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评价黄芪破壁饮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一种可以同时测定黄芪破壁饮片中 4种黄酮类成分(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刺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素)含量的方法,同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黄芪破壁饮片中 5种重金属( Cd、Cu、Pb、Hg、As)的含量进行监测。结果黄芪破壁饮片中 4种黄酮类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 r≥ 0.999 5),加样回收率在 98.6 %~106.3 %之间,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黄芪破壁饮片的 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同时监测,可为黄芪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10批黄芪破壁饮片中 5种重金属[镉( Cd)、铜( Cu)、铅( Pb)、汞(Hg)、砷( As)]的含量均符合相关限量规定。结论同时进行 4种黄酮类成分分析及重金属含量测定,可以从有效物质基础和有害元素多个角度综合评价黄芪的质量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陈元泽  覃军 《北方药学》2016,13(12):10-11
目的:比较瓜蒌子不同饮片煎煮溶出率,探讨其最佳的饮片形式和煎煮工艺,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考察瓜蒌子4种饮片的稳定性,并评价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其煎煮液溶出度的影响,确定最佳的饮片形态和煎煮工艺.结果:稳定性大小依次为:瓜蒌子(原粒)>炒瓜蒌子>瓜蒌子(切片)>瓜蒌子(捣碎);4种瓜蒌子饮片水溶性浸出物溶出度的比较,大小依次为:瓜蒌子(捣碎)>瓜蒌子(切片)>炒瓜蒌子>瓜蒌子(原粒);以水溶性浸出物为指标,最佳的煎煮工艺为:瓜蒌子捣碎,加入10倍量水浸泡30min,煎煮1h,药渣加入8倍量水煎煮0.5h,合并两次药液,即可.结论:瓜蒌子临用时捣碎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通过合理的煎煮能提高水溶性浸出物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产地、不同采收期黄芪药材及饮片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及芒柄花素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5℃,检测波长260 nm。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素线性范围分别为0.1272~12.72μg(r=0.9999)和0.003344~2.508μg(r=0.9999),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8.9%(RSD=1.7%)和99.0%(RSD=2.3%)。不同产地黄芪药材及饮片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含量差异较大,生长年限6年的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芒柄花素含量最高。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适合于黄芪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研究,为寻找更佳黄芪产地及黄芪采收期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陈皮压制饮片的煎煮质量。方法:采用传统煎煮法,以橙皮苷含量和干膏率为评价指标,考察陈皮压制饮片和普通饮片的煎煮溶出情况及二者在中药复方中的煎煮溶出情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橙皮苷的含量;采用相似因子f2法比较二者溶出曲线的相似性。结果:在单味饮片和复方的煎煮中,压制饮片的干膏率和橙皮苷含量均高于普通饮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2相似因子比较结果f2=82,表明压制饮片和传统饮片溶出行为相似。结论:陈皮压制饮片不影响陈皮的煎煮溶出效果,且有效成分橙皮苷的含量较高,并具有易于运输、贮藏等优点,符合中药现代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梁丽娟  赵奎君  屠鹏飞  姜勇 《中国药房》2010,(15):1385-1387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11个产地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4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从有效成分含量探讨药材道地性内在因素。方法:色谱柱为Zorbax Eclipse XDB-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芒柄花苷、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检测浓度分别在0.0051~0.510、0.0050~0.300、0.0049~0.294、0.0046~0.276mg·mL-1范围内与各自峰面积积分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为0.9999)。内蒙古、山西等4个产地的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苷的含量较高;河北安国、赤城和甘肃定西产黄芪中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含量较高。结论:本方法简便、快速、准确,试验结果与黄芪本草考证、道地沿革的文献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6.
黄芪中主要异黄酮苷及其苷元的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方法测定黄芪药材和饮片中主要异黄酮苷及其苷元的含量,并采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技术(LC/MS^n)鉴定主要未知色谱峰的结构。测定了黄芪药材及饮片中2个主要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苷(1),芒柄花苷(2)及其相应苷元毛蕊异黄酮(3),芒柄花素(4)的含量,并鉴定了两个主要未知色谱峰的结构分别为毛蕊异黄酮苷6′″-O-丙二酸酯(U1)和芒柄花苷6′″-O-丙二酸酯(U2)。结果表明黄芪药材中异黄酮苷类成分的含量高于饮片,而苷元含量则低于饮片。另外,将黄芪药材粉末用水润湿后在35℃放置24小时,其中的异黄酮苷及其丙二酸酯类成分几乎全部转变成了苷元。黄芪中异黄酮苷类成分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苷元,异黄酮苷和苷元在黄芪药材与饮片中含量的不同可能与饮片制备过程中苷类成分的酶解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疏风退热方中薄荷、荆芥穗的最优煎煮工艺。方法以薄荷挥发油和荆芥穗挥发油的溶出率为考察指标,以浸泡时间(A)、煎煮时间(B)、煎煮压力(C)、煎煮温度(D)为考察因素,采用L_9(3~4)正交试验优化薄荷、荆芥穗煎煮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优选的薄荷、荆芥穗最优煎煮工艺为100 kPa下,药材用水浸泡20 min后,薄荷加入方中前下药物的煎煮液,100℃煎煮5 min后,加入荆芥穗再煎煮5 min。所得薄荷挥发油平均溶出率为11.34%(RSD=0.25%),荆芥穗挥发油平均溶出率为12.32%(RSD=0.25%)。结论该煎煮工艺操作简便、稳定可靠,可用于疏风退热方中后下药物的煎煮。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苦杏仁煮散颗粒的煎煮工艺,并与传统饮片的煎煮质量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和煎煮时间对苦杏仁煮散颗粒煎煮工艺的影响,以苦杏仁苷煎出量和干膏收率为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加权评分,优化煎煮工艺;对比煮散颗粒和传统饮片的溶出曲线及煎出效率,评价苦杏仁煮散颗粒煎煮质量。结果:优化工艺为:加12倍量水,浸泡10 min,煎煮2次,每次12 min;各时间点煮散颗粒煎液中指标成分的溶出量及干膏率均高于传统饮片,且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煮散颗粒1 g的煎出效果约相当于传统饮片的1.2 g。结论:优选的煎煮工艺简便、快速,稳定可行,煮散颗粒煎出效果优于传统饮片。本试验可对煮散颗粒的研究起到示范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荆芥饮片煎煮过程中胡薄荷酮含量变化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及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对荆芥饮片煎煮5min时、10min时、20min时、30min时以及45min时的胡薄荷酮含量进行检测,同时测定荆芥饮片中胡薄荷酮的加样回收率.结果:荆芥饮片煎煮5min时胡薄荷酮含量为0.549mg/L,10min时含量为0.083mg/L,20min时含量为0.021mg/L,30min及45min时含量为0.荆芥饮片中胡薄荷酮的加样回收率平均值为103.76%,RSD为1.79%.结论:荆芥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主要是胡薄荷酮,但胡薄荷酮具有挥发特性,煎煮30min即可挥发干净,使药物不再具备应有效果,因此在煎煮荆芥饮片过程中应按照中医"后下"标准进行煎煮,以煎煮5min为宜.  相似文献   

10.
《中南药学》2017,(11):1550-1554
目的以黄芪作为唯一君药的补阳还五汤和补中益气汤为例,研究不同储存温度及时间对2种含黄芪中药袋装煎煮液质量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参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CP)含量测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4.6 mm×250mm,5μm),乙腈(A)-0.2%甲酸溶液(B)(15∶85)为流动相进行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结果2种含黄芪中药袋装煎煮液在常温(20℃)和低温(2~8℃)下分别储存0、3、7、14 d后,微生物检测结果均符合药典规定;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与0 d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种含黄芪中药袋装煎煮液常温和低温储存14 d内各项质量指标均比较稳定,可以常温储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蛇六谷饮片煎煮前后的刺激性,并确定其最佳煎煮时间。方法:以口腔黏膜刺激性强度和刺激持续时间的综合评分为判断标准,考察不同煎煮时间下蛇六谷饮片及其水煎液的口腔黏膜刺激性,优选蛇六谷饮片的煎煮时间。结果:蛇六谷饮片经沸水煎煮后的上清液无口腔黏膜刺激性,且蛇六谷饮片的口腔黏膜刺激性显著降低。随着煎煮时间延长,蛇六谷饮片刺激性微弱增加,最佳煎煮时间为60 min。结论:应进一步探讨蛇六谷饮片的炮制方法与其药理作用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煎药机和传统煎药方法的比较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慈慧 《中国药事》2011,25(2):155-157
目的研究煎药机的煎药质量。方法以"六味地黄汤"为例,对煎药机和传统煎药法两种煎药方法进行比较。结果发现传统煎药法所得的水溶性浸出物要比煎药机高24%左右。结论煎药机煎药具有不利于医药结合、煎煮方法过于简单粗放等问题,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3.
中药煎煮机煎煮中药合理加水量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蔷  邓富 《中国药房》1999,10(4):190-192
目的:为煎煮药物投放加水量寻找一种更简便、快捷、合理的方法。方法:选择50张不同的处方,在经验加水的基础上,观察加水量和得药量的关系,求出平均吸水系数(K);再选择50张不同的处方,根据平均吸水系数(K)算出加水量。结果:平均误差率为7.18%。结论:避免加水量的盲目性,保证了药物的煎煮质量。  相似文献   

14.
虎杖单煎,复方共煎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初探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曾惠芳  苏子仁 《中国药房》1999,10(3):112-113
目的:了解虎杖单煎、复方共煎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方法:监测虎杖煎煮后各种蒽醌的含量变化,及虎杖分别与木、甘草、五味子、山楂配伍和大复方共煎各种蒽醌的煎出量。结果:虎杖单煎、方药配伍共煎后各种结合蒽醌和游离蒽醌的含量均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可能与结合蒽醌的水解,游离蒽醌的降解以及蒽醌间的相互转化有关。结论:方药配伍不仅影响共煎过程中的溶出,而且对化学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考察机器煎煮法与直火煎煮法制备中药汤剂的质量优劣。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两种方法制备丹参汤剂的化学成分 ,并将其主要有效成分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作为考察指标。结果 :两种制备方法对化学成分几无影响 ,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机器煎煮法分别是直火煎煮法的2 97倍和5 6倍。结论 :机器煎煮法制备丹参汤剂可成倍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分析我院煎药室的管理措施,对煎药室环境、硬件设施、人员培训以及规范化管理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煎药室工作效率和质量,为统一煎药室管理规范和质控标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优选六味木香片中水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固含量和栀子苷含量为考察指标,对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确定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1h.结论 应用该水提工艺提取效率高,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通过实验证实:中药汤剂常规法第二煎后的药渣仍有利用价值,并对煎煮次数与煎出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汤剂煎煮方法进行了三点改进,通过煎出物总量测定和抑菌实验,证明改进煎煮法能保证汤剂质量和药效,因此,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童思木  沈崇德  章伯鸣 《中国药房》2010,(15):1430-1431
目的:介绍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中药煎制中心管理水平方面的应用。方法:从系统实施应用的情况介绍出发,剖析该管理系统的构成和特点,最后总结系统的应用价值和需要完善的地方。结果: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中药煎制中心多项管理水平的提高。结论:中药煎制中心的数字化管理方法值得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邓震亭  马瑛  刘芳  柴士伟 《中国药房》2011,(31):2954-2956
目的:研究不同煎煮方法下化瘀通脉煎剂的指纹图谱。方法:采用常压和高压煎药机分别制备化瘀通脉煎剂;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建立化瘀通脉煎剂的指纹图谱。色谱柱为大连依利特Hypersil ODS2 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的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80nm,柱温为30℃,流速为1mL.min-1。结果:确定了14个共有峰,但成分的相对含量有明显差异。结论:利用HPLC指纹图谱分析法可较全面地反映不同煎煮方法下化瘀通脉煎剂的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