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病原菌特点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7年1月于医院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而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置管进行诊治的患者483例为研究对象,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特点;分析患者吸烟史、饮酒史、置管时间、移植前后感染发生情况、合并相关基础疾病等临床资料,归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为11.80%(57/483);共培养分离病原菌6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2株占60.87%,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24株占34.78%,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3株占4.35%;置管时间、导管维护周期、血栓史、合并基础疾病及住院时间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留置多通道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较高,感染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分析血液透析应用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于医院应用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患者247例,分别取导管端及采集患者的血液进行病原菌培养,分析其感染率、病原菌类型及分布,采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7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8例,感染率7.29%,患有糖尿病肾病、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及其他肾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分别为8.99%、4.10%、10.64%以及5.26%;共检出18株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共10株占55.55%,其次为革兰阴性菌,共7株占38.90%,真菌1株,占5.55%。结论应用带涤纶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进行血液透析,医院感染率低、安全性高、留置时间长,为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通路,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中心静脉导管(CVC)相关性血流感染以及病原菌分布,为临床降低其感染率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3月心脏病治疗中心收治的617例实施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目标性监测,调查研究感染发生率及病原菌分布。结果 617例心脏手术患儿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其中12例患儿发生相关性血流感染,感染率为1.94%;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时间≤7d的3例占25.00%、8~15d的7例占58.33%、≥15d的2例占16.67%;共检出21株病原菌,检出革兰阴性菌12株占57.14%,革兰阳性菌检出9株占42.86%,其中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前3位。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较高,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指导手册,积极主动对患儿实施预防感染的各项措施,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血流感染状况,并提出预防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2月于医院治疗,并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发生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中心静脉以及外周静脉血液样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及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36例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4株,占69.39%,革兰阴性菌15株,占30.6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是主要革兰阳性菌;大肠埃希菌是主要革兰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未检出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对青霉素及克林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株数分别为14株和12株;对四环素及环丙沙星耐药表皮葡萄球菌检出株数分别为10株和9株;8株大肠埃希菌均未检出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菌株,对左氧氟沙星全部耐药。结论住院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临床治疗时,及时行药敏试验指导临床治疗,并加强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预防措施的实施,从而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病原菌分布特点及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9年1-12月河北省人民医院ICU所有送检的中心静脉导管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4例导管置入患者总置管939 d,共分离出48株病原菌,革兰阳性球菌25株,占52.1%,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6株,占33.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占7.2%,革兰阴性杆菌23株,占47.9%;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10例,感染率为1.0‰;患者的年龄、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态评分(APACHEⅡ)、导管留置时间均与CRI有关。结论重症患者CRI发生以革兰阳性菌感染为主,与患者的年龄、病情严重程度和放置时间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创伤行静脉留置导管抢救的危重患者血流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15年6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04例创伤危重患者静脉置管抢救情况进行分析,患者均符合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诊断标准,采集创伤患者创口分泌物进行菌种鉴定,分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04例创伤危重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3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45例,股静脉置管27例。锁骨下静脉感染率低于股静脉和颈内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硅胶导管的患者感染率低于聚乙烯材质导管和聚氨基甲酸乙酯导管,置管7d患者感染率低于置管7d,单腔导管感染率低于多腔导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单因素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置管部位、导管种类、置管时间及导管腔数为血流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送检标本共分离病原菌12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1株,占78.90%;革兰阳性菌16株,占12.50%;真菌11株,占8.59%。其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气肠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为主。结论重视创伤危重患者静脉留置导管的无菌操作、护理和监控,可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降低创伤危重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深静脉留置导管导致血液透析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因素、常见致病菌、临床特征等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减少患者相关性感染的发生。方法 2011年3月-2012年8月对328例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发生感染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与相关导致感染的因素,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28例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发生相关性感染35例,感染率为10.67%;均送检细菌培养,送检率100.00%;检出病原菌42株,革兰阳性菌占64.29%、革兰阴性菌占30.95%、真菌占4.76%,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0.95%和19.05%;长期留置导管98例患者感染率为16.33%,临时留置导管230例患者,感染率为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留置导管血液透析相关性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留置导管的时间是影响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的管理、实施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合理使用敏感抗菌药物等,可有效降低与治疗相关性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住院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下呼吸道感染情况以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为临床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行气管切开的102例住院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疾病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对所有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培养与鉴定。结果 102例气管切开住院重症患者中57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55.9%;不同重症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比较发现,神经外科19例患者发生感染占33.3%,呼吸科24例患者发生感染占42.1%,其他科室共14例患者发生感染占24.6%;57例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共检测出8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46株,占54.8%,革兰阳性菌31株,占36.9%,真菌7株,占8.3%,其中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鲍氏不动杆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结论重症患者气管切开后易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急诊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医院急诊内科22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目标性监测,分析器械使用情况及相关感染率,并进行数据对比。结果 220例患者合计住院3591d,发生医院感染43例,感染率为19.5%,日感染率为11.9‰,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日感染率为4.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0.4%,其次为泌尿系统占27.9%;呼吸机、留置尿管和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率为15.56%、81.25%、33.33%,导管相关性肺部感染、血流感染、泌尿道感染分别为23.8%、2.20%和0;共分离出病原菌11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6株占72.27%;革兰阳性菌33株占27.73%。结论急诊内科感染率较高,尤其是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率显著高于国外水平,感染病原菌以非发酵菌为主,病原菌呈多药耐药性,应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血液净化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于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120例血液净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中心静脉置管,置管方式为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或股静脉置管,收集所有患者详细资料,观察患者是否发生导管感染,将感染患者导管血培养并进行病原菌分析,统计感染率,对可能引发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120例血液净化患者中,共2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感染率18.33%;检出病原菌22株其中革兰阳性菌为14株,以表皮葡萄球菌占27.27%为主;革兰阴性菌7株,以铜绿假单胞菌占13.63%为主;真菌1株,占4.55%;年龄>65岁、穿刺≥2次、留置导管时间≥4周、有侵入性操作史、血清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90g/L、医护人员插管技术低、住院时间≥2周、未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及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是诱发血液净化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高危影响因素。结论诱发血液净化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应坚持严格无菌操作原则,对有高危因素的患者预先采取针对性措施,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