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术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控制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住院行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1 01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60例患者进行相关干预治疗,比较感染患者在干预前后的体温、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总数以及降钙素原(PCT)值;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后患者的体温、中性粒细胞比例、白细胞总数以及PCT值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合并基础疾病、麻醉时间、插管途径、插管部位、插管深度以及拔管时间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麻醉时间、插管途径、插管部位、插管深度以及拔管时间是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均会增加下呼吸道感染风险,临床上应该加强对该危险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术期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05例,手术前做好血标本的采集,预防缺氧发作,术后做好低心排的护理、呼吸道的管理及延迟关胸的护理等围术期护理措施.结果:105例患儿中,治愈101例,死亡4例.出院后患儿随访3~18 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做好血标本的采集,预防缺氧发作,术后做好低心排的护理、呼吸道的管理及延迟关胸的护理等围术期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围术期的护理质量,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呼吸机治疗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全部患儿都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并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呼吸机辅助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0.19%,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1.32%(P0.05)。结论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早期呼吸机治疗给予优质护理,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患儿利用呼吸机的时间,对其术后的快速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制定相关预防控制措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01月-2017年01月医院收治的400例全麻气管插管术高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病原学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400例高龄患者中48例发生下呼吸道感染,感染率为12.0%;感染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4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11株,占26.83%,革兰阴性菌28株,占68.29%,真菌2株,占4.99%;其中患者吸烟、气管插管途径、气管插管深度、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合并基础疾病均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气管插管途径、气管插管深度、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合并基础疾病为全身麻醉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高、危险因素多,针对相关危险因素临床应进行干预,以预防下呼吸道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5.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时,需要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因先心病患儿复杂程度不同,需要气管插管时间长,拔除气管插管后易出现喉头水肿.在拔除气管插管前应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静脉滴注预防术后喉头水肿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湿化氧疗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为临床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3月~3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停用呼吸机拔除气管插管需要氧疗患儿100例,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新西兰MR810呼吸机加温湿化器将湿化液加温,氧气吸入管口气体温度为32~36℃,对照组采用常温湿化液,氧气吸入管口气体温度为20~26℃;各组分别于吸氧前、吸氧48h后观察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统计两组吸氧前与吸氧48h后下呼吸道感染率和病原菌检出情况。结果两组在吸氧前CP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氧48h后观察组CPIS下降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间比较,对照组吸氧前后CP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吸氧前后CPI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48h后观察组下呼吸道感染率下降更为显著;共分离出22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加温湿化氧疗能降低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心脏手术后肺部感染评分,能有效地减少呼吸道感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静脉营养支持方式对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低体质量患儿肺部感染的疗效,为制定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术后肺部感染的先天性心脏病低体质量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静脉营养支持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患儿于术后第1天给予早期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于术后第3天给予常规营养支持治疗,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等血气指标、白细胞(WBC)计数、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清前白蛋白(PA)等血流指标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和比较,对两组患儿的肺部感染持续时间和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治疗1周后,观察组患儿的PaO2、PaCO2、WBC、PCT、CRP、PA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持续时间和抗菌药物应用时间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低体质量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肺部感染的治疗中,应用早期静脉营养支持,能够改善患儿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有效缓解感染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患儿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探讨预防控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策。方法对医院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4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是否合并下呼吸道感染,将患儿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将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治疗护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探讨预防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对策。结果共65例患儿发生感染,感染率为26.5%,其中30例患儿为术前感染,35例患儿为术后感染;下呼吸道感染组患儿与未感染组患儿的年龄为(2.2±1.0、7.7±3.7)岁,人均抗菌药物使用(11.8±1.5、6.9±4.6)例次,手术时间(6.9±1.5、4.8±2.4)h,心脏体外循环时间为(136.7±21.5、99.5±22.4)min,术后并发症占(36.9%、1.7%),机械通气时间为(5.7±1.4、4.3±2.1)d,责任护士年资(2.5±1.7、4.8±2.4)年,上述因素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些因素和小儿先天性下呼吸道感染相关。结论通过加强临床护理人员及手术医师的技能培训,合理使用呼吸机,合理护理气道,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可达到降低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全麻术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4年11月在医院行气管插管全麻术的675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50例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并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675例行气管插管全麻术患者,术后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0例,感染率7.4%;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痰液培养出3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5株占80.6%,革兰阳性菌5株占16.2%,真菌1株占3.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有吸烟史、麻醉时间>3h、合并基础疾病、插管部位、插管途径、拔管时间延迟以及插管深度与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明显相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50岁、麻醉时间>3h、插管途径、插管部位、插管深度以及拔管时间延迟是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上应该加强对该危险因素的控制,以降低患者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为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5年5月在医院外科接受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6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感染因素。结果 62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56例,感染率为9.0%。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呼吸道疾病、糖尿病、吸烟史、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术中气管插管、术后鼻胃管留置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是发生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显示,高龄、合并呼吸道疾病、吸烟、气管插管、鼻胃管留置时间长、下床活动时间晚为腹部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通过合理、正确的围手术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