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价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对控制乳腺癌手术感染的效果,以期筛查一种更加有效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方案,从而在经济、安全的基础上预防控制手术感染、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6年2月168例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168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每组42例,A组患者未采用任何抗菌药物预防感染,B组术前单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C组术后延长用药时间,D组采用联合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比较4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发热和切口感染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成本-效果比。结果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B组、C组、D组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热率、切口感染率,B组、C组、D组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B组、C组低于D组,B组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B组高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D组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本-效果比,B组低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C组和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手术而言,采用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是必要的且是有效的,尤以术前单次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效果更佳,是一种更可行的预防用药方案,建议优先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对预防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后感染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7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时机分为A、B、C和D组,每组25例。A组术前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3 d、术后使用3 d以上,B组术前预防性应用3 d、术后使用3 d,C组术前预防性应用3 d、术后未使用,D组围手术期未采用任何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比较四组术后发热率、感染率、不良事件、成本-效果比。结果四组患者术后发热率和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D组患者发生率最高;四组患者临床抗感染治疗疗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37,P=0.044),A组和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287,P=0.980);四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抗菌药物成本和成本-效果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感染是老年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术常见并发症,术前3 d、术后3 d使用抗菌药物能及时、有效预防术后感染、防止感染范围扩大,是一种较为合理、规范的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不同使用时机对剖宫产术后感染的影响,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了2010年3月-2013年12月收治的实施剖宫产手术产妇共240例,按照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A、B、C组,每组各80例,其中A组产妇在实施剖宫产手术前2h静脉滴入头孢孟多,剂量为1.5g;B组产妇于手术前30min给予同等剂量的头孢孟多酯静脉滴入;C组产妇在手术后的12d给予头孢孟多静脉滴注,用药后对3组患者手术愈合、感染等进行统计对比。结果术后感染率A组为5.0%、B组为2.5%、C组为10.0%,3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患者切口愈合以及产褥感染率A、B组均优于C组,而B组产妇在各项感染指标上比较优于A组。结论抗菌药物应用时机对剖宫产术后感染发生有着重要影响,手术前使用抗菌药物的抗感染效果显著好于术后,且以术前30min给药效果最佳,对此需要在临床上引起重视,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上降低产妇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剖宫产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不同抗菌药物方案,对预防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效果及其成本-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拟于南方医科大学顺德医院行剖宫产的16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根据使用药物的不同分为A组(头孢呋辛+甲硝唑)、B组(头孢硫脒+甲硝唑)、C组(头孢唑林)和D组(头孢替唑)4组各40例。比较4组手术情况,围术期炎症因子如干扰素(INF-γ)、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医疗费用、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发生情况。以医疗费用为成本(C),术后无腹部切口感染为效益(E),采用成本效益比(C/E)比较分析4组预防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成本-效果。结果4组手术指标如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医疗费用和围术期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和D组术后腹部切口感染发生率分别为7.50%、10.00%、5.00%和1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中C/E值C组最低,其次为A组和B组,D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不同抗菌药物方案均可有效控制炎症反应和预防术后腹部切口感染的发生,其中以头孢唑林方案的成本-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应用抗菌药物在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均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按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A组:术前1~2d开始使用;B组:在麻醉诱导期即仅在手术开始前30min~1h使用;C组:在手术结束后送回病房时30min~1h内使用;一般情况下均应用头孢三代抗菌药物,3组患者均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快速静脉滴注,1~2次/d,连用3d。结果共563例患者,总的切口感染率为2.66%,其中A组切口感染率为3.19%,B组切口感染率为1.06%,C组切口感染率为3.74%,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的最佳时间是手术开始前30min~1h,临床医师应严格控制用药时间,真正做到合理地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腹股沟疝修补术抗菌药物的使用对手术部位感染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8月1日-2012年2月29日择期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补片)病例246例,按照手术日期轮换采用术中预防性应用抗菌物药(A组)、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4 h(B组)、围术期使用安慰剂(C组),对照研究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效果.结果 3组均未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感染率均为0,仪B组有l例胃肠道感染发生,感染率为1.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与B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及种类不同(P<0.01),对预防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平均住院时间最长,为(2.79±0.65)d,C组最短,为(1.98±0.56)d(P<0.01);C组抗菌药物费用及总费用最低(P<0.01).结论 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若无易感因素,则不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定向抗菌法在预防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后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为前列腺穿刺术术前准备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的300例有前列腺穿刺指征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C 3组,每组各100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聚维酮碘灌肠,B组患者常规聚维酮碘灌肠的基础上,于穿刺活检术前1h给予口服环丙沙星500mg,穿刺活检术后继续口服环丙沙星500mg每天两次,连续3d,C组患者在常规聚维酮碘灌肠的基础上,联合肛拭子培养结果定向应用抗菌药物预防。结果 3组患者行前列腺穿刺后,A组患者总感染率为20.0%,其中血液系统感染率9.0%、泌尿系统感染为11.0%,B组患者的总感染率为5.0%,其中血液系统感染率2.0%、泌尿系统感染率3.0%,C组患者术后无感染病例;肛拭子、血液、尿液标本培养检出病原菌共25株,其中A组检出大肠埃希菌15株最多占72.0%、B组3株。结论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前后预防性抗菌药物可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环丙沙星有较好感染预防效果,但是定向抗菌法可以更显著地减少患者的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孢西丁预防肛肠手术患者感染的效果,保证用药安全。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行肛肠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于切开皮肤或黏膜之前30min(诱导麻醉时)和术后6h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治疗,观察组采用注射用头孢西丁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用头孢替安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预防感染的疗效、疼痛程度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5.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西丁预防肛肠手术患者感染的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氨曲南与头孢西丁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比较其使用价值,为临床治疗下呼吸道感染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2年2月来该院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3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69例患者采用氨曲南进行治疗,B组患者则应用头孢西丁钠治疗,两组均为静脉滴注。治疗一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除菌率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B两组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满意,效果相当,细菌清除率也无显著性差异,用药后没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经过比较后,氨曲南与头孢西丁钠对于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感染细菌情况正确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抗菌药物的使用时机对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取南昌市第一医院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90例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术前3 d开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B组患者术前1 d开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C组术前不使用。观察三组患者术后发热、感染、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抗菌药物成本-效果比及炎性因子水平表达情况。结果 三组术后发热患者占比、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术后感染率差异显著(P<0.05);三组患者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抗菌药物费用及成本-效果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能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发生率的同时,B组成本-效果比低于A组(P<0.05)。结论 老年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前1 d,术后3 d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能有效的预防术后感染,降低治疗费用,是一种有效、经济...  相似文献   

11.
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是医学信息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临床数据提取、分析和应用的基础。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多国一直致力于开发、更新和维护此分类与编码。我国此前一直沿袭美国准备在2014年停止使用的ICD-9-CM-3(卷3),中国需要结合国际主流设计思路,根据国情开发出适宜的多轴、一体化的医疗服务操作分类与编码体系。  相似文献   

12.
We conducted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of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 and esophagus in Nebraska, U.S.A. Nitrate concentrations in public drinking water supplies were linked to residential water source histories. Among those using private wells at the time of the interview, we measured nitrate levels in water samples from wells. Dietary nitrate and nitrite were estimated from a food-frequency questionnaire. Among those who primarily used public water supplies (79 distal stomach, 84 esophagus, 321 controls), average nitrate levels were not associated with risk (highest versus lowest quartile: stomach OR=1.2, 95% CI [0.5-2.7]; esophagus OR=1.3, 95% CI [0.6-3.1]). We observed the highest ORs for distal stomach cancer among those with higher water nitrate ingestion and higher intake of processed meat compared with low intakes of both; however, the test for positive interaction was not significant (p=0.213). We did not observe this pattern for esophagus cancer. Increasing intake of nitrate and nitrite from animal sources was associated with elevated ORs for stomach cancer and with a significant positive trend in risk of esophagus cancer (P-trend=0.325 and 0.015, respectively). Larger studies with higher exposures to drinking water sources of nitrate are warranted to further evaluate N-nitroso compound precursors as risk factors for these cancers.  相似文献   

13.
OBJECTIVE: Dietary nitrite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glioma risk; however, drinking water nitrate has not been extensively evaluated. METHODS: We conducted a population-based case-control study of adult glioma in Nebraska. Water utility nitrate measurements were linked to residential water source histories. We computed average nitrate exposure over a 20-year period. A 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assess dietary nitrate and nitrite. RESULTS: Increasing quartiles of the average nitrate level in drinking water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risk (adjusted odd ratios: 1.4, 1.2, 1.3). Risk was similar among those with both higher and lower intakes of vitamin C, an inhibitor of N-nitroso compound formation. Dietary nitrite intake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risk. CONCLUSIONS: Our study does not support a role for drinking water and dietary sources of nitrate and nitrite in risk of adult glioma.  相似文献   

14.
15.
主要就引起卵巢黄体功能不健的因素 ,分别从激素调节、细胞因子 (VEGF、TNF α、BFGF、IFN γ、IGF)、C myc、Fas、SGP 2基因调控以及细胞连接、细胞粘附分子、NO等对卵巢功能的调节及对黄体细胞的凋亡影响进行阐述 ,认为卵泡发育不良、颗粒细胞、黄体细胞的凋亡与黄体功能不足有密切的关系。且多种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产物参与此过程的调控。深入的研究这一调控机制 ,对于进一步了解卵巢卵泡生长发育、卵泡闭锁及黄体细胞凋亡的内在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一、膀胱癌的分级与分期 1.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尿路被覆的上皮统称为尿路上皮(urothelium).传统上将尿路上皮称为移行上皮(transitional epithelium).目前在文献和习惯上这两个名词常常被交替使用.膀胱癌的组织学类型包括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其次还有较少见的转移性癌、小细胞癌和癌肉瘤等.  相似文献   

19.
The absorption and excretion in vivo of cholecalciferol or 25-hydroxycholecalciferol (25-HCC) were determined in chicks (Gallus domesticus) and turkeys (Meleagris gallopavo). The overall net cholecalciferol or 25-HCC absorption in chicks and cholecalciferol in turkey poults was 66.5 +/- 3.3, 74.9 +/- 3.7 and 83.6 +/- 7.1% of the intake, respectively. The absorption of cholecalciferol or 25-HCC in chicks and turkeys occurr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intestine. 25-HCC, esters and non-polar metabolites of cholecalciferol or 25-HCC, and their polar metabolites, were secreted in the duodenum of chicks and turkeys but were partially reabsorbed at the upper part of the jejunum.  相似文献   

20.
环境中双酚A的污染及降解去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近10年来随着科学与社会的发展,环境雌激素污染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双酚A是环境雌激素的一种,用途广泛,但具有多方面的毒性。对其毒理、污染及降解去除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上的研究热点。该文拟对上述几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