严格;器械被污染;合并菌血症或隐匿性感染;手术时间过长;止血不彻底;囊袋内异物滞留;合并植入临时起搏器;既往有囊袋清创史等.  相似文献   

8.
2006-2012年我院收治的起搏器患者381例,感染10例,感染率2.6%。笔者分析了感染的原因与预防对策。1原因分析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常见原因:植入后急性再次手术;起搏器囊袋过浅、过小或过大;无菌操作不严格;器械被污染;合并菌血症或隐匿性感染;手术时间过长;止血不彻底;囊袋内异物滞留;合并植入临时起搏器;既往有囊袋清创史等。2预防对策2.1积极完善术前准备教育患者术前仔细清洗会阴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对预防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7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分为A、B、C和D组,每组25例。A组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3 d、术后使用3 d以上,B组术前预防性应用3 d、术后使用3 d,C组术前预防性应用3 d、术后未使用,D组围手术期未采用任何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比较四组术后发热率、感染率、不良事件、成本-效果比。结果四组患者术后发热率和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患者发生率最高;四组患者临床抗感染治疗疗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37,P=0.044),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87,P=0.980);四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成本和成本-效果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感染是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常见并发症,术前3 d、术后3 d使用抗菌药物能及时、有效预防术后感染、防止感染范围扩大,是一种较为合理、规范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术中抗菌药物冲洗囊袋对术后囊袋感染的影响,以期为降低术后囊袋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预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146例,随机单盲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囊袋,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钠冲洗囊袋。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囊袋感染2例,占2.74%,随访期间发生3例,占4.11%,囊袋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WBC、hs-CRP、IL-1、IL-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3d各项炎性指标高于同组术后(P0.05),观察组术后3d、出院前各项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1~4、5~24周囊袋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建议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冲洗囊袋,以降低术后炎性因子含量,降低近期及远期囊袋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预防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影响性,以期降低感染率,提高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2月116例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为研究对象,手术方法相同,将其分为两组均为58例,两组患者术前均应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对照组术中予生理盐水冲洗囊袋,观察组予抗菌药物冲洗囊袋,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感染8例,感染率13.79%,2周以上感染6例;观察组感染2例,感染率3.44%,2周内感染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在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可降低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发生率,缩短感染发生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术中保温对开腹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淄博市第一医院接受开腹手术治疗的3 71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6~73岁,平均(49.43±14.95)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2 210例,研究组1 509例,对照组术中常规手术铺巾覆盖,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充气保温毯保温。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患者体温变化情况、凝血指标变化情况以及两组患者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中3 719例患者共有149例发生感染,其中对照组感染率6.11%,研究组感染率0.93%;且对照组手术过程中体温下降明显,而研究组手术过程中体温保持恒定水平,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PT、APTT、TT水平下降明显,而研究组相对保持恒定水平或轻微下降。结论术中采用充气保温毯保温可以使患者术中体温、凝血指标基本保持恒定,术后感染率明显降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出血后颅内感染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并探究患者预后。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4月山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后发生颅内感染患者56例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脑出血后未发生颅内感染患者74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并比较研究组内不同预后患者指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同预后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炎症因子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愈患者指标水平低于好转、无效或加重患者(P<0.05)。结论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中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CRP、PCT水平与脑出血后颅内感染的发生及患者预后关系密切,以上指标检测对脑出血后颅内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应用抗生素对剖宫产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将600例接受剖宫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组,每组各200人。 A组采用术前0.5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术后不使用任何抗生素;B组术前0.5h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术后继续使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C组只在术后使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比较3组患者剖宫产手术一般情况及术后感染情况。结果各组产妇平均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0.913、0.495,均P>0.05)。 A组和B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C组( t值分别为7.753、14.674、8.766、16.797,均P<0.05),A组和B组术后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t值分别为1.021、0.729,均P>0.05)。 A组和B组术后体温连续2d≥38℃、腹部切口感染、产褥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χ2值分别为18.581、22.826、14.414、4.737、24.738、25.201、18.587、8.591,均P<0.05),A组和B组术后体温连续2d≥38℃、腹部切口感染、产褥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0.957、0.562、0.510、0.438,均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显著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对脊柱骨折术后深部感染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相关炎性状态指标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12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脊柱骨折术后深部感染患者1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成了研究组(给予负压封闭引流)和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布覆盖),研究组100例,对照组8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PCT、CRP、TNF-α、IL-6、WBC和ESR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1d的PCT和CRP分别为(0.44±0.10)μg/L、(5.58±1.99)mg/L,低于对照组的(t=3.082,P=0.002;t=7.961,P0.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1d的TNF-α和IL-6分别为(10.44±1.10)ng/L、(6.98±1.99)ng/L,低于对照组(t=30.049,P0.001;t=15.333,P0.001);研究组患者治疗后21d的WBC和ESR分别为(7.11±1.22)109/L、(12.98±3.99)mm/h,低于对照组(t=16.562,P0.001;t=5.594,P0.001)。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处置脊柱骨折术后深部感染的临床综合效果显著,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炎性状态控制效果较为理想,相关炎症因子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术中综合保温方案对介入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以有效预防介入手术患者术后感染。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医院行介入手术的患者1038例为干预组,实施综合保温干预方案;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在医院行介入手术的患者1012例为对照组,实施常规保温方案;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术前30min、手术开始后60min及手术后患者体温变化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感染发生率及病原菌构成比例。结果对照组患者共有62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6.13%;干预组患者共有8例,感染率为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体温在术前30min均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施综合保温方案干预后,干预组在手术开始后60min及手术结束时体温与术前比较无差异,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开始后60min及手术结束时体温均显著低于术前,且与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干预组长,与干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保温方案可有效维持患者围术期体温,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介入手术治疗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腹水浓缩结合抗菌药物对肝硬化并发腹水感染患者实验室指标和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6月医院接受治疗的152例肝硬化并发腹水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抗菌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腹水浓缩治疗。采集患者血液并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总胆红素(TBIL)、血肌酐(Scr)等实验室指标。采用肝硬化腹水中西医结合诊疗评价量表对患者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ALT为(41.07±12.11)IU/L,AST为(34.28±10.44)IU/L,BUN为(4.12±1.03)mmol/L,TBIL为(30.47±11.29)μmol/L,Scr为(89.24±17.67)μmol/L,均低于对照组患者ALT(58.13±13.24)IU/L,AST(63.22±13.47)IU/L,BUN(7.13±2.37)mmol/L,TBIL(47.82±13.43)μmol/L,Scr(125.08±27.69)μmol/L(P<0.05)。两组疗效等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74%(72/76)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6.32%(58/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17,P<0.001)。结论腹水浓缩结合抗菌药物能够有效降低肝硬化并发腹水感染患者实验室指标水平,治疗效果显著,适合临床推广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风险因素,依此构建个性化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安徽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且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依据患者术后1年囊袋感染的发生情况将受试对象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采用lasso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322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术后起搏器囊袋感染的发病率为7.45%(24例)。lasso回归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长、手术次数、切口愈合不良是受试对象术后囊袋感染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均P<0.05)。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通过Bootstrp自抽样1 000次进行内部验证,内部验证后列线图模型的C统计量为0.869(95%CI:0.773~0.947),提示列线图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曲线分析表明列线图模型的预测概率与患者实际发生情况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18,提示列线图具有较好的校准度。决策曲线分析法表明,当列线图模型的概率阈值为0.03~0.62时,患者的临床净收益率最高,提示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结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的发生情况受多种风险因素影响,列线图可整合术后囊袋感染的风险因素并用于个性化地预测患者术后囊袋感染风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