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黄煌潘越峻蔡水江刘莹邓西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7,(19):4325-4328
目的探讨埃博拉病毒病疫区以外国家对埃博拉病毒病的排查方案及具体防控措施。方法对医院2014年8月-2016年5月收治的35例埃博拉病毒病排查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WHO疫情通报收集非洲以外国家埃博拉确诊病例信息,对其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均被排除埃博拉病毒病,皆非医务人员,无明确埃博拉病毒接触史,其中30例患者在21天内疫区居住及旅行史,5例患者来自非疫区国家,7例最后确诊为疟疾,经治疗后6例痊愈,1例死亡;非洲以外国家确诊埃博拉病毒病7例,其中6例为医务人员,所有病例皆有明确的接触史,其中输入性病例4例,二代病例3例,死亡1例。结论有明确埃博拉病毒接触史的医护人员是埃博拉病毒病的高危人群,可通过航空途径在潜伏期输入至疫区外国家,潜伏期传播风险低;对来自非洲的患者更应重视疟疾的诊断和经验性治疗;疑似病例应尽早完善各项基础检查,并进行早期基础治疗以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3.
一、西非埃博拉疫情为什么失控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被发现。该病病毒的分型有5种,其中4种(扎伊尔、苏丹、塔伊森林和本迪布焦)已证实可传染给人类。人感染埃博拉后,潜伏期为2~21d,大多在8~10d左右。最开始的症状类似感冒,逐渐加重有发热、严重头痛、肌肉酸痛、全身无力、腹泻、恶心、胃痛、皮疹等症状。随后,在大约一半的病例中,病人将会出现出血症状,包括呕血、尿血以及皮下出血、眼口出血等,导致心脏、肝脏及其他器官衰竭。 相似文献
4.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强致死性病原体,可引起类似于感染性休克的严重出血热——埃博拉病毒病。埃博拉病毒病在2014年西非地区发生历史上最大的大流行疫情,其临床特点为凝血功能障碍、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和休克。迄今为止尚无针对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本文从病原学、感染途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特点等方面探讨埃博拉病毒病的机制和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6.
<正>一、西非埃博拉疫情为什么失控1976年埃博拉病毒在非洲的埃博拉河地区首次被发现。该病病毒的分型有5种,其中4种(扎伊尔、苏丹、塔伊森林和本迪布焦)已证实可传染给人类。人感染埃博拉后,潜伏期为2~21 d,大多在8~10 d左右。最开始的症状类似感冒,逐渐加重有发热、严重头痛、肌肉酸痛、全身无力、腹泻、恶心、胃痛、皮疹等症状。随后,在大约一半的病例中,病人将会出现出血症状,包括呕血、尿血以及皮下出 相似文献
7.
8.
<正>西非地区暴发的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是一次全球性的公共卫生灾难,截至2015年3月8日,仅西非3国已报道感染24 247人,其中840名医护人员感染,死亡491名,医务人员的病死率达58.45%[1]。面对威胁,我们应全面地分析如何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特别是针对外科高危操作环节。一方面,一定数量的EVD确诊患 相似文献
9.
10.
11.
目的 了解近年安徽省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流行特征,为改进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获取2013-2017年安徽省手足口病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分析手足口病流行特征。结果 2013-2017年安徽省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63693例,平均年发病率1853/10万。累计报告重症2526例,占报告病例数的04%,死亡67例,病死率119/10万。呈“隔年高发”态势,每年发病高峰为4-7月、9-11月,皖北地区发病率高于江淮之间、皖南地区,病例主要为5岁以下散居儿童。每年4-6月出现重症病例最多,1岁~组病死率最高(19/万)。暴发疫情场所主要在幼儿园。病原学确诊病例15813例,其他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感染病例分别占419%、350%、231%,其他肠道病毒比例逐年上升。结论 安徽省手足口病流行强度大,应加强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防控工作,采取健康教育,提高重症识别能力,疫苗接种等措施,降低病死率,做好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早期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及防控措施,为输入性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20年3月30日上海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数据及上海市各级CDC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相关防控措施信息来源于政府相关部门官网及发布平台。采用EpiData 3.1、Excel 2019和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3月30日,上海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病例171例(确诊病例170例,无症状感染者1例)。其中,中国籍122例(71.3%,122/171),外籍49例(28.7%,49/171);年龄中位数为23(P25,P75:18,35)岁,男女性别比为1.3∶1,学生占56.6%(97/171);入境前发病者占45.6%(78/171);临床分型为轻/普通型病例占96.5%(165/171),中国籍和外籍病例的临床分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行曲线按确诊日期于3月24日达到峰值,随着防控措施“口岸联防联控机制闭环管理模式”落实,病例数逐渐下降。171例病例来源国主要为英国(37.3%,64例)、美国(18.6%,32例)、法国(11.0%,19例)和意大利(9.4%,16例)等24个国家及地区。需中转至国内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病例占40.4%(69/171)。病例发现方式主要为海关检疫和社区留验点,分别占43.9%(75/171)和31.0%(53/171)。结论 上海市COVID-19早期境外输入病例以年轻人和学生为主,各国输入风险与其疫情严重程度基本一致。“口岸联防联控机制闭环管理模式”对境外输入病例的发现及管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描述和分析衡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初步评估防控措施效果。方法 选取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网络直报的衡阳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数据,回顾性描述衡阳市疫情概况、三间分布,分析新冠肺炎流行特征;使用SIR(susceptible infected recovered)模型,并用Python 求解微分方程,根据预测值和实际值的差异评估衡阳市防控措施的有效性。结果 衡阳市从2020年1月25日报告首例确诊病例开始,截至3月2日,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54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6例(11.11%);输入病例32例(59.25%),本地病例22例(40.75%);男性病例35例,女性病例19例,男女比例1.84∶1;年龄以30~60岁居多,为40例(74.1%);职业分布中,农民/农村务工人员占大多数为18例(33.33%);流行曲线显示确诊病例多集中在1月23—30日之间发病,此后散在发生;除南岳区外,衡阳市所有县市区均有确诊病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有发热,共44例,咳嗽26例;CT检查有肺部影像学改变的46例(95.83%);将新冠肺炎疫情确诊数和出院数带入SIR模型,实际确诊数较模型预测确诊数少,提示衡阳市防控措施有效。结论 衡阳市疫情目前处于平缓下降时期,这得益于防控措施的有力实施,但随着境外病例输入的增多和本地复工复产复学的人口流动扩大,要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 - 19)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两种传染病,为完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及报道,比较分析两种传染病在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上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结果 两种传染病均是由β冠状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新型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在全球多个国家出现,与SARS比较,COVID - 19传染源除了患者之外,隐性感染者也是COVID - 19的主要传染源。此外,COVID - 19的传染性更强,但病情严重程度不及SARS。结论 消除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及保护易感人群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手段。结合SARS疫情的防控经验,完善疫情信息监测、提高病毒检测技术及加强联防联控是优化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1)
目的了解近年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实施感染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检索系统,对2002年1月-2013年12月ICU发生的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事件进行检索,逐一阅读文献填写调查表,将调查内容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共检索到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64起,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最多,56起占87.50%;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鲍氏不动杆菌最多,检出31株占48.44%;其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12起占18.75%;对病原菌进行分子生物学同源分析的仅有11起,占17.19%;科室分布以综合ICU最多46起,占71.88%,其次为呼吸内科ICU和神经外科ICU,各4起,分别占6.25%;其中60起暴发事件与接触传播有关,34起暴发事件与工作人员手卫生有关,21起暴发事件与床头柜污染相关;17起暴发事件与床栏相关。结论 ICU医院感染暴发事件以接触传播为主,多与医务人员的手和患者周围环境有关,因此,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无菌操作,重视环境、物体表面消毒工作,可以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暴发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曾光 《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6,(1):1-3
2016年元旦前夕,全球医学界传来了两则好消息:一则是2015年12月23日韩国保健福祉部宣布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疫情将于12月24日零点结束;另一则是2015年12月29日几内亚宣布,该国埃博拉疫情正式结束,由于塞拉利昂的疫情已于2015年11月7日结束,利比里亚的最后2例确诊病例已于2015年12月3日治愈出院。如果不再出现反复的话,西非三国疫情有望在2016年初全部画上句号。本文拟分别就2015年韩国MERS 疫情和西非埃博拉疫情的防控情况进行总结,为中国突发传染病流行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寨卡病毒病是一种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伊蚊传播的新发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尚无疫苗和特异性治疗药物。为了加强对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特征的了解,本文通过Medline数据库检索寨卡病毒病相关信息,结合相关政府部门、国际卫生组织报告等资料对寨卡病毒病流行病学特征进行综述。目前,该病主要在美洲地区流行,呈快速蔓延之势,34个国家存在病毒本地传播,多个国家报告输入病例。该病临床表现通常较轻,死亡罕见,部分病例可出现神经系统综合征,婴儿出生缺陷等较严重的后果,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存在因输入病例引发的疫情局部扩散的风险。但该病是一种可防可控的传染病,只要各项策略和措施落实到位,就能够有效控制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不断上升,与以往相比,人们更注重精神生活,但是与此同时,正因为科技发展,人们对传染病的控制手段也越来越高明,但是仍有对传染病不重视,或者在传染病防治过程中未采取正确手段的人们,导致传染病蔓延和扩散,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本文就针对新形势下的传染病流行特点及预防控制开展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提高医院医护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和预防控制意识,做好医院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工作及疫情发生时的医疗救治工作,提高医院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法医院成立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工作三级管理组织结构,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对就诊的发热患者采取严格预检分诊、专区接诊,及时发现、诊断和严格隔离控制患者,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加强个人防护与感染控制,组织预防控制知识培训和演练等方法预防控制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结果通过采取一系列的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的预防控制应对措施,全院医护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和预防控制意识得到了普遍提高,医护人员对传染病预防控制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医护人员面对疫情暴发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也有了相应的提高。结论面对越演越烈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做好预防控制应对工作尤为重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长期规范化进行埃博拉出血热预防控制,是综合医院防止疫情蔓延、保护人民群众健康的强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