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B 3 型胸腺瘤术后放射治疗的临床价值和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收集1995年10月至2008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胸腺肿瘤切除术并病理诊断明确的159 例B 3 型胸腺瘤患者病历资料。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12例,Ⅱ期33例,Ⅲ期62例,Ⅳ期52例。其中38例患者伴有重症肌无力。根治术后常规放射治疗的中位剂量50Gy。不同时期共有58例接受化疗。Kaplan-Meier 法计算总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Cox 回归比例风险模型用于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52(8~125)个月,全组5 年总生存率为81.6% ,5 年无进展生存率为76.2% 。5 年局部控制率为82.6% ,复发率为32.6% ,转移率为9.3% 。结论:B 3 型胸腺瘤治疗主要失败原因是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肺和胸膜是胸腺瘤转移复发的主要部位。术后放疗可提高晚期胸脉瘤患者的局部控制率和总生存率。Masaoka分期、手术切缘和放疗是与 5 年无进展生存率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559例子宫内膜癌临床综合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背景与目的:随着对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的认识和手术病理分期的应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模式变化很大.本研究探讨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方法、生存情况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6年12月间收治的559例子宫内膜癌手术初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结果:经过中位随访期36个月,局部复发25例,远处转移24例.3年总生存率为88.7%,3年和5年无病生存率为82.7%和80.9%.Ⅰ期、Ⅱ期、Ⅲ期及Ⅳ期患者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5.5%、95.3%、75.9%和32.4%,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Ⅰ期92:1%,Ⅱ期90.8%,Ⅲ期63.5%和Ⅳ期14.7%,早期(Ⅰ、Ⅱ期)与Ⅲ期、Ⅳ期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内膜样腺癌和非内膜样腺癌在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上有显著差异(分别为92.4%vs 64.9%和86.9%vs 57.4%,P均<0.001).分化程度不同子宫内膜癌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分化Ⅰ级98.3%和94.2%,分化Ⅱ级89.3%和83.4%,分化Ⅲ级70.8%和62.5%,3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和<0.001).1996-2002年间收治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3.4%和76.4%,而2003-2004年间收治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4.0%和88.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2和0.1168).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和肌层浸润深度与预后相关(P<0.05).结论:尽管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己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日趋规范的子宫内膜癌治疗方式将可能进一步提高患者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首程接受常规放射治疗的448例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2000-01-01-2004-12-31,首程常规放射治疗ⅣA期(92分期)鼻咽癌448例,其中252例放疗同期联合含顺铂方案的化疗。Kaplan-Meier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ⅣA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52.5%、82.4%、61.9%和51.1%。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3是影响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共同预后不良因素。与单纯放疗比较,同期化疗提高了T4N0-2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66.6%:51.6%;χ2=3.917,P=0.048),但T1-4N3组患者未能从同期化疗中获益。结论:N3分期是影响ⅣA期鼻咽癌总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主要不良因素。建议将N3分期患者从ⅣA期中分出另设亚组并在治疗上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N0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生存情况以及失败模式。[方法]收集1989年5月至2009年10月610例N0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颅底鼻咽部CT扫描。采用60Co治疗机γ线或直线加速器6MV-X线进行治疗,常规分割、连续放疗。65例患者接受了放化疗综合治疗。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5年和10年的生存结果:总生存率分别为78.7%和66.8%,无病生存率分别为68.8%和55.8%,局部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1.2%和72.5%,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5.8%和91.8%,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8.5%和85.5%。治疗后首次失败事件中,单纯局部复发100例(16.4%),单纯区域复发15例(2.5%),单纯远处转移52例(8.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分期是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N0期鼻咽癌患者有较好的预后,局部复发是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影响N0期鼻咽癌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是T分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评价同期化疗对提高Ⅲ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后远期生存率的影响和价值。方法:收集首程治疗Ⅲ期鼻咽癌患者507例,其中178例放疗同期联合含顺铂方案的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并行预后的单因素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3个月。Ⅲ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分别为65.8%、81.4%、75.0%和62.5%。放化组总生存率为71.6%,单放组为62.7%,χ2=4.830,P=0.028;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放化组为90.5%,单放组为76.3%,χ2=11.464,P=0.001;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放化组为77.4%,单放组为73.6%,χ2=1.092,P=0.296;无瘤生存率放化组为70.6%,单放组为58.1%,χ2=8.078,P=0.004。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同期化疗是影响鼻咽癌治疗总生存率、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预后有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期化疗是影响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同期化疗有助于提高Ⅲ期鼻咽癌放疗后的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化疗联合加速超分割放疗疗效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Hu X  Bao Y  Chen YY  Gao JM  Wang WH  Liu Y  He H  Sun ZW  Poudel S  Wang Y  Zhuang TT  Zhang L  Chen M 《癌症》2008,27(10):1088-1093
背景与目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对放疗和化疗均敏感.放疗可提高局限期SCLC患者总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本研究总结在化疗基础上应用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hypedractionated accelerated radiotherapy,HART)对局限期SCLC的疗效,评价相关治疗毒性,归纳治疗失败方式.方法:55例局限期SCLC患者经过EP方案诱导化疗,放疗后再以EP方案巩固化疗,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者行预防性全脑照射(Prophylactic cranial irradiation,PCI).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评价其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55例患者放化疗结束时总有效率(CR PR)为87.3%.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9.1%、40.3%、16.1%,中位生存时间18.7个月.Ⅲ度和Ⅳ度血液学毒性分别为23例(41.8%)和16例(29.1%);Ⅰ度和Ⅱ度急性放射性肺炎分别为21例(38.2%)和2例(3.6%),Ⅰ度和Ⅱ度放射性食管炎分别为29例(52.7%)和12例(21.8%),未发生Ⅲ~Ⅳ度非血液学毒性.11例(20.0%)患者出现Ⅰ度肺纤维化,5例(9.1%)为Ⅱ度.2例(3.6%)发生Ⅰ度后期食管损伤.16例(29.1%)局部/区域复发.21例(38.2%)发生远处转移.结论:EP方案化疗合并HART治疗局限期SCIJC毒性轻至中度,患者可以耐受.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为主要治疗失败原因.  相似文献   

7.
64例子宫肉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58~1988年30年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共收治64例子宫肉瘤(36例子宫恶性苗勒氏混合瘤、1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10例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以核分裂像作为子宫平滑肌肉瘤及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的诊断标准,2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53%及42%。子宫内膜间质异位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最高达100%,子宫平滑肌肉瘤为56%,而子宫恶性苗勒氏混合瘤最低,仅为18%。12例子宫恶性苗勒氏混合瘤既往有放射治疗史。临床分期及年龄是重要的预后因素。单纯手术治疗者及手术辅以化疗和/或放疗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48%及43%(P>0.05),两组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多数学者提出应手术辅以化疗和/或放疗,但效果尚难肯定。该组27例复发病例中,局部复发占44%,远处转移占33%,其中80%的患者于首次治疗后2年内复发;82%的复发者于复发后2年内死亡。  相似文献   

8.
116例早期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的临床特点,最佳外科诊治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5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Ⅰ期宫内膜癌患者116例临床资料,术前诊刮,确诊为子宫内膜癌,术前经B超、CT及MRI检查未发现盆腹腔肿大淋巴结和子宫体以外的其他部位转移.术中探查无子宫以外及盆腔淋巴结转移.根据手术方式分两组,A组76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B组40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随访3年以上.结果:116例全部随访,随访率100%,A组5年生存率为89.5%(68/76),B组90.0%(36/40),术后复发12例,A组8例(占10.5%),B组4例(占10.0%),全部为Ⅰ b期G3、Ⅰc期G2、G3及非宫内膜腺癌.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子宫内膜腺癌(ⅠA期ⅠB期)及细胞分化良好(G1G2级)而且无相关高危因素的患者,单纯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宫内膜癌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经长期随访后的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的238例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经长期随访后分析全组患者治疗后失败模式, 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全组患者总生存(OS)率、无瘤生存(DFS)率, log-rank法检验生存差异。结果全组238例患者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42.0%。中位随访46.1个月, 96例(40.3%)出现肿瘤进展, 其中局部区域复发25例(10.5%), 远处转移61例(25.6%), 同时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10例(4.2%)。中位OS期和DFS期分别为64.7、49.9个月, 3、5、7年OS率和DFS率分别为70.0%、52.8%、36.4%和63.5%、42.5%、30.0%。3、5、7年无局部区域进展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6.0%、71.4%、61.2%和70.6%、55.9%、43.0%。与非pCR患者相比, pCR患者的总进展率和远处转移率均较低(26.0%∶50.7%和16.0%∶32.6%,...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分析265例Ⅰ期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999—2012年进行术后放疗的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共265例。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占85.3%(226例)。根据FIGO2009手术—病理分期。术后辅助放疗方式包括盆腔外照射35例(13.2%)、单纯阴道内照射107例(40.4%)和内外照射联合治疗123例(46.4%)。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差异,Cox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 5年随访率为85.7%。5年OS、PFS、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2.8%、89.7%、4.5%、6.4%。发生3级急性放射性肠炎者仅1例(0.4%),3、4级骨髓抑制者分别为4例(1.5%)、1例(0.4%),1例(0.4%)出现3级慢性肠炎。多因素分析显示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OS和PFS的预后因素(P=0.041、0.001),放疗前贫血是影响OS的因素(P=0.048)。 结论 子宫内膜样腺癌为主的Ⅰ期内膜癌患者进行术后辅助放疗的疗效良好,不良反应轻微,放疗前贫血和子宫下段受累是影响O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以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78例术后行调强放射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和预后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子宫颈活检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HIF-1α)、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及血红蛋白(Hb)水平。结果 78例患者4年无瘤生存率为74.4%,4年总生存率为76.9%。其中15例复发,13例复发后死亡,2例带瘤存活。复发者中6例局部复发,6例远处转移,3例局部复发+远处转移。HIF-1α阳性表达率为60.3%,阳性细胞主要集中位于子宫颈癌中央区,肿瘤浸润前沿分布散在,且中央区呈现强阳性表达。阳性表达与血清放射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放射治疗后SCC-Ag水平及宫旁浸润和肿瘤直径均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治疗后1个月SCC-Ag值≥1.5mg/L、HIF-1阳性表达和放射治疗前血红蛋白<120g/L是影响总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治疗后1个月SCC-Ag值≥1.5 mg/L、HIF-1阳性表达、放射治疗前血红蛋白<120g/L是影响子早期子宫颈癌根治性放射治疗患者总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Li B  Wu LY  Li SM  Zhang WH  Zhang R  Ma SK 《癌症》2004,23(9):1085-1088
背景与目的: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但其中仅有少数因素对预后构成独立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子宫内膜癌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1990年1月至2000年12月间初治时行手术治疗的26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预后相关因素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并进行逐步筛查。结果:本组病例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83.3%和84.3%。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类型、肌层浸润深度、宫颈受累、淋巴结转移、腹腔液性质、脉管瘤栓及附件转移与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有显著性相关(P<0.05),年龄、合并症因素与预后无显著性相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后得出,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4个因素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均产生显著性影响(P<0.05),临床分期仅对5年无瘤生存率有显著性影响(P<0.001),而对总生存率无显著性影响(P=0.074)。肌层浸润>50%者远处转移率(12.9%)明显高于≤50%者(0.6%)(P<0.001)。宫颈受累者的淋巴结转移率(21.1%)明显高于宫颈未受累者(3.6%)(P<0.001)。结论:FIGO分期、病理分级、肌层浸润深度及宫颈受累是子宫内膜癌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在估计预后方面,手术-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13.
李景涛 《实用癌症杂志》2017,(12):2052-2054
目的 研究术后放疗对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保乳手术治疗并且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的84例乳腺癌患者,均于保乳手术后进行放疗.观察患者的5年和10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7.62%、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95.24%、无瘤生存率为94.05%、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95.24%;10年生存率为86.90%、无远处转移生存率为85.71%、无瘤生存率为82.14%、无局部复发生存率为85.71%.经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有无术后辅助化疗、有无术后放疗以及清扫淋巴结总数均为影响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经过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术后放疗是降低局部复发的惟一影响因素.结论 术后放疗有利于改善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预后情况,可以有效提高生存率,降低局部复发率,在保乳术后具有重要作用,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因素及复发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我院1999年1月1日-2004年12月31日期间具有明确组织学类型、未经治疗过的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75例,经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后,观察1年、3年、5年生存率,分析预后因素,记录复发时间,分析复发因素.结果 截止到2009年11月9日,随访率95%,仍存活或失访者按截尾计算.整组患者中位生存期20个月,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3%、15%和3%.单因素分析因素T分期、临床分期、是否放化疗结合、放射治疗中断、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性肺炎对总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Cox逐步回归分析表明,临床分期、急性放射性肺炎、近期疗效是影响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放射治疗预后的影响因素.未发现某因素为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临床期别是远处转移的影响因素.结论 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原发肿瘤临床分期、急性放射性肺炎、近期疗效等因素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生存率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治疗方法对II期子宫内膜癌生存率及复发的影响。方法 对 1988年 1月至 1998年 12月在本院收治的 84例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A组 3 3例行次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B组 5 1例手术范围与A组相同术后加阴道残端区盆腔外照射。分析两组的生存率及复发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 5年生存率为 79,7% ( 67/ 84) ,A ,B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78 7% ( 2 6/ 3 3 )和 84 3 % ( 4 3 / 5 1)。B组 5年生存率比A组高 ,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P >0 0 5 )。A、B两组盆腔复发率分别为 18 1% ( 6/ 3 3 ) ,5 8% ( 3 / 5 1)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A、B俩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 12 1% ( 4 / 3 3 ) ,11 8% ( 6/ 5 1)。统计学无显著意义。结论 Ⅱ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经过系统的手术后补充阴道残端区盆腔外照射能明显减少局部复发但不能控制远处转移 ,对 5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宫颈癌患者术后放疗的疗效、晚期副反应及预后因素.方法 搜集2005年2月前6年接受术后放疗的ⅠA~ⅡB期官颈癌病例114例,其中年龄24~72岁(中位值42.5岁);FIGO临床分期ⅠA期6例、Ⅰb1期51例、Ⅰb2期18例、ⅡA期26例、ⅡB期13例;术后病理为鳞癌92例、腺癌19例、腺鳞癌2例、未分化癌1例.113例采用加速器6、15 MV X线盒式4个野常规放疗40~60 Gy(中位值50 Gy),81例放疗后4周加192Ir近距离治疗,参考点在阴道黏膜下T0.5 cm,1~6次,4~30Gy(中位值16 Gy).87例接受术前或(和)同步增敏化疗.随访5~75个月(中位值20个月),总随访率为92%.结果 2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盆腔控制率分别为93.1%、88.1%、94.6%,5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盆腔控制率分别为75.7%、62.3%、85.6%.淋巴结转移及阴道残端阳性为总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阴道残端阳性为盆腔控制率的独立预后因素,分期、子宫下段受累及阴道残端阳性为无瘤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16例患者远处转移,最常见转移部位为肺、腹股沟及骨、肝及脑.RTOG分级晚期直肠反应发生率1级11.4%、2级11.4%、3级3.5%,泌尿系反应发生率1级14.0%、2级6.1%、3级0.9%.治疗后出现下肢水肿者8例.结论 术后放疗在盆腔控制率上能达到较满意疗效,且放疗相关晚期副反应是可接受的,远处转移是致死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局部晚期食管鳞癌经长期随访后的失败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9年10月于浙江省肿瘤医院行新辅助治疗联合手术治疗的238例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长期随访后分析全组患者治疗后失败模式,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全组患者总生存(OS)率、无瘤生存(DFS)率,log-rank法检验生存差异。结果全组238例患者术后病理完全缓解(pCR)率为42.0%。中位随访46.1个月,96例(40.3%)出现肿瘤进展,其中局部区域复发25例(10.5%),远处转移61例(25.6%),同时发生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10例(4.2%)。中位OS期和DFS期分别为64.7、49.9个月,3、5、7年OS率和DFS率分别为70.0%、52.8%、36.4%和63.5%、42.5%、30.0%。3、5、7年无局部区域进展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6.0%、71.4%、61.2%和70.6%、55.9%、43.0%。与非pCR患者相比,pCR患者的总进展率和远处转移率均较低(26.0%∶50.7%和16.0%∶32.6%,P<0.001)。pCR组3、5、7年OS率(83.0%∶60.2%、69.7%∶41.7%、50.4%∶27.7%,P<0.001),3、5、7年DFS率(80.4%∶51.4%、63.9%∶31.2%、45.9%∶20.3%,P<0.001)均显著优于非pCR组。结论远处转移是局部晚期食管鳞癌新辅助治疗后主要失败模式,术后pCR者可获得更好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早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并观察放射不良反应.方法:分析 35例全程IMRT治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Ⅰ期14例,Ⅱ期21例 ).鼻咽部和锁骨上及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IMRT技术照射治疗.结果:3年的总体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8.3%、91.4%、74.3%、94.3%.最严重的急性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2-3级分别为22.9%和45.7%.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结论:IMRT是鼻咽癌的有效治疗手段.对初治者早期鼻咽癌可以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局部区域控制率较高,不良反应低.能降低靶区正常组织的照射剂量和急性反应,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术后放疗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4例手术后子宫内膜癌患者,应用6-MVX线加速器盆腔照射,4500~5000cGy/4.5~5周,外照射后均联合192Ir腔内后装治疗。参考点:阴道黏膜下0.5cm。DT16~20Gy,每次4~5Gy,每周1~2次。结果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联合放疗2年总生存率(OS)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91.9%和81.1%,其中ⅠB~ⅡB期患者2年DFS为90.7%。子宫内膜癌手术后联合放疗2年内阴道复发率和盆腔复发率分别为8.1%和6.8%,远处转移率为9.5%。单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和病理分期明显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2年OS;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病理类型、年龄明显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2年DFS。多因素分析淋巴结转移明显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2年OS,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明显影响子宫内膜癌患者的2年DFS。Ⅲ期病例术后单纯放疗和放疗联合化疗比较,2年OS和DFS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子宫内膜癌以手术治疗为首选治疗方法,根据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的结果,对病变范围及影响预后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评估,从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已成为当前的总趋势。  相似文献   

20.
宋芳霞  段馨  刘维 《实用癌症杂志》2023,(10):1593-1596
目的 探讨腋窝淋巴结转移对初次保乳手术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75例初次保乳手术后复发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前腋窝淋巴结状态分为阳性组(32例)及阴性组(43例)。所有患者均行保乳手术+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局部区域复发情况、临床病理特征,并分析远处转移、生存情况及复发的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及局部+区域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5例患者共45例发生远处转移(60.00%),阳性组远处转移率为78.13%(25/32),高于阴性组的46.51%(20/43),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存分析显示,复发后3年生存率为57.33%(43/75),复发后5年生存率为38.67%(29/75);阳性组复发后总生存率较阴性组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部位、腋窝淋巴结状态为复发患者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腋窝淋巴结转移可影响初次保乳手术乳腺癌患者预后,能降低术后生存率,缩短患者总生存时间,增加复发后远处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