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崔召元  孙勇 《中国药房》2012,(41):3924-3926
目的:寻找较为稳定、有效且制备方法可靠的新的配体修饰脂质体(Ligand-modified liposomes,LML)。方法:查阅配体修饰脂质体的相关文献,综述了叶酸、甘露糖基、抗体、肽等不同配体修饰的脂质体的研究进展。结果与结论:配体修饰后的脂质体在靶向性与药效学方面有明显的提升,但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抗体和蛋白质等大分子配体会增加脂质体的免疫性,加快脂质体的循环清除等。配体修饰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将会逐渐在疫苗接种、基因转染、靶向制剂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RGD肽是一类含有精氨酸一甘氨酸一天冬氨酸(Arg-Gly-Asp)的短肽,作为肿瘤细胞或者新生血管特异表达的整合素和其配体相互作用的识别位点,可介导肿瘤的靶向治疗.抗肿瘤药物及其递送系统经过RGD肽修饰.可增加药物的肿瘤主动靶向特性,达到更有效、精确和安全的治疗.本文主要综述了RGD肽在脂质体、聚合物胶束、基因载体等...  相似文献   

3.
多肽修饰脂质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近年来多肽修饰脂质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和归纳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结果阐述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丙氨酸-脯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甘氨酸(APRPG)多肽、细胞穿透肽(CPP)、血管活性肠肽(VIP)等修饰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多肽修饰的包载药物的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在体内的选择性,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治疗指数。结论多肽分子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将其作为导向物以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方式应用于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 介绍近年来多肽修饰脂质体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和归纳总结近几年相关文献。结果 阐述了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多肽、丙氨酸-脯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甘氨酸(APRPG)多肽、细胞穿透肽(CPP)、血管活性肠肽(VIP)等修饰脂质体的研究进展。多肽修饰的包载药物的脂质体可以增加药物在体内的选择性,减少药物毒副作用,提高药物治疗指数。结论 多肽分子是机体内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将其作为导向物以配体-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方式应用于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脂质体作为低毒性与免疫原性的药物载体已被应用于难溶性、不稳定、毒性等药物的递送,但传统脂质体仍存在稳定性差、体内循环时间不足、主动靶向性不明显等缺陷,因此选择适宜的修饰性材料制备脂质体已成为必要手段。修饰脂质体的方法主要有:在膜材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或改性物质,在膜表面嵌插靶向配体物质,将配体与膜材偶联共同组成脂质体结构。通过总结近年来脂质体常用的修饰性材料,阐释修饰原理并分析其优势及弊端,为脂质体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主动靶向脂质体是靶向递药体系的一个重要角色。由于传统的单一基团修饰的主动靶向脂质体存在靶向效率不高、细胞摄取率不高等缺点,人们不断探索采用两种或多种不同识别分子或其他协同分子共同修饰脂质体。本文拟针对双重修饰脂质体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通过对两种特异性配体或抗体共同修饰、特异性配体与细胞穿透肽共同修饰、两种细胞穿透肽共同修饰等不同类型的双重修饰脂质体的综述分析,我们发现双重修饰技术具有提高靶向准确性和靶向效率,提高药物摄取,提高对靶点的黏附能力和血流稳定性等优势,尤其在跨膜穿越屏障系统的应用中凸显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7,(22):3150-3154
目的:为甘草次酸作为肝靶向配体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甘草次酸""肝癌""肝靶向""给药系统""Glycyrrhetinic acid""Liver cancer""Hepatocellular carcinoma""Liver targeting""Drug delivery system"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0-2016年在Pub Med、Science Direct、中国知网、万方、泉方学术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从甘草次酸的抗肝癌药理活性、肝靶向作用机制以及作为肝靶向修饰配体的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 796篇,其中有效文献34篇。甘草次酸可通过多种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甘草次酸具有毒性低、易结合的特点,不仅可作为前药的靶向配体,而且其修饰的药物载体也能特异性地靶向至肝癌病变部位。但是,甘草次酸介导的靶向给药体系在肝疾病模型中能否达到理想的肝靶向作用以及如何避免损伤正常肝组织,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8.
主动靶向脂质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主动靶向脂质体最新研究进展。方法 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主动靶向脂质体的表面修饰、配体选择及应用进行进行总结和归纳。结果 主动靶向脂质体的表面修饰有三种方法:作为组份直接制备;键合到脂质体表面;后插入法。主动靶向脂质体可以将药物传递到靶组织、靶向细胞或靶细胞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不增加对正常组织或细胞的毒性,是近年研究最为广泛的主动靶向给药系统。结论 主动靶向脂质体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19):2700-2703
目的:为深入研究和开发治疗脑部疾病的药物提供参考。方法:以"血脑屏障""纳米给药系统""脑靶向""纳米药物""载体""Blood brain barrier""Brain targeting""Drug delivery system""Nanomedicine""Carrier"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1-2016年在Pub Med、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跨血脑屏障(BBB)纳米给药系统载体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42篇,其中有效文献26篇。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的常用载体有脂质体、聚合物胶束、聚合物纳米粒、树枝状聚合物及固体脂质纳米粒。将脑靶向纳米载体系统用于脑部疾病对于诊断和治疗疾病意义重大,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BBB阻碍作用,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脑靶向纳米给药系统大多数仍停留在基础研究层面,在研究中仍存在着多种问题。今后应寻找BBB选择性更高的作用靶点,研发高效、低毒的跨BBB纳米药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制备T7肽和穿膜肽TAT双修饰的脂质体(T7 and TAT dual modified liposomes,T7-TAT-LIP)用于血脑屏障和脑肿瘤细胞双级靶向药物递送。研究以CFPE为荧光探针,T7修饰的PEG-DSPE、TAT修饰的PEG-DSPE、卵磷脂、PEG-DSPE和胆固醇为材料,采用成膜水化法制备脂质体,对T7浓度、TAT浓度、连接T7和TAT的PEG长度进行优化,表征其粒径、zeta电位、形态和稳定性。以b End.3细胞和C6细胞为模型,考察T7-TAT-LIP的细胞摄取能力,表征其穿过血脑屏障和脑肿瘤细胞靶向能力。结果表明,T7用量为脂质的6%、修饰T7所用PEG链长为2000、TAT用量为脂质的0.5%、修饰TAT所用PEG链长为1000时所得到的双修饰脂质体被C6细胞摄取能力最强。优化后T7-TAT-LIP粒径为118 nm,zeta电位为-6.32 m V,透射电镜下形态圆整。脂质体在PBS中较为稳定,37℃放置24 h,浊度和粒径无明显变化;4~8℃放置1个月,粒径和PDI无明显变化。在不同时间点,b End.3和C6细胞摄取T7-TAT-LIP的强度均高于单配体修饰脂质体,且随着孵育时间提高,摄取浓度逐渐提高。这些结果说明,双修饰脂质体具有血脑屏障和脑肿瘤细胞双级靶向能力,且效果优于单配体修饰脂质体。  相似文献   

11.
脂质体作为一种传统的药物传递系统,因其在药物及蛋白质、基因、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高效传递方面的应用而备受研究领域的关注。脂质体给药系统在抗肿瘤药物研究领域经历了常规脂质体、长循环脂质体、配体功能脂质体、刺激响应型脂质体等4个阶段。现结合相关文献,综述了这4种脂质体给药系统常用的表面修饰靶向策略和研究进展,以期为脂质体的进一步研究和基本靶向修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具有稳定性好、载药量高的优点,通过修饰能主动靶向于特定的器官、组织和细胞。本文介绍了聚合物纳米粒实现主动靶向的途径,包括用特定的表面活性剂、糖类、叶酸、转铁蛋白、多肽等配体修饰。聚合物纳米粒作为主动靶向制剂的载体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中国药房》2017,(25):3549-3552
目的:制备RGD肽修饰的异长春花碱(VRB)-粉防己碱(TET)脂质体,研究其对脑胶质瘤C6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法和硫酸铵梯度法制备RGD肽修饰的VRB-TET脂质体,观察其形态和粒径分布,测定其中VRB的含量;以磺酰罗丹明B法分别测定空白靶向脂质体、VRB普通脂质体和RGD肽修饰的VRB-TET脂质体对C6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所制RGD肽修饰的VRB-TET脂质体呈圆球状或类圆球状,表面光滑,粒径为120 nm左右,其中VRB的平均含量为28.27μg/m L(RSD=0.38%,n=3)。空白靶向脂质体对C6细胞生长无显著影响;RGD肽修饰的VRB-TET脂质体能明显抑制C6细胞生长,其作用后细胞存活率明显低于VRB普通脂质体(P<0.05)。结论:成功制得RGD肽修饰的VRB-TET脂质体,其具有明显的抑制C6细胞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一种新型配体RVG29修饰脂质体后,对体外脑胶质瘤的靶向性.方法 采用有机相合成法制备DSPE-PEG2000-RVG29 PPP(D-RVG29)材料,按照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通过C6细胞和Hela细胞的细胞摄取考察D-RVG29修饰脂质体后,对体外脑胶质瘤的靶向性.结果 在脂质体处方中加入DSPE-PEG2000-OME(D-OME)可使D-RVG29修饰脂质体具有更好的粒径和分布范围,C6细胞对D-RVG29修饰脂质体的摄取强于未修饰D-RVG29的脂质体,Hela细胞对两种脂质体的摄取强度无明显区别.结论 D-OME可以提高D-RVG29修饰脂质体的稳定性,D-RVG29修饰脂质体具有体外脑胶质瘤细胞的靶向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7,(7):994-997
目的:为水溶性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和理论支持。方法:以"水溶性药物""稳定性""平衡离子""Water-soluble drugs""Stability""Counter ion"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7年1月-2016年7月在Pub Med、Elsevier、Springer Link、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平衡离子成盐技术、聚乙二醇(PEG)修饰技术、药物分子框架技术和脂质体技术等提高水溶性药物稳定性的新型技术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18篇,其中有效文献39篇。平衡离子对药物稳定性有重要作用,其中通过使药物成盐是其重要手段之一;PEG修饰技术在提高药物稳定性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经PEG修饰的药物已有多个获批上市,证明了PEG修饰是有效可行的药物载体;药物分子框架技术能对药物产生较强的保护作用,是一类颇有潜力的改进药物稳定性的重要材料,目前在医药领域已取得了可观的成果;脂质体技术能够有效地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利用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孙艳  王驰 《药学学报》2008,43(10):992-996
近年来研究发现许多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一些肽类受体,这些肽类受体与相应的配体亲和性高,能以配体-受体方式特异性结合。以小片段活性肽作为导向物形成复合物而发展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能够将药物定向转运到靶细胞内,显示了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如蛙皮素/胃泌素释放肽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生长抑素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十肽SynB3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黄体酮释放激素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及其他肽类受体介导的靶向药物递送系统,其中短肽作为靶向基团与阿霉素、吡咯阿霉素、甲氨蝶呤、顺铂和喜树碱等结合形成高效的复合物,用于表达有相应受体的肿瘤,获得靶向治疗的研究非常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8,(1):138-140
目的:为肝靶向给药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抗体介导""肝靶向抗肿瘤给药系统""主动靶向""药物载体""Antibody mediated""Liver targeted antitumor drug delivery system""Active targeting""Drug carriers"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7年10月在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部分作用于不同靶点的肝靶向抗体,对以抗体为靶标的免疫纳米粒、免疫脂质体及复合物等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2篇,其中有效文献29篇。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150种单抗应用于临床或正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单抗主要的作用靶点有肝细胞癌(HCC)相关抗原、某些生长因子及其受体、某些癌基因产物以及HCC发展信号途径等。肝靶向给药系统主要有免疫纳米粒、免疫脂质体及复合物3种,具有增强药物靶向性、减少免疫原性、特异性高、杀瘤效应强等优点。抗体的人源化、小型化、高度特异性、作用靶点的多样性、药物的高效性和低毒性等可能是今后抗体介导给药的进一步研发方向与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药房》2020,(6):763-768
目的:综述壳聚糖(CS)衍生物胶束功能化修饰及其在不同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展,以期为其深入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壳聚糖""胶束""给药系统""Chitosan""Micelle""Drug delivery system"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95年1月-2019年5月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其各衍生物胶束的功能化修饰及其在不同给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478篇,其中有效文献37篇。CS作为一种性能优良、可修饰性强、生物相容性高的天然高分子材料,可通过疏水骨架、长循环、P-糖蛋白抑制、靶向、刺激信号响应等多种功能化修饰装载疏水性药物,制成CS衍生物胶束,在黏膜给药、眼部给药、口服给药等多种给药系统中均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目前,CS衍生物胶束在解决难溶性药物溶解度、促进药物渗透、增强靶向、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多停留在体外研究,且对详细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若要将其成功应用于临床,尚需对CS衍生物胶束的体内稳定性、药物释放度、药物靶向效率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19.
新型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作为药物传递系统的载体,几种新型脂质体如膜融合脂质体、柔性脂质体、表面修饰脂质体等的研究己取得显著进展.本文归纳和分析了近期有关脂质体稳定性、靶向性及修饰材料的文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7,(1):134-137
目的:为中药肝靶向微球制剂的研发提供参考。方法:以"中药""微球""肝靶向""Chinese herbal medicine""Microspheres""Liver targeting"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2015年在Pub 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中药肝靶向微球的不同靶向方式及载体材料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65篇,其中有效文献32篇。中药肝靶向微球的靶向方式主要包括被动靶向、主动靶向、磁性靶向和栓塞靶向,并以被动靶向和栓塞靶向为主;在载体材料上,以多糖类、蛋白类、聚酯类研究较多。此类微球制剂通过靶向肝部位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毒副作用;但研究大多针对单一有效成分,关于复方靶向制剂的研究较少;同时,靶向作用主要集中于肝器官,尚未深入至肝病灶部位。目前相关研究主要停留在基础研究阶段,临床试验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