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己定口腔护理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应用氯己定液行口腔护理对机械通气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ICU及CCU收治的须行机械通气的99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0.5%氯己定液与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口咽部与气管内细菌定植情况等.结果 试验组有14例(26.41%)发生VAP,对照组有23例(50.00%)发生VAP,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插管前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早发型VAP有4例(28.57%),对照组中早发型VAP有12例(52.1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氯己定溶液行口腔护理可以减少和延缓VAP的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口腔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氯己定口腔护理液在经口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某院综合ICU收治的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时间>48 h以上患者,共纳入120例符合条件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40例。使用不同浓度氯己定口腔护理液应用于各组患者:试验组(2%)、对照组Ⅰ(0.2%)、对照组Ⅱ(0.12%)。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在口臭、口腔黏膜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时间及VAP发病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Ⅰ、对照组Ⅱ患者的VAP、早发VAP的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对照组Ⅱ患者VAP发病率高于试验组(47.50% VS 20.00%,P=0.009)。结论应用2%氯己定与有效的冲洗加擦拭口腔护理方法可有效降低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的VAP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口腔护理液对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以降低ICU患者VAP发生率。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ICU患者共1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80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存在明显的口腔问题,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刷牙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试验组使用刷牙和复方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评价两种口腔护理方法对口腔功能以及VAP的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口腔功能显著改善,其吞咽功能、舌头及舌苔、牙齿及牙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VAP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两组患者早发型VAP和迟发型VAP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氯己定口腔护理液可以显著改善患者口腔功能,并显著降低患者VAP的发生率,对于存在明显口腔问题的ICU患者,推荐使用复方氯己定护理液进行口腔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单独应用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且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6分的患者随机分为氯己定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0.12%氯己定和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入院48、72h的CPIS为(5.4±0.8)、(5.6±0.6)分,氯己定组分别为(4.9±0.7)、(5.0±1.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入院时对照组与氯己定组患者CPI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单独应用氯己定进行口腔护理,可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式体位结合0.02%氯己定口腔清洁对于防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以期为临床实践有所裨益.方法 选择600例ICU患者纳入研究,其中300例行改良式体位结合0.02%氯己定溶液口腔清洁为试验组,300例行生理盐水口腔清洁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疾病转归、口腔炎症发生率、肺部感染评分及脱机成功率.结果 经过不同的预防治疗措施后,试验组口腔炎症64例,发生率21.3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1例,发生率7.00%,机械通气时间(5.4±1.6)d,住ICU时间(6.3±1.9)d,死亡5例,病死率1.67%;对照组口腔炎症124例,发生率41.3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80例,发生率为26.67%,机械通气时间(6.7±1.9)d,住ICU时间(8.9±1.6)d,死亡32例,病死率10.67%,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肺部感染评分及脱机成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式体位结合氯己定口腔清洁可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的住院时间,从而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病原菌特点,为防控措施提供 依据.[方法]对ICU 2008年7月~2009年6月419例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采取前瞻性调查.结果VAP发生率 18.62%;侵入性操作的使用,机械通气时间>5d,年龄>65岁,均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VAP患者分离到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9.90%,革兰阳性菌(25.81%)和真菌(4.30%).[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高,由多种高危因素引起,加强病区环境管理、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手卫生规范、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措施才能有效降低VAP发生.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常见并发症,维持良好的口腔卫生状况是VAP预防策略的重要环节之一[1].本研究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对口腔护理认知、口腔护理的频次、口腔护理方法及溶液选择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综合护理措施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方法 将预期接受机械通气>48 h者分为综合护理预防组(A组)、常规气管导管组(B组),A组采用半卧位+口腔护理+置予声门下分泌物引流气管导管且每隔2h行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胸部护理+使用超过幽门的鼻十二指肠管作鼻饲,B组采用半卧位+口腔护理+常规气管导管,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及相对危险度.结果 A组患者住院时间、ICU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短于组B组,A组与B组VAP发生率为34.1%和66.7%,早发性VAP发生率为7.3%和2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综合护理措施可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综合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实施集束化策略(Bundle)以及评价一系列相关的教育培训对提高其依从性、改善机械通气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调查拥有4500张床位的大型教学医院、床位数为52张的综合ICU,以留置机械通气>24 h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培训前后半卧位、氯己定口腔冲洗每1次/6 h、每日评估是否留置呼吸机的必要性、预防消化性溃疡、预防深静脉血栓、尽量减少使用或尽早停用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等一系列预防VAP的措施的执行.结果 培训前后分别有635例和582例患者纳入该研究,Bundle依从率从16.5%增加至33.8% (P<0.001);培训前后患者半卧位、床头抬高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己定口腔冲洗每1次/6 h,实施率培训前后分别为30.1%、80.7% (P<0.05),每日是否评估留置呼吸机的必要性的实施培训前为61.6%,培训后为89.3% (P<0.05),深度静脉血栓预防的实施率从85.5%增加至90.4%(P=0.048),两组溃疡预防率均>88.0%;机械通气时间从10 d(四分位数间距从2~20 d)减少至7 d(四分位数间距从2~10)(P=0.02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率、ICU住院时间、ICU的死亡率均未发生改变.结论 尽管未完全实施预防VAP的集束化策略,但通过对综合ICU的教育培训,提高了实施Bundle的依从性,减少了机械通气的天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氯己定擦浴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效果。方法对某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48 h患者进行干预,采用氯己定皮肤擦浴,1次/日,并建立有效监督管理机制,比较干预前(2013年1—12月)和干预后(第1阶段:2014年1—12月;第2阶段:2015年1—12月)VAP发生率。结果共调查1 015例患者,干预前氯己定皮肤擦浴执行率为0,干预后第1、2阶段分别为55.36%和88.49%;干预前VAP日发生率为9.21‰,干预后第1、2阶段分别为7.67‰、4.77‰,两组数据相关分析结果显示,VAP日发生率与干预措施执行率呈负相关关系(rs=-1.00,P0.001)。结论氯己定擦浴可以有效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