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肩背部副脊索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案摘要患者女,35岁,因右肩背部肿物进行性增大半年余,于2001年7月11日入我院普外科门诊。患者半年前偶然发现右肩背部有一肿块,约花生米大,无疼痛等不适,半年来肿块呈进行性增大。体检:右肩背部触及4cm×4cm×3cm肿块,突出皮肤表面、质硬、边界清、表面光滑、移动性好、无压痛,局部皮肤无变化。右肩背部肿块彩超示:右肩皮下组织内探及低回声包块,约3·8cm×3·3cm,边界清、内回声不均、血流较丰富,肝肾功能、胸部X线平片检查均未见异常。7月12日在门诊行肿块(局麻)手术切除,术中见皮下结节状肿物约3cm×3cm×2·4cm,与肌肉粘连,包膜较完…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一种罕见软组织肿瘤-副脊索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我院收治一位60岁女性患者,右足跖骨间软组织肿瘤。临床经X线、CT、MRI等检查,确定肿瘤位于右足第2、3列跖骨之间累及跖骨。穿刺活检报告提示软组织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诊断考虑副脊索瘤可能。遂行肿瘤广泛切除,同时切除右足第2、3列跖骨、趾骨。结果术后大标本病理检查,HE染色肿瘤分叶状富含黏液,细胞呈梭形及星形,细胞核轻度异型性。免疫组化结果:Vim(++),SMA(++),Actin(+),S-100(+),Ki-67(+),Collagen—Ⅱ(+),Syn(-),CK(-),34βE12(-)。最终病理论断副脊索瘤。结论副脊索瘤是一种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无明显特异性,需要病理常规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与脊索瘤和黏液样软骨肉瘤鉴别。其治疗方法主要以手术治疗为主,手术需要外科边界达到广泛切除,术后仍可能局部复发,少数出现转移。  相似文献   

3.
邓勇志  王子林 《肿瘤》1996,16(3):443-443
脊索瘤是一种较少见的恶性肿瘤,原发于纵隔者更为罕见。现报告1例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52岁,主诉因右侧胸部不适2年,加重1月入院。1990年初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们胸首都不适,院外购片发现右纵隔肿瘤,朱治。次年7月症状加重,活动后气短,间断出现声音嘶哑,可自行好转。1992年3月症状再次加重,入院。体温36.ZC,血白细胞8.6X10’几,分类嗜中性细胞088,淋巴细胞010,单核细胞0.02,红细胞50X10‘VL,血红蛋白150yL,血小板210X10VL,血沉lmm/60ndn。1992年4月16日胸片见右后下纵隔10cmX7cm边缘光签球形块影,心脏受压前…  相似文献   

4.
5.
谢翩  陶瑜 《癌症》2002,21(11):1278-1278
患者女,30岁.因鼻塞、咽异物感3个月于2001年11月14日入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检查:鼻咽顶、后壁见白色、鱼肉样新生物,略呈分叶状,与周围组织轻度粘连.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CT及核磁共振检查:颅底斜坡肿瘤,破坏周围骨质.临床诊断:鼻咽肿物待查.行鼻咽肿物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杨召 《实用肿瘤杂志》2000,15(3):151-151
患者女性 ,59岁。主诉左大腿上段外侧出现肿块 5年余 ,近 1年肿块逐渐长大伴酸胀感 ,于 1 998年 7月 2 0日以“左大腿软组织肿瘤”收入院。体检 :左大腿上段外侧可见肿块隆起 ,皮色正常 ,肿块质地中等 ,轻压痛 ,边界清楚 ,表面光滑 ,呈梭型 ,推之可轻度活动 ,髋关节活动不受限。X线片 :左髋关节及股骨上周围增大软组织影 ,未见骨质破坏。 MRI:肿瘤位于左大腿上段外侧肌层内 ,边界清楚 ,T1加权外周呈低信号 ,中央呈中高不均匀信号 ,未侵犯邻近骨质及盆腔组织。胸部 X线检查未发现异常。 B超检查 :肝、脾、双肾均无异常。实验室检查 :血常…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997~ 2 0 0 0年内见 2例 ,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 5 5岁、6 5岁 ,均以骶部肿块为主要症状 ,同时伴有大便困难或局部疼痛而就诊。病程 6~ 14个月 ,肿瘤直径 4~ 6cm。X线检查均发现骶骨骨质有破坏 ;肛门指诊均触及肿物位于直肠后壁与骶骨前之间 ,其余无异常。1.2 细胞学检查2例均于术前做肿块针吸细胞学检查 ,涂片经HE染色及瑞氏染色镜检 ,2例瘤细胞形态特征及分布状况酷似 ;瘤细胞中等大小 ;呈圆形或卵圆形 ,胞浆丰富透亮 ,多数含有大小不等的空泡 ;核圆形 ,多位于细胞中央 ,染色质均细 ,未见核仁及核…  相似文献   

8.
1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主因"视物重影1年,持续性双侧鼻塞3月"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确原因出现视物重影,视力无明显下降,无明显头痛、头晕等其他不适。3月前出现双侧鼻塞,伴流清涕,偶有脓涕。使用鼻腔减充血剂点鼻,鼻塞无明显缓解。在当地耳鼻咽喉科就诊,  相似文献   

9.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52岁.头痛伴左侧肢体活动不便6个月,于1998年3月17日来我院就诊.头部CT检查显示:肿物呈球形,其基底部位于右侧大脑顶叶硬脑膜上,诊断为右顶叶脑膜瘤.当日收入院.体检:意识清,左侧肢体活动不便,肌力Ⅳ级,肌张力稍高.术中见:肿瘤位于右顶叶,与硬膜联系紧密,并侵蚀颅骨,大小约为5.5 cm×4.0 cm×3.5 cm,包膜比较完整,颜色暗红,质脆.  相似文献   

10.
冯彪  秦萍  程随涛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6):1223-1224
1临床资料患者,男,24岁,主因"视物重影1年,持续性双侧鼻塞3月"入院。1年前患者无明确原因出现视物重影,视力无明显下降,无明显头痛、头晕等其他不适。3月前出现双侧鼻塞,伴流清涕,偶有脓涕。使用鼻腔减充血剂点鼻,鼻塞无明显缓解。在当地耳鼻咽喉科就诊,鼻腔常规检查未见明显异  相似文献   

11.
颅底脊索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瑞  姜维喜  王龙云  廖遇平 《肿瘤》2005,25(5):501-503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本院自1996年1月~2002年9月共收治20例颅底脊索瘤,均有病理学诊断,主要症状为头痛、视力下降、复视.20例均手术治疗,其中手术加放疗或γ-刀治疗6例.结果总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57%.单纯手术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5%、41%;手术 放疗或γ-刀组为3、5年生存率83.3%、83.3%.结论颅底脊索瘤易复发,手术加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我科收治1例鼻咽癌误诊为斜坡脊索瘤。现总结分析如下。患者男,51岁,88年8月始左鼻腔出血,量少暗红色,呈间歇性,可自行止血。88年10月觉左耳听力下降,伴左耳鸣及鼻塞。某医院拟诊为“鼻炎”治疗近1年,症状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摘要患者女,76岁,因体检发现前纵隔肿块1天,由门诊收治入院。既往无胸闷、气促,无咳嗽、咳痰,无发热,无其他特殊不适主诉,否认高血压。胸部增强CT提示:前纵隔有一不规则团块状软组织影,大小约6.0cm×6.5cm,其内密度不均,见斑点状低密度影;静脉注射造影剂后,病灶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鼻咽脊索瘤的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分析 7例鼻咽脊索瘤的临床特征、误诊情况、治疗方法及随访结果。结果  ( 1 ) 7例中 6例被 CT及临床医师误诊为鼻咽癌 ;误诊率均为 87.1 % ( 6/7)。 ( 2 )全组 5年生存率 71 % ( 5/7) ,5年无瘤生存率 57% ( 4 /7)。结论 ( 1 )鼻咽脊索瘤易误诊为鼻咽癌。 ( 2 )手术切除加术后放疗是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骶尾部脊索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骶尾部脊索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本院经病理证实的骶尾部脊索瘤18例,分析其临床特征和诊疗结果。结果18例手术时中位年龄为44岁(24~73岁);男性11例,女性7例,其中第2次手术者3例;肿瘤体积大小为16~126ml,平均45.6ml;病理分期Ⅰa期1例.Ⅰb期16例,Ⅲ期1例;肿瘤位于L5 1例、S1 3例、S2 3例,S3以下11例。手术采用后方入路11例,前后路联合切除7例。行瘤内切除11例,边缘性切除5例,根治性切除1例,1例因术中大出血而仅行大部分切除。3例复发者及12例初发者接受^60Co45-60Gy,其中5例加11MeV电子束。并发踝关节无力3例,尿失禁或尿潴留5例。随访14个月~13年,平均3.8年。复发6例,主要在术后3年,1例于术后11年复发死亡,1例发生肺转移,另有1例于二次术后1年出现直肠周围多个类圆形软组织阴影。本组病例3年生存率77.8%(14/18),无复发生存率38.9%(7/18),5年生存率61.1%(11/18)。结论骶尾部脊索瘤治疗效果依赖于肿瘤部位、手术切除程度和辅助放疗。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44岁。于1997年底无意发现左顶部约蚕豆大小的头皮包块,不痛不痒,观察半年无明显增大,外院行头颅CT及颅骨平片提示左顶骨约2cm×2cm全层低密度改变。入院查体:于左顶头皮可扪及1cm×1cm×1cm肿物,质硬,边界不清,局部头皮呈暗红褐色。临床诊断左顶骨嗜酸性肉芽肿,于1998年5月23日在局麻加强化下行颅骨病变切除术,术中见左顶骨约2cm×2cm处变为黑色,外板变薄如纸,咬除外板后其下方为白色透亮、小泡状肉芽样组织,易出血,并侵犯硬膜,向中线与矢状窦粘连,肉眼全切并彻底止血。病检:镜下见送检组织中小团状空泡状细胞,并…  相似文献   

17.
16例脊索瘤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践  施达仁 《肿瘤》1992,12(4):169-170
本文应用S-100蛋白、NSE、α_1-AT、Lys、Des、K、CK等抗血清对16例脊索瘤进行免疫组化联合标记。并以2例胚胎脊索及3例软骨肉瘤作对照。结果脊索瘤显示多种标记阳性:NSE,12/16;Des,12/16;MG,11/16;S-100,10/16:CK,8/16;而K及Lys16例全部阴性。提示脊索瘤具有向中胚层和外胚层分化潜能。对照的3例软骨肉瘤Lys全部阳性而CK全部阴性。这一发现提示Lys可用以软骨肉瘤与脊索瘤的鉴别。CK对两者的鉴别也具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32岁,2006年初发现右颌下肿块,未行治疗。自2008年10月病情加重,出现疼痛,给予右颌下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颁下腺混合瘤,2010年5月再次发现右颁下肿物,后肿物逐渐增大,2010年9月13日行右侧颌下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脊索瘤。免疫组化CK(-)、vimentin(+)、SMA(-)、Calponin(-)、S-100(+)。2010年9月27日开始术后放疗,共给予放射剂量6MV-Dt5600/28f治疗,2010年11月5日结束放疗。术后每3个月复查。2011年2月逐渐出现右侧颜  相似文献   

19.
小脑脑桥角型颅内脊索瘤1例黄录茂胡秉诚*李国文*李云峰*(安徽省巢湖地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巢湖23800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上海200025)颅内脊索瘤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肿瘤,好发于斜坡及鞍区,而发生于小脑脑桥角区罕见,至今国...  相似文献   

20.
37例颅底部脊索瘤的治疗与预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Qian LT  Liu XF  Li YX 《中华肿瘤杂志》2005,27(10):635-637
目的探讨颅底部脊索瘤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有病理诊断的颅底部脊索瘤37例,手术加放射治疗28例,单纯放疗8例,单纯手术1例。放射治疗总剂量为30~75Gy,中位剂量为60Gy。结果全组患者治疗结束时症状缓解率和病灶明显消退或消失率分别为86.5%和48.6%;疗后6个月至2年,部分病例神经和内分泌损伤得到恢复。全组1,3,5,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7.3%、87.3%、71.5%和41.0%。前组颅神经损伤的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92.9%、85.7%和50.8%;后组分别为1130.0%、75.0%、45.0%和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脊索瘤的治疗以手术为首选。由于解剖部位特殊,手术难以彻底切除,局部治疗失败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放射治疗对于缓解症状、控制局部病灶具有重要作用。根治术后预防照射剂量应不低于60Gy,术后残留病灶、复发和未手术者照射剂量应达70Gy或更高。后组颅神经受损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