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药房》2015,(33):4620-4622
目的:为保障临床药品供应提供实证参考。方法:查阅文献并结合安徽省集中招标未中标药品情况,确定需要调查的短缺药品品种,于2013年11月-2014年10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安徽省5个地区5家三级甲等医院短缺药品具体情况及短缺原因。结果:共发放问卷5份,回收有效问卷5份,有效回收率为100%。调查发现,5家三级甲等医院共有54种短缺药品,其中神经循环系统药物品种短缺最严重,所占比例为20.37%。短缺主要原因为药品价格偏低,所占比例为48.15%,其他原因有供应不足难以采购、患病人群少/用量低等。结论:针对药品短缺问题,政府部门应完善药品定价和招标政策,生产企业应提高生产研发能力,经营企业应优化网络布局,医疗卫生机构应建立权责分明的药品管理制度,以促使药品短缺现象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2.
陈慧  庄文斌  陈吉生 《中国药房》2014,(16):1453-1455
目的:为解决部分基本药物品种短缺、保障临床药物供应提供参考。方法:查阅文献和新闻报道,统计近年短缺频率较高的基本药物,并进行筛选;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全国六个地区不同级别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短缺药品的使用情况,统计和分析其短缺原因。结果:筛选得到35种短缺频率较高的基本药物,共40个剂型。经调查,二级及以上医疗卫生机构主要短缺基本药物品种为价格低廉药、临床抢救用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短缺基本药物品种为临床抢救用药、罕见病治疗药及中毒解救特效药。基本药物短缺的原因主要为临床需要量小、价格偏低、市场没有供应或在本省招标中未中标等。结论:国家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定点生产,建立省际联合采购、常态化药品储备机制等,保证基本药物的储备,以满足临床需要。  相似文献   

3.
《中国药房》2018,(8):1019-1026
目的:为制定药品价格调控政策、促进药品价格合理化提供参考。方法: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健康行动组织药品价格标准化调查法,对湖北省3个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常用的、销售额较大的63种药品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的零售价格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辅以现场考察),计算并统计药品中位价格比(MPR),同时以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管理人员、医院药学管理人员为对象就该省药品流通成本进行了初步访谈调查(辅以文献调查),在分析和探讨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流通成本、规范药品价格的政策建议。结果:药品价格调查共发放问卷120份,回收有效问卷118份,有效回收率为98.33%;药品流通成本调查中共有来自药品批发和零售企业、医院药学部门的30名管理人员参与了访谈。63种药品在不同类型样本单位的MPR为0.05~44.55。样本一级医疗卫生机构53种药品的67个品规中有38个(56.72%)零售价中位数高于国际参考价,样本二级医疗卫生机构63种药品的79个品规中有57个(72.15%)零售价中位数高于国际参考价,样本三级医疗卫生机构63种药品的80个品规中有63个(78.75%)零售价中位数高于国际参考价,样本药品零售企业37种药品的50个品规中有42个(84.00%)零售价中位数高于国际参考价。在所有样本单位中的MPR最高值<1的有13个品规,在1~<2之间的有12个品规,在2~<5之间的有23个品规,在5~<10之间的有15个品规,≥10的有17个品规。药品MPR比较方面,样本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高于样本二级、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P<0.01),样本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高于样本一级医疗卫生机构(P<0.01),而样本二级医疗卫生机构与药品零售企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济发展好的区域样本单位高于经济发展中等、一般区域样本单位(P<0.01),经济发展中等区域样本单位高于经济发展一般区域样本单位(P<0.01);不同类型样本单位的原研药品均高于相应的仿制药品(P<0.01),且不同类型样本单位的原研药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仿制药品样本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高于样本二级、一级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P<0.05或P<0.01),样本二级医疗卫生机构和药品零售企业高于样本一级医疗卫生机构(P<0.05),而样本二级医疗卫生机构与药品零售企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湖北省药品生产、流通成本以及集中招标采购价格均高于全国水平。结论:湖北省药品价格水平较高,尤其是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药品价格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单位,经济发展好的区域药品价格水平高于经济发展中等和一般区域,而原研药品价格水平高于仿制药品。医药工业成本、药品流通费用、使用环节价格加成等因素最终导致药品零售价格较高。需要采取综合政策措施控制药品流通全过程的成本,规范药品价格。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9,(8):1014-1018
目的:调查四川省部分医疗机构药品短缺情况及其原因。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四川省78家医疗机构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药品短缺情况,主要包括医疗机构基本信息、药品短缺情况、具体短缺药品信息、药品短缺原因。对调查问卷收集的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影响药品短缺的关键因素。结果与结论:78家医疗机构包括三级医院13家、二级医院22家及基层医疗机构4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家、乡镇卫生院33家);共发放调查问卷78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其中68家医疗机构上报了206种短缺药品,合计240个品规;有88.34%以上的短缺药品价格低于50元。短缺药品主要类别为抗感染药物、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且多为直接挂网采购类;暂时短缺(短缺时间<3个月)和长期短缺(短缺时间>12个月)的药品占比相对较高(合计占比超过68%);药品供货和医疗机构自身因素是导致药品短缺的两大主要原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药品短缺时间的因素主要为医院药品采购流程、医疗机构所处地区以及药品采购价格,影响医疗机构药品短缺品规数的因素主要有药品采购流程、医院采购目录限制、是否基层/非基层医疗机构、是否综合/专科医院。建议该省医疗机构可通过建设短缺药品信息管理平台、优化药品采购目录和计划、加强药房库存管理、建立配送企业监管制度等措施,来减少因自身原因导致的药品短缺现象。  相似文献   

5.
《中国药房》2019,(10):1307-1311
目的:从生产/流通企业角度了解四川省医疗机构药品短缺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为建立药品短缺供应保障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该省78家医疗机构2015年1月-2017年6月期间的药品短缺情况进行调查;对短缺药品涉及的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进行溯源调查,综合问卷调查及实地调研,了解该省出现药品短缺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本次调研共向医疗机构发放78份调查问卷,回收率、有效率均为100%;78家医疗机构共上报了206种药品,共计240个品规出现短缺。向短缺药品涉及的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分别发放140、68份调查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结合现场实地调研,共获得212个品规的短缺药品调研结果。从生产企业角度出发,造成药品短缺的最主要因素是生产性成本上涨(占66.51%)和流通成本上涨(占26.88%);从药品流通企业角度出发,造成药品短缺的最主要因素是货源供应不足或缺货(占75.47%)、库存管理问题(占16.51%)和价格倒挂(占11.32%)。结论:导致药品短缺的生产/流通企业方原因主要包括生产性成本和流通成本的提高、药品价格倒挂、库存管理及招标采购问题。建议通过完善药品招标定价制度、调动企业积极性,完善企业短缺药品预警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建立短缺药品储备机制、组织短缺药品的应急生产,加强短缺药品供应链管理、净化市场不良风气,完善短缺药品紧急处置办法、提高短缺药品的供应保障能力等措施,多部门协同合作,减少药品短缺现象的出现,保障临床持续获得安全、有效的药品。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调研旨在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药品短缺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与建议.方法:通过收集2020年1~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所在的儿科医联体内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逐月上报的药品短缺信息,梳理短缺药品特点,分析用药短缺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儿童短缺药品分布在各个治疗领域,其中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8,(6):735-739
目的:为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供应效率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安徽省大别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6个县区作为样品点,从安徽省集中采购平台获取各样品点县区内14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5年的药品采购数据,分析其国家基本药物、安徽省基本用药目录药物及廉价药的采购及配送情况;再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1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现场访谈,了解药品配送情况及配送不足的原因等。结果:样本地区的药品整体配送率为82.27%,基本药物配送率超过80%;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国家基本药物及安徽省基本用药目录药物的采购金额构成比均达到标准;廉价药的整体配送率偏低(仅57%);区域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配送率差异较大,最高者可达99.86%,最低者仅46.18%。现场访谈调查结果显示,药品配送不足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采用的药品分片区配送模式对配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有一定影响,且配送企业实力差异较大。结论:安徽省大别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度较高,基本药物的采购率和整体配送率也符合要求,但区域间、医疗卫生机构间配送效率差异较大,仍有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的药品配送无法按时、足量完成。建议采取推行药品配送"两票制"、健全药品配送企业监管机制、建立药品流通信息平台、政府部门主导廉价药的供应保障等措施,保证基层地区群众对基本药物的可及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8.
吴燕海  李颖  唐丽琴  聂久胜 《安徽医药》2024,28(6):1251-1254
目的调查分析安徽省公立医院临床常用药品短缺情况及原因,并提出建议与对策,以期不断完善短缺药品的供应保障机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 2020年 1月至 2022年 12月安徽省 16个地区 37家公立医院( 30家三级医院、 3家二级医院和 4家卫生院 /社区医院)药品短缺情况及短缺原因,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共发放问卷 37份,回收有效问卷 36份,有效回收率为 97.30%。调查显示: 36家医院共 97种短缺药品,其中基本药物短缺 69种,占比为 71.13%;短缺药品按药理作用分为 15大类,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品种(占比 14.43%)、内分泌系统药物和抗肿瘤药物(占比均为11.34%)。药品短缺主要原因为:生产企业停产或产能不足(占比 13.03%)、原料药短缺、经营企业供应不足、疫情或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占比均为 11.76%)。结论多种因素引起安徽省公立医院药品短缺现象,需要多方的政策和制度配合实施,从而改变医院药品短缺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9,(23):3287-3292
目的:调查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及药学服务建设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研方式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服务情况(包括服务方式、诊疗科目等)、资源配置(包括物力资源、人力资源)及药学服务建设情况(包括药品采购流程主导者、药学部门设置情况、用药安全管理情况等)进行调查及统计,评价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及药学服务建设现状。结果:共调研了江苏省57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收问卷579份(回收的问卷中有部分项目存在未答情况)。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服务方式为门诊(543/555,97.8%),其次是急诊(321/555,57.8%)和住院(292/555,52.6%);设置较多的科室有全科医疗科(452/568,79.6%)、预防保健科(401/568,70.6%)、内科(365/568,64.3%);16.1%(93/533)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设床位;36.4%(211/579)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无主任医师;20.9%(111/532)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药师来主导药品采购过程;42.5%(212/499)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设置药学部门;43.9%(236/537)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由医师来对患者的用药安全负责,仅16.2%(87/537)由药师对用药安全负责。结论:江苏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服务能力建设上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在人力资源、设备设施、药学服务建设等方面仍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18):2468-2473
目的:为进一步深化医改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方法:结合"三明医改"背景,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当地患者进行相关认知情况及满意度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共发放纸质问卷275份,回收275份;并通过微信发放电子问卷,回收345份,共计回收620份,其中有效问卷372份,回收问卷有效率为60.00%。认为就诊费用减少的受访患者(31.45%)多于认为就诊费用增加的受访患者(22.31%),其中高收入者认为费用减少的比例显著高于低收入者(P=0.018)。27.42%的受访患者认为存在药品短缺,其中在三级医院比在其他类型医疗卫生机构更容易遇到药品短缺(P=0.062)。受访患者对医护人员和医改的满意度都较高,分别为86.56%和79.03%,其中农村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低于城镇患者(P=0.051)。受访患者对"三明医改"的了解程度总体上较低,仅有20.70%的受访患者完全了解或基本了解"三明医改"。受访患者中认为医护人员技术水平升高的(40.32%)多于认为医护人员技术水平降低的(5.91%)。结论:患者对"三明医改"的总体满意度较高,认同改革取得的成效,但仍存在部分药品短缺、基层医护人才匮乏、患者对医改政策不了解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