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道湿化方式对产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接受机械通气治疗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其呼吸道湿化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普通一次性呼吸机湿化管道进行湿化,观察组采用双加热密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进行湿化。观察两组患者VAP发生率、降钙素原(PCT)和肺部感染指数(CPIS)水平、住院时间和血液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PCT和CPIS水平、体温、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单核细胞比、X线胸片阳性率和下呼吸道病原菌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加热密闭式呼吸机湿化管道系统可降低机械通气产妇VAP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用于小儿先心病术后治疗中的效果以及护理措施。方法2014年9月—2017年10月在郑州儿童医院外科监护室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儿中随机抽取130例,根据术后氧疗方法不同分组:对照组患儿术后给予常规面罩吸氧,观察组患儿术后给予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2组患儿均给予优质术后护理,对比2组的血气指标、住院时间等。结果2组患者氧疗后24h、48h的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氧疗后24h的PaCO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在氧疗后24h和48h的氧合指数,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ICU入住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的应用提高先心病患儿术后的舒适度,改善呼吸状况,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影响,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寻求良好的吸氧方式,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4年3月心血管疾病患者34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8例患者实施常规湿化吸氧,观察组173例患者实施无湿化吸氧,分别于开始吸氧后2、4、6、8、10、12、24、48h通过鼻导管进行细菌培养,于吸氧开始后24、48、72h调查两组患者鼻腔和口咽部干燥程度。结果开始吸氧后2h两组患者导管均无细菌检出,4h观察组鼻导管仍无细菌检出,对照组细菌检出阳性率为1.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始吸氧后6、8、10、12、24、48h对照组患者鼻导管细菌检出阳性率为4.16%~63.69%,观察组为0.58%~1.73%,观察组细菌检出阳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始吸氧后24、48、72h两组患者鼻腔和口咽部干燥程度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无湿化中低流量吸氧较湿化吸氧可减少肺部感染发生率,而不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扶舒清氧气湿化液与蒸馏水带菌率及其对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用以规范临床氧气湿化液的应用,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10月入院救治并需吸氧的16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其中试验组应用扶舒清作为吸氧湿化液,湿化器材6d更换1次,对照组应用蒸馏水作为吸氧湿化液,每天更换湿化器材1次,连续监测5d;两组患者均每天收集痰液做细菌培养,比较扶舒清与蒸馏水的带菌率及两组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结果 5d检测湿化液带菌率试验组分别为0、0、0、0、3.75%,对照组分别为55.00%、51.25%、53.75%、53.75%、48.75%,两组湿化液带菌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湿化液共检出623株病原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居多152株占24.40%;试验组患者无下呼吸道感染病例,对照组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9例,感染率11.25%。结论扶舒清氧气湿化液的带菌率相对较低,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低,建议临床选择扶舒清作为氧气湿化液。  相似文献   

5.
目的 加强病房氧气吸入治疗器具的消毒监测管理,避免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方法 对医院32个临床科室正在使用的氧气湿化瓶及湿化液进行采样,检测细菌菌落数及菌种,将氧疗器具依使用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即长期给氧组及间断给氧组,分析氧疗装置的细菌污染情况与氧疗方式的关系.结果 共采样748份,其中长期给氧组386份,合格率为90.67%,间断给氧组362份,合格率为61.88%;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吸类产碱假单胞菌较多.结论 重视病房氧气吸入治疗器具的规范化管理,加强氧气吸入治疗器具的消毒监测,对预防控制医院获得性呼吸道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机械通气患者脱机训练过程中,提前加温湿化对患者脱机训练的影响。方法抽取64例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均符合脱机训练标准,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2例,实验组脱机前2h给予调高呼吸机湿化罐温度,脱机后接人工鼻吸氧,对照组给予常规人工鼻吸氧,观察两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指氧饱和度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人工气道形成痰痂、出现呼吸道出血的比例。结果两组患者在脱机后2h呼吸频率、心率、指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形成痰痂、呼吸道出血的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患者脱机之前给予调高呼吸机湿化罐温度能减少痰痂形成及呼吸道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综合ICU氧气湿化瓶污染细菌,分析氧气湿化瓶与医院感染的关系,为防范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感染、非感染患者使用后和安装未使用共3组氧气湿化瓶标本和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对其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分析常见细菌的耐药率。结果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氧气湿化瓶的污染率分别为86.79%和79.2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安装未使用组(30.1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氧气湿化瓶和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64.81%和75.38%,两者的细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湿化瓶之间的细菌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患者下呼吸道痰液培养的细菌耐药率远高于氧气湿化瓶培养的细菌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氧气湿化瓶污染是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定期更换氧气湿化瓶对于防治因其导致的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患者进行长期吸氧使用一次性氧气湿化液细菌污染的情况。方法选取呼吸科感染和非感染且长期吸氧患者120例,对吸氧第1~7天进行采样并监测一次性氧气湿化液的细菌污染情况。结果一次性氧气湿化液在不同时间段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患者,840份标本,其中阳性标本共33份,占全部的3.93%,有呼吸系统感染的患者在7 d内使用一次性氧气湿化液污染率为7.62%。结论有呼吸系统感染且需长期吸氧患者一次性氧气湿化液4 d后易被感染,4 d应及时更换氧气湿化液;呼吸道无感染患者使用氧气湿化液感染机会少,一次性湿化液可以使用7 d。对一次性氧气湿化液的监管力度加强,能够大大降低院内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吸氧装置医院感染调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 分析吸氧装置污染情况和控制感染的措施.方法 2006年1-6月为对照组,7-12月为观察组,对观察组62份与对照组65份消毒后未使用的湿化瓶进行监测,对持续使用的湿化液对照组63份、观察组62份分别进行每天监测;对观察组第1、6天分别与对照组第1,2天持续使用的湿化液进行监测比较.结果 两组消毒后未使用湿化瓶的合格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持续使用的湿化液第2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有效期限为1 d;而观察组第6天与第1天的细菌数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有效期限为5 d,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应在氧气湿化瓶持续使用的第6天进行更换消毒的方法,说明合理使用消毒剂,加强吸氧装置消毒管理,达到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施行早期静脉营养的低体质量患儿并发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为提高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行早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的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术后呼吸道感染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 106例纳入患儿中共有16例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15.1%;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在气管插管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与非感染患儿在手术时间、延迟关胸、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术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与气管插管、延迟关胸、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施行早期静脉营养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呼吸道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医务人员要给予高度关注和严格掌控,以达到预防术后感染、确保手术效果、改善患儿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