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生药学鉴别饿蚂蝗。方法对饿蚂蝗药材进行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紫外-可见光谱鉴别。结果根的木质部木纤维众多;茎皮层、韧皮部及髓部可见方晶;叶主脉维管束鞘纤维断续排列成环;全草的粉末可见方晶、纤维,偶见分枝纤维,淀粉粒极多。在200~800 nm处扫描,发现6种不同的提取液都有吸收峰。结论饿蚂蝗的生药学特征明显,可为药材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地骷髅药材进行生药学鉴别研究.方法 从原植物形态、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等方面对地骷髅进行定性鉴别.结果 地骷髅的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及薄层色谱斑点均清晰明显.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完善了地骷髅药材的生药学鉴别方法 ,所建立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 简单易行、准确可靠,可作为莱菔叶药材的鉴别和质量评价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苦木科植物苦木Picrasma quassioides(D.Don)Benn.的干燥茎或树干、枝及叶进行生药学研究并建立其药材标准。方法对苦木的来源、性状特征、显微特征、薄层鉴别进行了观察和描述,并增订了水分、总灰分及浸出物等检测项目。结果将苦木茎和树干一并收载于药材标准,扩大其药用部位。结论为苦木药用资源的再次开发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和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田菁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显微鉴别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鉴别等方法。结果田菁根韧皮部散在少量纤维;茎棱脊处有厚角组织,韧皮部可见纤维群和分泌腔;叶栅栏组织有两列细胞;粉末中可见较多非腺毛、纤维和方晶。扫描200~800 nm,发现6种不同的提取液都有吸收峰。结论研究结果为制定田菁质量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东北银莲花属6种药材多被银莲花、黑水银莲花、反萼银莲花、阴地银莲花、毛果银莲花、细茎银莲花进行系统的生药学鉴定。方法采用性状、显微的方法对银莲花属6种植物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结果通过性状、显微鉴别,最终得到结论,a.性状的主要区别为:根茎形状、颜色、断面质地、断面颜色及气味有明显不同;b.显微横切片的主要区别为:维管束个数及导管个数明显不同;c.显微粉末主要区别为:粉末颜色、表皮细胞颜色、导管种类及大小有明显区别。结论银莲花属6种植物的药材性状、显微特征有明显区别,为鉴别银莲花属植物,开发药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2种滇产香薷属彝族习用药材野拔子和小山茶的生药学研究,掌握其外观性状与显微特征及其差异,为鉴别与质量标准提升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体式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等仪器设备及数码成像技术手段,从整体、不同部位的性状与细节特征,以及横切面和粉末的显微特征,对野拔子和小山茶进行比较鉴别和数字化表征。结果:2种彝药性状和显微特征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归纳了野拔子和小山茶的生药学鉴定特征,为监督检验、临床使用提供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施群  施淑琴 《海峡药学》2012,24(7):41-43
目的 为鉴别和进一步研究开发苏州荠苧Mosla soochowensis Matsuda.药材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定法对药材进行鉴别研究,确立鉴别特征.结果 其主要特征为:①茎韧皮部狭窄;木质部占绝大部分,并在四角处较发达;射线明显.②叶的下表皮细胞波状弯曲,气孔直轴式.显微常数经测定计算:气孔指数为29.427;栅表比为10.458.③粉末中易见大型的腺鳞(由8个分泌细胞组成)、非腺毛(1~4个细胞组成)和较多的橙皮苷结晶.结论 以上特征可作为苏州荠苧鉴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蒙古族习用药材3种占巴(萨日木格-占巴、额莫-占巴和额日-占巴)的性状与显微鉴别研究,掌握其外观性状与显微特征及其差异,为鉴别提供依据。方法:运用单反相机、体式显微镜及数码成像技术,从外观性状(整体观、正面观、侧面观、腹面观、顶面观、表面特征)和内在构造(横剖面、纵剖面)对3种占巴进行观察和表征;运用光学显微镜及数码成像技术对其横切面和粉末特征进行观察和表征。结果:系统地对3种占巴进行了性状与显微鉴别研究。明确了3种占巴外观形态、果梗、分果瓣和表面等性状鉴别特征和中果皮、内果皮和草酸钙结晶等显微鉴别特征。结论:归纳总结了蒙药占巴的生药学特征,为占巴类药材的鉴定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民族药品种的数字化平台建设提供示范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耳叶黑柴胡进行生药学研究.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及理化鉴别的方法.结果:耳叶黑柴胡根为圆锥形,表面呈黑褐色或棕褐色,有纵沟,易折断,断面平坦;栓内层及韧皮部油管较多,常连成带状,导管多为网纹;薄层色谱中以乙酸乙酯-乙醇-水(8:2:1)为展开剂,10批不同产地耳叶黑柴胡样品与对照品在相应位置显相同颜色斑点.结论:...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茑萝松质量标准的制定及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药学的方法对茑萝松原植物形态特征药材性状和显微鉴别及紫外光谱进行观察研究。结果:首次系统阐明了茑萝松的生药学特性。结论:为茑萝松的准确鉴别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生药学资料。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对鸢尾根茎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鉴别依据。方法:用传统方法对药材性状进行鉴别;用徒手切片法对其根茎进行切片并观察;粉末显微特征观察;用薄层色谱和紫外光谱进行理化鉴别。结果:详细描述了鸢尾根茎的生药性状、横切面构造、粉末特征以及分析了理化鉴别的研究结果。结论:试验结果可为鸢尾根茎的生药鉴定、质量标准制定及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19.
Seeds of D. biflorus are reputed for their medicinal value. Its decoction has been used to extract stones from gall-bladder, kidney, and liver besides alleviating certain other urinary ailments. It has recently been established that only crystals of calcium-oxalate can be disintegrated by the decoction while those of phosphate are not affected. The seeds have, thus, a recognised medicinal importance. The histological structures of the seeds, helpful in their easy diagnosis, have been studied and described in the text.  相似文献   

20.
《Pharmaceutical biology》2013,51(2-3):97-102
Abstract

The genus Saraca (family Leguminosae, subfamily Papilionaceae) includes four Indian species (Baker, 1879). Among these species, Saraca indica L., is medicinally important. The bark is used widely in Hindu medicines and is named Ashoka or Kankeli in Sanskr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