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7,(11):1519-1523
目的制备熊果酸(UA)-磺丁基醚-β-环糊精(SBE-β-CD)包合物,提高熊果酸的溶出度。方法采用溶液搅拌法、超声法和研磨法等3种不同方法比较包合物的制备效果;通过比较,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UA-SBE-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为指标,考察投料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及搅拌速度对包合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工艺;用相溶解度法、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与X-射线衍射法(XPD)对包合物进行鉴定;对UA原药、UA与SBE-β-CD的物理混合物及UA-SBE-β-CD包合物进行体外溶出试验,比较其溶出效果。结果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的包合物包合率较高、可重复性较好;溶液搅拌法制备UA-SBE-β-CD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为:UA与SBE-β-CD的摩尔比为1∶4,包合温度为65℃,包合4 h;UA-SBE-β-CD包合物能显著增加UA的体外溶出度。结论溶液搅拌法可用于UA-SBE-β-CD包合物的制备且包合物能明显增加UA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9,(12):1608-1612
目的:建立吲达帕胺(IDP)-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含量测定方法并优化其制备工艺,对所制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及体外释放度考察。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IDP-β-CD包合物中IDP的含量;采用溶液-搅拌法制备IDP-β-CD包合物,以包合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比较不同干燥法对包合率和载药率的影响;采用红外光谱分析(IR)法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IDP-β-CD包合物进行物相鉴定;通过体外释放度试验考察不同干燥法对IDP-β-CD包合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IDP的检测质量浓度线性范围为2.0~14.0μg/mL(r=0.999 7);定量限、检测限分别为0.204、0.067μg/mL;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加样回收率为98.8%~101.8%(RSD=1.10%,n=6)。最优制备工艺为β-CD与IDP摩尔比为3∶1,包合时间为3 h,搅拌速度为300 r/min;所得包合物的平均包合率为72.81%。IR和DSC分析结果均显示,IDP与β-CD通过物理作用形成包合物。经喷雾干燥后,IDP-β-CD包合物的包合率为(60.96±0.25)%、载药率为(4.18±0.12)%;经冷冻干燥后,其包合率为(77.31±0.51)%、载药率为(5.31±0.27)%。12 h内,IDP原料药、IDP-β-CD包合物(分别经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制备)的累积释放度分别为37.2%、42.5%、81.9%;与IDP原料药相比,喷雾干燥所得IDP-β-CD包合物的累积释放度升高更为明显。结论:所建含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优化的包合物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成功制得IDP-β-CD包合物,且喷雾干燥法可获得释放度更高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备阿魏酸/钾/β-环糊精金属有机骨架包合物(FA/K/β-CD/MOF),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方法:利用溶剂热法制备K/β-CD/MOF,以其为包合材料、FA为主药,采用研磨法制备FA/K/β-CD/MOF。以主药-包合材料摩尔比、研磨时间、滴加时间、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设计优化处方工艺。采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法对所制FA/K/β-CD/MOF进行鉴定,并测定其包合率和溶解度。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主药-包合材料摩尔比3∶1、滴加时间60 min、包合温度40℃、包合时间60 min;所制得的FA/K/β-CD/MOF已经构成一种新的物相,其平均包合率为(18.0±1.6)%,RSD为0.9%(n=6),其溶解度是FA的15倍(9.582 mg/ml vs.0.647 mg/ml)。结论:成功制得FA/K/β-CD/MOF,且处方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李艳 《医药导报》2011,30(10):1335-1337
目的 研究盐酸巴尼地平(barnidipine hydrochloride,BN)β-环糊精(β-cyclodextrin,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 方法 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盐酸巴尼地平环糊精(BN-β-CD)包合物,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以载药量和包合率为评价指标,确定优化制备工艺条件. 结果 最佳工艺条件为:盐酸巴尼地平与β-CD的投料摩尔比为1:2,搅拌速度为200 r.min-1,包合温度70 ℃,包合时间2 h. 结论 该法可用于盐酸巴尼地平β-CD包合物的制备,盐酸巴尼地平的溶解度在包合物中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优化原花青素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包合物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确定最佳制备工艺投料质量比(原花青素和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1:4)、羟丙基-β-环糊精质量分数30%、包合温度20℃、包合时间2.5h。结论:用溶液搅拌法对原花青素进行包合方法可行,包合率为24.5%。  相似文献   

6.
杜蓉  黄军 《中国药师》2009,12(8):1056-1058
目的:优化霉酚酸酯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包合工艺。方法:选用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采用正交试验来筛选影响HP-β-CD包合的主要因素,即HP-β-CD与药物的比例、包合温度、包合时间和搅拌速度,并以包封率和回收率为考察指标进行优选制备工艺,通过DSC验证包合物。结果:霉酚酸酯HP-β-CD的最佳包舍条件为:HP-β-CD与药物配比为1:1,包合温度为80℃,包合时间为3h,搅拌速度为400r.min^-1时,霉酚酸酯HP-β-CD包合物的包合工艺最佳。结论:霉酚酸酯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制备方法简便、可靠,并可大大提高霉酚酸酯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7.
何海云  黄华  王慧  田睿  单雪峰 《中国药房》2012,(29):2737-2739
目的:制备伊潘立酮-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验证。方法:以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采用正交设计,以包合温度、磷酸加入量、伊潘立酮-HP-β-CD投药比(摩尔比)和溶液pH值为因素,以包合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工艺;以红外分光光度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溶解度法、相溶解度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以紫外分光光度法(275nm)测定药品含量及包合率。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伊潘立酮∶HP-β-CD(摩尔比1∶6),包合介质为0.2%磷酸溶液,包合温度为50℃,搅拌时间为30min,调节溶液pH为5.5。验证结果表明,伊潘立酮-HP-β-CD包合物形成,包合后伊潘立酮溶解度为原来的1950倍;增高温度有利于包合。在275nm波长处,伊潘立酮检测浓度线性范围为2.5~25μg·mL-(1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9.88%(RSD=1.14%);包合物中药品平均含量为4.97%,包合率为98.75%。结论:伊潘立酮-HP-β-CD包合物工艺可行,增加了药物的溶解度,可为进一步开发新的剂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双嘧达莫(DIP)-β-环糊精(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制备DIP-β-CD包合物,采用星点设计优化制备工艺,以β-CD/DIP质量比、包合时间和包合温度为自变量,包合率为因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和二项式方程拟合,优选最佳处方工艺并进行验证.结果:二项式方程拟合度较高(r2=0.911 3,P<0.001),预测性好;效应面法优选最佳工艺条件为β-CD/DIP质量比5.7,包合时间5.5 h,包合温度50 ℃;最佳工艺验证偏差均<5%,所得包合物溶解度及释药速度均提高.结论: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能够精确有效地优化DIP-β-CD包合物制备工艺,且最优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9.
正交试验优选春砂仁挥发油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春砂仁挥发油的最佳工艺,并进行包合物鉴定。方法:以挥发油利用率、包合物含油率与最高含油率比值和包合物收率的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对搅拌法、超声法和研磨法进行优选;以挥发油与HP-β-CD的投料比、HP-β-CD的浓度、包合时间、包合温度为考察因素,上述综合得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最佳包合工艺,并通过显微鉴别、差示扫描量热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方法对包合前、后的包合物进行鉴别。结果:最佳包合方法为超声法,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HP-β-CD的投料比为1:10(V:m),HP-β-CD的浓度为40%,包合时间80min,包合温度55℃。包合前、后成分未见明显变化。结论:春砂仁挥发油的HP-β-CD包合工艺切实可行,可为实际生产研究提供一定的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银杏提取物-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工艺优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制备银杏提取物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的最佳工艺,并进行包合物的鉴定。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以包合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工艺条件,以溶液-搅拌法制备包合物;以相溶解度法、差示扫描量热(DSC)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最佳包合条件为银杏提取物:HP-β-CD=1·5:1(质量比),搅拌时间为6h,包合温度为50℃。结论:银杏提取物与HP--CD初步被证明形成包合物。HP--CD对药物有较好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正交设计研制乙酸龙脑酯-β-环糊精包合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β-环糊精(β-CD)对乙酸龙脑酯挥发油的包合作用.方法:以挥发油包合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法,筛选乙酸龙脑酯-β-CD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最佳搭配为油-β-CD(1:8,mL:g),搅拌时间2 h,包合温度为40℃包合较好.结论:此条件为乙酸龙脑酯-β-CD包合物的最佳包合条件,所得包合物的包合率为93.61%.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制备美沙拉嗪羟丙基-β-环糊精(MSZ-HP-β-CD)包合物,并对其进行性质考察。方法: 采用搅拌法制备MSZ-HP-β-CD包合物,以HPLC法测定MSZ的含量。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为综合指标,优化MSZ-HP-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采用紫外、X射线衍射及溶解度法对包合物进行验证,并对其溶出度进行考察。结果: 采用搅拌法,在温度35℃、MSZ与HP-β-CD质量比为1∶4(mg/g)、包合时间3 h的条件下制备MSZ HP-β-CD包合物。经验证平均包合率达96.28%,平均包合物得率达97.87%,其冻干粉经鉴别已形成包合物。与MSZ相比,MSZ包合物的溶出度显著提高,10 min时累积溶出度达到98%以上。结论:以最佳工艺条件制备的MSZ-HP-β-CD包合物重复性好,工艺稳定,能显著提高MSZ的溶出度。  相似文献   

13.
李争艳  陈凌云  罗静  余晓玲 《安徽医药》2019,23(9):1745-1749
目的 制备龙血竭与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包合物,提高龙血竭的溶解度。方法 通过测定龙血素A、B的含量,计算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包合时间、包合温度、龙血竭与羟丙基-β-环糊精的质量比为影响因素,以包合率和包合物收率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使用正交试验法优化龙血竭的包合工艺。采用紫外光谱扫描法、差示扫描量热法、溶解度测定法对包合物进行评价。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包合时间2 h,包合温度40 ℃,龙血竭与HP-β-CD质量之比为1∶8,采用优选的工艺条件制备的龙血竭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平均包合率为86.85%,平均收率为79.18%。结论 该工艺的包合率及包合物收率较高,包合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提高龙血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4.
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蛇床子素 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方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中蛇床子素的含量 ,以包合物的包合率为考察指标优选蛇床子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 主、客分子投料最佳配比1 :1 ,搅拌 6h,包合温度为 5 0℃为最佳包合条件 ,包合率为 71 .1 6%。结论 β-环糊精包合蛇床子素可以显著提高蛇床子素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药房》2014,(37):3496-3499
目的:优化左羟丙哌嗪β-环糊精包合物的处方工艺,并对包合物进行鉴定。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包合物,以左羟丙哌嗪与β-环糊精摩尔比、包合温度、包合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收率和包合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比较溶出5 min时所制包合物、左羟丙哌嗪和β-环糊精的物理混合物、左羟丙哌嗪原料药的溶出度,采用差示热分析法(DTA)和X-射线衍射法(XRD)对所制包合物进行鉴定,并比较包合物和物理混合物的口感。结果:最优处方工艺为左羟丙哌嗪与β-环糊精摩尔比为1∶1,包合温度为65℃,包合时间为0.5 h;所得包合物的平均收率为95.3%,平均包合率为82.3%;溶出5 min时包合物、物理混合物、左羟丙哌嗪原料药的溶出度分别为98.37%、61.62%、92.59%;DTA和XRD图谱确证已形成了包合物;包合物较物理混合物苦味明显降低。结论:成功制得左羟丙哌嗪β-环糊精包合物,其可较好掩盖药物的苦味。  相似文献   

16.
姜俊勇  郭咸希 《中国药师》2009,12(11):1553-1555
目的:对氢醌-β-环糊精包和物(HD-β-CD)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优化。方法:采取饱和水溶液法制备HD-β-CD,用正交试验设计,分别以包合率和成品率为指标,筛选HD-β-CD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并采用形态观察、化学试剂法及差示扫描分析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HD-β-CD的最佳处方及工艺为:HD与β—CD质量比为1:2,包和温度为30℃,搅拌时间为6.5h,搅拌速度为180r·min^-1。验证试验结果均证实HD-β-CD的形成。结论:优选的HD-β-CD的包合率及成品率均较好,该处方及制备工艺较优,HD-β-CD成功包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β-环糊精包合桉叶油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得率为评价指标,优化桉叶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为1∶8(mL∶g),包合温度为55℃,搅拌时间为3h,β-CD与水的比例为1∶10(g∶mL)。结论该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桉叶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相似文献   

18.
银翘解毒颗粒中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涛阳  王晖 《医药导报》2010,29(7):928-931
目的 研究β-环糊精(β-CD)包合银翘解毒颗粒中挥发油的最佳制备工艺. 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法, 以包合物的包合率和收得率为评价指标, 优化挥发油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 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条件为挥发油与β-CD的比例为1:8(mL:g), 包合温度为60 ℃, 搅拌时间为2 h, β-CD与水的比例为1:10(g:mL).结论 该法可用于银翘解毒颗粒中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 挥发油的稳定性在包合物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优化莪术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方法以饱和水溶液法包合挥发油,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考察β-环糊精与莪术挥发油投料比例(质量比体积)、包合温度和包合时间对制备工艺的影响,对结果进行多元线性和二项式拟合,效应面法选取最佳工艺条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优化得到最佳包合工艺条件:β-CD与挥发油比例为7.19,包合温度为42℃,包合时间为2.5h。结论饱和水溶液法可较好地应用于莪术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通过响应面法得到一个能较好预测实验结果的模型方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优选洛伐他汀-β-环糊精(β—CD)包合物的制备工艺,提高洛伐他汀的溶出速率和生物利用度。方法用饱和溶液法制备包合物,并用正交设计法对洛伐他汀与β-CD摩尔比(A)、温度(B)、搅拌时间(C)、速度(D)四因素进行优化,得出洛伐他汀-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结果根据包合物收率和药物利用率,得出洛伐他汀-β-环糊精最佳包合条件为:洛伐他汀:β-环糊精为1:3,包合温度为50℃,包合时间为3h,搅拌速度为300r·min^-1。结论该包合工艺可提高洛伐他汀的溶出速率,工艺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