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1月医院临床收治的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55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55例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1株,革兰阴性菌52株、革兰阳性菌18株和真菌1株,分别占73.24%、25.35%和1.41%;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度高,耐药率为0.00%,对氨苄西林和哌拉西林的耐药性高,耐药率均为100.00%;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度高,耐药率为0.00%,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和他唑巴坦的耐药性高,耐药率均为100.00%。结论急腹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性普遍较高,临床上应针对药敏结果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上肾上腺素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5-2017年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急诊科收治的1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大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每组各9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常规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肾上腺素1μg/(kg·min);大剂量组患者静脉滴注肾上腺素2μg/(kg·min)。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的心率(HR)、心脏指数(CI)、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以及心脏指数(SI),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HR、CI、MAP、CVP、SI指标变化显著高于常规剂量组患者(P0.05)。大剂量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16.67%,常规剂量组为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乳酸清除率高于常规剂量组,乳酸浓度低于常规剂量组(P0.05)。治疗后,大剂量组患者CD3+、CD4+、CD8+和CD4+/CD8+的水平变化较常规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但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腹症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病原菌分布,制定干预对策,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65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进行常规的采血或腹腔穿刺,术中取腹腔或肠腔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病原菌分布。结果急腹症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临床表现以表情淡漠或烦躁不安、肢端苍白湿冷、皮肤黏膜紫绀为主,而在体征上则以低血压、脉搏缓、心率慢、尿少为主;共分离出病原菌7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3株占72.60%,革兰阳性菌17株占23.29%,真菌3株占4.11%;采用logistic多因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年龄、病程、疾病类型、治疗时机是急腹症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危险因素(P<0.05);临床总治愈率为93.85%。结论急腹症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有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积极进行抗休克、抗感染等对症治疗结合手术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6h集束治疗措施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为筛选出降低病死率的保护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入住ICU感染性休克患者255例的临床资料,分为达标组52例、未达标组203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感染性休克6h集束治疗方案在平均动脉压(MAP)、尿量、中心静脉血饱和度(ScvO2)、1h内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前留取标本培养等各项指标均达标,达标组与未达标组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vO2及尿量达标是6h集束治疗降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ScvO2≥70%及尿量≥0.5ml/(kg·h)是6h集束治疗降低感染性休克病死率的独立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激素治疗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重症监护病房(ICU)的17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是否应用激素治疗分为激素治疗组78例和非激素治疗组99例。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重程度、预后和并发症等指标。结果:(1)激素治疗组的皮质醇水平为(17.8±14.1)μg/dL,低于非激素治疗组的(26.8±15.5)μg/d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激素治疗组的院内感染发生率、7 d休克逆转率、28 d生存率分别为51.3%、57.7%、71.8%,与非激素治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的平均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素治疗能明显提高患者的7 d休克逆转率和28 d生存率,也提高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但激素治疗并不能引发高血糖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43例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对患者疑似感染部位取分泌物及血液标本送检,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常规分离培养和鉴定,根据NCCLS(2008年)标准进行药敏试验,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共培养出57株病原菌,以血液标本为主,占38.60%,其次为腹水和痰液,均占22.81%;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85.96%,其次为革兰阳性菌与真菌,分别占10.53%、3.51%,排名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6.84%、22.81%、8.77%;革兰阴性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曲松耐药率>50.00%,特别是对氨苄西林,耐药率达100.00%,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高度敏感.结论 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感染灶分布广,血液、腹水、痰、尿、胆汁培养均存在病原菌感染,且病原菌耐药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为临床提高诊治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1日-2013年2月28日收住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临床流行病学特点进行分析,根据结局分为存活组(63例)与死亡组(35例),对患者的年龄分布、发病季节、职业、地域分布、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血白蛋白等进行对比分析,所有数据录入Excel表格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 9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死亡35例,病死率35.71%;死亡组年龄>60岁患者占77.14%;感染性休克患者冬季发病率最高,占39.80%,与其他季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则以夏冬季节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础疾病以肺、脑、胆道疾病最常见,死亡组患者则以结肠疾病、慢性肝病、骨折长期卧位患者较高;感染性休克以肺部感染最多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患者以腹膜炎、尿路感染较低;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呕吐、心率>120/min等为主;死亡组患者白细胞明显下降、CRP明显增高,PaCO2明显下降或增高及血乳酸增高与病死率增高有关,临床各项指标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属多见。结论感染性休克临床表现不典型、病情重、进展迅速,尤其是年老患者、寒冷和高温季节,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明显下降,CRP、血乳酸明显增高者,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肠相关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4年12月医院就诊的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82例,观察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体征;病原菌类型与感染性休克严重程度的关系;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预后情况;发生感染性休克危险因素。结果胃肠相关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表情淡漠、烦躁不安、四肢苍白厥冷,体征主要为低血压、心率慢、尿量少,体温不是判断感染性休克的主要标准;革兰阴性菌感染占64.63%,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中轻度感染性休克的比例65.52%,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中轻度感染性休克的比例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比例13.79%,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中重度感染性休克的比例6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治疗总治愈率85.29%,保守治疗总治愈率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原发病类型、病程时长、合并器官衰竭个数、慢性病史、治疗时机为引起感染性休克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诊治胃肠相关性急腹症并发感染性休克时应当关注相关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体征,一经确诊应当早期抗休克、手术和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处理经验.方法 选取2008年3月-2010年11月来医院急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3例,均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且全程抗休克治疗;术前30 min肌内注射哌替啶、阿托品;依托咪酯、芬太尼用于麻醉诱导;异丙酚、羟丁酸钠用于麻醉维持,同时辅以小剂量的肌肉松弛药及氯胺酮;在手术的过程中监测患者的中心静脉压(CVP)、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血常规、尿量、血糖、有创动脉血压、乳酸水平、肾功、血气分析及电解质.结果 23例患者在手术前后生命指征具有明显的改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前准备、麻醉方法的选择、麻醉药物及剂量的选择为重点,同时,麻醉期间的管理、维持患者各脏器的功能及维持内环境等,也是影响麻醉是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ICU)特异性干预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为感染性休克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医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2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113例和对照组112例,对照组常规干预,研究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下行特殊干预,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心率(HR)、心脏指数(CI)、平均血压(MAP)、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两组疗效情况。结果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5);干预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血清CRP分别为(5.21±1.02)、(7.39±1.56) mg/L,MAP分别为(69.58±12.84)(74.26±15.01)mmHg,SVO_2分别为(71.25±7.35)、(65.32±9.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分别为(7.63±1.28)、(12.96±3.75)d,住院费用分别为(15 637.95±36.85)、(29 867.34±86.99)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U特异性干预可提升感染性休克患者心功能指标,临床治疗效果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针灸足三里在预防中老年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的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6年6月中老年脑出血患者178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9例;两组患者采用同样的基础治疗,对照组选取相应的抗菌药物,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足三里预防感染;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抗菌药物应用率、院内感染率和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结果试验组抗菌药物应用率为50.56%,低于对照组的83.15%(P<0.05);感染率为5.62%与对照组的4.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评分高于对照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C-反应蛋白(CRP)水平、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免疫学指标(IgG、IgA、IgM和CD3+、CD4+、CD8+、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足三里预防中老年脑出血患者院内感染可行,具有扶正固本、祛邪、调和气血之功效,有助于促进患者免疫机能恢复、降低院内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Active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Cytomegalovirus (CMV) is a pathogen of emerging importance for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In this prospective study, 25 immunocompetent CMV-seropositive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and an intensive care unit stay of > or =7 days were monitored by using quantitative pp65-antigenemia assay, shell vial culture, and virus isolation. Within 2 weeks, active CMV infection with low-level pp65-antigenemia (median 3 positive/5x10(5) leukocytes) developed in 8 (32%) patients. Infection was controlled within a few weeks (median 26 days) without use of antiviral therapy. Duration of intensive care and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prolonged in patients with active CMV infection. CMV reactivation was associated with concomitant herpes simplex virus reactivation (p = 0.004).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ctive CMV infection and increased illness could open new therapeutic options for patients with septic shock. Future interventional studies are requir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PICCO监测技术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ICU APACHEII得分在15分以上的感染性休克患者20例,行气管插管、锁骨下静脉置管,同时将股动脉型稀释导管置入股动脉,对患者行PICCO监测.记录PICCO建立完成时为T0,每小时测量一次热稀释量,连续监测4小时(T1—T4).将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心指数(CI)作为指导对患者液体按照PICCO治疗方案进行管理.结果 将GEDVI作为衡量患者心脏前负荷的金标准,中心静脉压(CVP)对患者高血容量判断的特异度54.35%、灵敏度17.63%、阳性预测值22.17%、阴性预测值49.62%;CVP对患者低血容量判断的特异度100%、灵敏度4.17%、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63.82%.CI与GEDVI、EVLWI正相关、GEDVI与EVLWI正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VP与CI、GEDVI、EVLWI无相关性(P>0.05).在各个时间点,CI的变化趋势与GEDVI基本一致,却与CVP的变化趋势相反.结论 CVP用来判断患者低血容量的特异度高,但灵敏度低;GEDVI能更好地反映患者心脏的前负荷,对患者低血容量判断更为灵敏,更适合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液体管理;PICCO监测技术可避免患者由于CVP不敏感所导致液体复苏不足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生脉注射液在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过程中,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等相关临床指标的影响程度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2月-2015年1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16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未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和研究组(给予生脉注射液治疗),各82例,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炎性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1.46%,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感染性休克的实践过程中,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CRP、PCT、TNF-α、IL-1、IL-6等指标,同时可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对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作用。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2017年1月31日至2019年1月31日收治且明确诊断为脓毒症/脓毒性休克的84例患者,其中男性53例,女性31例;年龄18~80岁,平均(56.5±17.8)岁。根据患者的预后分为生生存组(n=62)和死亡组(n=22)。在患者入院第1天、第3天和第7天检测血浆NGAL水平,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指标水平的差异,筛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观察指标对比,并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比较NGAL与其他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再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判断NGAL对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发生院内死亡和是否需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治疗的预测价值。 结果死亡组患者NGAL浓度在第1天[(2 188.4±2 280.8)ng/mL比(538.2±777.4)ng/mL]、第3天[(2 045.5±2 388.8)ng/mL比(553.8±836.4)ng/mL]和第7天[(1 512.4±1 840.9)ng/mL比(192.3±410.2)ng/mL]均明显高于生存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水平与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r=0.4601)、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r=0.37)、乳酸(r=0.41)和肌酐(r=0.48)都呈正相关性(P均<0.05)。第7天时NGAL水平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UROC)=0.85,95% CI:0.70~0.99]高于第1天(AUROC=0.71,95%CI:0.55~0.88)和第3天(AUROC=0.72,95%CI:0.55~0.88)。第3天时肌酐和NGAL对是否需行CRRT的预测价值优于第1天和第7天。入院第3天时NGAL浓度(AUROC=0.80,95%CI:0.64~0.97)与肌酐水平(AUROC=0.83,95%CI:0.68~0.97)相比,前者对患者是否需行CRRT的预测作用具有更好的特异性,但敏感度相对较低。 结论对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第7天时NGAL水平对预后具有很高的预测价值。与肌酐相比,NGAL对预测患者是否需行CRRT具有更高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19.
J Sinkovics 《Orvosi hetilap》1999,140(25):1437-14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