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地区各级医疗机构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状况,为进一步提高手卫生培训及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6月期间以问卷的方式,对医务人员手卫生相关知识进行调查;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对重点科室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依从性现场观察,记录并填写调查表。结果共调查18所医疗机构,一级、二级、三级机构各6所;三级医院手卫生知识的正确率为56.57%,二级医院为49.23%,一级医院为52.14%;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不同岗位、不同工作年限医务人员对手卫生知识的掌握无显著差异;三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32.35%,二级医院为24.24%,社区医院手卫生依从率仅为20.66%;医师和护士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27.73%和26.12%;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无显著差异;医务人员在脱手套后不做手卫生的为40.27%,医务人员在工作中不更换手套的为51.68%。结论医护人员对手卫生知识欠缺,手卫生依从率较低,各级医院应加强手卫生知识培训,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及依从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甘肃省各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发现手卫生中存在的问题,为完善相关制度,提出改进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式,于2015年12月随机抽取全省131所医院,调查医院感染管理、手卫生制度制定和手卫生落实的现状;通过EpiData建立数据库录入问卷数据,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31所医院均建立了较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但仍有3所医院(2.29%)未制定手卫生相关制度;14所医院手卫生设施配备不合格,主要表现是未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或未配备洗手液,其中三级医院2所占1.53%,二级医院12所占10.69%;126所占96.18%医院粘贴了六步洗手法,41所占31.30%粘贴了手卫生指征,粘贴手卫生指征的三级医院比例高于二级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观察手卫生依从性,共观察1 300个手卫生时机,实施手卫生681次,手卫生依从率52.38%,其中三级机构手卫生依从率高于二级机构,护士的依从率高于医师。结论甘肃省各所医院已基本建立了较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和手卫生相关制度,并基本落实了手卫生工作,但手卫生依从性非常低,需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CU)手卫生用品消耗量与依从性,为进一步开展医务人员手卫生监测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对2017—2021年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ICU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及依从性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74所医疗机构105个ICU,手卫生用品平均消耗量为79.24(44.88~258.63)mL/(床·日),不同类型ICU手卫生用品平均消耗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卫生用品平均消耗量从2017年的65.75 mL/(床·日)增至2021年的87.55 mL/(床·日),呈逐年增加趋势(P<0.001)。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为82.13%,护士手卫生依从率最高(86.59%),医技最低(48.90%),不同职业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手卫生实施的方式中,采取流动水洗手占39.86%,速干手消毒剂擦手占42.27%,未采取手卫生措施占13.22%,戴手套未采取手卫生措施占4.65%,不同ICU医务人员手卫生实施方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
影响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了解影响临床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关因素和手卫生现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对全市48所一、二、三级医院手卫生设施的配备情况、快速手消毒剂的提供情况进行现场实地察看;对143名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情况进行调查;对六步洗手法进行了现场操作考试;对96名医务人员进行了操作前后手卫生情况的暗访。结果手卫生设施的配备不足,快速手消毒剂的提供不够,仅占18.75%;医师掌握六步洗手法仅占12.50%;操作前手卫生依从性为23.96%、操作后手卫生依从性为38.54%。结论完善医院手卫生设施,提供快速手消毒剂,加强手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强化对手卫生管理力度,才能有效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抽取一、二、三级医疗机构各1家,盲法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情况,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个季度三家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总依从率为17.9%,依从率随时间变化没有持续上升的趋势。一、二、三级医院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29.3%、16.0%和10.0%,依次降低(P0.05),重症监护室(ICU)、治疗室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分别为38.9%和35.7%,高于普通病区、门急诊等科室(P0.05),医生的手卫生依从率低于护士(P0.05)。结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低,需要加强宣传、培训,建立长效机制,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我国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及依从性现状,为进一步推进手卫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研究的方式,对全国200所医院2015年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及依从性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方法知晓率为86.5%,手卫生指征知晓率为82.5%;保洁员手卫生指征知晓率最低(69.9%),其次是其他实习和进修生(70.2%)、医技人员(79.8%);护理员手卫生方法知晓率最低(76.9%),其次是其他实习和进修生(81.0%)、保洁员(82.4%);二级医院知晓率均低于三级医院,不同级别医院中区县级医院知晓率均最低。手卫生依从率为70.1%,正确率为74.9%;其他实习和进修生的依从率、正确率均处于较低水平(分别为61.4%和60.9%);不同级别医院中地市级医院依从率及正确率均最低,非教学医院依从率及正确率均低于教学医院。结论我国基层医院是手卫生的薄弱环节,实习生、进修生、护理员和保洁员是手卫生的薄弱群体,应加强手卫生管理,进一步提升手卫生知识知晓和依从性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卫生部《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颁布后中心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和手卫生设施;现场观察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结果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率为21.5%;接触患者前与接触患者后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相比较,两者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护士手卫生依从率为28.7%,医生手卫生依从率为12.8%,护士手卫生依从率比医生要好,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乡镇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水平比较低,医院手卫生设施差。结论乡镇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知识水平相对比较低;意识不强,手卫生执行率低,医院手卫生设施不完善。应重视手卫生规范的实施,通过加强培训,宣传教育,改善手卫生设施,以进一步提高手卫生执行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手卫生用品消耗量的分析,科学评价目前上海市二、三级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 收集2008-2009年各医院不同时间和不同部门医务人员手卫生用品消耗量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CU每床每日皂液和快速手消毒液消耗量分别达36.91 ml和17.37 ml,是普通病区的5倍;2009年平均每床每日手卫生用品消耗量为(6.74±2.56)ml,较2008年(5.93±2.55)ml略高;二级医院ICU快速手消毒液消耗量平均为19.21 ml,明显高于三级医院ICU(15.26 ml).结论 手卫生的依从性仍有待提高,只有良好的手卫生才能更好地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医院感染主动监测系统调查某院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探讨信息化手段对提高手卫生依从性的作用。方法自2015年起采用医院感染主动监测系统对该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情况进行监测,2014年采用普通观察法,对比采用信息化监测前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洗手消毒剂消耗情况。结果 2014、2015年各观察医务人员应执行手卫生为2 016、3 275次,实际执行手卫生1 139、2 297次,依从率分别为56.50%、70.14%,2015年手卫生依从性高于2014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51,P0.05)。2015年护士依从率最高(85.30%),工勤员最低(54.34%)。手卫生依从性较差人群(工勤员)第一季度手卫生依从率为50.00%,对其加强重点培训后,第二季度手卫生依从率提升至52.17%,第三季度持续提高,第四季度手卫生依从率达60.32%。2015年全院手消毒剂人均日消耗量与2014年相比明显增加,其中2015年每月人均日消耗量平稳上升。结论采用医院感染主动监测系统能及时发现问题,明确手卫生依从性较弱的人群,并进行针对性改进,提高医务人员整体手卫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某三甲医院257名医务人员,于2013年的第二季度,由感染管理科专职人员对这257名医务人员进行现场观察、现场提问手卫生相关知识、考核六步洗手法操作并检查各科室洗手设施配备等.结果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平均为59.01%,护士手卫生依从性最高,保洁员手卫生依从性最低,六步洗手法正确率87.91%,手卫生知识完全知晓率61.75%,月手消毒剂消毒用量共708 520 ml,部分科室领用量未达到规定标准,手卫生设施不全,手卫生知识培训不够全面及时.结论 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低,应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提高全体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以减少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1.
12.
论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废物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疗废物是一类危险性大、社会影响广泛、来源及危害性明确的特殊危险废物,是指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和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将医疗废物归类为危险废物。为了加强对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其对人体的危害及环境的污染,国务院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制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对医疗废物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相似文献   

13.
医疗缺陷与医疗纠纷的剖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加强医疗缺陷的控制,正确处理医疗纠纷是医院管理者面临的新难题。据15年统计,医疗差错是造成医疗纠纷的主要原因,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重大医疗纠纷的处理时间日趋延长。因此,物院针对医疗纠纷直接责任者主要是口腔外科医生的特点,狠抓重点科室及关键环节的防范,减少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4.
If medical education is to improve, this is largely dependent upon the attitudes of clinical teachers towards their own teaching and their students' learning. The aims and objectives of our workshop method of medical teacher training therefore includes some in the affective domain.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ognitive dissonance the experience-linked practical problem solving approach of the workshop encourages behaviour change, presuming this to cause 'attitude change'. Testing by means of a specially constructed and validated Likert-type attitude scale shows that attitudes do improve significantly and consistently over the 5 days of our workshops. A follow-up study shows these effects to be maintained and taken back to the participants' own medical schools.  相似文献   

15.
医疗安全与医疗纠纷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医疗安全概述1.1 医疗安全的概念医疗安全是指医疗机构在实施医疗活动过程中 ,病人不发生法律和规定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里、机体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等情况。医疗安全是医院安全工作的着眼点 ,医疗安全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核心 ,医疗质量管理又是医院管理的生命 ,医疗安全管理不到位 ,医疗质量就无法保证 ,医院管理水平也难得到提高。1.2 医疗安全常常体现在以下 4个方面1.2 .1 医疗安全将产生高质量的医疗效果 医疗不安全将会导致与医疗效果向反方向发展 ,如 :开错处方、打错针、发错药、发错误报告、医疗器械…  相似文献   

16.
17.
医疗救援卫生耗材的保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加强医疗救援卫生耗材的应急保障。方法:分析日常医疗耗材的供应基础和要求,明确应急医疗耗材供应的管理要素。结果:应急医疗耗材的供应保障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和科学统筹的管理。结论:应该充分重视应急医疗救援的耗材供应,克服管理混乱的弊端,才能保障应急救援工作更快捷、更顺利、更精细。  相似文献   

18.
医疗纠纷是指患者或其亲属认为医疗单位或者医护人员提供的诊疗护理服务有过错并造成患者人身、财产、精神的损害,而与医疗单位或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医疗事故鉴定机构之间产生的争执[1]。近年来,医疗纠纷日渐增多,医患冲突不断升级,已成为困扰医院发展的严峻问题。作为医疗中主  相似文献   

19.
20.
In this paper I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inciples of medical ethics and of medical research to the case of children and others whose consent to treatment and to research is problematic. Public health depends substantially on the possibility of ongoing research into all conditions which affect the health of the people. Constraints on this research are therefore a public health issue. Moreover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possibility of predictive testing and indeed of screening for health-relevant conditions is an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tool, and limitations on the use of this tool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ublic health medicine. Having considered the particular problems created by research and predictive testing on children for late-onset conditions I go on to discuss research on those whose consent is problematic more generally. I conclude with radical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reform of The Declaration of Helsinki and of the International Ethics Guidelines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Involving Human Subjects, prepared by the Council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of Medical Sciences (CIO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