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回肠膀胱术两种改道方式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采用膀胱癌特异性量表FACT-BL对在我院接受根治性膀胱切除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和回肠膀胱术的术后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根治性膀胱切除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回肠膀胱术术后总体生活质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根治性膀胱切除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回肠膀胱术均为泌尿外科常用术式,在临床上,应充分向患者说明各种术式利弊,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术式,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行回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癌切除术后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均45例.A组采取回肠膀胱术,B组采取输尿管皮肤造口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生存质量.观察2组患者的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B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A组(P<0.01).2组术后尿路感染和肺感染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切口感染、肠梗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组,而漏尿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2组患者术后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胃肠功能恢复的优良率为44.44%,显著高于A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4.05,P<0.05).结论 膀胱癌切除术后回肠膀胱术和输尿管皮肤造口术各有优、缺点,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李伟  田良  刘昊 《现代肿瘤医学》2019,(18):3285-3288
目的:分析膀胱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后行不同尿流改道术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2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及尿道改造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不同改道术将患者分成A组(原位新膀胱术组)(71例,其中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16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55例)与B组(非原位尿流改道术组)(71例,其中输尿管皮肤造口术10例,回肠通道术61例),治疗结束后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较B组延长(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但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70)。两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其中在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5个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以A组患者得分较高,而在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的比较上两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中采用不同尿流改道术对治疗膀胱癌均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但采用原位新膀胱尿流改道的方式更利于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5年11月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32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方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围手术期资料、新膀胱功能、术后并发症以及肿瘤控制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成功随访32例,随访时间12 ~ 53个月,平均随访27个月,均为男性;所有患者手术均由同一术者顺利完成,手术时间310 ~530 min,平均370 min;术中出血300~ 850 ml,平均485 ml;术后3~5天肠道开始恢复功能;淋巴结清扫数目8~31个,平均16个;手术切缘均无阳性结果;术后12个月与6个月相比较,最大尿流率(15.2±1.3vs11.4±1.2 ml,P<0.01)、最大膀胱容量(372.8±52.2 vs 247.9±60.3 ml,P<0.01)、残余尿量(23.8 ±9.6 vs 39.6±11.7 ml,P<0.01)、最大膀胱充盈压(33.7 ±5.7 vs 25.1±6.8 cmH2O,P<O.01)、最大膀胱排尿压(63.7±15.9 vs62.9±17.6 cmH2O,P>0.05)、膀胱顺应性(26.2±12.6 vs 25.7±13.3 cmH2O,P>0.05)以及昼/夜控尿率(91%/81% vs 84%/72%).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8.8%(6/32),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5.0%(8/32);随访期间,肿瘤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6.3% (2/32)和12.5%(4/32).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安全可行的,具有术后控尿效果好、满意的新膀胱功能和肿瘤控制效果等优点,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优先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的远期预后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甘肃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的63例膀胱癌患者,对其生存状况及肿瘤复发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63例膀胱癌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88.4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680.5 ml,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平均为3.28 d,住院时间平均为16.8 d,盆腔淋巴结清扫个数平均为10枚,未出现尿漏及肠瘘等围手术期并发症。最初30 d内患者尿流控制较差,30~90 d内患者尿流控制得到明显改善。术后平均膀胱容量为385.2 ml,平均膀胱内压为13.2 cm H_2O,平均尿流率为11.8 ml/s,平均残余尿量为18.5 ml,平均功能性尿道长度为3.2 cm。同时保留勃起神经对男性性功能保护良好。中位随访时间为27个月,3年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3.0%和69.4%。不同病理分期、是否器官局限性及有无淋巴结的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加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治疗膀胱癌,具有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较好的控尿功能等特点,同时有效保留男性性功能,生存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王晓天  宋永胜  崔军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12):2555-2557
目的:观察膀胱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术后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 Version 3中文版),分别对35例回肠膀胱术和25例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术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回肠膀胱术和原位回肠代膀胱术,两种不同术式对膀胱癌术后患者总体生活质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别(P>0.05),而对膀胱癌术后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方面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到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价去管化回肠S型缝合制作正位新膀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膀胱癌患者行膀胱全切后,采用带蒂末段回肠片经S形折叠后缝合形成的原位类球形新膀胱,输尿管以乳头法包埋术种植于新膀胱,新膀胱远端与尿道残端吻合。结果 3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 h,术中平均出血量366 ml,术后随访1~18个月,3例白天均能控尿,夜尿1~3 次,膀胱容量大,压力低,血电解质基本正常。超声检查无上尿路扩张积液,MRI或膀胱镜检查无肿瘤复发,术后随访1~18个月,患者控尿、排尿满意,贮尿囊容量分别为250、320和450 ml,平均340 ml,剩余尿0~40 ml。结论 去管化回肠S型缝合制作正位新膀胱术操作简便,新膀胱容量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是治疗浸润性、多发性膀胱癌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Wang B  Zhou FJ  Han H  Qin ZK  Liu ZW  Yu SL 《癌症》2005,24(2):229-231
背景与目的全膀胱切除和原位新膀胱广泛用于治疗男性浸润性膀胱癌,效果良好,但用于女性浸润性膀胱癌的经验很少。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女性全膀胱切除和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应用全膀胱切除和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治疗的8例女性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获成功。随访6~24个月(平均18个月),6例无瘤生存,2例分别于术后6个月和12个月出现盆腔复发。全部患者均能自主排尿。4例昼夜完全控尿,另4例白天完全控尿,夜间有少许漏尿。1例术后3个月发现肾输尿管轻度积水,观察3个月后自然消退。血电解质和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女性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和乙状结肠原位新膀胱术后,肿瘤控制及新膀胱功能良好,但夜间控尿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0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中心收治的17例膀胱癌患者,其中7例患者在经尿道途径的辅助下行单孔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另外10例为对照组,行多孔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并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共17例膀胱癌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两组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孔组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341.4±52.1)min和(333.0±59.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分别为(206.4±104.6)mL和(190.5±82.3)mL,盆腔淋巴结清扫平均个数分别为17(7~22)个和18(12~23)个,术后平均住院天数分别为(25.1±5.4)d和(26.8±6.0)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孔组在术后VAS疼痛评分和切口满意度评分上则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单孔组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时患者的最大尿流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膀胱充盈量均明显比6个月时高,而随访12个月时患者的残余尿量较6个月时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辅助单孔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联合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安全可行的,且术后的新膀胱功能较为良好。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原位新膀胱术是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生活质量较好的尿路重建术式.但是新膀胱术式较复杂、手术时间较长,70岁以上男性患者的手术承受力和控尿能力的恢复程度值得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70岁以上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应用回肠原位新膀胱术的安全性和控尿能力的有效性.方法:自2006年1月1日-2010年2月20日间,本研究对23例70岁以上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术中采取了保护神经血管束、不剪开盆底筋膜、不切断耻骨前列腺韧带、不缝扎阴茎背深静脉丛的方法,以Hautmann技术建立回肠原位新膀胱.结果:23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其中3例患者术后出现暂时认知功能障碍,1例患者于术后24 d出现胃肠功能紊乱.23例患者术后16~21 d白天完全自主控尿;术后30、60、90、180和360 d睡眠后完全控尿例数分别为0、4、5、11及16例;均无排尿困难,23例患者均对控尿程度满意.结论:70岁以上男性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应用回肠原位新膀胱术安全,控尿效果满意,可作为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首选的尿路重建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