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丁香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并比较不同产地丁香中挥发性成分组成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 (HS-SPME)技术萃取丁香中挥发性成分,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丁香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5个不同产地的丁香药材挥发性成分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丁香酚,其次为石竹烯、α-葎草烯;不同产地丁香挥发性成分中共有成分为α-蒎烯、丁香酚、石竹烯、α-葎草烯和δ-杜松烯。结论:运用HS-SPME-GC-MS能够快速获取丁香的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信息,不同产地丁香中挥发性成分中丁香酚和石竹烯两者的含量之和存在较大差异,研究结果可为丁香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阿育魏实挥发性化学成分,为其挥发性成分分析提供新方法。方法:实验中以PDMS、CAR/PDMS、PDMS/DVB和DVB/CAR/PDMS为微萃取纤维头,顶空固相微萃取方法提取阿育魏实中挥发性成分,采用GC-MS对挥发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并与传统的水蒸气蒸馏法(HD)提取的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结果:DVB/CAR/PDMS萃取纤维有效地萃取阿育魏实挥发性成分,其主要成分为γ-萜品烯(26.21%)、p-伞花烃(23.58%)、百里香酚(20.02%)。结论:HD和HS-SPME 2种分析方法共鉴定出22个挥发性成分,主要挥发性物质组分一致。HS-SPME-GC-MS能快速地获得其组成成分,有利于提取易挥发性化合物,特别是对挥发性单萜类和倍半萜类化合物,可应用于阿育魏实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戊己丸的进一步开发提供质量控制方面的参考。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有关戊己丸活性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的文献进行分析和归纳。结果与结论:戊己丸的活性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目前质量控制方式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但纳入研究的只有几个成分,这与中药复方多成分质量控制研究还有较大差距,应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胖大海中挥发性化学成分,探讨不同因素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方法: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胖大海顶空取样,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胖大海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在最佳萃取条件下,从胖大海挥发性成分中分离出44个峰,鉴定出41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9.11%,主要有单萜及其衍生物、脂肪烃类、醇类、醛类、倍半萜及其衍生物、脂肪酸类成分。含量最高的成分是乙烯基环己烷,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20.77%。结论: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较大,建立的HS-SPME-GC-MS方法适合胖大海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可以作为胖大海质量控制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并比较白前与蜜炙白前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质联用技术(GC-MS)对白前及其炮制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分别从白前和其蜜炙品挥发性成分中分离鉴定出38,43成分,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8.39%、84.76%。两者共有成分有12个,分别占总挥发性成分总量的16.24%、25.59%。生品中含量最高的是桉油精(20.64%);蜜炙品中含量最高的是戊酮酸乙酯(8.22%)。结论:白前及蜜炙白前的挥发性成分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开发白前及其蜜炙品的挥发性成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促进中药制剂质量全面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检索方式,对国内、外有关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分析方法的研究报道进行分类总结。结果:综述了近5年应用于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测定的现代色谱分析技术,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结论:应用现代色谱技术对中药制剂多指标成分进行分析,更进一步保证了中药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对不同年份陈艾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为陈艾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使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气质联用技术(GC-MS)相结合来分析不同年份陈艾的挥发性成分,用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共鉴定出89种化合物,其中从二年陈艾中鉴定出45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89.01%;三年陈艾中鉴定出44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86.24%;4年陈艾中鉴定出47种化合物,占挥发性成分的94.1%。三者的共有成分有15种,但共有成分的含量有所不同。结论:二、三和四年陈艾的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含量上具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分析榅桲新鲜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方法。方法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榅桲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结合保留指数法分离分析榅桲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相对百分含量。结果从榅桲果实的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27个化合物,占相对总含量的99.85%,其主要成分有金合欢烯(38.92%)、辛酸乙酯(19.44%)、己酸乙酯(6.52%)、顺3-乙酸叶醇酯(6.45%)和茶螺烷(6.02%)等。结论 HS-SPME技术提取挥发油是无需溶剂的快速、简单、有效的方法,用GC-MS结合保留指数获得的结果更准确。这种方法适用于榅桲新鲜果实中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张晓峰  刘福艳 《齐鲁药事》2012,31(12):722-725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对DNA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进行阐述,探讨其在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研究、道地药材鉴定、中药药材鉴别、活性成分基因表达调控等中药研究有关领域的应用,为DNA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研究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与水蒸气蒸馏法(SD)提取肿节风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肿节风挥发性成分。结果:采用HS-SPME-GC-MS共分离出59个色谱峰,鉴定出40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88.47%;SD-GC-MS共分离出59个色谱峰,鉴别出38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0.04%;2种不同前处理技术共同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有11种。结论:HS-SPME与SD联合GC-MS适用于分析不同类型挥发性化学成分,将两种方法联用分析肿节风挥发性成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领域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玲玲  张聪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288-290
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本文以大量文献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综述了指纹图谱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与前景展望,为此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汪秋兰  王文清  马永贵 《医药导报》2011,30(11):1474-1476
查阅相关文献,按生物碱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醌类、挥发性成分、木脂素类等不同化学成分类,对近年来高效液相色谱法在药材检验及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中药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海桐果实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海桐果实进行萃取,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分离分析。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22种化学成分。萃取物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α-蒎烯(72.38%),其次为γ-杜松烯(5.66%)、1-异丙烯基-3-异丙酯苯(5.21%)。结论:首次采用HS-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海桐果实中的挥发性成分,为海桐挥发性成分的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对国内近十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归纳。结果近年来,指纹图谱、定量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生物效价检测等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及鉴定方面均有较为广泛的应用。结论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及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中药的质量控制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近红外光谱在中药鉴别和质量控制中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文献综述近红外光谱在中药真伪鉴别、掺伪鉴别、产地鉴别、种类分析以及在线质量控制中的研究现状。结果:近红外光谱是一门分析速度快、分析效率高、样品无需预处理,便于在线分析的样品无损失的技术,与传统的方法比较,其具有高效、快速、对样品无损等优点。结论:未来随着化学计量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近红外光谱在中药分析领域的应用前景将越来越广阔,有利于促进和推动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8,(2):283-288
目的:为更好地促进超临界流体色谱(SFC)技术在药物分析工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超临界流体色谱""SFC""合相色谱""UPC""中药""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Ultra Performance convergence chromatography"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收录的2012年1月-2017年6月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研究文献315篇,其中有效文献38篇。SFC技术实现分离主要原理是根据待测物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中的分配系数不同,继而实现对待测物的先后洗脱。SFC技术在手性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化学药手性成分拆分和中药手性成分拆分两个方面;在非手性药物分析领域的应用主要涉及天然产物分离及制备、代谢组学研究、维生素分离及测定和指纹图谱研究等方面。具有快速、高效、灵敏、环保等优点的SFC及其联用技术给药物成分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蕲艾籽中挥发性成分。方法:分别采用水蒸气蒸馏法(SD)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蕲艾籽挥发性成分,通过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其化学成分组成,并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采用SD-GC-MS法共分离出33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29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3.02%;采用HS-SPME-GC-MS法共分离出35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30个化合物,占总挥发性成分的99.01%。通过这两种技术共同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共有11种,其中含量最高的成分为β-侧柏酮。结论:SD与HS-SPME鉴定出的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上存在一定差异,两者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挥发性成分的提取,将两者联用分析蕲艾籽挥发性成分能够得到更加全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腹皮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萃取大腹皮中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大腹皮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从大腹皮中共分离出60个色谱峰,鉴定出其中36种化合物,占总量的87.48%。其中主要成分为萘(54.93%)、二丁基羟基甲苯(7.21%)、3,4-二甲氧基甲苯(4.74%)等。结论:首次采用SPME-GC-MS联用技术分析大腹皮挥发性成分,为大腹皮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周涛  邱红汉 《中国药师》2017,(2):235-241
摘 要 目的:分析苍耳子生品及炒制品中挥发性成分的化学成分及相对含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 质谱(GC MS)联用技术对苍耳子的生品及炒制品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结果: 从苍耳子生品和炒制品中分别分离鉴定出26种和27种化合物,共有成分19种,分别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8.69%和90.08%,其中生品含量较高的成分有桉叶油醇(15.3%)、樟脑(9.6%)、冰片(6.89%)等,炒制品中成分含量较高的成分有薄荷醇(24.09%)、冰片(18.48%)、桉叶油醇(7.19%)等。结论:炒制品中薄荷醇、冰片等具有治疗鼻炎作用的相对含量较生品有明显提高,采用HS-SPME GC MS联用技术分析苍耳子生品及炒制品中挥发性成分及相对含量变化,可以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方面为苍耳子生品及炒制品的功效差异的物质基础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为其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药房》2018,(4):466-469
目的:了解中药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及相互关联,以促进中药质量改善、中药安全管理水平提升,推动中药安全问题的深入研究。方法:运用词频分析法,借助SATI 3.2软件和Ucinet 6软件,统计研究文献中与中药安全、质量及风险相关的关键词或主题词出现的频次。对高频关键词作共现分析,并以共现矩阵为基础绘制高频关键词的可视化网络图谱;从网络密度、集聚度、小世界效应3个方面进行关键词网络整体特征分析,从节点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3个方面进行网络个体特征分析,探讨研究主题热点及关联性。结果与结论:"中药饮片""加工炮制""中药质量""质量管理"等为中药安全研究领域的主要问题和关键点;中药饮片是其中最主要的领域,其问题集中体现在中药加工炮制中;中药加工炮制的方法、工艺等对中药安全的影响显著。建议应树立质量观念,通过质量管理、质量标准建设、质量控制等手段来改善中药安全水平,降低中药安全风险,提升中药质量,并充分发挥《中国药典》的标准和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