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1年1月-2016年12月6年烧伤病区送检的标本4742份,分析阳性标本来源,病原菌分布及药敏结果。结果 4742份标本中阳性标本为1960份,阳性率为41.33%,共检出2197株病原菌,主要来源为烧伤创面分泌物占72.19%;阳性标本中分离出革兰阴性菌占57.85%,革兰阳性菌占41.15%,真菌及其他占1.00%;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率最高,占分离病原菌的26.54%,而耐甲氧西林(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74.27%;药敏试验显示,目前各检出菌的耐药性上升趋势严重。结论烧伤细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有上升的趋势,在检出率方面MRSA也有增高的趋势,临床应重视根据药敏试验用药,以延缓细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烧伤创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选取适宜的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150例烧伤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其送检创面分泌物标本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3D血培养仪进行细菌培养,并行药敏试验,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烧伤感染患者分离出217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141株占65.0%,其中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居首,分别占17.5%、17.1%、13.4%;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低,对一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较高,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78.9%、24.3%、0。结论导致烧伤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现在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性已发生变化,临床应监测病原菌及其耐药性,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取适宜的抗菌药物,以增加疗效,减少多药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烧伤创面感染的防治提供相关研究基础。方法选取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 981例烧伤患者中310例烧伤创面感染患者,对其早期创面病原菌进行检测,并分析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性。结果 2 981例患者共出现355例创面感染,感染率11.9%,其中45例合并其他器官感染;共分离出病原菌329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75株占53.2%,以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属为主,革兰阳性菌147株占44.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2.1%;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对氨苄西林、头孢曲松及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及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对万古霉素耐药率较低。结论烧伤患者早期创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且多数病原菌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治疗中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指征行预防感染处理,并佐以相应支持治疗,避免病原菌产生交叉耐药性或变异,保证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烧伤创面检出病原菌情况,探究创面感染的影响因素,为烧伤创面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抽取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58例烧伤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入院后创面病原菌检出情况,分析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58例烧伤患者住院期间共检出9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65株占67.71%; 58例烧伤患者在治疗期间共发生29例感染,感染率为50.00%。其中第3天发生1例(1.72%),第4~7天发生6例(10.34%),第8~14天发生14例(24.14%),第15~21天发生8例(13.7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烧伤深度深、烧伤程度重、烧伤类型为火焰烧伤、烧伤面积大、有合并症、侵入性操作多、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创面用药种类是烧伤患者治疗过程中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检出率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呈递增趋势,烧伤类型、烧伤程度、烧伤深度、创面面积、抗菌药物联合使用、侵入性操作过多等均是导致患者创面感染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肖盼  张宇琼 《华南预防医学》2023,(10):1229-1232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发生情况及病原菌特点,并分析影响创面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武汉市2家三甲医院收治的烧伤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创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采用自制信息收集表收集烧伤患者基本信息、烧伤情况、合并慢性疾病及治疗情况等,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烧伤患者创面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创面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收集烧伤患者1532例,共287例发生创面感染,感染率18.73%。287例感染患者共检出369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48株(67.21%),居前3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89株(24.12%)、鲍曼不动杆菌50株(13.55%)、肺炎克雷伯杆菌32株(8.67%);革兰阳性菌121株(32.79%),居前3位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53株(14.36%)、表皮葡萄球菌43株(11.65%)、粪肠球菌9株(2.4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结果显示烧伤面积(10%~30%OR=1.932,31%~49%OR=4.352,≥50%OR=9.655)、烧伤深度(深Ⅱ度OR=2.048,Ⅲ度OR=4.170)、合并吸入性损伤(OR=2.542)、早期休克(OR=4.593)、合并糖尿病(OR=7.708)、抗菌药物使用≥3种(OR=4.705)、住院时间(15~29 d OR=9.289、≥30 d OR=9.787),入住ICU(OR=2.770)是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烧伤患者创面感染与烧伤面积、烧伤深度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住院期间需采取针对性措施降低感染风险,预防创面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烧伤后不同时期创面病原菌定植情况及影响定植的危险因素。方法采集131例烧伤患者不同时期的创面分泌物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对其相关资料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伤后各时期细菌定植情况及影响定植的危险因素。结果烧伤后第3、7、14天,创面细菌定植阳性率逐渐上升,分别为26.72%、61.32%、89.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02,P=0.00)。病区环境、年龄、创面用药、抗菌药物联用、烧伤深度、烧伤类型6方面因素在不同时期对病原菌在创面定植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烧伤后创面病原菌定植率不断增高,多重耐药菌不断增多;对烧伤患者分区管理,合理用药,积极处理创面,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积极预防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以更好地指导烧伤患者安全的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100例烧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无菌棉拭子采集患者创面分泌物或者手术中取痂下坏死组织,采用GPI生化鉴定卡以及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病原菌,体外的药物敏感试验采用K-B法进行,结果判断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制定的标准。结果 100例患者中共检出病原菌520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00株、铜绿假单胞菌200株、鲍氏不动杆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各10株,分别占57.7%、38.5%、1.9%、1.9%;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磺胺嘧啶银、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他啶敏感率分别为78.5%、96.0%、83.0%、78.5%,鲍氏不动杆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亚胺培南、阿米卡星的敏感率分别为70.0%、60.0%、5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磺胺嘧啶银的敏感率分别为95.7%、85.0%、71.3%,表皮葡萄球菌则对万古霉素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90.0%、80.0%。结论烧伤患者存在多种感染,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较低,因此,应当加强烧伤患者的病原菌耐药检测,指导烧伤患者安全使用抗菌药物,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热力烧伤患者的创面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烧伤感染的防治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三甲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49例热力烧伤住院患者送检创面标本分离的病原菌结果。采用全自动细菌鉴定仪进行病原学鉴定,K-B纸片扩散法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 2018年1月-2020年12月,共纳入249例热力烧伤创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527株,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273株,51.80%),其次是革兰阳性菌(242株,45.92%)和真菌(12株,2.28%)。构成比前4位的细菌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3.59%)、鲍氏不动杆菌(16.32%)、铜绿假单胞菌(11.76%)、肺炎克雷伯菌(7.78%)。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替加环素敏感;鲍氏不动杆菌除对替加环素外,对所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铜绿假单胞菌的整体耐药率不高;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多药耐药趋势,对四环素、替加环素比较敏感。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居于2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价值。方法选取医院于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烧伤患者162例,调查烧伤患者年龄、性别、烧伤面积、烧伤程度,是否存在吸入性损伤、是否气管切开、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均由医院相关烧伤科人员调查和统计,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引起烧伤创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2例烧伤患者中有54例患者发生创面感染,感染率为33.3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吸入性损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创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烧伤面积、烧伤深度、吸入性损伤、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创面感染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控制创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医院烧伤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烧伤病区住院患者的创面分泌物等标本中分离出的733株病原菌,对其菌种分布特点及耐药性进行分析,血标本采用BACTEC-9120血培养仪进行培养,菌种鉴定采用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仪.结果 共分离出非重复病原菌73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9株占77.63%,分离率最高的3种病原菌分别为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均表现为多药耐药;3年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72.41%和17.02%,革兰阳性菌中分离率最高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平均检出率为70.37%,但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烧伤感染病原菌的耐药形势严峻,仍需加强病区菌种变化及药物敏感性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全面掌握烧伤患者创面的感染状况,调查烧伤患者创面感染危险因素,对相关调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方法 对2008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烧伤科收治的128例烧伤患者进行研究,对其相关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烧伤患者经创面细菌培养后,阳性患者95例,阳性率74.22%;共检出病原菌152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66株,占43.42%,革兰阳性球菌65株,占42.76%,真菌21株,占13.82%;随着烧伤面积的不断增大,感染发生的比例逐渐升高.结论 对烧伤患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创面病原菌状况,同时对烧伤面积较大的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从而降低创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6月-2014年6月就诊的34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急性脑卒中肺部感染患者的送检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菌株鉴定,分析引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73例,感染率为21.0%,共分离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9株占59.0%,以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15株占18.1%,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19株占22.9%,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年龄、卒中类型、肺部疾病史、意识障碍、糖尿病和侵入性治疗等与肺部感染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医院烧伤患者创面感染情况,探讨烧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控制和预防烧伤创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78例住院烧伤患者创面病原菌感染进行检测,统计分析创面感染率与患者就医时间、烧伤面积及患者既往抗菌药物使用之间的关系;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78例烧伤患者中发生感染145例,感染率52.2%;145例患者创面分泌物共培养出病原菌30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118株占38.5%,以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18.9%和16.0%;革兰阴性菌160株占52.1%,以鲍氏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18.6%、15.6%、10.4%,真菌29株占9.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5.5%;伤后就医时间>6h后,创面感染率明显升高,创面感染率随烧伤面积的增大而增高,而对于既往经常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其创面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从未使用过抗菌药物的患者。结论及早就医、及时处理创面、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或更换抗菌药物,适时给予营养支持和免疫治疗等措施均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烧伤患者创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对策,为临床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医院收治的烧伤患者,并经创面细菌培养阳性患者150例,统计分析患者创面感染率、病原菌构成以及创面感染与年龄和烧伤面积的关系.结果 420例烧伤患者中,创面感染患者150例,感染率为35.71%;150例创面感染患者,经培养检出病原菌36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2株占49.59%,革兰阳性菌143株占38.96%,真菌42株占11.44%;创面感染率随患者年龄的增大而增高,与年龄≤20岁的患者相比,年龄>20岁的患者创面感染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感染率随烧伤面积的增大而增高,与烧伤面积≤20%的患者相比,烧伤面积>20%的患者创面感染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烧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控制创面感染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产妇会阴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病原菌分布,为切口感染的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医院足月分娩行会阴侧切的500例产妇临床资料,记录切口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调查产妇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导致会阴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500例产妇中共有12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2.4%;切口感染产妇送检标本分离出3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3株占35.1%,革兰阳性菌21株占56.8%,真菌3株占8.1%;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30岁、体质量指数>30kg/m2、合并基础疾病及孕期并发症、产后住院时间>5d、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产妇手术切口感染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基础疾病、产后住院时间、预防性抗菌药物是导致手术切口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会阴切口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阳性菌;控制影响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是降低术后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影响因素与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在医院手术室施行手术的3596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手术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性质、手术地点、手术时间、放置引流管、接台手术及参观人员等临床资料,分析引起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影响因素以及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医院手术室施行手术的3596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35例,感染率为0.97%;患者切口感染类型为表浅手术切口感染占71.43%,深部手术切口感染占28.57%;年龄60岁、手术性质为急诊手术、手术地点为非层流室、手术时间3h、接台手术、有参观人员均为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影响因素;35例切口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6株占65.00%,革兰阳性菌11株占27.50%,真菌3株占7.50%。结论患者年龄、手术性质、手术地点、手术时间、接台手术、参观人员均为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影响因素,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上应根据其影响因素和病原菌分布特点给予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